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清初学者梅文鼎坚信中国传统数学“必有精理”,对待西方数学“技取其长而理唯其是”。同时,学者王锡阐一方面考证中国古代历法之误,而存其是;另一面提倡“去中西之见,以平心观理”。这反映出清初( )
A.中西方文化互鉴得到加强 B.经世思潮推动传统科技的新生
C.科技务实精神得到了弘扬 D.封建专制皇权钳制科技的发展
2.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材料意在说明
A.“海禁”政策有利于稳定秩序和改善民生
B.“海禁”政策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C.“海禁”政策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D.“海禁”政策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如图是《清朝前期外交体制示意图》。据图可知,清朝( )
A.天朝上国观念影响对外交往 B.固守闭关锁国政策应对外来威胁
C.外交主权下移威胁封建体制 D.主动调整外交体制适应形势变化
4.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康熙时,全世界超出50万人的人口大城市有10个,中国占6个。到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这表明明清时期( )
A.传统经济仍具有一定优势 B.生产关系出现近代化特色
C.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色彩 D.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5.下表为洪武年间却(禁)贡情况。这反映出明初( )
时间 却(禁)贡国 原因
洪武五年(1372) 安南 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人贡,却之
洪武七年(1374) 日本 其国王良怀遣僧朝贡。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
洪武十四年(1381) 安南 以安南寇思明,不纳
洪武二十四年(1391) 占城 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
洪武二十六年(1393) 安南 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
洪武二十七年(1394) 安南 同上
注:根据《明实录》《东西洋考》《海澄县志》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A.强化海禁断绝贸易往来 B.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
C.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扩大 D.商品交易遵循严格程序
6.明朝中后期宦官通过代批皇帝奏章、监理廷杖、监军统兵、操纵厂卫等方式广泛干预朝政,得势之时甚至可以升黜内阁首辅及六部尚书。这反映了明朝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参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7.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8.乾隆帝以“持盈保泰”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也就是要维持现状。统治者已丧失了开拓的动力,陶醉于眼前的繁荣,各种危机和矛盾酝酿滋生。由此可见,清朝由盛而衰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政策保守 B.政治腐败严重 C.农民起义打击 D.西方列强骚扰
9.阅读和观察清朝前期玉米、甘薯种植推广图(右图),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①种植推广方向主要是由南向北②种植主要地区是黄河、长江流域
③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部分有种植④东北地区已经大面积种植推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如图是1690—1695年间康熙青花仕女荷兰纹章瓮,口沿是典型康熙时期的仕女图,中心绘制纹章。纹章瓷最早定制者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而整个18世纪英国的纹章瓷数量远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不仅有私人定制,还有为城市公司、行会等机构定制的,涉及晋升官阶、封敕爵位、喜结连理等重要事项。这可用于说明( )
A.外国商品在内地的流通范围扩大 B.纹章瓷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
C.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清朝实行“一口通商”对外政策
11.如图为明代徐温的《墨葡萄图》,题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诗画艺术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文人画,重视写意
C.风俗画,刻画习俗 D.人物画,形神俱备
12.如图为按年代绘制的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图中1和2应按顺序填写
A.毕昇活字印刷术王羲之《兰亭序》 B.诗歌发展黄金期文人画繁荣期
C.蔡伦改进造纸术关汉卿《窦娥冤》 D.四大名著已问世戏曲艺术成熟
13.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
A.农耕经济落后导致中国国力下降
B.西方国家的侵略使中国衰落下去
C.人口压力使中国的发展几乎停滞
D.封建专制统治压制了中国的发展
14.据清代文人笔记中的记载,巴山老林的农户多种植“包谷”,并将其作为煮酒、喂猪的材料,当地人多用生猪与鄂西北的平原地区交易烟草、姜黄及其他生活常备药材。这些记载可印证,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播( )
A.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B.破坏了山区的生态平衡
C.刺激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丰富了人们的食品选择
15.据记载:“贵州古称罗施鬼国,……历唐朝、宋朝皆以归顺,不失爵位领土。”“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遣傅友德平定云南等地,……仍授霭翠(当地土司,彝名陇赞阿期)为贵州宣慰使;宋钦(当地土司,蒙古名宋蒙古歹)为宣慰同知,各领所部居水西、水东,隶属四川。……授思州宣慰使田仁智、思南宣慰使田茂安,暨镇远等府,隶湖广。”由材料可知
A.明初对贵州已采取有效的“改土归流”措施
B.历史上历朝中央政府已对贵州进行严密管辖
C.贵州在明洪武十五年已经正式建省归属中央
D.贵州在明洪武十五年仍是地方土司统治状态
16.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称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1727年,清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转世灵童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决定。这表明清代
A.西藏正式归属于中央管辖 B.西藏实行盟旗制度
C.中央政府对西藏因俗而治 D.治理西藏恩威并重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1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在最高专制权力中心的边上,总是会不断产生新的权力机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简奏章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这样做的目的。
材料二
(2)依据所学,完成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要求:写出三省职能,并以箭头线(“→”)标出中央职权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
材料三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军机处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地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已运用数学语言并且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
