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版图原来像一张秋海棠叶,被北边的熊咔咔一咕,就变成了一只鸡”。“北边的熊”指( )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2.有学者称:“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情,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情”的是( )
A.《天朝田宙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劝世良言》
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保卫战失利 D.天京事变
4.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
A.开眼看世界 B.边疆危机 C.瓜分狂潮 D.救亡图存
5.《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这种局面应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 B.太平天国运动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6.“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百日维新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
A.促进了国民觉醒 B.推翻了专制制度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实现了主权在民
7.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表达了义和团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但也反映出他们( )
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B.明显的爱国性质
C.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 D.明显的迷信色彩
8.“看图说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可用于研究( )
A.鸦片战争的开展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护国战争的进行 D.国民革命的开始
9.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专制走向民主
10.如表为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执政情况。该表反映出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是( )
黎元洪 冯国璋 徐世昌 黎元洪 曹银 段祺瑞 张作霖
1916.1—1917.7 1917.7—1918.10 1918.10—1922.6 1922.6—1923.10 1923.10—1924.11 1924.11—1926.4 1927.6—1928.6
A.轮流执政 B.政局动荡 C.社会黑暗 D.民生凋敝
11.毛泽东曾回忆说:“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他如此青睐《新青年》,是因为该杂志提倡( )
A.师夷长技 B.民族与民权 C.变法图强 D.民主与科学
12.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3.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如图文物图片能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是( )
A. B.
C. D.
14.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A.南昌起义——瓦解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秋收起义——受挫后决定改向山区进军
C.井冈山会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D.八七会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5.朱德曾为纪念长征路上的某会议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会议( )
A.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B.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确立了思想建党与政治建军的原则 D.肯定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16.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据此推断,下列最符合其时代背景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洋务运动兴起
17.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
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
C.文学著作中对于事件的描述 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
18.“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荡。”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
A.东北三省完全沦亡 B.旅顺大屠杀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南京大屠杀
19.在英美盟军接连失利的时候,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消息传到海外,罗斯福总统发送贺电称:“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这表明,此次会战( )
A.揭露了日军的野蛮行径 B.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望 D.促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0.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长征会师 伟大胜利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 战略后方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21.这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许多代表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我们党今天有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党今天有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这次会议就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2.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中国的抗战决定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成败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D.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意义重大
23.下图是1945年发表在《自由画报》上的漫画《小距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七大 B.抗战胜利 C.重庆谈判 D.全国解放
24.1949年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南通城,将一面鲜红的红旗插上位于市中心的钟楼顶端,南通全境宣告解放。下列战役中与南通城解放关系最密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5.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时代特征,艺术作品同样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作品中最能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时代主题的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定军山》 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D.《狂人日记》
二、综合题
某校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设计了以下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 【表格归纳,对比重要知识】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割地 26.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赔款白银4.5亿两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其他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须经双方协议 ②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允许列强驻军,划定使馆界等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 ④
(1)请将表格中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
任务二 【图片解读,了解历史人物】
孙中山 李鸿章 林则徐 邓世昌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在迷雾中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就“斗争”和“探索”两个主题,分别在上图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单评价。
任务三 【以史为鉴,培养家国情怀】
材料 2022年9月26日,上海闵行区博物馆举办“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包括圆明园海宴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马首(复制件)猴首、猪首。其中牛首、虎首和猴首由大型国企保利斥巨资从海外购回;猪首和马首由澳门著名企业家何鸿桑从海外购买或拍卖后捐赠给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追索工作作出指示,设立专款用于文物的回购和保护,还通过法律途径追索在战争时期被掠夺出境的文物。
——澎湃新闻
(3)结合所学,说一说文物流失的原因。据材料分析,文物回流的途径有哪些?
27.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个地方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摘自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图1 万家岭战役 图二 百团大战 图3 中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书
(1)材料一中的“军官学校”是哪所学校?该校的创办直接为哪次战争作了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红军在漫漫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3)用一句话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图1、图2反映的史实与图3之间的关系。
28.2023年是张骞先生诞辰170周年,南通多次举办“纪念张春170周年”主题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刚刚战败,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张謇毅然回乡开始筹办大生纱厂,此后陆续创办了多家企业、学校,南通由此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跃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模范县”创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历史辉煌。
——摘编自《张謇研究精讲》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主义发展示意图(1949年前)
(1)材料一中,张謇是在哪一事件后毅然回乡办厂的?这是当时什么思想的体现?
