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朗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 朱元璋发表宣言“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文中的“胡”是指( )
A. 匈奴人 B. 契丹人 C. 女真人 D. 蒙古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发表宣言号召百姓起义推翻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因此材料中的胡是指蒙古人,D项正确;匈奴人主要是秦汉时期的少数民族,排除A项;契丹人和女真人主要是辽宋夏金时期的少数民族,排除BC项。故选D项。
2. 按下面图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应为
A. 废除丞相制度 B. 设立“三司” C. 设立锦衣卫 D. 实行“八股取士”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创立进士科”、“创立殿试制度”、“提高进士地位”等信息可知这都与科举制有关,明代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在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D项正确;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和设立锦衣卫都与科举制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3. 郑和航海档案有如下歌谣:“迎云对风行,风雨转时辰;日没黑云接,风雨不可说。云布满山低,连霄雨乱飞;云从龙门起,飓风连急雨。”这反映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是( )
A. 明朝国力强盛 B. 皇帝大力支持 C. 指南针的使用 D. 掌握气象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迎云对风行,风雨转时辰;日没黑云接,风雨不可说。云布满山低,连霄雨乱飞;云从龙门起,飓风连急雨”可知,这些是自然现象,体现了郑和准确掌握气象规律,这是成功的一个关键,D项正确;“迎云对风行,风雨转时辰”,这是自然规律,体现不出明朝国力强盛,排除A项;“云从龙门起,飓风连急雨”,这是自然规律,体现不出皇帝大力支持,排除B项;“日没黑云接,风雨不可说”,这是自然规律,体现不出指南针的使用,排除C项。故选D项。
4. 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长期的争战不休 D. 民族文化的交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可知,辽是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权,它的茶具与烹茶程序有汉族政权唐宋茶法的影响,这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交融,D项正确;茶具与烹茶体现的是生活习惯,体现不出农业生产,排除A项;茶具与烹茶体现的是生活习惯,体现不出海外贸易、争战不休,排除BC二项。故选D项。
5. “服事辽主,几被诛,率能奋志修身,收服属国,灭辽称帝。”该材料描述的是( )
A. 澶渊之盟 B. 金灭辽国 C. 金灭北宋 D. 元昊称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灭辽称帝”可知,1125年,金灭亡辽国,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哪一个政权灭亡辽国,不是澶渊之盟、灭北宋、元昊称臣,排除ACD三项。选B项。
6.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 宋金和议
B. 辽宋和议
C. 夏宋和议
D. 金灭辽
【答案】A
【解析】
【详解】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大散关”至淮水分界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金和议:宋金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以北归金,以南归宋。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7.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 )
A. 鉴真 B. 岳飞
C. 李白 D. 屈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抗金名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是唐朝人,D是战国时期人。所以只有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故选B项。
8. 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这都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材料反映了复种技术( )
A. 引进了优良品种 B. 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
C. 扩大了垦田面积 D. 使经济作物得到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这都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反映了复种技术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B项正确;ACD说法与题意复种技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9. 某同学在学习蒙古族先后灭亡其它政权历史时画了如下的简易图,方框内的时间应是
A. 1229 B. 1231 C. 1234年 D. 1268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234年,蒙古灭金,C正确;ABD不是蒙古灭金的时间,排除。故选C。
10. “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说这段话的应是( )
A. 努尔哈赤 B. 噶尔丹 C. 五世达赖 D. 渥巴锡
【答案】D
【解析】
【详解】翻译材料,大意是土尔扈特部的族长对族人说“我们本就是蒙古族后裔,现在与俄罗斯族种族不同,嗜好相异,又为他们的苛政丁赋所苦,如今听说清帝大兴黄教,何不投奔清朝,也算是良禽择木而栖的智举”。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这段话的是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1771年1月,渥巴锡率领本部17万人东迁,回到其祖先的家园。D正确;努尔哈赤是满族人。A错误;噶尔丹是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最终被康熙平定叛乱。B错误;达赖是藏族佛教领袖。C错误。综上故选D。
11. 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
时间 纳税田亩数比1683年增加的数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23
雍正四年(1726年) 60
此时耕地面积已超过明末耕地面积百分之二十点六
A. 精耕细作的推广 B. 手工业技术提高
C. 农业经济的发展 D. 水利工程的兴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可知,从1712年到1726年,纳税田亩数与1683年相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1726年的耕地面积已超过明末耕地面积20.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表格反映了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没有涉及精耕细作、兴修水利的内容,排除AD项;题干表格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手工业技术的提高,排除B项。故选C项。
12. 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纪,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君主专制强化 B. 商品经济发达
C. 科技领先世界 D. 农业经济衰落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货币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题干“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知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经济发展。货币的大量流通,反映了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
13. 宋代造纸、制墨技术的提高,为印刷提供了优质材料,印刷业遍布全国,甚至还出现了一批以营利为目的的印刷作坊。材料表明宋代( )
A. 活字印刷术应用广 B. 重视书籍的印刷 C. 书籍印刷的质量高 D. 印刷行业的繁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造纸、制墨技术的提高,为印刷提供了优质材料,印刷业遍布全国,甚至还出现了一批以营利为目的的印刷作坊。”可知,印刷行业的繁荣,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刷业遍布全国”,活字印刷术应用广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排除A项;重视书籍的印刷与题意强调“印刷业遍布全国,甚至还出现了一批以营利为目的的印刷作坊。”不符,排除B项;书籍印刷质量高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C项。故选D项。
