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私立清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
3月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3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相关文献表明,苏格拉底曾两次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并经历了公元前430年左右爆发的“雅典大瘟疫”,因此他深知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与医学的局限性,认为体育“能让人们看起来更健美、更强壮”,人们应该追求“通过体育锻炼得来的身体美”。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
A.公民身体素质显著提升 B.人文精神影响体育思想
C.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D.地理环境催生体育文化
2.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海洋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表明( )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B.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C.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D.历史研究随史料丰富而不断深入
3.有学者认为,《汉谟拉比法典》作为一部公开的成文法,废止了执法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或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摒弃了或从重从快、或法外开恩的陋习;坚持“能被普遍接受”的立法原则。这说明了《汉谟拉比法典》( )
A.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 B.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权威
C.注重对公权力的限制 D.废止了贵族解释法律的特权
4.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罗马人利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东、西方之分,将罗马和希腊并列归入“西方”,树立一种“非亚洲”“非东方”的身份和文化定位,由此,“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价值和信仰体系同化了”。这( )
A.体现多元价值体系的构建 B.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C.阻断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构建新的文化认同
5.下图是三个地区的古文字图示。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特征 B.三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C.三地文字发展体现同宗同源的特点 D.古代亚非文明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6.古埃及文明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古希腊以移民方式向周边殖民建立子城邦,亚历山大东征开启希腊化时代。据此可知( )
A.早期的文明拓展受制于经济地理不境
B.早期文明拓展是血腥侵略的过程
C.古希腊文明是人类史上最先进的文明
D.城邦文明必然会过渡到帝国文明
7.随着英国庄园制的发展,庄园惯例将农奴劳役的数量和方式规定得十分具体,如“打谷一日之数为2蒲式耳小麦或1夸特燕麦;割草一日为1英亩左右;割谷则为半英亩”。同时,“庄园领主一旦试图任意改变其某些惯例,在通常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成为被告而陷入官司中。”这体现了( )
A.庄园是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B.庄园法庭重视对农奴权利的保护
C.惯例包含了一定的原始契约因素 D.农奴对领主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8.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年)努力构建了一个以“教士、主教、圣人”为中心的基督教社会,在这个模式下,“世俗政权这头野牛,曾经用犄角顶向教会,如今正欢欢喜喜地低下它的头颅耕耘着,为布道神圣的信仰服务”。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封建体制趋于解体 B.教权逐渐走向强化
C.民族民主意识薄弱 D.王在法下原则形成
9.公元5世纪以来,(阿拉伯)古莱氏人从游牧部落转化为专门从事经营商业的部落,他们从胡扎阿人手中夺取了麦加,其中的商人贵族操纵了麦加的管理机构“马拉”。麦加社会的贫富分化和对立日益加剧,氏族制度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壳。这说明( )
A.商业发展推动阿拉伯的社会变革 B.麦加地区区国际商业易迅速发展
C.南北阿拉伯人进行了深度的融合 D.各部落更大规模联合的发展趋势
10.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1494-1566),天主教在位于伊斯坦布尔、加拉塔等重要城市有十余座教堂。帝国还鼓励境内的异教徒出国学习,学成归来后被授予各自教内的重要职务,继续领导各自教派的管理与建设。这表明苏莱曼时期( )
A.天主教成为帝国的文化符号 B.宗教政策相对宽容
C.致力于武力征服拜占庭帝国 D.各教派呈均势格局
11.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这意在( )
A.强调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B.表达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C.突出区域文明同源特征 D.说明文明发展具有规律性
12.马丘比丘遗址是在海拔3800米的山顶上挖掘出来的,这里原有大约400间石造的住房,还有不少壮观的宫殿与神庙,当时这里居住着2万名印加人,他们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这主要说明印加( )
A.农业发达 B.文明发展 C.人口众多 D.宗教兴盛
13.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热衷航海,于15世纪早期创办水手学校,用来培养优秀的水手,并把他们一批批送到海上,每批海员的任务就是向南多推进一段距离。材料可以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满足了寻求财富的欲望
C.得到王室成员的支持 D.达成了传播宗教的目的
14.美国当代学者威尔博·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写道:“16世纪还很容易的报刊检查工作,到了17世纪就因为信息量的急剧膨胀而成为了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工作,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向往上爬的政客都会尽量回避这项工作。”这一状况( )
A.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紧密相关 B.助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C.对西方民主政治提出新的挑战 D.根植于大航海时代的社会转型
15.下图所示是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英国呢绒和羊毛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英国( )
