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勤建学校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2024.3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学术界目前普遍认为:农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等地区,其主要推断的依据是
A. 远古神话传说
B. 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C. 古代史籍记载
D. 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故D正确;远古神话传说存在虚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是主要的推断依据,排除A;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无法体现农业革命发生的情况,排除B;古代史籍记载是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不是推断的主要依据,排除C。
2. 《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家”字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 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D. 食物生产和定居的生活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我国古代重视家畜饲养业以及定居的生活方式,D项正确;“家”字反映了我国古代食物生产和定居的生活方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家”字反映了我国古代食物生产和定居的生活方式,未涉及“男耕女织”,排除B项;“家”字反映了我国古代食物生产和定居的生活方式,材料不能体现我国古代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3.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自给自足 ②无需交纳赋税 ③男耕女织 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小农经济,其基本特点包括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来源,②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4. 《国语·晋语》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对“工商食官”理解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工商皆本国策 B. 官府的财政收入来自工商业
C. 工商业受官府的控制 D. 手工产品无偿供给百姓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即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政府为商人们提供衣食,工商业受官府的控制,C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工商业受官府的控制,未体现工商皆本的国策,工商皆本是明清之际黄宗羲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官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无法得知财政收入来自工商业,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工商业受官府的控制,没有涉及到手工产品无偿供给百姓使用,排除D项。故选C项。
5. 《宋史》记载,凡大食、暹罗、日本等诸蕃并通货物,“以金银……杂色锦、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 商贸不受官府监管 B. 海外贸易繁荣兴盛
C. 重农抑商没有贯彻 D. 陆上丝绸之路兴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凡大食、暹罗、日本等诸蕃并通货物”“以金银……杂色锦、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可知,宋代与大食(阿拉伯)等蕃交易商品丰富,说明海外贸易繁荣兴盛,B项正确;宋代设置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市舶司,“商贸不受官府监管”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意没有体现政府抑制商业发展,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陆上丝绸之路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的陆上通道,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 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进入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 )
A. 生活方式完全被西方取代 B. 传统文化遭到彻底抛弃
C. 生活方式受西方的影响 D. 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进入中国沿海城市,对国人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材料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生活方式受西方的影响,C项正确;“取代”一说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传统文化遭到彻底抛弃”说法不符合史实,传统文化依然存在,排除B项;自然经济处于逐渐瓦解中,“彻底瓦解”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7. 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太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
B. 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
C. 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D. 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新式石库门建筑”“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太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中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推动了上海城市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重视和市民生活的提高,故A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走向西化”。
8. 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张謇能够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A. 创办近代军用企业
B. 创办近代新式学校
C. 创办近代新闻报纸
D. 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张謇属于民族资本家,主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D正确;A属于洋务运动企业性质;B和C不是张謇主要活动。
9.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被认为是中医的荣誉。与西医使用抗生素抑制病毒细菌相比,中医一贯注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这反映出中医的特点是( )
A. 与农业文明密切相关 B.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 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D.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医一贯“注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中医的特点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未涉及与农业文明的关系,排除A项;“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属于近代西方科技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属于近代西方科技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0.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在于( )
A. 运用科技手段战胜了饥饿对人类的威胁 B. 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
C. 为解决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D. 推动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农业科技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创建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C项正确;当今有些国家和地区还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所以“运用科技手段战胜了饥饿对人类的威胁”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多种手段,不能仅凭袁隆平创建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排除B项;“推动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农业科技进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农业的起源问题,史学界普遍认为是多元的,许多学者认为世界农业起源有三大中心。这三大中心分别是( )
①西亚 ②东亚 ③中美洲 ④非洲 ⑤欧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亚的中国培植了粟、稻,西亚培植了大麦、小麦,中美洲人培植了玉米、甘蔗等,欧洲和非洲的大麦、小麦源于西亚,①②③说法正确,A项正确;材料中的三大中心分别是西亚、东亚、中美洲,④⑤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 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
A. 矿藏丰富便于手工业生产 B. 水源充足,便于农业种植
C. 交通便利,便于商业贸易 D. 水草丰美,便于采集渔猎
【答案】B
【解析】
【详解】古代世界众多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的主要原因是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农业发展,为这些农耕文明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B项正确;矿藏丰富手工业发展、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和采集渔猎等均与大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不符,不是农耕文明产生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ACD三项错误。
13.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一现象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使得美洲大量的高产作物流入中国,产生的“餐桌革命”,A项正确;工业革命与材料中“明朝末年”不符,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人口膨胀是“餐桌革命”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4.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 )
A 产业化 B. 智能化 C. 无人化 D. 工业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可得出,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故B项正确;“产业化”、“无人化”、“工业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15. “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一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据此推知,前三次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列应是( )
A. 机械化、网络化、电气化 B. 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
C. 网络化、工业化、电气化 D. 技术化、科学化、机械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由蒸汽技术带动的机器大生产,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进入到工业化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发明为主要成就,使人类开始了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B项正确;根据材料“‘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一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可知,网络化是材料中“工业4.0”的成果,不符合材料,排除AC项;技术化、科学化是历次科技进步的共性,不能体现出前三次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6. 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谁吗?
