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圣贤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 )
A. 《黄河大合唱》 B. 《团结就是力量》
C. 《走进新时代》 D. 《义勇军进行曲》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9年9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降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D项正确;《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排除A项;《团结就是力量》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为了反对日寇到边区抢粮,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牧虹和卢肃同志一起在三四天左右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排除B项;1997年6月15日,《香港早晨》组歌正式亮相,罗湖区决定用最后一首《中国有幸》献礼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首歌送到央视后,有关领导、同志一起参与了修改创作,并改名为《走进新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2. 下列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是( )
A. 戊戌变法 B. 五四运动 C. 开国大典 D. 抗美援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正确;1898年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3.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里的“上甘岭战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52年10月,美国侵略军发动上甘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黄继光就牺牲于这次战役中,故选D。
4. 朝鲜战争初期,关于中国是否出兵,中共中央不断开会研究,反复做有关人的工作,也反复变动决定,反复推迟执行行动计划,甚至不得不反复变换出征的挂帅人选,最终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作战。这反映出( )
A. 中国志愿军入朝时机略显仓促
B. 中国政府对美政策的根本转变
C. 抗美援朝经过战前准备与研究
D. 社会舆论对与美作战犹豫不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朝鲜战争初期,关于中国是否出兵,中共中央不断开会研究,反复做有关人的工作,也反复变动决定,反复推迟执行行动计划,甚至不得不反复变换出征的挂帅人选”可以得出,我国参加朝鲜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经过了很周密的准备,所以材料反映出抗美援朝经过战前准备与研究,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朝鲜战争出兵前做了反复准备,不能体现略显仓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美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舆论,排除D项。故选C项。
5. 1952年,我国某县农村地主阶级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9.709亩下降至2.06亩;富农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人均4.16亩下降为3.39亩;而贫农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的0.76亩上升为2.17亩;雇农占有土地由原先的0.304亩上升为2.66亩。这一数据变化得益于(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B.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该地率先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1952年”以及占地数据的变化可知,地主阶级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少地的农民土地增多,这是因为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了土地改革,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时间为1978年,排除B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C项;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6. 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 上海 B. 天津 C. 北平 D. 北京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C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而不是上海,排除A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而不是天津,排除B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把“北平”改为“北京”,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7. 电影《金刚川》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样“最可爱的人”在朝鲜战场上挥洒汗水,奉献生命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名称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和新四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D项正确;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排除A项;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排除B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46年第一次出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排除C项。故选D项。
8.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了许多战斗英雄和功臣集体。其中,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彭德怀 D. 雷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在朝鲜战场上,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B项正确;黄继光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眼,为部队前进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英雄模范,排除A项;彭德怀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总指挥,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雷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与抗美援朝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 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学史更轻松,让漫画更深刻。与下边漫画所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据题干“1950年”“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1947年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与“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无关,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2年通过,是为了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列各项对土地改革完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D.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即农民土地私有制,不是公有制,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BC项都是土地改革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社会主义制度 D. “五年计划”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项正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C项;“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下图漫画意在说明( )
A. 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B. “大跃进”的伟大成就
C. 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 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图片信息,可以看出图片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的大跃进运动,图片中体现了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科学规律,结合所学可知,大跃进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故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C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热情,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题干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不是伟大成就,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未在图片中找到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954年9月,一位记者记录了一场盛事「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 商量着国家大事。”这场“盛事”( )
A.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C.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54年9月,……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 商量着国家大事。”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场“盛事”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共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项正确;19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时间上不相符,排除A项;题干并未涉及到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问题,排除B项;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是土地改革的进行,而不是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的召开,排除C项。故选D项。
14.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上,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这些数据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 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D. 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上,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和所学知识可知,其中重工业比重最大,这说明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排除B项;材料题干重工业占比65%,但轻工业、文教卫生、城市公用等都未超过10%,说明了占比差距悬殊,因此各行业投资比重均衡表述错误,排除C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 “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老干部批评“文革”的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 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残酷迫害而死
D. “四人帮”借指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残酷迫害而死,这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C项正确;“二月逆流”不是最大的一起冤案,排除A项;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被“四人帮”强压下去,不是最大的一起冤案,排除B项;“四人帮”借指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不是最大的一起冤案,排除D项。故选C项。
17.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是( )
