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是苏联关于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笑里藏刀》。此宣传画可以用来说明
A.美国成功帮助苏联复兴经济 B.斯大林成功维护了国家安全
C.马歇尔计划反共的虚伪本质 D.美苏意识形态领域对抗升级
2.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其实这不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其中,二战后的“西方”指的是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 B.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C.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和日本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英语国家
3.漫画《快到网里来》反映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对漫画信息解读符合主题的是( )
A.二战后西欧经济得到恢复 B.美国运用多种手段控制西欧
C.美国倡导建立欧洲共同体 D.冷战初期美国处于优势地位
4.在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使人类从未如此接近一场核战争。这一危机指
A.修筑柏林墙 B.阿富汗战争的爆发
C.古巴导弹危机 D.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5.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
C.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D.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社会经济
6.有学者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提出这样的看法:美国宁愿这是一个单极体系,并常常以霸主自居,似乎单极格局确实存在;而主要大国则希望现在是多极体系,它们可以在不受超级大国压力、威胁的情况下追求其利益,超级大国追逐单极体系的努力激起主要大国追逐多极体系的更大努力。该学者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
A.单极体系 B.多极体系 C.混乱无序 D.一超多强
7.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举旨在( )
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 B.彻底瓦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反对大国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 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8.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飞机制造业、军火业、造船业等军需企业予以彻底摧毁、拆除。1952年,美国却将战后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这基于
A.日本民主化改革失败 B.日本军部法西斯抬头
C.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D.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
9.1962年美国与欧同体围绕美国向西欧出口冻鸡问题发生了激烈的贸易争端。欧共体对进口的禽肉征收新的税收。美国提出严重抗议,并把这一争端提交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行仲裁。关贸总协定对其损失作了评估之后,决定允许美国对欧共同体的四类产品实行数量相当的报复性措施。冻鸡争端就这样得到了解决。这一事件体现了( )
A.国际新秩序建立 B.美国的高压控制
C.欧洲的实力衰退 D.多极化趋势加强
10.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项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1963年第18届联大讨论召开贸易与发展会议问题,会上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1964年,七十五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并发表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以上现象的出现
A.改变了二战后由美苏主导世界的局面
B.表明了发展中国家力争建立国际新秩序
C.维护了联合国在国际外交中的核心地位
D.造成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突破地域限制
11.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构建和平友好的国际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各项中具有这样影响的政策有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1971年,面对世界五大力量中心快速发展,美国支配地位受到威胁的现状,尼克松指出“决定1945年以来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和实践的条件”已经成为过去,“我们的政策必须进行调整”以“迎合一个新时代的需要”。对尼克松所指的“新时代”描述最恰当的是( )
A.局部战争的爆发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经济全球化推进
13.下面漫画描绘的是美苏冷战中某一次冲突,画中左边站立的肯尼迪正在阅读赫鲁晓夫给他的文件。该漫画反映的事件
A.引发了局部的“热战” B.以苏联撤走导弹告终
C.导致德国朝鲜的分裂 D.结束两极对峙的局面
14.“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哪一趋势?( )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
15.1983年,美国科学家提出关于核冬天效应的可怕推论,下图是关于核冬天的一幅想象图:被冻死的庄稼和牲畜,反映了核战争带来的后果。核冬天假说
A.准确地预测了核战争的后果 B.意在号召和平使用科学技术
C.导致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D.制约了核能的开发利用
16.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下列与两极格局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②北约建立③古巴导弹危机爆发④两德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二、材料分析题
17.历史的时空
假设你乘上“时空穿梭机”,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见证各种历史变迁。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史实。
你来到了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的埃及,作为奴隶参与了堪称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1)的建造。 你来到了19世纪60年代的普鲁士,作为士兵在俾斯麦的领导下,完成(4) 的事业。
你来到了19 世纪中期的欧洲,作为思想家和圣西门、傅立叶一起宣传(2)思想。 你来到了1922年的苏俄,作为工人代表参加了(5)成立的庆典。
你来到了咸丰皇帝在位时的中国北京,作为皇家园林的看护人亲眼目睹了英法联军(3)的罪行。 你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荷兰,作为欧洲某国领导人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促成了(6)的成立。
(1) (2) (3)
(4) (5) (6)
18.材料 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相纽地区的战略企图,开始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1979年9月,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阿战争爆发。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承受巨大压力,当西方在八十年代高速发展时,苏联却在天天流血。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逐步从阿富汗脱身。由于阿富汗国力本就孱弱,十年的抗苏战争国家基本被打烂,奉行原教主义的塔利班政权上台,本拉登基地组织也趁机崛起,并引发911事件,导致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
