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卷
九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项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玻利瓦尔曾经说:“独立是唯一的赐福,要以其他一切为代价。”他践行的“独立”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埃及华夫脱运动
2.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变革,其共同原因是()
A.国家独立遭到威胁 B.南北矛盾影响国家统一
C.专制统治遇到危机 D.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3.下列发明诞生在“电气时代”的有()
①电灯 ②汽车 ③蒸汽机 ④飞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石油需求量大增是由于()
A.蒸汽机的改进B.电力的广泛应用C.内燃机的发明D.航天技术的突破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据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C.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 D.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6.“1879年,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美90%的炼油业务,掌握了石油管道和收集系统,有能力支配运输公司。”材料可以说明()
A.铁路时代的到来 B.工厂制度的出现
C.电力技术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产生
7.下图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化持续推进B.大众教育的普及C.城市化加速发展D.农村环境的恶化
8.恩格斯曾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是()
A.达尔文 B.贝多芬 C.巴尔扎克 D.列夫·托尔斯泰
9.《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伟大实践”是指()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0.1919年6月,某报纸发文说:“600万人躺在坟墓中,3个老人坐在巴黎瓜分地球。”这里的“瓜分地球”指的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1.1921年列宁强调,“目前俄共在经济方面的基本任务,就是领导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工作:必须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下列内容与此相符合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加速苏联工业化建设 D.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12.美国银行倒闭数目从1929年的659家逐年增加到1932年的3700多家,企业利润由过去的100亿美元锐减到10亿美元。造成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三角贸易的残酷 B.贸易竞争的加剧
C.经济危机的蔓延 D.政治局势的动荡
13.下图为美国1932—1936年失业率和平均小时工资图表,下列各项能够解释1935年后数据变化原因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早开展 B.南北战争的爆发
C.国家干预的采用 D.指令计划的实施
14.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①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 ②德国: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
③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④美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以下是一场知识竞赛中一个竞赛模块的主要内容,该模块的主题是()
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A.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法西斯国家的对内统治 D.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
16.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按照二战的进程阅读,顺序应为()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7.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4日—11日,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国行动。上述材料的整理,有助于理解()
A.二战爆发的原因 B.法西斯的疯狂进攻
C.二战胜利的原因 D.二战的伤亡情况
18.对以下图片设计一个主题,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步形成 B.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D.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19.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德国的分裂 C.北约和华约对峙 D.马歇尔计划实施
20.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A.社会扶贫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 C.“以工代赈” D.计算机网络
21.大事年表能体现历史发展进程。下列大事年表可以归纳的主题是()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 苏联等国建立“经互会”
20世纪50年代 赫鲁晓夫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 东欧政局剧烈动荡
1991年年底 苏联解体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苏联的改革与发展进程
C.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22.二战后,亚非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万隆会议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年” ⑤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3.2023年3月在中国斡旋下,伊朗和沙特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相互重开大使馆,并发表了三方联合声明。这一结果,有望极大缓解多年来沙特和伊朗在中东地区的竞争和对抗关系。这表明( )
A.亚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中国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
24.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50号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部署的第一次维和行动。截至2017年底,联合国总共实施了71项维和行动。这说明()
A.联合国有权干预国际上一切事务 B.维和行动消除了地区霸权与冲突
C.联合国致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D.只有安理会才有权决定维和行动
25.20世纪90年代,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率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率;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联合国正式成立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D.不结盟运动兴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世界史》
材料二 美国内战的重大意义在于,它粉碎了奴隶主的政治势力,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内战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世界历史》(近代史篇·下卷)
材料三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领导者是谁?据材料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2)材料二中“美国内战”结束于哪一年?据材料归纳“美国内战”的意义。
(3)材料三中“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措施。据材料指出“社会变革”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殖民地支援帝国中心,而贸易伙伴则常常被迫站在协约国或中欧列强(最初的三国同盟)一边……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在东部地区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石油基地等。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世界史》(现代史篇·上卷)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几乎席卷整个亚洲;在非洲大陆,到处掀起了反帝斗争的风暴;在拉丁美洲,工人罢工、武装起义连续不断。从1918至1935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民族解放运动在较多国家发展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而在一些国家则表现为资产阶级群众运动,少数国家发展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举“这次战争”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的战后国际秩序。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两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据材料归纳“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的具体表现。概括此时“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4)综上所述,概括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发展的新变化。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拥有占世界50%的工业生产力,……追溯到……1890年,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
——《麦克尼尔全球史》
材料二 1950年—1991年美国、日本、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材料三 后发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快速实现追赶……这让全世界的科技创新显得滞后,给美国及所有创新引领国家带来了压力。
——《时运变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地位。1890年美国取代哪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从经济角度分析,美国经济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1950—1970年哪一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增长最快?分析该国增长最快的外部因素。1950—1991年,西欧所占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后发国家”“实现追赶”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动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依靠哪一基础设施的建设?