A. 华佗
B. 张仲景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答案】A
【解析】
【详解】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故A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李时珍是明代医药学家,写成《本草纲目》,故BCD三项排除。
17. 根据以下历史信息判断历史事件,应该是指信息:蒸汽机车轮船工厂制度鸦片战争马克思主义诞生自由主义( )
A. 早期殖民扩张 B. 手工工场 C. 工业革命 D. 信息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领域的变革,出现了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等;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出现和发展;英国为了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发动鸦片战争以打开中国市场;工业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等新思想的出现等等,C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手工工场出现于工业革命前,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信息时代”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8. 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 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 B. 农轻重协调平衡发展
C. 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的实现 D.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苏联发展经济排斥市场,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衡,A、B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本身正确,但不是主要特点,故排除。
【点睛】
19. 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A. 田庄 B. 草市 C. 纸币 D. 会馆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宋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正确;A是汉代的,排除;草市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B;D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
20.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禅让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亲疏无多”“最易结重人伦”反映的是重视血缘和人伦关系,显然是受到宗法制的影,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地方行政区划,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对诸侯等实行的地方制度,故B项错误;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首领承让制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5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亿人经历了严重粮食不安全(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IPC/CH第3阶段或以上)。此外55个粮食危机国家中,7500万儿童发育不良,1700万儿童消瘦。1.35亿人口中,超过一半(7300万)生活在非洲;4300万生活在中东和亚洲;1850万人生活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冲突(导致7700万人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极端天气(3400万人)和经济动荡(2400万人)。
——摘编自《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史料二 先进储粮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中央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截至目前,中央储备粮科技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最新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宜存率达到100%,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确保了储粮数量与质量。
——摘编自《粮食安全看得见管得好》(《经济日报》,记者:刘慧)
【探究】
(1)根据史料一、说明当今世界在粮食供给上还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为保证粮食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21. 问题:全球面临粮食供应困难的绝对人数依然很多;粮食供应困难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粮食危机报告中,儿童饥饿问题突出;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冲突。
22. 措施:采用先进的储粮科技;实行国家储备粮制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5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亿人经历了严重粮食不安全”得出全球面临粮食供应困难的绝对人数依然很多;根据材料“1.35亿人口中,超过一半(7300万)生活在非洲;4300万生活在中东和亚洲;1850万人生活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得出粮食供应困难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粮食危机报告国家中,儿童饥饿问题突出;根据材料“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冲突(导致7700万人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极端天气(3400万人)和经济动荡(2400万人)”得出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冲突。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先进储粮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中央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中央储备粮科技覆盖率达到95%以上。“”得出采用先进的储粮科技;根据材料“最新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宜存率达到100%,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确保了储粮数量与质量。”得出实行国家储备粮制度。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城市居民习惯于将粪便、污水等生活垃圾倒进城市河流之中,导致河道堵塞、河水脏臭。另外,由于城市街道道路不平,疏于维修,居民在街道上乱倒污水、粪便、垃圾等,致使城市道路两旁的排水沟成为污水沟或臭水沟,在气温上升时散发出阵阵恶臭。清代嘉道以后,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江南地区过量的生活垃圾和手工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愈加严重,主要表现为水质变差、环境卫生状况不良,每到天热时节,秽臭熏蒸,苍蝇、蚊子、臭虫等泛滥猖獗。
材料二 1906年,《京话日报》刊出“开口就说强国,合口就说强种,要强国先得强种”,“要强种先得讲求卫生”。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强国与卫生的内在关联,对臭味的认知也随之发生改变。“臭味”暗示着无序、落后与贫弱,环境恶臭从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旦国人意识到脑乱臭与封闭落后的内在关联,就希望通过除臭以达到对洁净的渴望。洁净意味着有序、强盛、文明和进步,对洁净的期待反映了近代国人强种强族、摆脱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洁净成为中国摆脱积贫积弱,实现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此时,除臭作为清洁卫生的重要手段开始有了新的意义,成为实现国家民族富强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和官府应尽的职责。
