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检测(一)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元封五年,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东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这一变化( )
A. 使地方行政层级更简约 B. 提升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 推动了监察职能的演变 D. 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2.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
阶层群体 士族 小姓 寒素
朝廷品官 66.2% 12.3% 21.5%
司法官 大理寺卿 69.84% 11.11% 19.05%
刑部侍郎 93.48% 6.52% 0.00%
刑部尚书 95.90% 3.28% 0.82%
A. 选官方式呈现多元化 B. 门阀观念不断强化
C. 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 D. 科举程序存在弊端
3.据统计,唐贞观十三年全国户均人口数为4.31口,如果除去官僚、贵族、地主等大户人家外,普通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应该更少。而到了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全国户均人口数激增到6.63口。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重农政策的实施 B. 门阀士族的没落
C. 赋役制度的调整 D. 藩镇割据的冲击
4. 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 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 )
A. 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 B. 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
C. 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 D. 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
5. 宋初颁布的《宋刑统》篇目结构和基本内容沿袭唐律,但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条款比《唐律疏议》明显增加,如《杂律》中规定了质举财务的取息标准、契约的法律效力等。这反映出宋代( )
A.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B. 民事法律成就突出
C.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 过度强化中央集权
高二历史(共3页)
6.下表是中国不同史籍关于“番茄”的部分记载。据此可推知( )
记载 出处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西洋传教士把番茄和向日葵的种子带到中国 1617年明代赵函《植品》
“番柿, 一名六月……最堪观, 来自西番, 故名” 1621年王象缙《群芳谱》
“合众人喜食西红柿, 或生或煮, 伴以油醋, 或以白糖” 1867 年张德彝《再述奇》
A. 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早已经引种番茄 B. 番茄的引进解决了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
C. 外来物种极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D. 番茄引种经历了认知转变和发展的历程
7.《海与帝国: 明清时代》在描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迁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一条鞭法”施行后,居民不再通过里甲,而是把折算成白银的税粮、徭役直接交给县衙门。上述变化( )
A. 说明中国已被卷入世界市场 B. 标志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 提升了明朝地方治理的效率 D. 部分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8. 明清时期的江苏盛泽镇“居民悉逐绫绸之利”,下表是明朝初年至清朝光绪年间盛泽镇人口变化的数据统计。
时期 明朝初年 明嘉靖年间 清康熙年间 清光绪年间
户数 五六十户 居民百户 一万余户 二万余户
规模 小型村落 市 镇 巨镇
出处 《盛湖志》 《吴江县志》 《吴江县志》 《吴船日记》
据此可知,该集镇( )
A. 已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B. 逐渐成为江南商业中心
C. 商业领域分工日趋繁细 D. 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
9. 鸦片战争后的开埠通商,一方面扩大了原有的城乡差别,诱发农民进城谋生,改变了传统农本经济的超稳固状态;另一方面,它又未能助长中国工业化的正常发展,长期来看延缓了城市化进程。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通商口岸仅局限于东南沿海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 封建自然经济未能土崩瓦解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
页
10. 如图为清末财政状况(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A. 新政改革成效有限 B. 经济状况日益好转
C. 国民收入有所增长 D. 革命运动逐渐高涨
11.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欲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但已经建立的制度改动起来殊非易事,临时参议院不得不寻求平衡,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 以致后来发生府院之争。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 切实维护了共和体制 B. 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C. 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 D. 在政体选择上因人立法
12. 1934年,国民政府举行第一次普通考试,涉及行政人员、法院书记官、教育行政人员、建设行政人员及监狱官,这类录取人员属于政府较低级的技术类官员。从 1931年到1947年, 此类普通考试举行 14次,录取委任级文官6210人。由此可见,普通考试( )
A. 成为公务员主要选拔方式 B. 促进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C. 有利于公务员队伍专业化 D. 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性
13. 周恩来总理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强调:“(我们)本着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旨把会议开好,而不要陷入不利于达成协议的争论; 会议应把大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最主要的。”这次会议( )
A.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 B.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迎来中国同西方国家建交热潮 D. 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14.下图是新中国出版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主要反映了赤脚医生( )
A. 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B. 弥补我国医疗能力不足
C. 建立了医疗卫生体系 D. 解决了农村的医疗难题
高二历史(共3页)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可以用来解释( )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 文字演变的历程
C. 人类文明形成的过程 D. 国家形成的标志
16.有学者研究发现:美洲本土没有出现过“车”。因为没有车,就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物质交流并把大量的物质运送到遥远的地方。尽管在美洲酝酿出本土文明,但在新航路开辟前,它们仍处在发育过程中。材料意在说明 ( )
A. 世界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 B. 文明交流有助于社会发展
C. 殖民入侵打断了美洲文明进程 D. 美洲地区手工业技术落后
17.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他的后嗣与继承者,应被拥立、承认和被称为英格三教会在尘世唯一的至尊领袖”。1535年英国又颁布《叛逆法》,规定蓄意侵犯国王的尊严与称号,把国王看做教会分裂者或暴君的人均为叛逆罪,将处以极刑。这些法律文件( )
