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19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19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2023江苏盐城高三上期中)有学者研究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对日本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该学者把中国外交的失败归结于(  )
A.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野心
B.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妥协
C.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2023重庆八中5月模拟)1919年的五四运动,5月份在北京表现为学生运动,6月份在上海则表现为市民运动,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三罢”之中,罢课影响固然不小,但罢工、罢市作用更大。上海首先出现“三罢”斗争的根源是(  )
A.工业文明冲击下社会结构的变迁
B.北洋政府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C.外交失败增强了国人的主权意识
D.新文化运动起源地的宣传效应
3.(2023山东烟台二模)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增强
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4.(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
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
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
5.(2023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18年底,梁启超开始游历欧洲。回国后,他批评欧洲资本主义“乃系一种不自然之状态,并非合理之组织,现在虽十分发达,然已将趋末路,且其积重难返,不能挽救,势必破裂”。梁启超的反思(  )
A.促使中国知识界全面回归传统文化
B.反映了知识分子逐渐认同苏俄革命
C.率领知识界开始抵制西方文化入侵
D.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6.(2023海南六模)1919年6月,宪法学家张慰慈在《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苏俄新宪法。苏俄宪法首个完整中译本是刊载于1919年《解放与改造》第1卷中。此后,解释和评论苏俄宪法的文本如雨后春笋。这一现象(  )
A.导致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说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促进了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变革
D.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启蒙
7.(2023重庆八中5月模拟)《共产党》月刊创刊于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共出6期,在全国秘密发行。在创刊号的《短言》中,陈独秀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该月刊在当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  )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对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C.促使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成立
D.使得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8.(2023浙江宁波高三选考)中共一大是在秘密状态下召开的,因此关于它的召开日期众说纷纭:“一大”的亲历者有的说是6月底,有的则说是7月底。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党的纪念日定为每年的7月1日。有学者查阅了相关的苏联档案、当事人的回忆录以及当时的报刊杂志等多种史料,考证出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23日。这一结论被学术界和中共所认同。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历史带有主观色彩,原无真相可言
B.历史解释应该允许而且提倡多元化
C.历史研究应该对多种史料进行考辨分析
D.历史研究只有结合亲历者的结论才可信
9.(2023辽宁沈阳高三上期中)1922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帮助”“援助”“扶助”的地位。1925年,中共四大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指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完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B.忽视了国内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C.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
D.对中国的革命性质尚认识不清
10.(2023山东济南三模)中共中央曾就农民问题作出决定,强调党有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这一决定作出的时间应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全国抗战时期
11.(2023江苏南通通州高三上期中)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后,段祺瑞决定举行国葬,唐绍仪、章炳麟联名致电主张暂缓。后《申报》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中山先生国葬由未来之正式政府举行,现由国民党举行“党葬”。如国民皆愿为中山举行“国民葬”,则党葬即与国民葬之仪式,同时并举。这主要反映出(  )
A.训政体制下的个人崇拜
B.国民政府最终达成共识
C.葬礼有崇德报功的考虑
D.社会凝聚程度还很不够
12.1925年,毛泽东在《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虽逝,但“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毛泽东的上述言论旨在(  )
A.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
B.悼念中山先生的不幸离世
C.保障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D.推动国民革命的继续开展
13.(2023浙江临海、新昌模拟)1927年初,湖南工会、农会会员分别有30多万、200万左右;湖北工会、农会会员分别是40多万、30万人左右;江西工会、农会会员分别为20多万、30多万。这反映了(  )
A.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C.土地革命的逐步开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14.(2023河北高三上开学考试)中国共产党湖南区委通过《战士》周报动员和组织工农群众投身战争,推动农民协会等各种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组织建立,团结教育了国民党左派,为党领导全省农村革命,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知,该刊的发行(  )
A.配合了北伐战争的开展
B.推动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
C.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促使苏维埃政权力量壮大
15.(2023北京东城一模)下面是关于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介绍,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由共产党人倡议,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广州主办
●1924—1926年共开办六届。学员毕业后,大多回到原籍农村向农民宣传革命理论,开展农民运动
●学员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占多数,其他为进步学生、青年运动积极分子等
●彭湃、毛泽东先后主持,并讲授《马列主义浅说》《中国农民问题》等课程
①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②推动国民革命深入开展 ③推动马克思主义由城市向农村传播 ④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3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苦力和劳动者在外乡做事,当然受不着这么许多的帮助。但是,因为苦力和劳动者极大多数都离着家乡很远,并且很难找着工作,所以他们自己也有这种组织,例如上海工人之中的安徽帮、宁波帮、湖北帮……其中商人小官吏等也有加入的,而且总是头脑。这也是很自然的,苦力的同乡组织,也要靠“有权有势”的同乡(工头,包探,“有面子的人”)。同乡的帮口,是互相帮助寻找工作,和别派人争夺工作的组织。
——瞿秋白《中国职工运动的问题》
材料二 1923年1月5日,在汉口湖北省工团联合会内召开第三次筹备会议,共开了5天,在施洋、李汉俊等人协助下起草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章程草案七章31条,规定总工会的宗旨是:“一、改良生活,增高地位,谋全体工人的利益,得到共同幸福;二、联络感情,实行互助,化除地域界限,排除工人相互的争端;三、增进知识,唤起工人的阶级自觉;四、联络全国各铁路工人,组织全国铁路总工会,并与全国各业工人和世界工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梁玉魁《早期中国工人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近代新旧工人组织的区别。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型工人组织的原因。
17.(2023山东泰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的话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至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图1