请在材料二方框内填写合适的阶段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出现的原因。
(2)我们今天举办“纪念张謇”主题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不平定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中国的版图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中国版图的较大变化无关,排除A项;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题干中国版图的较大变化无关,排除B项;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这一“情情”最突出的表现是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和产品分配制度上,其核心内容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A项正确;《资政新篇》是要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没有体现出农民的要求,排除B项;《变法通议》是宣传变法维新的政论集,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著作之一,排除C项;《劝世良言》是基督教在中国进行传教的时候,印刷的传教手册,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题太平天国战史》”“煮豆燃萁谁管得”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天京事变,D项正确;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排除A项;在永安城里,太平天国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制度,被历史学家称之为“永安建制”,排除B项;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结合所学可知,新疆、伊犁地区和台湾均属于中国边疆地区,而越南则属于中国邻国,所以,题干中体现的主题是边疆危机,B项正确;开眼看世界发生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瓜分狂潮是在19世纪末,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外国侵略,而不是救亡图存,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时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形象说明19世纪未20世纪初的中国遭瓜分的内外局势,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国民觉醒,A项正确;推翻了专制制度是辛亥革命,排除B项;百日维新并未挽救民族危亡,排除C项;实现了主权在民,说法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一直,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爱国性质,排除B项;“扶清”体现出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迷信色彩,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可知是武昌起义的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B项正确;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护国战争是1915年,排除C项;国民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924年,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因此,反映了中国近代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出走向统一,排除A项;此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我国已被迫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个历史人物掌握北洋政权的时间很短,说明这一时期政权更替迅速,反映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局动荡,B项正确;“轮流执政”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政局动荡,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直接表明当时“社会黑暗”“民生凋敝”排除C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毛主席在师范学院看和读的都是新青年,结合所学知识,《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D项正确;师夷长技是洋务派的思想,排除A项;民族与民权是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据材料“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十九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开幕,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图C是浙江嘉兴南湖红船,C项正确;图A《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图B《劳动界》是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图D是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BD项均与题干“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B项正确;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A项;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 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除C项;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据“长征路上的某会议”“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及所学知识可知,此会议是遵义会议,B项正确;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排除A项;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C项;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肯定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十年,即公元1931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由此可以推断出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A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爆发的北平数千名大学生反对华北自治的抗日就往运动,排除B项;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和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文化依据,是历史学家借以“重现”历史的基础,它包括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文献史料:记载在某载体上用来研究或讨论历史的根据。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如《史记》、甲骨文等。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特别是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属于实物史料,A项正确;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 和文学著作中对于事件的描述都属于文学艺术作品,排除BC项;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属于时政报道,带有政治色彩,排除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根据题干“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三十余万,生灵涂炭”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D项正确;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与九一八事变相关,旅顺大屠杀惨案与甲午战争相关,广州、武汉失陷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ABC项均与题干“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荡”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根据“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可得出,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望,C项正确;会战的胜利并不是为了揭露了日军的野蛮行径,排除A项;材料强调国际对此次会战的认可,因此与民族意识觉醒无关,排除B项;武汉会战促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根据题干“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1936年的长征过程中,召开了遵义会议。是当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红一、红二、红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为革命保存了力量,革命转危为安。符合生死攸关历史转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21.D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党今天有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可知,这与中共七大有关。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项正确;1921年的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项;192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排除B项;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22.D
【详解】从题中“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可以看出,罗斯福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抗日战争的所作出的贡献,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D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给予中国大力援助,排除C项。故选D项。
23.C
【详解】由题干及漫画中的关键信息“1945年”“团结谈判”“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C项正确;中共七大召开时间是在1945年4至6月,会议总结了中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1945年抗战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全国解放是通过1946年开始的解放战争实现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4.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南通城,将一面鲜红的红旗插上位于市中心的钟楼顶端,南通全境宣告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故与南通解放有关的是淮海战役,B项正确;辽沈战役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排除A项;平津战役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并和平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C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排除D项。故选B项。
25.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正在进行抗日战争,处在危亡关头,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A项正确;《定军山》是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排除B项;《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章炳麟的著作,主要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排除C项;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1)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斗争
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志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任选其一)
探索
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任选其一)
(3)原因:战争掠夺。
回归途径:企业购买、爱国人士捐赠、政府支持、依法追索。
【详解】(1)补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填写《南京条约》中割地的条款是:割香港岛给英国;②处要求填《马关条约》中割地、赔款和通商之外的条款,其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使得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③处填《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处填《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是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目所给四个历史人物中,林则徐和邓世昌是直接参与反侵略斗争的人物,因而从这两个人中选择斗争主题。需要对人物的事件进行评价。示例1: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示例2: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志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中所给四个历史人物,孙中山和李鸿章是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人物,因而从这两个人人物中选择探索主题。:示例1: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示例2: 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3)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进行大肆的掠夺我国的国宝文物,因此文物流失主要原因是战争掠夺。
回归途径:根据材料“由大型国企保利斥巨资从海外购回;猪首和马首由澳门著名企业家何鸿桑从海外购买或拍卖后捐赠给国家,设立专款用于文物的回购和保护,还通过法律途径追索在战争时期被掠夺出境的文物。”等可知,文物回归的途径主要有企业购买、爱国人士捐赠、政府支持、依法追索。
27.(1)学校:黄埔军校。战争:北伐战争。
(2)艰难险阻: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物资匮乏,缺衣少食等。(言之有理,任答两点)
精神遗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等(或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3)关系: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详解】(1)学校:根据题干信息“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可知该学校创办于辛亥革命后第十三年,即1911+13=192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今天在这个地方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艰难险阻:根据材料信息“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物资匮乏,缺衣少食等。精神遗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关系: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万家岭战役发生在武汉会战期间,属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图2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图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8.(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或《马关条约》的签订)
思想:实业救国。
(2)特点:短暂的春天(或黄金时代)。
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意义:传承张謇爱国报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勇于创新的宝贵品格。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中“1895年清政府刚刚战败,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在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后毅然回乡办厂。
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希望通过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来实现救亡图存,体现的思想是实业救国。
阶段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到1919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或黄金时代)。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内因和外因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在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毅然回乡开办大生纱厂,陆续创办了企业和学校等,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是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传承张謇爱国报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勇于创新的宝贵品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