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3一—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原始社会出现民众自发形成、物物交换的集市,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发展,
产品有了剩余,故A项正确;物物交换促进了原始社会货币的分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原始手工
业的信息,排除C项:原始社会的“赶大集活动”并不都是家畜的交换,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从材料“故亩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可以看出,耦耕的效率
高于当时其他耕作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铁犁牛耕,是我国在春秋时期的创造,排除A项;材料中的耕作方式与
庄园经济特色无关,排除C项;题目问的是耕作方式而非播种工具,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矫枉过正”“鄙视武力”,导致“六镇兵卒”被摈弃。这为日后北魏政权的衰落
和解体埋下隐患,故选D项;材料没有强调北方鲜卑族汉化的情况,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不是照搬东晋的政治
体制,排除B项:重文轻武体制并不是在北魏时期开始的,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的世界贸易秩序”指的是“朝贡贸易体系”。明朝时从开放逐渐转向闭关锁国,总
体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导致明王朝从兴盛转为衰落,故选C项;清朝《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体现了对外关系开始逐
渐转型,排除A项;明后期朝贡贸易走向衰败,而不是发展,B项错误;宗藩关系解体于清代中晚期,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朝时期,农村佃农拥有“田面”生产权,佃农的权利有所提高,而地主拥有“田底”所有
权。这是农业租佃生产方式的局部调整,故选A项;“田底”仍然属于地主,并不是土地所有制度的变化,也不是
雇佣关系的发展,也不是资本主义农业的萌芽,排除B、C、D三项。
6.【答案】C
【解析】材料的四项内容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人侵,晚清出现的新商业经营形式的企业(公司)。这是
近代中国半封建性质的体现,故选C项:这些企业(公司)与中国传统手工作坊完全不同,排除A项:材料不是中
国成为列强殖民地的表现,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中期,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1936一1949年的城市化率有明显下降,此时正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的表述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
8.【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政治的重大变革,是推动外贸发展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
化只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客观条件,排除A、C两项: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智慧粮仓”的建造体现了粮仓的性能提高,有利于保障人民粮食储备安全,故
A项正确;“智慧粮仓”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粮食储备的科技化水平,无法得知粮食储备数量是否提升,排除B
项:这一举措与粮食生产无关,排除C、D两项。
10.【答案】D
【解析】欧洲中世纪,庄园有自己的法庭,庄园自主管理性很强:但是,到中世纪后期,庄园日益衰弱,神权得到加
强,教会逐渐取代了庄园对地方的治理,故选D项。
历史第1页(共3页)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历 史 试 卷
试卷共6页,20 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赶大集活动,古已有之”,集市起源于原始社会阶段。在当时,民众自发形成的集市,是以物物交换为特征,随时都可能出现。原始社会出现“赶大集活动”的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原始货币的出现
C.原始手工业的形成 D.饲养家畜的增多
2.《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武帝时期,赵过“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亩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这表明“耦耕”
A.首创了铁犁牛耕技术 B.提高了耕作效率
C.体现了庄园经济特色 D.改进了播种工具
3.某史学家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表示,他一心想要用华夏文化改变蛮夷,却“矫枉过正”,过分重视“文教”而“鄙视武力”,导致“六镇兵卒”被摈弃,地位“形同奴隶”。这表明孝文帝改革
A.实现了鲜卑族汉化目标 B.照搬了东晋的政治体制
C.开启了“重文轻武”体制 D.为北魏的解体埋下隐患
4.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明王朝一反“古代中国的世界贸易秩序”的旧制,将对外贸易严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
A.体现了对外关系开始转型 B.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
C.加剧了明王朝兴衰的转化 D.引发了宗藩关系的解体
历史第1页(共6页)
5.据记载,清朝苏州地区“佃人之田者,十八九皆所谓租田 租田有田底、田面之称。 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 B.土地所有制度的变化
C.雇佣劳动关系的发展 D.资本主义农业的萌芽
6.下列机构的出现
19世纪70年代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 中国最早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
1882年 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机构
1897年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1900年 先施百货公司 中国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
A.属于手工作坊的升级换代 B.说明晚清完全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
C.体现出当时半封建的特征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7.下图是1820—1949年中国总人口、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率变动趋势。图中某段时期城市化率呈现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社会经济的低迷
C.贸易入超不断加剧 D.内外战争的影响
8.下表是1978——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占GDP、世界贸易的份额统计情况。
年份 1978年 2000年
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 9.7% 36.1%
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份额 0.8% 3.6%
表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区域集团化的机遇 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D.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历史 第2页(共6页)