A. 有效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B. 确立了议会政治中心地位
C. 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D. 推动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18.在工业革命中白手起家的新兴工业巨子们虽站到了财富的顶峰,但却始终被以贵族文化为主导的英国社会视为“暴发户”。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效仿贵族的生活方式,视追求完全的“贵族化”作为目标,这腐蚀了他们的事业心和创业精神。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工业化导致奢靡之风盛行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观念
C. 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D. 传统观念制约经济发展
19.下表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英国政府文官数量。据下表可知,英国政府文官数量的变化( )
年份 1891 1901 1911 1914 1922 1939 1943
文官数量 79241 116413 172352 280900 317721 387400 710600
A. 适应了政府职能的扩大 B. 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C. 扩大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D. 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20.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已占到支出总额的50%。1960年社会保障的支出为14.99亿英镑, 1970年增加到 39.27 亿英镑, 1980年猛增到235.08 亿英镑, 1983年更是达到339.91英镑。英国福利开支的不断攀升( )
A. 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性 B. 很大程度削减了经济增长动力
C. 解决了社会上严重的失业问题 D. 是应对经济“滞胀”局面的手段
2 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 40分。
21. (14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 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 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 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 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7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4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3分)
22. (14分) 2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美国经济进入二战后的繁荣时期,北部17个城市都经历了这场繁荣。到1970年美国学生的高中毕业率达到了76%。北部17个城市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46%,其中郊区平均人口增长率高达107%, 而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却出现缩减情况。郊区面积、人口和就业的增长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免费公路系统建设, 同时在新公路系统诞生的重要时刻,美国人正用他们逐渐增长的收入购买百万计的汽车,值得注意的是,提供免费停车的汽车购物中心在50年代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摘编自(美) 约翰·F·麦克唐纳《战后美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社会政策》
材料二 匹兹堡曾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二战后,匹兹堡市中心烟雾污染、交通拥挤的困扰已成“心腹之患”,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刻不容缓。1945年秋戴维·劳伦斯当选市长,在其主导下,第一步便是加大力度推行无烟燃料的使用或使用特殊装置控制烟尘排放,并对市内最大的钢铁
高二历史(共3页) 第 3
公司进行降低排污量的改造。而后在城市中心区按比例划定工业、 商业及居住范围,IBM、 贝尔、希尔顿等公司、酒店相继落户其中。他们实施了老旧住房的拆迁工作,却没有给被拆迁者提供任何就业帮助。最终改革达到了部分目的, 污染问题得到了根本的治理,但内城居民变为以穷人和黑人为主,郊区逐渐成为中产阶级和白人的一统天下,大城市问题更加棘手。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匹兹堡实施城市治理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城市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8分)
23. (12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多数人认为18世纪 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所示的特点进行探讨。 (说明:从图中提取一个经济发展的特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 页
一、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A c D C D B A B C D B C B D D A B
二、非选择题:
21.(1) 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宜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4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3分)
(2)内忧外患; 西方民主思想传播; 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4分)
(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 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3分)
22.(1) 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经济发展迅速);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路系统建设);汽车的普及; 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购物中心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教育普及;人口增加。(6分)
(2)措施:控制污染(降低粉尘/降低排放/控制烟尘); 优化城区规划(重塑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优化布局/调整城市布局); 实施老旧住房拆迁工作。(3分) 影响:积极: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便捷居民出行;促进经济发展;吸引企业落户。消极:失业情况加剧(加剧阶层或贫富分化/种族歧视)。(5分)
23.示例一:
观点: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出现,机器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成为头号世界工业强国。19世纪70、80年代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新技术广泛应用,诞生一系列新兴工业,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当经济活动指数下降时,新的科学技术能再次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示例二:
观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指数存在波动性。
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走向繁荣。随着市场饱和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活动指数明显下降。但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走向繁荣。但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指数开始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指数再次活跃。可见,资本主义经济在波动中向前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