A. 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对资本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C.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D. 建立供销合作社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953—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B项正确;“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是劳动农民为共同发展生产自愿联合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建立供销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是我们党和国家遭到巨大灾难和损失的事件是( )
A.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 C. “文化大革命” D. “九一三”事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在探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遭到的严重挫折,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D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我国建国后探索社会主义的失误,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AB项;“九一三”事件 ,又称“林彪叛逃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9. 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 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乱 B.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
C. 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化运动的影响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开始进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对国情认识不清,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浮夸风等“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正确;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A项;BC项发生在1966至1976年文革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20. 据统计,1952年我国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在沿海各省,“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中,东北占44.3%,中部地区占32.9%,西北地区占20%。这说明“一五计划”( )
A. 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导致我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C. 改变了工业地区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D. 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原有的工业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根据题干“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中,东北占44.3%,中部地区占32.9%,西北地区占20%,这说明“一五计划”投资在中部西北部的总额多于东北部,有利于中部、西北部工业的发展,因此可知改变了我国工业地区布局不合理的局面,C项正确;题干是投资比例,不是国民经济比例,排除A项;我国原有的工业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而东北地区的投资占比高于中部和西北部,排除B项;题干中是投资额比例,没有涉及重工业,排除D项。故选C项。
21.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并投产的项目有(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成就有: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 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①②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并投产的项目,D项正确;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是七十年代后期建成的,与一五计划时间不符,排除带有④的选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
A. 实行股份制 B. 廉价收购 C. 无偿没收 D. 赎买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项正确;实行股份制、廉价收购、无偿没收都不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和平过渡”办法,排除ABC项。故选D项。
23.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以下建设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
A.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B. 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是1966——1976年,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C项正确;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 每个星期一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抒发爱国情感。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A项正确;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排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宪法,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排除D项。故选A项。
25. 1949年,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此举有利于( )
A. 国民政府的倒台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新政协会议召开 D. 开国大典举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和所学知识可知,此举有利于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B项正确;1949年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国民政府倒台。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筹备新中国成立的相关事宜。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的倒台、新政协会议召开、开国大典举行,均与题干所给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从歌词中可看出,我国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是( )
A. 保家卫国,维护国家利益 B. 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C. 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英勇 D. 通过参战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美国还多次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维护国家利益,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A项正确;从“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而不是保卫朝鲜,排除B项;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英勇并不能作为出国作战的原因,排除C项;解决台湾问题并非抗美援朝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27.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交通运输业不属于社会主义改造内容,排除④,排除含有④的BCD项。故选A项。
28. “在1952年、1953年,甚至把建设急需的理工科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配备的重点是基本建设的施工、设计方面和高校的助教、研究生。1953年寒假重点分配到重工业、国防工业各部门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3%。”这是因为( )
A. 社会主义改造急需人才 B. “一五”计划建设迫切需要
C. 土地改革的成果需巩固 D.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在1952年、1953年”“把建设急需的理工科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寒假重点分配到重工业、国防工业各部门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3%”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改革,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才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9. 在1956年底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不到1年的时间,这些企业就基本完成了改造,但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这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 )
A. 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没有促进作用
B. 餐饮业产品质量出现普遍下降问题
C. 出现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的抵制浪潮
D. 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6年底”“不到1年的时间,这些企业就基本完成了改造,但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但是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存在一些漏洞,给企业带来了弊端,D项正确;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没有促进作用,说法错误,排除A项;餐饮业产品质量出现普遍下降问题,夸大了史实,排除B项;题干信息无法说明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的抵制,排除C项。故选D项。
30.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属于我国哪方面的建设成就( )
A. 民主政治 B. 基础设施 C. 国防装备 D. 文化教育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体现,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会议和通过的宪法不属于基础设施和国防装备领域的成就,也不是文化教育领域的成就,排除BC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
31.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什么人?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克拉克说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什么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开国大典;毛泽东
(2)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解析】
【详解】(1)据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当嘹亮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唱响,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毛泽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可知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3)据材料三,克拉克说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956年,北京郊区丰台东管头农民报名入社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山东某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斯乐园。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图中反映的共同现象。并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分别解释两幅图中反映的现象。
(2)材料二农民报名入社中的“社”指的是什么?此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四涉及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共同现象:粮食产量提高。
解释:图一:实施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图二:开展农业合作化,适合当时中国国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社”:农业生产合作社
变化: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历史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4)启示:①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②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解析】
【小问1详解】