1347 1366 1392 1438 1479 1509 1547 1554
呢绒(匹) 4422 14593 43072 56097 62586 84789 122354 160000
羊毛(袋) 30000 26634 19359 9101 9784 不占重要地位 不占重要地位 不占重要地位
A.畜牧生产衰退的趋势明显 B.手工业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C.对海外原材料进口的增加 D.毛纺织业已经出现了工业革命
16.18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西印度洋的留尼汪岛公开倡导发展制糖业。其后随着机械化种植、压榨工艺的提升,留尼汪制糖业持续发展。在短时间内,岛上大量农田改种甘蔗,曾经占主导地位的玉米、木薯等主食和咖啡、丁香等作物的占地面积逐年减少。这一做法( )
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B.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单一化
C.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特征 D.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的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在共和国末期,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力量……人民为了逃避日益加重的赋税,纷纷出逃,致使政府财源减少,统治基础进一步动摇。其次,军事寡头政治的形成与军事实力的下降。在维护君主的幌子下,军队及其首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特权和力量……政局动荡和文化凋敝,人民趣味日趋低下,皇帝和贵族们生活奢侈糜烂,军队骄奢蛮横,青年“甚至连尚武精神也烟消云散了”……《福音书》的传播和教会的胜利反过来将罗马帝国进一步推向衰落。罗马公民幻想死后升入天堂,不再像以前那样忠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18.(16分)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
19.(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直接贸易渠道。随着大西洋贸易的发展,英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棉纺织业、玻璃制造业、丝织业、肥皂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并发展起来。如果以1700年的发展指数为100,1800年时英国出口工业指数为544。英国的出口工业中原料加工再出口工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如1700年烟草、亚麻、印花布和糖的再出口占总出口工业品的三分之二。法国的工业生产也因大西洋贸易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而得到政府的扶持,1787年法国出口的工业品占到了出口总额的34.2%。
——摘编自于民《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材料二 几百年来,欧洲都从亚洲进口大量香料、丝等产品,却很少有产品出口到亚洲。西班牙征服美洲,为欧洲提供了暂时的解决办法。新大陆的金、银大量输往亚洲,其中可能有一半运往中国,以换取欧洲人真正能消费的东西。中国实际上是16—1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南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摘编自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1)指出材料一中16—18世纪大西洋贸易的形式,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16—18世纪中国南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原因。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和民族走什么样的道路,对其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走势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方面,中西方文明起源不同,但文明是平等的,在交流互鉴中融合发展始终是历史常态。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各自的社会基础和地缘优势,同样源远流长、影响至深。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始终是一个客观现象,文明之间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随着现代化的诞生,人类逐步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孕育的资本主义文明相比,表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截然不同,其特定内涵与精神实质是资本主义文明所不可能具备的。
——摘编自杨增《《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高一3月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苏格拉底的经历使他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医学的局限性,因此他提倡通过体育锻炼来追求身体美,这表明在古代雅典,人们对身体健康和体育活动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人文精神对体育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公民身体素质显著提升”无法直接从提供的信息中得出,因为没有提供关于公民身体素质的具体数据或比较,排除A项;“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与提供的信息无直接关联,因为没有提到民主政治制度与体育思想或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地理环境催生体育文化”也无法直接从提供的信息中得出,因为没有提到地理环境与体育文化之间的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可知,随着考古学及文献研究的发展,学者对古希腊历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这说明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D项正确;只要史料充足,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也可以考证,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综合多种史料与历史结论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古巴比伦。根据材料“废止了执法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或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摒弃了或从重从快、或法外开恩的陋习”和“坚持‘能被普遍接受’的立法原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注重对诸如“执法者”公权力的限制,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公元前18世纪所颁布的法律,“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不符合史实,材料能反映该法典有理性的特点,排除A项;“封建君主”错误,排除B项;废止的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或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摒弃了或从重从快、或法外开恩的陋习”,而不是贵族解释法律的特权,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方)。