——摘编自王丽华《当年苏军何以败走阿富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阿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阿战争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帝国与霸权近代,新的国家间体系重新划定了全球的地缘政治模式,并且以接替发生的霸权周期和新形式帝国建构为特征。霸权将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优势同时赋予一个国家。如表为对英国霸权周期和美国霸权周期的描述。
英国周期 美国周期
霸权兴起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法国对抗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德国对抗 第二次工业革命
霸权突破 19世纪上半叶 军事和商业胜利 20世纪上半叶 军事和商业胜利
霸权巅峰 19世纪的第三个四分期 自由贸易 伦敦金融中心 20世纪的第三个四分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 纽约金融中心
霸权衰落 19世纪的最后一个四分期开始 国际竞争 对抗增加 帝国主义(美国和德国) 20世纪的最后一个四分期开始 国际竞争 对抗增加 新自由主义(日本和中国)
——【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英国霸权周期与美国霸权周期的异同。
三、论述题
20.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眼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写出论证的角度。
参考答案:
1.C
【详解】苏联认为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是笑里藏刀,最终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因此这幅宣传画可以用来说明马歇尔计划反共的虚伪本质,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复兴了经济,而非苏联,排除A项;这一宣传画是在反对马歇尔计划,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对抗升级的说法都无法体现,排除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其中西方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3.B
【详解】根据漫画信息可知,站在船上、头戴星条旗帽子的人代表美国,而落在河里的人代表的是西欧,网子上有美元标志。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以控制西欧的情形,即美国运用多种手段控制西欧,B项正确;材料中代表西欧的两人落在河里等待美国的救助,不能体现西欧经济的恢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倡导建立欧洲共同体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和西欧的关系,没有体现美苏冷战,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美国和苏联之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危机,即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以极大的克制才避免爆发核战争,C项正确;修筑柏林墙是在1961年,排除A项;美国入侵阿富汗是在2001年,排除B项;越南战争开始于195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试题分析: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是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为了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体现在两个方面。故选C。ABD项表述不全面,都只是说了一个方面。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6.D
【详解】材料“美国宁愿这是一个单极体系,似乎单极格局确实存在”说明美国是超级大国,材料“主要大国则希望现在是多极体系……主要大国追逐多极体系的更大努力”体现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综合可知材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故D正确;单极体系和多极体系包含于一超多强的格局特点,排除AB;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混乱无序说法错误,排除C。故选D。
7.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采取“不争论”的策略,并避免对相关问题的回应,主要是要防止落入西方国家想破坏会议进程的圈套,以此维护会议的顺利进行,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A项正确;“彻底瓦解”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参与会议的都是亚非国家,而且中国此举旨在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美国彻底摧毁、拆除了日本的军需企业,意在铲除日本法西斯势力,后来随着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为了制衡中国,称霸亚洲,又有意扶植日本,在1952年“将战后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企图将日本培养成其称霸的助手,D项正确;日本民主化改革取得了成功,排除A项;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已经被铲除,排除B项;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2年(美国和欧共体)。据材料“美国提出严重抗议,并把这一争端提交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行仲裁。关贸总协定对其损失作了评估之后,决定允许美国对欧共同体的四类产品实行数量相当的报复性措施”,可知欧共体征收新税收的政策,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并且利用关贸总协定,对欧共体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体现出美国的高压控制,B项正确;此时国际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欧共体的高压控制,并不能说明欧洲实力衰退,排除C项;仅从冻鸡争端中,并不能得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从材料中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发表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等信息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正在力争建立国际新秩序,努力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秩序,故答案为B项;这些现象没有改变二战后美苏主导世界的局面,排除A项;这些做法与联合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排除D项。
1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制定外交方针的基本原则,有利于世界和平,故①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接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②正确;“求同存异”的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故③正确;“一国两制”是台湾和港澳问题的方针,不是解决国际关系的方针,故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构建和平友好的国际社会”关键信息,然后进行排除。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1年(美国)。