共同现象:根据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图,可得出1949—1952年粮食产量从1.13亿吨提高到1.64亿吨,1953—1956年粮食产量从1.67亿吨提高到1.93亿吨,所以图中反映的共同现象是粮食产量提高。
解释:根据材料一1949—1952年粮食产量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一1953—1956年粮食产量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这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小问2详解】
“社”:根据材料二中图片“1956年,北京郊区丰台东管头农民报名入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实行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农村的土地所有制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小问3详解】
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小问4详解】
启示: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中央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张澜
(1)材料一反映出70年前全国人民的梦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答案】(1)梦想:实现工业化。举措: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特点:参与群众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梦想:根据材料一中“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可知,当年全国人民的梦想是实现工业化;举措: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中参与群众多,这说明宪法的起草过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地位: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小问3详解】
制度:根据材料三中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根据材料三中的“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结合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 )
A. 《黄河大合唱》 B. 《团结就是力量》
C. 《走进新时代》 D. 《义勇军进行曲》
2. 下列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是( )
A. 戊戌变法 B. 五四运动 C. 开国大典 D. 抗美援朝
3.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4. 朝鲜战争初期,关于中国是否出兵,中共中央不断开会研究,反复做有关人的工作,也反复变动决定,反复推迟执行行动计划,甚至不得不反复变换出征的挂帅人选,最终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作战。这反映出( )
A. 中国志愿军入朝时机略显仓促
B. 中国政府对美政策的根本转变
C. 抗美援朝经过战前准备与研究
D. 社会舆论对与美作战犹豫不决
5. 1952年,我国某县农村地主阶级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9.709亩下降至2.06亩;富农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人均4.16亩下降为3.39亩;而贫农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的0.76亩上升为2.17亩;雇农占有土地由原先的0.304亩上升为2.66亩。这一数据变化得益于(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该地率先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6. 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 上海 B. 天津 C. 北平 D. 北京
7. 电影《金刚川》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样“最可爱的人”在朝鲜战场上挥洒汗水,奉献生命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名称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和新四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8.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了许多战斗英雄和功臣集体。其中,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彭德怀 D. 雷锋
9. 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学史更轻松,让漫画更深刻。与下边漫画所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10. 下列各项对土地改革完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D.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1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社会主义制度 D. “五年计划”
12. 下图漫画意在说明( )
A. 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B. “大跃进”的伟大成就
C. 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 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
13. 1954年9月,一位记者记录了一场盛事「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 商量着国家大事。”这场“盛事”( )
A.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C.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15.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上,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这些数据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 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D. 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6. “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老干部批评“文革”的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 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残酷迫害而死
D. “四人帮”借指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17.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是( )
A. 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对资本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C.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D. 建立供销合作社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是我们党和国家遭到巨大灾难和损失的事件是( )
A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 C. “文化大革命” D. “九一三”事件
19. 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 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乱 B.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
C. 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化运动的影响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 据统计,1952年我国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在沿海各省,“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中,东北占44.3%,中部地区占32.9%,西北地区占20%。这说明“一五计划”( )
A. 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导致我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C. 改变了工业地区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D. 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21.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并投产的项目有(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2.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
A. 实行股份制 B. 廉价收购 C. 无偿没收 D. 赎买政策
23.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以下建设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
A.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B. 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24. 每个星期一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抒发爱国情感。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25. 1949年,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此举有利于( )
A. 国民政府的倒台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新政协会议召开 D. 开国大典举行
2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从歌词中可看出,我国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是( )
A. 保家卫国,维护国家利益 B. 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C. 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英勇 D. 通过参战解决台湾问题
27.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8. “在1952年、1953年,甚至把建设急需的理工科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配备的重点是基本建设的施工、设计方面和高校的助教、研究生。1953年寒假重点分配到重工业、国防工业各部门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3%。”这是因为( )
A. 社会主义改造急需人才 B. “一五”计划建设迫切需要
C. 土地改革的成果需巩固 D.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9. 在1956年底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不到1年的时间,这些企业就基本完成了改造,但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这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 )
A. 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没有促进作用
B. 餐饮业产品质量出现普遍下降问题
C. 出现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的抵制浪潮
D. 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0.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属于我国哪方面的建设成就( )
A. 民主政治 B. 基础设施 C. 国防装备 D. 文化教育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
31.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什么人?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克拉克说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什么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956年,北京郊区丰台东管头农民报名入社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山东某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斯乐园。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图中反映的共同现象。并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分别解释两幅图中反映的现象。
(2)材料二农民报名入社中的“社”指的是什么?此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四涉及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中央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张澜
(1)材料一反映出70年前全国人民的梦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圣贤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