材料二 赢得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者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个人;充满竞争的生存条件促使他们必须具有多方面的造诣。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15世纪,是多才多艺之人辈出的时代。当时没有一部名人传记不在主人公的主要成就之外谈到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而这些造诣总是超出一般水平。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不但要研究古代经典理论,还要研究地理、历史、文学;不但要翻译古代的戏剧,还要同时兼做导演;此外,他还可能是一名地方长官、外交家。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国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意两国思想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1.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选取表中某一个时期进行阐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清初学者梅文鼎坚信中国传统数学‘必有精理’,对待西方数学‘技取其长而理唯其是’。”“考证中国古代历法之误,而存其是”“去中西之见,以平心观理”可知,清初学者梅文鼎和王锡阐都认为中国传统科技存在缺陷,主张借鉴西方科技弥补中国传统科技的弊端,这反映出清初科技务实精神得到了弘扬,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未反映西方文化吸收中华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传统科技的新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专制皇权对科技的钳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据材料“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海禁政策实施之前,沿海居民家给户足,其意在说明“海禁”政策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B项正确;材料是从反面说明“海禁”政策不利于稳定秩序和改善民生,排除A项;“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说明海禁政策实施之前,沿海正常贸易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前期以自我为中心,将与清朝交往的国家分为三类——朝贡国、俄国、互市之国并设立相应的机构进行管理,可见清朝前期的天朝上国观念影响对外交往,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体现的是天朝上国观念对外交的影响,排除B项;外交权属于主权范畴,归属于皇帝,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清朝外交主权下移,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外交上主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并没有主动调整对外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显著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上述因素及人口的增长及经济总量均表明明清时期传统经济仍具有一定的优势,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得不出生产关系出现近代化特色的结论,排除B项;社会结构包括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色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市镇经济繁荣,不是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人贡,却之”“以无表文却之”“以安南寇思明,不纳”“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初拒绝朝贡贸易都是因为周边向明朝政府“纳贡称臣”的国家发生了大逆不道、背叛封建礼教的行为,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明初强化海禁断绝贸易往来,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洪武年间禁贡情况,并未涉及明初的统治疆域,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洪武年间禁贡情况,并未涉及商品交易的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宦官权力较大,广泛干预朝政,这是君主专制加强导致的结果,说明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选A;材料反映的实质是皇帝权力日趋强化,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宦官没有决策权力,排除D。
【点睛】
7.D
【详解】依据图片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项正确;A西汉没有出现,排除A项;B是明朝时期,排除B项;C属于地方,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据材料可知,乾隆帝以“持盈保泰”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也就是要维持现状。统治者已丧失了开拓的动力,陶醉于眼前的繁荣,这表明清政府统治政策趋于保守,是清朝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清政府的腐败,而是强调其“维持现状”,丧失了开拓的动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民起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此时期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列强尚未打开中国的国门,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结合清朝前期玉米、甘薯种植推广图进行思考,从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时最北种植推广到京津地区,东北地区还没有种植推广,排除④,则排除ABD三个选项;从图片中箭头的方向可得出,种植推广方向主要是由南向北,①正确;从分布的地区来看,种植主要地区是黄河、长江流域,②正确;从图片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部分有种植,③正确;故C项正确。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纹章瓷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种,不同于一般的外销瓷,它的背后可以反映出定制者的身份、地位,乃至于通过纹章瓷的研究可以窥探17-18世纪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社会风貌。从图中纹章瓷的造型可以得出,该纹章瓷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中国瓷器外销欧洲,而非外国商品在内地的流通范围扩大,排除A项;C项表述过于夸大,仅通过清朝外贸中瓷器的造型,不能得知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排除C项;1757年,乾隆降旨开始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而材料中的纹章瓷是1690-1695年间康熙青花仕女荷兰纹章瓮,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墨葡萄图》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的体现了作者感慨自己身世,情绪尽抒笔墨的写意风格,故B项符合题意;《墨葡萄图》并非山水与人物画,排除AD两项;《墨葡萄图》主题与风俗无关,排除C项。故选B。
1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初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和元代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与材料中标识的1、2在时间上相符,C项正确;十一世纪初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晚于东晋王羲之创作《兰亭序》的时间,两者与材料中的1、2并不对应,A项错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唐代(618到907年),与1处不对应,B项错误;四大名著问世是在明清时期,晚于907年,更晚于元杂剧的出现即戏曲艺术的成熟,与图中的1、2不对应,D项错误。
13.D
