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测试卷(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专练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建各苏区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广为流传,如“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此类歌谣的涌现
A.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B.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C.发挥了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 D.反映了苏区宣传的巨大成功
3.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工矿业发展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工矿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国共合作消除了当时社会矛盾
C.国家统一实现了社会的稳定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4.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5.1929年,古田会议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这一决议
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B.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
C.促进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D.表明了反“围剿”形势的严峻
6.“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诗词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红军长征 B.南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渡江战役
7.中共二大《宣言》虽然指出帝国主义操纵封建军阀,也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但更加突出反封建;1922年9月,陈独秀在《向导》发刊词中虽也呼吁反抗帝国主义,却明确提出“军阀的内乱”是“和平统一与自由之最大的障碍”。这反映出,中共当时
A.正致力于动员民众参加国民革命 B.以武装起义对抗军阀的屠杀
C.对中国革命性质的理解有待深化 D.着手起草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8.“军民一家,鱼水情深”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下图体现了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人民对红军的援助
B.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对人民的援助
C.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对解放军的援助
D.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对人民的援助
9.对比下表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 强调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A.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B.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改变
C.旧三民主义的革命目标已经实现
D.社会性质的改变促使新三民主义提出
10.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型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这必然使中国革命的面积焕然新。但中共的发起人李达却说:“‘一大'的时候, 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11.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 )
A.江西的瑞金 B.贵州的遵义
C.陕西的延安 D.江苏的南京
12.下表为各省归附国民政府的时间表。这说明
省别 时间 省别 时间 省别 时间
广东 1925.7 湖北 1926.10 浙江 1927.2
广西 1925.9 江西、陕西 1926.11 贵州、安徽、江苏 1927.3
湖南 1926.7 福建 1926.12 河南、山西、宁夏 1927.6
甘肃、青海 1926.9 四川 1927.1 云南 1927.12
A.革命势力未影响到北方 B.国民政府完全统一了中国
C.国共合作推动革命发展 D.工农武装割据成燎原之势
13.阅读《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目录(部分),下列项中,最不可能在第二章出现的是( )
第一章 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 第二章 掀起中国大革命的洪涛 第三章 土地革命红旗不倒 第四章 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五章 为广东的解放而斗争
A.中共三大召开 B.新三民主义提出
C.两次东征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4.下图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的一座雕塑,命名为《收回英租界(1927)》,该雕塑反映的事件( )
A.是中国外交上取得的重大胜利
B.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
C.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
D.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15.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之所以主动“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主要是原因( )
A.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激化 B.响应“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D.深受“实业救国”思想影响
16.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连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浮雕生动再现了五四运动的场面: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摘编自张筱强等《图片中国百年史》材料二 五四运动使青年学生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培养训练了大批优秀骨干成员。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性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教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为什么要长征
(2)试举两例说明“伟大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切牺牲的精神”。
(3)为什么说“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年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三 1934年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1)材料一涉及的会议是?其重大意义是什么?有何不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名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年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材料中“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爆发使新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符合“岔路”一词的含义,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改变,与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改变,与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无关;D选项错误,继承胡适的初衷与“岔路”一词含义相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因此材料“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反映的是对土地革命的动员,C项正确;材料与丰富民歌的形式、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及苏区宣传的成功说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据材料1935---1937年我国部分工矿业发展较迅速,这是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结果,D正确;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一战期间,与材料不符,A错误;1935---1937年国共尚未合作,,且国共间的矛盾始终未消除,B错误;当时日本局部侵华,社会不稳定,C错误。
4.C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畸形的发展”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分裂,故C正确;当时的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的,因此工农运动不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走向,故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故D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运动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结论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到了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把握材料的主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本题材料主旨可简化为“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专做下层工作,由此形成了一种畸形发展”,然后进行排除得出答案。
5.A
【详解】古田会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强调红军除了军事任务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将建立革命政权和党组织作为红军的重要任务,这一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划清了无产阶级军队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中国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推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A正确;古田决议的中心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工农武装割据不是其强调的中心,排除B;古田会议中并未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第一次反“围剿”时间是在1930年12月,排除D。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伟大战略转移的历史信息,即红军长征的史实,A项正确;1927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宣告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材料显示,中共二大的宣言以及陈独秀在《向导》发刊词中的主张都更强调将矛头对准封建势力与军阀,说明二者都忽略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列强侵略才是影响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反映了党在这一时期对中国革命性质的理解还不深入,尚待深化,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A项;共产党人认识到武装起义的重要性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排除B项;1922年7月制定了二大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中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临时接谷证”字样,这说明这种现象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人民对红军的援助,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国共十年对峙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9.A
【详解】由材料“突出‘反满’”“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抽象地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可知,新三民主义对比旧三民主义,在内容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说明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完成了华丽的转变,故选A;当时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其任务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在旧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并未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其革命成果最终被袁世凯窃取,革命目标也并未实现,排除C;新三民主义提出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发生改变,D项说法无从谈起,排除。
