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答案)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2023辽宁抚顺一模)下图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它体现了(  )
A.此陶钵是用来喂猪的器皿
B.猪开始成为十二生肖之一
C.原始绘画的抽象主义风格
D.动物驯化家畜饲养的发展
2.(2023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考古发现,在浙江的反山、瑶山、汇观山等良渚文化遗址墓地,大都建有大型墓台,具有宽大的墓穴,随葬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在徐步桥、千金角、平邱墩、吴家埠、庙前等良渚文化遗址的墓地中,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这些遗存可印证,良渚文化时期(  )
A.中原文化得到扩展
B.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C.神灵崇拜开始兴起
D.贵族等级秩序确立
3.(2024湖北联考)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发现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早期墓葬中女性的随葬品以锥器、装饰品居多,男性则多随葬石斧等生产工具。锥器是从事家庭手工劳动的重要器具,而石斧作为重要的砍砸器则主要用于采集、砍伐、切割肉类等体力劳动。这说明当时(  )
A.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B.小农经济的雏形已经出现
C.社会劳动中已经出现分工
D.手工业已成为独立的部门
4.(2023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模拟)新石器早、中期墓葬中的随葬品,大多是墓主人生前的“私人”用品,而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则出现了不同规格的墓葬形制,随葬品数量不等,甚至出现象牙和玉料等彰显墓主人身份的物件。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礼制观念萌发
B.手工业技术高超
C.国家形态初具
D.血缘氏族被打破
5.(2023山东济南模拟)在距今4 000年左右,陕西神木地区进入繁盛期。在当地的石峁遗址考古中发现了良渚遗址的玉琮、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鹰等众多文物。这说明当时(  )
A.阶级分化日趋明显
B.存在地域文化交流
C.玉器成为权力象征
D.各地迈入国家阶段
6.(2023湖南岳阳一模)下图为龙山时期的山西襄汾陶寺城址。由此可知当时(  )
A.社会阶层分化开始出现
B.奴隶制度走向繁荣
C.初步形成复杂社会系统
D.进入传统农耕时代
7.(2023北京朝阳二模)尧、舜、禹、汤被历代誉为华夏族的四位最英明的帝王。近代以来,学者通常将尧、舜归入“传说时代”。
《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礼记·大学》: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史记·五帝本纪》以《诗》《书》等文献为依据,将尧、舜作为真实的君主加以记载,为历代所认同
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自古以来的“尧、舜、禹、汤”开始变为从夏商周开始,这主要是由于(  )
A.考古学的发展推动研究的深入
B.对早期国家形态认识存在差异
C.尚未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化遗存
D.《史记》所依据的资料业已失传
8.(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与商王信奉的占卜不同,周王信奉的占筮内容极广,主要包括“八故”,一曰征(战事)、二曰象(风云灾变)、三曰与(与人以物)、四曰谋(策划谋议)、五曰果(事成与否)、六曰至(来到与否)、七曰雨(降雨与否)、八曰瘳(病愈与否)。这反映出(  )
A.殷周之际社会动荡
B.天命观念遭到质疑
C.人文理性色彩的增强
D.王权与神权尚未结合
9.(2024河北保定部分中学模拟)在商代王城遗址中,以宗庙为中心的祭祀空间和以宫殿为中心的行政空间均分布于城市的中心。而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间和行政空间呈现疏离状态,且前者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体量上都处于从属地位。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A.民本理念影响城市建设
B.高度集中的王权已出现
C.神权淡出政治体系之外
D.国家治理理念出现变化
10.(2023河北名校联盟联考)西周前期的著述,记述了周族初期的诞生、周人先公时期的发展壮大和文王、武王建立周王朝的过程。其中所表述的主题均关涉整个周人群体的发展以及周王朝的建立等,并将周王的世代与功业放在显著位置。这一做法(  )
A.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周王权威的构建
C.维护了宗族内部的团结
D.反映了分封制度的衰落
11.(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周武王灭商后,对商原统治地区“复盘庚之政”,对鲁、卫两国要求“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即顺从当地的民俗,奉商之正朔,而以周代法令来约束。这些举措(  )
A.挑战分封制等级秩序
B.说明周朝因仁义而统一天下
C.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D.有利于“家国一体”的形成
12.(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西周时期,绝大多数世官只能传承三代,且世袭权仅作为贵族子弟可以进入政府的资格;嫡长子仅具有继承祖、父辈职务的优先权,要想获得天子的册命则更看重个人的能力。这种做法(  )
A.有利于血缘政治的优化
B.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
C.推动了统治基础的扩大
D.导致了宗法观念的弱化
13.(2024安徽皖东联盟联考)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国人乃周人,宗文王、武王,难容周厉王父子,却仍然选择作为文王、武王之后的共伯和为继任人选,共伯和不愿或不敢践王位,只是暂时摄政,最终还政于周室。材料主要说明(  )
A.平民政治势力较为强大