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图2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等30余人(其中有表决权共19人),代表党员420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在大会开幕前举行了两天预备会,议决分工起草党纲、党章和各项决议案。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等参加了会议文件的起草和会议的组织工作。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同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指出的“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互相配合行动是必要的”,但“党必须保持自己本身的组织和严格集中的机构”,无论如何不应当与它合并,不应当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的旗帜等精神,讨论全体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和产业工人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陈独秀主持了大会,并代表上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图3
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毛泽东所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文,毛泽东在文里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中国红色政权的实质,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并再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
图4
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话语主题的演进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1.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对华奉行“门户开放”原则,列强在其势力范围内努力保障自身利益,而此协议不仅危及中国也有损美国在华利益,列强间的外交是以侵占中国利益为前提的,故选B项。
2.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众多,商业和工业人口占有很高的比例,受工业文明的影响,各阶层的抗争意识更为强烈,而北京的工商业规模不大,难以掀起具有全局意义的罢工、罢市斗争,因此“三罢”斗争首先出现在上海,故选A项。
3.C 据所学可知,在1919年6月5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要斗争形式是学生罢课,到6月5日之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其主要斗争形式出现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体现在题干中就是上海租界报纸对该事件的态度由“同情”转变为“禁止”,据此可知,这一转变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故选C项。
4.B 材料中邓中夏等人将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对象定位为下层工人阶级,说明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救亡之路出现转向,故选B项;提升国民觉悟是“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宗旨,但不能说明国民的觉悟因此得到提升,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结合加深,并不能说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排除C项;开始筹建说法错误,排除D项。
5.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梁启超游历欧洲看到了资本主义暴露的问题,他的反思能促使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新的思想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D项正确。
6.D 据材料“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苏俄新宪法”“解释和评论苏俄宪法的文本如雨后春笋”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苏俄宪法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启蒙,故选D项。
7.B 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创刊于1920年11月,该月刊的发行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B项;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排除A项;1920年8—10月,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先后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共产党》月刊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共产主义运动,不能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的社会制度,排除D项。
8.C 据题干“有学者查阅了相关的苏联档案、当事人的回忆录以及当时的报刊杂志等多种史料,考证出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23日”可知,学者为确定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对多种史料进行了考辨和分析,故选C项;历史史实本身具有客观性,综合多种史料,历史真相是可以被还原的,排除A项;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属于历史史实,而不是历史解释,排除B项;历史亲历者的结论固然重要,但又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其结论不一定可信,排除D项。
9.C 从中共二大到中共四大,中国共产党逐渐明确了在民族运动中的地位,主张独立地位、领导地位,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反思,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
10.A 据材料“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促进国民革命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打倒军阀,促进国民革命,说明材料时间是在国民革命之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所以此时尚属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故选A项。
11.D 据材料“段祺瑞决定举行国葬……现由国民党举行‘党葬’”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病逝之时,正值国家分裂,政局混乱,孙中山葬礼意见的不统一,说明社会凝聚程度还很不够,故选D项。
12.D 材料表明,国民革命兴起后毛泽东高度肯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北伐战争尚未开始,C项错误。
13.A 据材料可知,国民革命中,北伐顺利进军,所到之处,军阀统治被推翻,工农运动如火如荼,规模空前,进一步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故选A项。
14.A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动员农民反帝反封建,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配合了北伐战争的开展,故选A项;当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还未建立,排除B项;材料是国民革命的内容,不是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排除C项;1931年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A 据材料“由共产党人倡议,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广州主办”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开始,讲习所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故①正确;据材料“向农民宣传革命理论,开展农民运动”可知,发动农民参与国民革命,有助于推动国民革命深入开展,故②正确;据材料“讲授《马列主义浅说》”可知,向农民讲述马克思主义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向农村传播,故③正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16.参考答案 (1)旧式工人组织帮口:没有统一指导思想;封建主义,依附封建士绅官僚;地方主义,以地域、同乡为纽带,工人之间相互倾轧争夺工作。
新型工人组织工会:有先进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阶级觉悟较高,依托工会、政党展开,具有较强的组织意识;团结工人阶级,联合国内外力量进行阶级斗争。
(2)思想层面: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经济层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对工人压迫加重。
政治层面:五四运动之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力量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成立,组织工人运动,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
17.参考答案 示例
演进: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话语主题经历了由消灭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到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进行国共合作,共同反帝反封建,再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演进。
演进的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逐渐加深;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的被动;中国人民对革命的不断探索和不懈斗争。
演进的评价:党的主要任务日益明确;有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有助于壮大革命队伍;推动了国民革命;指导了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19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