(4)综上所述,推断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者。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领导了起义军队,英勇作战,横扫南美大陆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南美解放运动中的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据玻利瓦尔说“独立是唯一的赐福,要以其他一切为代价。”及所学知识可知,他践行的“独立”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B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或称美国革命战争、北美独立战争,是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反抗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以及其他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与玻利瓦尔无关,排除A项;印度民族大起义,是指1857年到1859年由印度封建主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发生在北部和中部印度,主要领导者是章西女王和巴哈杜尔·沙二世,与玻利瓦尔无关,排除C项;埃及华夫脱运动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强烈支持。与玻利瓦尔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美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都遭遇了障碍,因此需要通过变革以消除阻碍,故选D;美国和俄国的独立没有遭到威胁,排除A;俄国没有南北矛盾,排除B;美国没有专制统治危机,排除C。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①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①正确;②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②正确;③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③错误;④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④正确。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人发明了汽油内燃机和柴油内燃机,促进了石油工业的产生和发展,C项正确;蒸汽机的改进促进了煤炭的开发,排除A项;电的广泛应用使用的是电力,排除B项;航天技术的突破与石油需求量的大增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A项正确;材料没有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的信息,排除B项;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而非世界各国,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1879年,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美90%的炼油业务,掌握了石油管道和收集系统,有能力支配运输公司”可知,美孚石油公司是典型的垄断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未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垄断组织,D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火车的发明,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现代工厂开始出现,排除B项;电力技术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左右,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由于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英国工业人口比例由不到半到占一半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不同行业所占人口比例,体现不出大众教育的普及、农村环境的恶化,排除BD项;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工业化的推进,排除C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C项正确;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排除A项;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排除B项;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苏维埃俄国),D项正确;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事件是彼得一世改革。排除A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一战结束后,以英法美为代表的欧美列强主导了巴黎和会,重新安排战后的国际秩序,C项正确;三国同盟是1882年成立,排除A项;三国协约于1907年成立,排除B项;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召开,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必须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掌握市场,通过有系统的、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的精确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可知,这是利用市场来管理经济,为此,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列宁,斯大林当政后加速苏联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集体农庄体现的是计划经济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依据题干“美国银行倒闭数目从1929年的659家逐年增加到1932年的3700多家,企业利润由过去的100亿美元锐减到10亿美元。”反映了从1929年美国银行倒闭,企业利润降低。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1929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工业产量下降,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C符合题意;三角贸易的残酷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A排除;贸易竞争的加剧不是导致1929年美国出现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B排除;政治局势的动荡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原因,D排除。故选择C。
13.C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数据信息和所学可知,1935年后失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小时工资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大力干预经济,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排除A项;南北战争的爆发186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指令计划的实施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而非美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危机指的是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面对经济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德国的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①②体现了战争的特点;A项正确;③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时间是194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③错误,排除B项;④面对经济危机美国主要通过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方式应对,没有走上法西斯的道路,④错误,排除C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表格中的大事年表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法西斯国家的形成与扩张。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紧接着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起来。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并发动侵华战争。故选D;AB说法都具有片面性,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攻克柏林的时间为1945年;偷袭珍珠港的时间是1941年;闪击波兰的时间是1939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根据材料按照二战的进程顺序为③《闪击波兰》,②《偷袭珍珠港》,④《浴血斯大林格勒》,①《攻克柏林》,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1945年2月4日-11日,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国行动,加速了二战的结束。这些材料的整理,有助于理解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C项正确;二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不能体现“法西斯的疯狂进攻”,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二战的死亡人数,无法体现“二战的伤亡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冷战对峙格局全面形成,两极格局形成,C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于一战后,二战时结束,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国际间的竞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20.B
【详解】二战后,英、法等国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从而防止贫富分化,稳定社会秩序,这与材料中“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一致,故B符合题意。社会扶贫制度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民生举措; “以工代赈”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举措;计算机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D