B.宗法制与正统观影响政治活动
C.周天子权威地位已动摇
D.原始民主遗风逐渐失去影响力
14.(2023广东一模)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蒙古高原北部的匈奴遗址中出土锄头与镰刀 匈奴文化具有浓厚的农耕色彩
B 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录 迟至西周,早期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C 孟子提及井田制时认为“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描绘了小农经济生产的典型
D 周代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 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有深厚渊源
15.(2023山东青岛三模)下表中的史料可用以考证(  )
史料一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 《尚书·君奭》
史料二 召公奭与周同姓……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
A.军功是分封的主要依据
B.西周取代商朝的合理性
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D.西周初期以分封同姓为主
16.(2023浙江温州二模)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铸有铭文207个字,讲述了西周恭王五年的正月,裘卫与邦君厉交换土地,并将该事报告给伯邑父等大臣。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等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下列对该青铜器铭文理解正确的是(  )
A.井田制已被废除
B.凡涉人身关系都要订立契约
C.土地不能随便交易
D.农夫集体耕作土地
17.(2023北京海淀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发现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其中明确记述了“舜囚尧,(舜)复偃塞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也”,对尧舜禅让仁德、取民心赢天下只字未提,只谈到舜使用暴力篡夺君位。
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州的《郭店楚简》,成书年代为战国中期。其中称道尧舜禅让,“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己)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
(1)举例说明材料一、材料二所使用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比较史料内容的异同。
(2)分析“禅让说”成为社会主流说法的原因。
18.(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通过对黄河、淮河等河流的治理,受水患之苦的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促进了民族的交融、经济的发展。大禹堪称中国古代圣王的典范,所以“禹劳天下,而死为社”,成为古代社会的社稷之神、国家之神,得到了历代王朝的册封与祭祀。从秦朝到明清,对大禹的官方祭祀和民间崇拜规格越来越高。国家的宗教及大禹信仰官方地位的确立,进一步促进了地方信仰的发展。在主要的江河湖畔,尤其是黄河、京杭运河沿岸分布有大量禹王庙宇。明清时期,湖北、湖南两省商人往往在异地修建禹王宫,作为商业会馆,用以贸易交流、祭祀神灵、联络乡情,增强本省商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大禹已成为中华民族坚忍卓绝、勤恳不息、尊重自然、艰苦奋斗精神传承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郑民德《大禹治水:历史变化中的国家信仰与社会崇拜》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大禹崇拜”,自拟一个具体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D 陶钵是河姆渡先民的生活用具,在陶钵上绘制猪纹说明猪这一动物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故选D项;河姆渡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陶器是当时人们最先进的生活用具,由于生产力水平低,陶钵不可能用于喂猪,排除A项;仅凭陶钵上的图案不能得出“猪开始成为十二生肖之一”的结论,排除B项;抽象主义风格绘画的特征之一是看不出具体的物品样貌,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2.B 根据材料“具有宽大的墓穴,随葬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时期墓葬的规模和随葬品的多少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阶级分化较为明显,故选B项。
3.C 根据材料“女性的随葬品以锥器、装饰品居多”“男性则多随葬石斧等生产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的墓葬中,妇女的随葬品多为家庭劳动器具,男性的随葬品多为体力劳动工具,这说明此时已经出现以性别为依据的劳动分工,故选C项。
4.A 根据材料“不同规格……数量不等……主人身份”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陪葬品中出现彰显墓主人身份的物件,体现了等级分化的特征,礼制具有等级性,礼制观念即具有等级色彩的观念,而礼制是周代形成的制度,因此,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礼制观念的萌发时期,故选A项。
5.B 据材料信息可知,在陕西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和湖北石家河文化的文物,说明不同地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故选B项;材料并无奴隶与奴隶主的信息,无法得出阶级分化明显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不同地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与玉器本身是否为权力象征无关,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6.C 通过图片相关信息中“宫城”“仓储区”“观象台”“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民区”可知,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存在比较系统复杂的社会分工,将居民生活与政治统治、社会生产紧密结合,故选C项。