14. 《宋史》记载:“……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子弹),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这描绘的是下列哪一重大发明的应用( )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宋史”“……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kē),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可知反映了宋朝时期火药应用于军事,“子窠”即原始的子弹,C项正确;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反映了书写材料的改进,有利于文化传播,排除A项;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排除B项;指南针在宋朝应用于航海事业,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5.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图中③对应的朝代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两宋 D. 元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1127年,赵构以临安为都城建立南宋政权,1276年被元朝所灭,因此③对应的朝代是北宋和南宋时期,即两宋时期,C项正确;581年建立隋朝,618年隋朝灭亡,排除A项;唐朝从618年—907年,排除B项;元朝为1271年到136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明太祖朱元璋为强化中央集权、监视官民专门设立了____,负责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答案】锦衣卫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强化中央集权、监察官民专门设置了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诸事直接对皇帝直接负责,后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17. 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____。
【答案】戚继光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戚继光抗倭知识点可知,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戚继光。
18. 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紫禁城(今称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答案】故宫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1420 年基本建成,1421 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19. 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答案】瓦子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20. 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____,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答案】驿站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驿站,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号 建立时间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辽 10世纪初 上京临潢府 ① 耶律阿保机
北宋 960年 ② 汉族 ③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兴庆府 ④ 元昊
大金 1115年 会宁 女真族 ⑤
材料二 1005年,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钱物,史称澶渊之盟。
材料三 岳飞死后,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双方能够形成对峙局面主要原因还是实力上的势均力敌,如果说金的优势在于军事上的能征善战,那么南宋的优势则在于发达的经济和文化。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的表格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金为什么能够形成对峙的局面。
(4)请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幅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对立局面简图,并分析一下当时的时代特征。
【答案】(1)①契丹族;②开封(东京)③赵匡胤;④党项族;⑤阿骨打
(2)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所送钱物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或维持了辽宋之间的和平关系)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或使辽宋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
(3)双方实力势均力敌;军事上金国能征善战;经济和文化上南宋更为发达。
(4)示例:
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共同发展。(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填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政权,即辽朝,①填契丹族。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定都开封(东京),②填开封(东京),③填赵匡胤。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政权,④填党项族。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政权。⑤填阿骨打。
【小问2详解】
评价:根据材料“宋朝给辽钱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所送钱物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而言,宋辽保持和平局面,开展互市贸易,促进民族交融。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双方能够形成对峙局面主要原因还是实力上的势均力敌,如果说金的优势在于军事上的能征善战,那么南宋的优势则在于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可知,双方实力势均力敌,军事上金国能征善战;经济和文化上南宋更为发达,因此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东北的政权是辽,西北为西夏。南宋时期,东北政权为金,西北为西夏。示意图如下:
时代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和图片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北宋和辽、西夏并立,南宋和金、西夏并立,因此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共同发展。因此时代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让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四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新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变化在何时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几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答案】(1)宋代南方户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财富仰仗南方。
(2)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③南方自然环境优越;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措施。
(3)商业繁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旅店业兴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兼商业的瓦子。
(4)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可知新发展是宋代南方户数大大超过北方;根据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新发展是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财富仰仗南方。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等方面要件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措施。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和所学,主要从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实中列举相关的例子即可。如:商业繁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旅店业兴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兼商业的瓦子。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四“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可知,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
23. 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以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事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实行哪一制度?