根据材料“1971年”“1945年以来”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原本的外交政策是基于两极格局和冷战形势制定的,而20世纪50—70年代,随着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崛起等,美苏两极格局遭到冲击,说明多极化趋势推动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即迎合新时代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尼克松认为美国的政策应该进行调整是由于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发展,与局部战争和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A、D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与材料时间“1971年”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美苏冷战中某一次冲突”“古巴”,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该事件以苏联撤走导弹告终,故选B;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引发局部的“热战”,排除A;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C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对峙的局面结束,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美苏冷战中某一次冲突”“古巴”,联系所学古巴导弹危机分析解答。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9年。据题干“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可知,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已无法左右联合国大会,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多极化趋势,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科学家提出关于核冬天效应的可怕推论,其目的在于警示人们不要滥用核武器,号召人们和平使用科学技术,所以B正确;材料只是科学家的推论,“准确地预测了核战争的后果”说法不准确,所以A错误;材料内容与美苏关系无关,所以C错误;材料仅是科学家的推论,并没有体现“制约了核能的开发利用”,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核能的应用,所以D错误。
1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半期,即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时期,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49年北约建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和1990年两德统一等四件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②③④,A项符合题意;其它排列均存在时间先后上的错误,排除BCD三项。
17. 金字塔 空想社会主义 火烧圆明园 德意志统一 苏联 欧盟
【详解】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以来的世界。根据所学可知,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奇迹,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为自己而建造的陵墓。①处应填写金字塔; 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②处应填写空想社会主义;清朝咸丰皇帝在位时,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③处应填写火烧圆明园;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④处应填写德意志统一;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首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苏联成立条约》,正式宣告苏联成立,⑤处应填写苏联; 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在荷兰小镇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⑥处应填写欧盟。
18.(1)原因: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阿富汗战略位置重要;苏联南下战略的需要;阿富汗新政权与苏联不合;苏联霸权主义思想的发展。
(2)影响:长期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苏联大国地位受挫,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诱因;阿富汗经济遭到重大创伤;客观上造成了阿富汗国内势力的联合;滋生了大批恐怖主义组织;引发了全球性的反恐战争。
【详解】(1)原因:根据“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得出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根据“苏联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相纽地区的战略企图,开始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得出阿富汗战略位置重要,苏联南下战略的需要;根据“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得出阿富汗新政权与苏联不合;根据“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阿战争爆发”得出苏联霸权主义思想的发展。
(2)影响:根据“苏联却在天天流血”“由于阿富汗国力本就孱弱,十年的抗苏战争国家基本被打烂”得出长期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根据“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承受巨大压力”得出苏联大国地位受挫,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诱因;根据“由于阿富汗国力本就孱弱,十年的抗苏战争国家基本被打烂”得出阿富汗经济遭到重大创伤;根据“奉行原教主义的塔利班政权上台”得出客观上造成了阿富汗国内势力的联合;根据“本拉登基地组织也趁机崛起”得出滋生了大批恐怖主义组织;根据“引发911事件,导致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得出引发了全球性的反恐战争。
19.(1)异:前一个周期中英国主要是通过强大影响力建立和维持霸权;后一个周期中美国通过国际组织网络建立了更为明确、更为直接的领导关系;前一个周期英国主要是通过自由贸易维持经济霸权,后一个周期内主要是美国主要通过世界经济体系的构建维持经济霸权。
(2)同:都是经过与最大竞争对手的战争之后才逐步建立起霸权;两国霸权兴起都受益于工业革命;两国霸权巅峰期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两国霸权衰落都与国际竞争及对抗有关。
【详解】异同:异:依据表格中两个周期内国际政治秩序差异可知,前一个周期中英国主要是通过强大影响力建立和维持霸权;后一个周期中美国通过国际组织网络建立了更为明确、更为直接的领导关系;依据表格中两个周期内世界经济秩序组织方式可知,前一个周期英国主要是通过自由贸易维持经济霸权,后一个周期内主要是美国主要通过世界经济体系的构建维持经济霸权。同: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英国和美国建立霸权的方式可知,都是经过与最大竞争对手的战争之后才逐步建立起霸权;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英国和美国霸权兴起的原因可知,都受益于工业革命;依据表格“伦敦金融中心”、“纽约金融中心”可知,两国霸权巅峰期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英国和美国霸权衰落的原因可知,都与国际竞争及对抗有关。
20.观点一: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
论证角度: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观点二: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论证角度: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观点三: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
论证角度: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金融危机。
【详解】根据材料“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即可提炼出观点一: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论证其观点的合理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根据材料“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即可提炼出观点二: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论证其观点的合理性: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