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将自己和希腊划归西方,树立“非东方”的身份,目的是构建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主体的区域文化认同,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主要是希腊与罗马价值体系同化,而不是构建多元价值体系,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排除B项;这种做法只是突出希腊罗马的西方身份定位,并不会阻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古代中国的古文字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都是象形文字,这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三个地区存在交往,排除B项;三地文字虽然都是象形文字,但是材料所列的文字是静态的,并未体现出文字的发展,因此无法证明三地文字同宗同源,排除C项;材料没有将亚非地区和其它地区进行对比,因此无法说明古代亚非文明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尼罗河农业文明高度发展外溢,由于北部高山,所以通过西奈半岛向巴勒斯坦地区扩展,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工商业发达必然通过商贸移民到周边沿海港口或岛屿上形成子城邦,波斯帝国的扩张,因古希腊地区地域分散和城邦团结御敌而失败,亚历山大占领古希腊后,因地形地理因素向东扩张并传播了希腊文化,A项正确;古埃及和古希腊文明拓展没有通过大规模战争和屠杀,排除B项;题干现有的材料不能判断出古希腊文明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明,而且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文明要高于古希腊,排除C项;题干中阐述的都是奴隶制文明,不存在城邦文明和帝国文明对比,而且古埃及没有经历过城邦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据材料“庄园惯例将农奴劳役的数量和方式规定得十分具体”、“庄园领主一旦试图任意改变其某些惯例,在通常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成为被告而陷入官司中。”等信息可知,中封建主与农奴和农民之间的关于劳役的经济关系有明确约定,而且出现纠纷农奴可通过法庭进行上诉,这说明惯例包含了一定的原始契约因素,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庄园领主和农奴间的惯例规定,并未涉及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官司的结果,体现不了庄园法庭重视对农奴权利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540年至604年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教皇格里高利的努力下,世俗权力由抵触教会到服从教会,这体现出这一时期教权高于王权,教权逐渐走向强化,B项正确;根据所学,此时欧洲进入中世纪不久,封建制度处于发展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间是中世纪初期,当时不可能出现民族民主意识,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材料反映的是教权走向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阿拉伯)古莱氏人从游牧部落转化为专门从事经营商业的部落,……麦加社会的贫富分化和对立日益加剧,氏族制度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壳”,可知商业发展推动阿拉伯半岛旧氏族制度的解体和社会变革,A项正确;商业发展不能概括材料中“贫富分化和对立日益加剧”“氏族制度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壳”等信息,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古莱氏人,未提及南北阿拉伯人融合和部落大规模联合,7世纪以前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相 互混战,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4-1566(奥斯曼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不但允许天主教存在,还鼓励其出国学习,领导宗教管理建设,说明其宗教政策相对宽容,B项正确;奥斯曼帝国的文化符号时伊斯兰教,排除A项;致力于武力征服拜占庭帝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天主教,并未涉及其他宗教,无法说明各教派呈均势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美洲)。据材料“,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可知,虽然非洲和美洲在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相互独立发展,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相似的发展过程,这体现了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统一性,反映了文明发展的规律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却呈现出历史发展的相似性,独立性并非想要表达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共性,并非多元特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发展上的共性,而非起源上的共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由材料中“还有不少壮观的宫殿与神庙,当时这里居住着2万名印加人,他们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可知,印加在农业、人口和宗教上呈现繁荣的景象,即文明的发展,B项正确;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和宗教兴盛只反映了问题的一个侧面,不够全面,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葡萄牙王子热衷于航海,创办水手学校,进行着新航路开辟的前期准备,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得到王室成员的支持,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王室的支持,没有描述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满足了寻求财富的欲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达成了传播宗教的目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据材料可知,大航海时代开始于15世纪末,一直持续到17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包括商业贸易的繁荣、新大陆的发现、科学知识的增长等。这些变革导致了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因为人们需要交流和分享更多的商业、科学和文化信息。