【详解】根据题干“苏联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赫鲁晓夫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题干“东欧政局剧烈动荡“、“苏联解体”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遭受挫折。综上所述题干大事年表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项正确;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只有“苏联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符合,排除A项;苏联的改革与发展只有“赫鲁晓夫改革”符合,排除B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只有“东欧政局剧烈动荡”、“苏联解体”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22.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走向崩溃,亚非独立的国家召开了万隆会议,;二战后,非洲各国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英国与印度的矛盾,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①错误,排除A项;二战后,拉丁美洲掀起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不属于亚非地区,⑤错误,排除BC项。故选D项。
23.D
【详解】根据“在中国斡旋下……有望极大缓解多年来沙特和伊朗在中东地区的竞争和对抗关系”可知,材料反映中国在缓和伊朗和沙特两国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D项正确;亚洲还没有实现政治一体化,排除A项;中国并没有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24.C
【详解】考查点:联合国。解题思路:根据题干的“维和行动、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认识联合国的作用。题干的“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联合国总共实施了71项维和行动”说明联合国致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故C符合题意;联合国有权干预国际上一切事务的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排除A;维和行动消除了地区霸权与冲突的说法错误,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只有安理会才有权决定维和行动,排除D。故选C。
25.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调解纷争,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还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以及为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这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联合国正式成立是在1945年,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不结盟运动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6.(1)亚历山大二世;资金、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任写2点)
(2)1865年;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废除了奴隶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任写1点)
(3)明治维新;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日本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详解】(1)领导者:根据材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条件:依据材料二“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俄国这场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市场。
(2)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865年4月攻陷“南部同盟”首府里士满。5月,南部联军统帅罗伯特·李投降,美国内战结束。意义:根据材料“它粉碎了奴隶主的政治势力,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可以归纳为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根据材料“内战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可以归纳为废除了奴隶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依据材料“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日本天皇进行的这场改革史称明治维新;经济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发展近代经济;影响:根据材料“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可以归纳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趋势: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俄国都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解决了本国面临的危机和困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性大国。美国通过内战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废除了奴隶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可以归纳为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7.(1)协约国、同盟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928—1937年;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部门,完善了工业布局,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广泛性;持续性;多样性。
(4)战胜国建立国际新秩序,欧洲中心位置受到挑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高涨。
【详解】(1)根据材料“而贸易伙伴则常常被迫站在协约国或中欧列强(最初的三国同盟)一边”,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是协约国、同盟国;秩序:结合材料“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逐渐形成了新的国际新秩序(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时间:根据所学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成就:根据材料“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在东部地区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石油基地等。”,可以归纳为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部门,完善了工业布局,根据材料“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可以归纳为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的具体表现是印度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特点:根据材料“民族解放运动几乎席卷整个亚洲;在非洲大陆,到处掀起了反帝斗争的风暴;在拉丁美洲,工人罢工、武装起义连续不断。从1918至1935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可知,“两次大战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根据材料“在拉丁美洲,工人罢工、武装起义连续不断。”,可以归纳其特点是多样性等。
(4)变化:材料一反映了反映了战后建立了新秩序;材料二是苏联实行计划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三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综上所述可知,“两次大战之间”世界的新变化有:战胜国建立国际新秩序,欧洲中心位置受到挑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在全球范围内高涨。
28.(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日本;美国的扶持;逐渐增加;走向联合;欧共体的成立。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
(4)全球化。
【详解】(1)地位: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拥有占世界50%的工业生产力,……追溯到……1890年,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
国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二战后,美国抓住时机,实力大大增强,最终在1890年超过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经济,使得美国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2)变化:根据材料二“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可知,美国工业生产所占比重下降;日本所占工业比重上升,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增长最快。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以及美国扶持日本,主要是朝鲜战争时日本获得大量军需订单,加上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等原因,日本在1968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变化:根据材料二“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可知,“1950-1951年西欧20.8%、1970年西欧28.6%、1990-1991年西欧37.0%”,可以归纳为1950—1991年,西欧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时期,西欧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在二战之后,西欧国家通过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等方式来恢复发展经济。
(3)原因:据材料三“后发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快速实现追……”可知,后发国家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快速追赶。
基础设施: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依靠互联网基础建设。
(4)影响:通过材料一“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材料二“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工业产值的变化”,材料三“信息技术引领全球化”可知,世界经济领域的变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经济格局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