【详解】材料“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体现的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对商业发展的压制,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D项正确;材料与农耕经济落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及人口压力的说法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4.C
【详解】根据材料“巴山老林的农户多种植‘包谷’,并将其作为煮酒、喂猪的材料,当地人多用生猪与鄂西北的平原地区交易烟草、姜黄及其他生活常备药材”可知,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刺激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人口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生态环境变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刺激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遣傅友德平定云南等地,……仍授霭翠(当地土司,彝名陇赞阿期)为贵州宣慰使;宋钦(当地土司,蒙古名宋蒙古歹)为宣慰同知”可知,贵州在明洪武十五年仍是地方土司统治状态,D项正确;雍正时对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措施,排除A项;材料中明洪武十五年仍是地方土司统治状态,不是严密管辖的体现,排除B项;明洪武十五年是设宣慰使,还不是正式建省归属中央,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从册封到设驻藏大臣再到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可见中央是在充分尊重西藏风俗的前提下,来加强管理的,C项正确;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是在元朝,排除A项;B项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项。
17.(1)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
汉武帝:任用布衣为相,实行中外朝制,为尚书令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牵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执行机构;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再交由尚书省下的六部执行;宋太祖: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二府三司制)。
(2)特点: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或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详解】(1)职责:据材料“历代都设立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可知宰相的主要职责是: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措施:据所学知识,从唐太宗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再交由尚书省下的六部执行;宋太祖时期,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从而强化了君权进行组织答案。
(2)依据材料“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特点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8.(1)措施:任用侍从、秘书、亲戚(或建立内朝),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
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
(3)认识:清初仿明朝制度,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但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控制,皇权受到很大限制。雍正为办西北军务,设军机处。
军机处由因事而设变为常设机构,它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机构的权力再分化,最终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详解】(1)措施及目的:根据材料“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参与大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分割宰相的决策权,加强皇权,任用侍从、秘书、亲戚组成以皇帝为首的中朝,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其中三省之间相互分工,又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
(3)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军机处的认识可从军机处设置的背景、职责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9.(1)变化: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出现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中西方文化出现部分交融。
(2)不同影响:中国: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未引起社会转型。
意大利:冲击了封建神学;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利于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促使欧洲社会发生转型。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地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可归纳出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可归纳出出现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根据材料“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可归纳出中西方文化出现部分交融。
(2)不同影响: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冲击儒家的正统思想、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及未引起社会转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意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冲击封建神学、动摇天主教会的权威、利于思想解放、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及促使欧洲社会发生转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0.示例(以明清为例) 明清时期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却最终走向闭关锁国,基本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明朝时期,中国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西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往来,对世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白银成为主流货币是证明这一点的有力证据。但是随着中国逐渐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基本与世隔绝,也因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分析】
【详解】本题实际上考查不同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在此,学生在回答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时,实际上是回答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然后还需要做相关的阐述,这种阐述包括原因、影响。如回答明清时期时,则需要指出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然后需要对其作简要阐述,如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测试卷(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