7.A 与“信史时代”相反的就是“传说时代”,晚清以来考古学的发展,如甲骨文的发现,推动了信史时代的到来,说明考古学的发展推动研究的深入,故选A项;尧、舜时期尚未建立早期国家,排除B项;夏朝以前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如大汶口遗址、良渚遗址等,排除C项;《史记》所依据的《诗》《书》等文献流传至今,排除D项。
8.C 材料中周王信奉的占筮内容涉及战事、决策、气候和人事等,体现了统治者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有利于提高统治者的治理能力,也说明西周国家治理相比商朝更加具有人文理性色彩,故选C项。
9.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相对于商朝来说,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间与行政空间呈现疏离状态,且前者从属于后者,这说明与祭祀相关的神权色彩淡化,国家治理对神权的依赖减弱,即国家治理理念出现变化,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本理念,故排除A项;西周时期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故排除B项;政治的神权色彩虽然淡化,但并未完全消失,故排除C项。
10.B 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前期的著述记述了周族诞生和周王朝建立的过程,并突出周王的功业,这有利于构建周王的权威,故选B项;材料凸显了周王的权威,并无社会阶层流动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凸显了周王在构建国家中的突出贡献,并非维护宗族内部团结,排除C项;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衰落,排除D项。
11.C 西周初年,对原来商朝统治区以周代法令约束,同时保留“商之正朔”,这些举措既顺应了民俗,又强化了对相关地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故选C项。
12.A 据材料“嫡长子仅具有继承祖、父辈职务的优先权,要想获得天子的册命则更看重个人的能力”,可知西周时期世官按照血缘传承的同时也注重能力,故选A项。
13.B 根据材料“共伯和不愿或不敢……还政于周室”可知,周厉王暴政引起国人的反对,共伯和只是摄政,并未取代周王,最终还政于周室,说明宗法制与正统观影响政治活动,故选B项。
14.D 根据材料“周代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用亲属称谓标识爵位,说明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有深厚渊源,故选D项。
15.C 据所学可知,史料一中的“保(太保)”与“师(太师)”都是周天子之下的重要辅弼之官,史料二中,召公奭被分封于北燕的主要原因是他与周天子同姓,这体现出周天子既是国家的掌权者,同时也是周姓家族的族长,据此可知,题干中的两则史料可以考证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故选C项。
16.C 根据材料“裘卫与邦君厉交换土地,并将该事报告给伯邑父等大臣……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可知,西周中期,土地的转让,仍需大臣同意,说明土地不能随便交易,故选C项;直到战国时期,井田制才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与人身关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土地交换要遵循严格的程序、手续,与耕作方式无关,排除D项。
17.参考答案 (1)分类一:
出土文献:《郭店楚简》;传世文献:《竹书纪年》《史记》。
分类二:
简牍史料:《郭店楚简》。
史书:《竹书纪年》《史记》。
异同:以上史料都记载了舜继承了尧的首领地位。《郭店楚简》《史记》认为尧舜权力更替体现了以天下利益为重、选贤举能的禅让制。《竹书纪年》认为尧舜之间不存在禅让,而是权力争夺。
(2)禅让说体现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民主传统,更符合历史实际。禅让说符合儒家厚古薄今和民本的价值取向,随着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禅让说成为主流说法。禅让说宣传正面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容易为社会接受。
18.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大禹崇拜在中国古代日益得到官方重视。
分析:大禹作为中国古代治水英雄,随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和小农经济的发展,大禹崇拜逐渐形成并受到政府的重视。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大禹作为中国古代圣王,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德精神,建功立业的政治成就,都符合儒家传统的圣王标准。随着秦汉统一中央王朝的建立,大禹崇拜有助于加强政治正统性和政治凝聚力,故历代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对大禹的祭祀。
从经济的角度看,随着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南方经济的开发,小农经济得到充分发展;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漕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大禹治水的伟大事迹使得大禹崇拜带有利于农耕、风调雨顺、河清海晏等思想寄托,所以大禹崇拜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
综上所述,古代信仰文化的形成与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密切相关。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