这种信息量的增加使得报刊检查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政客们需要处理更多的信息,而且信息的传播也更加难以控制。它准确地指出了16世纪到17世纪之间报刊检查工作困难的原因,即大航海时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信息量急剧增加,D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在16世纪确实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与报刊检查工作的困难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宗教改革更多地涉及到宗教信仰和教义的问题,而不是信息传播的技术或数量,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与题目中提到的16世纪到17世纪的时间范围不符。此外,工业革命的发生与信息传播的困难之间也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其提到西方民主政治面临新的挑战,这个选项似乎与信息传播的增加有一定的联系,因为更多的信息可能会导致政治决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然而,题目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民主政治或政治决策的问题,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是最佳选择,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英国)。从材料可看出呢绒年出口量呈递增趋势,羊毛出口则呈现递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属于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呢绒出口始终平稳增长,呢绒作为一种常见的面料,出口量多可用于说明该时期英国手工业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B项正确;农牧业生产结构指的是农牧业内部的种植、畜牧等行业的比例变化,这一时期,羊毛出口不断减少,不等于畜牧业在不断衰退,是因为呢绒生产需要羊毛,供应国内的多了,出口的少了,而且这一时期是圈地运动时期,圈地就是发展畜牧业,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对海外原料进口的情况,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是在18世纪中期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初法国。材料围绕留尼汪岛的制糖业搭建情境,阅读材料可知,制糖业的发展导致留尼汪岛的种植业受挫,片面地种植甘蔗这一经济作物,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材料反映的是留尼汪岛经济发展单一化,排除A项;据材料“18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西印度洋的留尼汪岛公开倡导发展制糖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化初期的经济发展,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以奴隶贸易、赤裸裸的抢掠为特征,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18世纪初西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主要发展制糖业,这说明当时的经济发展农业结构单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建立了起行政管理制度;行省权力较大;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重视法律。
(2)统治内部不稳定;社会矛盾激化,政府财政收入困难;军事首领权力增强,军队战斗力下降;充足的财富,腐蚀了罗马人的精神,传统的道德沦丧,尚武精神的失落;基督教和教会力量的增强。
18.(1)“自由”: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答出其中三点)
因素:日耳曼人的观念;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特点: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王权较弱。(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影响: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孕育了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推动了西欧近代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9.(1)形式:三角贸易(奴隶贸易)和直接贸易。影响: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强,有利于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损失和经济上的落后;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等等。
(2)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转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欧洲工业革命尚未完成,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优势;欧洲对东方商品的需求增加;全球商业联系日益密切。
20.【参考示例】
观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各自的社会基础和地缘特色。
东方,在生态环境多样,水资源丰富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大江大河地区,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往来和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以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底蕴深厚的思想文化体系,共同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它注重文明的传承性,是世界上唯一完整延续至今的原生文明。西方,古希腊山多地少、三面环水、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的自然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以及频繁的商业贸易与海外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西方文明,这一文明包含着的民上。自由的男子,成为近现代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综上,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受不同社会基础和地缘特色的影响,都源远流长、影响至深。
其他参考观点①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何种发展道路,对其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②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融合发展是历史的常态。③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理应相互尊重与包容。④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本质区别。(符合题意的其他观点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