——摘编自李永菊《近代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意识的转变与嗅觉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1)问题:乱倒垃圾;随地便溺;街道道路、排水沟失修;生活垃圾和手工业废弃物缺乏处理;河水、空气污染;蚊蝇等泛滥猖獗。
(2)特点:面临民族救亡的时代环境;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媒体和舆论的作用明显;将公共卫生问题上升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将除臭作为改善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视提高卫生水平作为国家的职责。
影响:培育了民众讲究卫生的意识和习惯;改善了个人和公共卫生环境;净化了市容市貌;增强了民众的救亡图强意识;有利于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城市居民习惯于将粪便、污水等生活垃圾倒进城市河流之中,导致河道堵塞、河水脏臭”可知,乱倒垃圾;随地便溺;根据材料“由于城市街道道路不平,疏于维修,居民在街道上乱倒污水、粪便、垃圾等,致使城市道路两旁的排水沟成为污水沟或臭水沟,在气温上升时散发出阵阵恶臭”可知,街道道路、排水沟失修;生活垃圾和手工业废弃物缺乏处理;河水、空气污染;根据材料“每到天热时节,秽臭熏蒸,苍蝇、蚊子、臭虫等泛滥猖獗”可知,蚊蝇等泛滥猖獗。
【小问2详解】
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京话日报》刊出‘开口就说强国,合口就说强种,要强国先得强种’,‘要强种先得讲求卫生’”可知,面临民族救亡的时代环境;媒体和舆论的作用明显;根据材料“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强国与卫生的内在关联,对臭味的认知也随之发生改变。‘臭味’暗示着无序、落后与贫弱,环境恶臭从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旦国人意识到脑乱臭与封闭落后的内在关联,就希望通过除臭以达到对洁净的渴望”可知,将除臭作为改善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根据材料“除臭作为清洁卫生的重要手段开始有了新的意义,成为实现国家民族富强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和官府应尽的职责”可知,将公共卫生问题上升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视提高卫生水平作为国家的职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强国与卫生的内在关联,对臭味的认知也随之发生改变。‘臭味’暗示着无序、落后与贫弱,环境恶臭从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旦国人意识到脑乱臭与封闭落后的内在关联,就希望通过除臭以达到对洁净的渴望。洁净意味着有序、强盛、文明和进步,对洁净的期待反映了近代国人强种强族、摆脱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洁净成为中国摆脱积贫积弱,实现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可知,培育了民众讲究卫生的意识和习惯;增强了民众的救亡图强意识;根据材料“除臭作为清洁卫生的重要手段开始有了新的意义,成为实现国家民族富强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和官府应尽的职责”可知,有利于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根据材料“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江南地区过量的生活垃圾和手工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愈加严重,主要表现为水质变差、环境卫生状况不良,每到天热时节,秽臭熏蒸,苍蝇、蚊子、臭虫等泛滥猖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善了个人和公共卫生环境;净化了市容市貌。
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新大陆被发现后,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非洲和亚洲。像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作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不过,家畜的过快繁殖也引发了美洲的生态危机。……至少在欧洲,新旧大陆之间的食物大交换间接促成了一个更为平等社会的出现。当然,欧洲这种平等的背后是成千上万背井离乡的黑人奴隶的血泪史。工业化食品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存与运输两大问题。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所追求的效率和价值所取代,但总体而言,民众尤其是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的权利。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今天,麦当劳金色拱门的标志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西方食物在向全球挺进的同时必须经历一个被“地方化”的过程,也就是必须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品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品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
——摘编自张海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食物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历史时期或全面综合考量皆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以来食物的不断传播深刻影响着世界
论述:自新航路开辟以来,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日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向全球化发展,这一过程推动了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以及食品加工技术和其他科技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这既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之间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但由此而日易滋生的食品卫生与安全等健康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值得人们反思和警醒。
总之,近代以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食物也突破区域限制,不断向全球范围内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示例二】论题:工业革命时代的食物发展与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论述: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条件与生活环境,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即交通运输的进步,电及电器的广泛应用等,不仅促进了食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也催生了标准化生产及工业化食品的出现。标准化生产及工业化食品的出现,一方面提高了食品加工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冲击了传统手工食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理念。
总之,工业革命推动了食物的快速发展与更大范围的传播,而工业化食品的出现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食物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根据材料“ 15世纪末,新大陆被发现后,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非洲和亚洲。像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作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不过,家畜的过快繁殖也引发了美洲的生态危机”“工业化食品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存与运输两大问题。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所追求的效率和价值所取代,但总体而言,民众尤其是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的权利。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今天,麦当劳金色拱门的标志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西方食物在向全球挺进的同时必须经历一个被“地方化”的过程,也就是必须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品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品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可拟定论题:近代以来食物的不断传播深刻影响着世界。