(2)材料二中的“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削弱相权”的办法是什么?后来为“掌控财权”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3)材料三反映的元朝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其中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请分别举出元朝在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治国理政方针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答案】(1)三省六部制。
(2)宋太祖。分化事权。转运使。
(3)行省制度。枢密院。澎湖巡检司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度:根据图示可知,该制度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在中央设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因此是三省六部制。
【小问2详解】
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宋初统治者”是宋太祖。
“削弱相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在宰相之下设置多个副宰相,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控制军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使禁军将领无发兵之权,还定期换房,形成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局面。
“掌控财权”:根据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宋朝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设通判分知州权,又设转运使,将财证权收归中央。
【小问3详解】
地方制度: 根据材料“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行省制度。
“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中央设立了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台湾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
西藏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根据因俗而治的原则,在西藏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或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小问4详解】
共同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通知。宋太祖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央集权和皇权大大加强,防范了武将专权,巩固统治。因此这些治国理政方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等。榕江县朗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 朱元璋发表宣言“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文中的“胡”是指( )
A. 匈奴人 B. 契丹人 C. 女真人 D. 蒙古人
2. 按下面图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应为
A. 废除丞相制度 B. 设立“三司” C. 设立锦衣卫 D. 实行“八股取士”
3. 郑和航海档案有如下歌谣:“迎云对风行,风雨转时辰;日没黑云接,风雨不可说。云布满山低,连霄雨乱飞;云从龙门起,飓风连急雨。”这反映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是( )
A. 明朝国力强盛 B. 皇帝大力支持 C. 指南针的使用 D. 掌握气象规律
4. 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长期的争战不休 D. 民族文化的交融
5. “服事辽主,几被诛,率能奋志修身,收服属国,灭辽称帝。”该材料描述的是( )
A. 澶渊之盟 B. 金灭辽国 C. 金灭北宋 D. 元昊称臣
6.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 宋金和议
B. 辽宋和议
C. 夏宋和议
D. 金灭辽
7.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 )
A. 鉴真 B. 岳飞
C. 李白 D. 屈原
8. 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这都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材料反映了复种技术( )
A. 引进了优良品种 B. 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
C. 扩大了垦田面积 D. 使经济作物得到发展
9. 某同学在学习蒙古族先后灭亡其它政权的历史时画了如下的简易图,方框内的时间应是
A. 1229 B. 1231 C. 1234年 D. 1268
10. “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说这段话的应是( )
A. 努尔哈赤 B. 噶尔丹 C. 五世达赖 D. 渥巴锡
11. 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
时间 纳税田亩数比1683年增加的数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23
雍正四年(1726年) 60
此时耕地面积已超过明末耕地面积百分之二十点六
A. 精耕细作的推广 B. 手工业技术提高
C. 农业经济的发展 D. 水利工程的兴修
12. 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纪,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君主专制强化 B. 商品经济发达
C 科技领先世界 D. 农业经济衰落
13. 宋代造纸、制墨技术的提高,为印刷提供了优质材料,印刷业遍布全国,甚至还出现了一批以营利为目的的印刷作坊。材料表明宋代( )
A. 活字印刷术应用广 B. 重视书籍的印刷 C. 书籍印刷的质量高 D. 印刷行业的繁荣
14. 《宋史》记载:“……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子弹),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这描绘的是下列哪一重大发明的应用( )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15.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图中③对应的朝代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两宋 D. 元朝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明太祖朱元璋为强化中央集权、监视官民专门设立了____,负责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17. 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____。
18. 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紫禁城(今称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19. 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20. 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____,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号 建立时间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辽 10世纪初 上京临潢府 ① 耶律阿保机
北宋 960年 ② 汉族 ③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兴庆府 ④ 元昊
大金 1115年 会宁 女真族 ⑤
材料二 1005年,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钱物,史称澶渊之盟。
材料三 岳飞死后,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双方能够形成对峙局面主要原因还是实力上的势均力敌,如果说金的优势在于军事上的能征善战,那么南宋的优势则在于发达的经济和文化。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的表格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金为什么能够形成对峙的局面。
(4)请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幅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对立局面简图,并分析一下当时的时代特征。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让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四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新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变化在何时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几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表现。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23. 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以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事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实行哪一制度?
(2)材料二中“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削弱相权”的办法是什么?后来为“掌控财权”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3)材料三反映的元朝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其中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请分别举出元朝在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治国理政方针有什么共同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朗洞镇初级中学2023-2024下学期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