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历史
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陶片、贝壳、兽骨和一些铜冶制品,最具代表性的是黑陶。其中一件做工精美,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黑肉杯,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该时期各学术流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①道家——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②法家一一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③儒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④墨家——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上述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适应统治者争霸需要 B.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精神
C.追求理想的政治秩序 D.传承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
3.东南亚地区发现大量来自汉朝的铜器,以铜镜居多,另外还有容器、炊具、印章、兵器、日常用具和钱币等,且主要见于越南、泰国、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这说明汉朝( )
A.造船技术先进 B.实行贸易垄断
C.对外贸易发达 D.国力十分强盛
4.有学者认为,到南朝后期商税已成为中央的重要收入。这些税目包括关津税、交易税、审场税,以及针对某些特定物品所课的货物税,此外,还有沿袭前代的酒税、盐税,这可以说明( )
A.战争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B.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
C.世家大族享有政治特权 D.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交融
5.隋唐大一统政权需要大量职业化官僚来治理国家,必然要求改变重军功、轻文教的旧的选举制度,改变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此统治者实行了( )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6.南宋学者叶适对北宋初期的政治评价说:“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周到),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他认为宋初制度( )
A.造成了重文轻武的氛围 B.提高了宋朝行政效率
C.助长了因循守旧的风气 D.通过分权加强了君权
7.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清朝加强边疆治理措施的示意图(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处应该填入的是( )
A.设立奴儿干都司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D.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8.辛亥革命期间,上海成立51个妇女社团.她们提出要像男子一般,尽国民天职.享国民权利,争做“女国民”。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女性社会参与意识增强 B.女性地位普遍提高
C.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9.1924年10月,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深恶痛绝,他在致蒋介石的信中声言:“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所以,孙中山进行了( )
A.国共合作 B.护国战争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10.1918年12月14日,顾维钧抵达巴黎。在回忆录中,他这样描述了自己对和会的期望,“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顾维钧的期望是基于中国( )
A.五四运动的正义要求 B.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和会
C.抑制了日本在华势力 D.收回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11.1928年,井冈山茅坪八角楼的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他分析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该文章( )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教训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驳斥了中国革命速胜论 D.指明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
12.1943年,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综合报道战果》记载,“敌大半为中共军……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这从侧面说明( )
A.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B.日方客观分析对华侵略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互配合 D.正面战场取得突出战果
13.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接收”机构和“接收”官员每到一处,竞相抢夺金条、洋房、汽车等。“劫收”成为国民党失败的“催化剂”。材料观点接近于国民党败退原因研究中的( )
A.“内斗论” B.“民心向背论”
C.“腐败论” D.“经济崩溃论”
14.上世纪50年代,一首电影插曲传唱大半个中国:“小燕子,穿花衣……,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这首儿歌可以用来研究( )
A.“大跃进”运动 B.一化三改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
15.1989年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期间,我国打破了体育比赛不以产品命名的先例,出现“沈阳啤酒杯柔道决赛”“百花杯击剑决赛”等企业冠名比赛项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 B.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渐完善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城乡之间的差异日益缩小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举办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这表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 B.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C.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发展 D.引领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0分,共计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西汉初年的王,势力很大。王国官吏,除丞相外,都由王未任免,王国的封地,多者一百多城,少者有三四十城,汉初七个异姓王封地的总面积,比朝廷直辖的还要多……汉武帝实际上贯彻了当年贯谊的建议,规定诸王死后,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诸王子分割原来封地为列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简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积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以及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20世纪头20年,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谷底”,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
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摘编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16分)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灌溉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极大提升,既有生产关系成为桎梏,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承认土地实际控制、废除使用限制、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名田制等改革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支撑稳定的农业生产进而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实现军事扩张的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世袭转向新型的封建地主私有。
——摘编自张秀智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逻辑》
材料二1992年7月,邓小平重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两个飞跃”的共同目标及各阶段目标。(6分)
20.(10分)日记,书信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记、书信的史料价值。(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并谈谈你的认识。(6分)
铜仁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D C D A A B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C B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0分,共计52分)
17.(1)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4分,任答两点即可)
积极影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4分)
(2)变化:实行郡国并行制。(2分)
举措: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任用酷吏、铸币权收归中央。(4分,任答两点即可)
18.评分标准:
水平 水平描述 赋分
一 围绕“沉沦”与“上升”提炼论题,论据全面,逻辑清楚;结论正确。 12—10分
二 围绕“沉沦”与“上升”提炼论题;论据比较充分,逻辑比较清楚;结论比较合理。 9—7分
三 围绕“沉沦”或者“上升”提炼论题;论据不够充分,逻辑不够清楚;结论较为合理。 6—4分
四 论题不够明确;论据不够充分,逻辑不够清楚;结论不够合理或没有结论。 3—0分
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在沉沦中上升(2分)
论述: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社会的落后与贫穷,是历史的“沉沦”。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们,不断提出救亡图存的方案,中国历史在沉沦中上升。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的探索,推动中国历史的近代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8分)
结论:中国近代史的“U”型理论,总结了这段历史的发展规律。正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扼止了中国继续沉沦,给历经磨难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2分)
示例仅作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19.(1)原因: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技术推广;水利工程修建,灌溉技术进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6分)
影响:促进小农经济形成以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共同目标:发展生产力。(2分)
阶段目标:第一步,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第二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4分)
20.(1)日记、书信是历史亲历者的所见、所思、所感,反映当时历史风貌,属于直接史料,史料价值较高。但是要注意甄别日记、书信记述可能会夹杂当事人的主观臆断,要尽量与其他史料结合多角度进行研判和使用。(4分)
(2)时代精神: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