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可知自新航路开辟以来,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日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向全球化发展,这一过程推动了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以及食品加工技术和其他科技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这既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之间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但由此而日易滋生的食品卫生与安全等健康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值得人们反思和警醒。总之,近代以来世界联系日益密切,食物也突破区域限制,不断向全球范围内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工业化食品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存与运输两大问题。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所追求的效率和价值所取代,但总体而言,民众尤其是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的权利。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今天,麦当劳金色拱门的标志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西方食物在向全球挺进的同时必须经历一个被“地方化”的过程,也就是必须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品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品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可拟定论题:工业革命时代的食物发展与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条件与生活环境,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即交通运输的进步,电及电器的广泛应用等,不仅促进了食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也催生了标准化生产及工业化食品的出现。标准化生产及工业化食品的出现,一方面提高了食品加工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冲击了传统手工食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理念。总之,工业革命推动了食物的快速发展与更大范围的传播,而工业化食品的出现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勤建学校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2024.3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学术界目前普遍认为:农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等地区,其主要推断的依据是
A. 远古神话传说
B. 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C. 古代史籍记载
D. 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
2. 《说文解字》关于家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家”字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 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D. 食物生产和定居的生活方式
3.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自给自足 ②无需交纳赋税 ③男耕女织 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国语·晋语》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对“工商食官”理解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工商皆本国策 B. 官府的财政收入来自工商业
C. 工商业受官府的控制 D. 手工产品无偿供给百姓使用
5. 《宋史》记载,凡大食、暹罗、日本等诸蕃并通货物,“以金银……杂色锦、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 商贸不受官府监管 B. 海外贸易繁荣兴盛
C. 重农抑商没有贯彻 D. 陆上丝绸之路兴盛
6. 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进入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 )
A. 生活方式完全被西方取代 B. 传统文化遭到彻底抛弃
C. 生活方式受西方的影响 D. 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7. 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太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
B. 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
C. 市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D. 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
8. 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张謇能够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A. 创办近代军用企业
B. 创办近代新式学校
C. 创办近代新闻报纸
D. 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9.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被认为是中医的荣誉。与西医使用抗生素抑制病毒细菌相比,中医一贯注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这反映出中医的特点是( )
A. 与农业文明密切相关 B.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 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D.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
10.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在于( )
A. 运用科技手段战胜了饥饿对人类的威胁 B. 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
C. 为解决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D. 推动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农业科技进步
11.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农业的起源问题,史学界普遍认为是多元的,许多学者认为世界农业起源有三大中心。这三大中心分别是( )
①西亚 ②东亚 ③中美洲 ④非洲 ⑤欧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12. 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
A. 矿藏丰富,便于手工业生产 B. 水源充足,便于农业种植
C. 交通便利,便于商业贸易 D. 水草丰美,便于采集渔猎
13.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一现象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14.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 )
A. 产业化 B. 智能化 C. 无人化 D. 工业化
15. “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一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据此推知,前三次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列应是( )
A. 机械化、网络化、电气化 B. 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
C. 网络化、工业化、电气化 D. 技术化、科学化、机械化
16. 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谁吗?