10.C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革命方向已经明确。“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将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与以前的政党存在根本上的不同,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来看,革命方向已经明确,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C。
11.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长征的路线。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由此可知,江苏的南京不是选择的地点。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长征
12.C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1925-1927年越来越多的省份归附国民政府,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故选C项;表格反映出北方的陕西、河南、山西归附了国民政府,故排除A项;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是在1928年东北易帜后,故排除B项;材料是国民政府,不是工农武装割据,故排除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掀起中国大革命的洪涛”可知,第二章主要描写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于1931年,国民革命结束于1927年,D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三大上共产党提出与国民党合作的方案,且新三民主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思想基础,两次东征解决了广东地区的军阀势力,这些事件都与国民大革命相关,与题意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的一座雕塑,命名为《收回英租界(1927)》”可知,在武汉江汉路上的雕塑,讲的是1927年收回英租界的历史事件,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A项正确;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中国,排除B项;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是在1928年6月开始,排除C项;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的标志是1927年的宁汉合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可得出,当时日本加紧侵华,日货充斥中国市场,受“实业救国”思想影响,吴蕴初宣布放弃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以此抵制日货,故D项正确;“中日民族矛盾激化”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始于1936年,故B项错误;吴蕴初此举目的是抗日,不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故C项错误。
16.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材料我们可知此时的广州政府是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国民革命时期新三民主义蕴含的政策,故本题选B项。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不是广州政府,故A项不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项和D项不选。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17.(1)性质:中国广大人民直接参与的,毫不犹豫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2)关系:五四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培养大批的革命优秀骨干成员,为中共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
(3)影响:中共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力量——工人阶级;中国革命迎来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浮雕生动再现了五四运动的场面: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性质是中国广大人民直接参与的,毫不犹豫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使青年学生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培养训练了大批优秀骨干成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系是五四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培养大批的革命优秀骨干成员,为中共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中共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力量——工人阶级;中国革命迎来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18.(1)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②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③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①血战湘江,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②四渡赤水。③巧渡金沙江。④强渡大渡河。⑤飞夺泸定桥。⑥爬雪山。⑦过草地。
(3)①日本利用国共十年对峙的机会,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1931年侵占东北,1932年进攻上海,1935年策动华北事变。②共产党提出北上抗日的主张,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仍立志抵御强敌,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维护了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长征的原因包括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途中血战湘江,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反映了伟大长征精神。
(3)根据所学知识,从日本利用国共十年对峙的机会,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1931年侵占东北,1932年进攻上海,1935年策动华北事变;共产党提出北上抗日的主张,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仍立志抵御强敌,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维护了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等方面说明“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19.(1)会议:中共一大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不足: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革命性质未能作出具体的、科学的分析,没有制定出民主革命的纲领。
(2)名称: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原因: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相适应。
(3)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左”倾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险中。
意义: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1年中国。
会议:材料一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结合所学,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共一大意义:结合所学,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据材料“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可知,中共一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结合所学,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不足:结合所学,中共一大召开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革命性质未能作出具体的、科学的分析,没有制定出民主革命的纲领。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
名称:据材料“ 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称“井冈山道路”。
原因:据材料“秋收起义……暴动遭到严重挫折”得出秋收起义失败;据材料“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得出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结合所学,井冈山道路是在正确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基础上探索出的。
(3)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5年中国。
背景:据材料“ 1934年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得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据材料“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并结合所学得出“左”倾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险中。
意义:据材料“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并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示例:
评析:20世纪初,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中国人民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一背景下,1926年,《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意在激励青年为民族命运奋斗。1926年6月,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的前夕,《中国青年》封面采用“射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励青年树立为民族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响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对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有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中国青年》连续二十一期以这幅画作为杂志封面,加强思想宣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引导青年关注现实,积极投身北伐战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命火种。
【详解】本题是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对《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进行了简要评析。首先,从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背景出发,指出中国人民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杂志封面采用“射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励青年为民族命运奋斗。其次,1926年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的前夕,杂志封面意在激励青年树立为民族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响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对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有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最后,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中国青年》连续二十一期以这幅画作为杂志封面,加强思想宣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引导青年关注现实,积极投身北伐战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命火种。总的来说,《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应该从社会背景、时代要求、宣传动员、思想宣传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测试卷(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专练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