9.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中储粮集团正在加大改造力度,全国400家直属粮库在2023 年完成了“智慧粮仓”的全面升级,实现了对粮仓内部温度、湿度、氮浓度的实时监测。这一举措
A.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 B.提升了粮食储备数量
C.有利于科学种植粮食 D.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
10.中世纪时,西欧管理庄园的主要是庄园主、管家、庄园法庭、教区等。英国史学家普拉克内特指出:“中世纪后期,庄园不再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了。从行政角度来看,它的管理被取代是必然的。”这里,取代庄园管理的是
A.民族国家 B.封建行会 C.世俗王权 D.基督教会
11.观察下图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提炼出的最佳主题是
A.三角贸易 B.物种大交流
C.世界整体化 D.白银货币化
12.1853 年,英国帕累斯顿内阁对文官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制订了一整套使用至当代的文官制度。进行此次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是
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B.近代社会的重大转型
C.选官制度的严重腐朽 D.政党分肥制度的弊端
13.据史学家分析,19 世纪20~60年代,欧洲某国推进工业革命发展,但其复辟王朝及此后的帝国统治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组织形式革命化的进程。这个国家
A.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相对较早
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反超他国
C.与英国在一战中成为主要对手
D.具有明显封建性和军事性特点
历史 第3页(共6页)
14.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了传统的、乌拉圭回合新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等领域。这说明
A.世贸组织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B.关贸总协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C.世贸组织管理更加简捷有效 D.关贸总协定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15.自2008 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纽约、柏林、伦敦、巴黎以及南欧国家的一些城市都曾发生了失去住房的人不愿意退出住房的“占屋运动”。其中,以西班牙的“占屋运动”最为激进。这反映出
A.国家干预经济遭到人们抵抗 B.西方福利制度的异化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激化 D.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6.二战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国际技术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国际技术日益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纯知识或信息形态的软件技术转让,如专利、专有技术、技术情报等等,在世界贸易组织体系内,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表明
A.世界贸易组织主导国际科技交流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C.科技推动了国际贸易趋势的变动 D.技术贸易成为当今世界贸易主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南北朝的梁朝时,南海的林邑“其国俗,居处为阁,名曰干阍,门户皆北向。”南齐时,“广州,镇南海。滨际海隅,委输交部,虽民户不多,而俚獠猥杂,皆楼居山险,不肯宾服。”宋朝时,中宿县(今广东清远县)“俚民皆巢居鸟语”。
—摘编自《梁书》《南齐书》《宋书》等
材料二 江西省部分朝代村落基础数据统计表
—摘自黄桃红《江西传统古村落丛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至宋代广东部分地区民居的特色。(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江西省村落的发展情况。(8分)
历史 第4页(共6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
—摘自徐厚广《中国铁道》
材料二
—摘自徐厚广著《中国铁道》
材料三 1964年夏,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开始修建成昆、川黔、贵昆等西南铁路。当时这些地区山高川深,陡坡流急,地势险峻,地形复杂,但1965年川黔铁路通车,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
—摘编自铁道部档案史志中心《新中国铁路50年》(1949—1999 年)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两个时期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治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64年之后修建成昆、川黔、贵昆等西南铁路的目的及经济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至18世纪,在贸易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英国政府积极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商品、实施出口补贴政策。这些保护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的极大繁荣。
—摘编自[英]邓肯·韦尔登《英国经济史》
历史 第5页(共6页)
材料二 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轫到19世纪中期,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逐步放松贸易管制。以拿破仑战争为界,英国企业家群体关于贸易政策的主张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拿破仑战争之前,企业家群体反对《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通商条约草案》和《英法商约》。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以曼彻斯特棉纺织业工厂主为首的企业家群体领导了“反谷物法同盟”,并最终废除《谷物法》,推动英国对外贸易的管制逐渐放松。
—摘编自[英]屈勒味林著《英国史》
材料三 1978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各类统计表
类别 欧共体 国家占比 其他西欧 国家占比 北美国家占比 石油输出国占比 发展中国家占比 总额 (亿英镑)
出口贸易 37.7% 15.3% 11.4% 12.8% 13.5% 373.63
进口贸易 40.5% 17.1% 13.0% 8.5% 10.7% 409.69
—根据[英]罗伯特·C·艾伦《全球经济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9世纪贸易政策的转变及其根本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78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根据[美]巴里·E.卡特《国际法》等编绘
根据材料,从图中A、B、C、D任选一个进行完善,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要点,符合史实,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历史 第6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