A. 华佗
B. 张仲景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17. 根据以下历史信息判断历史事件,应该是指信息:蒸汽机车轮船工厂制度鸦片战争马克思主义诞生自由主义( )
A. 早期殖民扩张 B. 手工工场 C. 工业革命 D. 信息时代
18. 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 注意发挥市场作用 B. 农轻重协调平衡发展
C. 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的实现 D.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 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A. 田庄 B. 草市 C. 纸币 D. 会馆
20.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禅让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5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亿人经历了严重粮食不安全(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IPC/CH第3阶段或以上)。此外55个粮食危机国家中,7500万儿童发育不良,1700万儿童消瘦。1.35亿人口中,超过一半(7300万)生活在非洲;4300万生活在中东和亚洲;1850万人生活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冲突(导致7700万人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极端天气(3400万人)和经济动荡(2400万人)。
——摘编自《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史料二 先进储粮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中央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截至目前,中央储备粮科技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最新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宜存率达到100%,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确保了储粮数量与质量。
——摘编自《粮食安全看得见管得好》(《经济日报》,记者:刘慧)
【探究】
(1)根据史料一、说明当今世界在粮食供给上还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保证粮食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城市居民习惯于将粪便、污水等生活垃圾倒进城市河流之中,导致河道堵塞、河水脏臭。另外,由于城市街道道路不平,疏于维修,居民在街道上乱倒污水、粪便、垃圾等,致使城市道路两旁的排水沟成为污水沟或臭水沟,在气温上升时散发出阵阵恶臭。清代嘉道以后,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江南地区过量的生活垃圾和手工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愈加严重,主要表现为水质变差、环境卫生状况不良,每到天热时节,秽臭熏蒸,苍蝇、蚊子、臭虫等泛滥猖獗。
材料二 1906年,《京话日报》刊出“开口就说强国,合口就说强种,要强国先得强种”,“要强种先得讲求卫生”。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强国与卫生的内在关联,对臭味的认知也随之发生改变。“臭味”暗示着无序、落后与贫弱,环境恶臭从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旦国人意识到脑乱臭与封闭落后的内在关联,就希望通过除臭以达到对洁净的渴望。洁净意味着有序、强盛、文明和进步,对洁净的期待反映了近代国人强种强族、摆脱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洁净成为中国摆脱积贫积弱,实现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此时,除臭作为清洁卫生的重要手段开始有了新的意义,成为实现国家民族富强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和官府应尽的职责。
——摘编自李永菊《近代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意识的转变与嗅觉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公共卫生领域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新大陆被发现后,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非洲和亚洲。像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作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不过,家畜的过快繁殖也引发了美洲的生态危机。……至少在欧洲,新旧大陆之间的食物大交换间接促成了一个更为平等社会的出现。当然,欧洲这种平等的背后是成千上万背井离乡的黑人奴隶的血泪史。工业化食品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存与运输两大问题。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所追求的效率和价值所取代,但总体而言,民众尤其是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的权利。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今天,麦当劳金色拱门的标志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西方食物在向全球挺进的同时必须经历一个被“地方化”的过程,也就是必须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品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品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
——摘编自张海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食物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历史时期或全面综合考量皆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