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2. 《甲骨文编》收录“家”甲骨文字形约二十种,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的抽象写法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如下图),在古代能够处于“房屋”之下的动物主要为六畜之中的猪、马、牛、羊、狗五种。据此可推知( )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六畜”的国家
B. “家”观念的形成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
C. 甲骨文是体系完整的文字
D. 中国农耕文明具有独特性
3. 如图为西周青铜器大克鼎,该器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鼎腹内铸铭文290个字,叙述了周天子对克职务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等史事。大克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①青铜器制造工艺 ②中国文字的诞生
③西周的政治制度 ④西周的冶金水平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 《商君书·赏刑》载,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战争“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商鞅变法( )
A. 国力尚弱,粮草不足 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激发斗志 D.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5. 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孔子的“珍贵的遗产”包括( )
A. 主张“无为而治” B. 提出“仁者爱人”
C. 倡导“民贵君轻” D. 强调“以法治国”
6. 如表为西安高窑村出土的“高奴铜石权”,铜石权刻有秦始皇颜发的诏书。该诏书说明秦始皇( )
诏书内容: 廿六年,皇师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A. 币制混乱状况得到扭转 B. 已经完成统一六国大计
C. 统一的度量衡得以推行 D. 陆上交通道路四通八达
7. 对比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稀)……无积聚而多贫。”
材料二:《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A. 江南土地面积增加 B. 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C. 江南人口大量增加 D. 江南一直比较富庶
8. 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A. 有利于隋唐时期海外贸易发展 B. 耗费隋朝大量人力物力
C. 有利于后世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D. 结束了南北方分裂局面
9. 如下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时期 政治措施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和兵制
A. 皇权的平稳更替 B. 选官制度的调整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制度的创新发展
10.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A. 经济重心南移
B. 达官贵人的需要
C. 城市商业的繁荣
D. 海外贸易的兴盛
11.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分裂割据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强化思想控制
D. 开发边疆地区
12.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君主权力的强化
13. 下列机构,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西域都护 ②军机处 ③市舶司 ④锦衣卫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④①
14. 以下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①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③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④人口快速增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A. 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 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
C. 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 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16.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下列有关它们的文明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代埃及文明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③古代中国文明④古代印度文明。
A. ①——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 ②——《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 ③——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 ④——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17. 13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
A.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D. 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8. 科技发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斯蒂芬森——电灯 B. 瓦特——火车
C. 爱因斯坦——汽车 D. 莱特兄弟——飞机
19. 下列数轴图呈现了17~18 世纪的若干重大事件。它们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A. 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B. 反抗外国殖民侵略
C.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0. 以下内容共同作用是( )
时间 1689年 1776年 1787年 1789年 1804年
史实 英国议会通过 《权利法案》 大陆会议通过 《独立宣言》 美国制定宪法 法国颁布 《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 颁布实施
A.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C.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 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1. 下图为某历史教科书的部分目录,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三章社会主义发展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A. 社会主义革命的大胜利 B.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C.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
A. 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 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 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23.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对社会保障制度形容为:“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来防止人跌入深渊。”下面是对这种制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B. 提高工人阶级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C. 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D. 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4. 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标识图案,其中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
A. B.
C. D.
25. 1993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这意在强调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 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D. 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明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外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一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一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四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为了在思想上达到统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统治时期促进“胡汉交融”和“中外贯通”的史实各一例。
(3)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发明成果,概括其对现代世界的形成产生的影响(不得照抄材料)。
(4)材料四中“这场思想革命”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写出“新知识分子”们“唤醒国家及人民”的口号。
(5)综上所述,中华文化有哪些突出特点?(至少写出两点)
27. 三千多年前,“中国”被镌刻于方寸之间:三千多年后,“中国”成为中华儿女自信、自豪的源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中的“中国”】
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上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以此为中心,统治天下”,这是“中国”二字被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证据。
玉玺是历朝皇帝权力的象征。从玉玺中可以看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历史当中呈现的悠久文化。
(1)西周“宅兹中国”统治天下的措施是什么?玉玺所体现的皇权至高无上源于秦朝开创的什么体制?
【文字中的“中国”】
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须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而埃及的历史成了木乃伊,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
(2)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是什么?根据材料,说出秦始皇的哪项措施让中国的历史活了下来?东汉时期,哪项发明为文字提供了更好的载体?
【时间轴中的“中国”】
(3)通过时间轴可以看出中国朝代更替频繁,但统一是历史的趋势,图片中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AB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请写出C朝促进民族交融的改革。
【地图中的“中国”】
(4)历朝历代疆域不断变化,根据地图回答,西汉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有何创新?2021年是西藏解放70周年,西藏什么时候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由哪一中央机构进行管辖?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我们的中国】
(5)我们的中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她的发展历程是一首各民族交融汇聚成的“多元一体”的史诗。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一谈促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因素有哪些?
28. “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先行者】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
——杨亮《海上新“思路”》
【近代的推动者】
材料二
——据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三 19 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 1848年为200 万吨, 1870 年时已增长到600 万吨, 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摘编自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当代的践行者】
材料四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 才是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
——中国网
材料五 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 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和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5月1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端和征5%关税。
——新华网
(1)说一说材料一中海上丝绸之路“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技术原因。上图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写出它的名称。
(2)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哪项科技的发明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3)请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哪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促进了英国这一地位的形成?
(4)当今,图1与图2两大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是什么?
(5)以上材料带给我们哪些思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它提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祥地,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交通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甲骨文编》收录“家”的甲骨文字形约二十种,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的抽象写法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如下图),在古代能够处于“房屋”之下的动物主要为六畜之中的猪、马、牛、羊、狗五种。据此可推知( )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六畜”的国家
B. “家”观念的形成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
C. 甲骨文是体系完整的文字
D. 中国农耕文明具有独特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说明家与定居生活有关,定居生活是因为原始农耕的出现;“家”下半部分的动物代表五种家畜猪、马、牛、羊、狗,家畜饲养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标志之一,由此可知,“家”观念的形成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B项正确;题干无法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六畜”的国家,排除A项;甲骨文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通过一个甲骨文文字,无法推知甲骨文是体系完整的文字,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甲骨文“家”的构成,体现不出中国农耕文明具有独特性,排除D项。故选B项。
3. 如图为西周青铜器大克鼎,该器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鼎腹内铸铭文290个字,叙述了周天子对克职务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等史事。大克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①青铜器制造工艺 ②中国文字的诞生
③西周的政治制度 ④西周的冶金水平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该器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分析可知大克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和西周的冶金水平,从“鼎腹内铸铭文290个字,叙述了周天子对克职务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等史事”分析可知大克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周的政治制度,①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想要了解中国文字的诞生,主要应该研究甲骨文,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4. 《商君书·赏刑》载,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战争“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商鞅变法( )
A. 国力尚弱,粮草不足 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激发斗志 D.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战争‘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可知秦国士兵可以通过战争提高等级,反映商鞅变法推行奖励军功,激发斗志的措施,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秦国粮草不足的情况,排除A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调对农业的重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属于商鞅变法严刑峻法的内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5. 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孔子的“珍贵的遗产”包括( )
A. 主张“无为而治” B. 提出“仁者爱人”
C. 倡导“民贵君轻” D. 强调“以法治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出“仁者爱人”,B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孟子倡导“民贵君轻”,排除C项;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B项。
6. 如表为西安高窑村出土的“高奴铜石权”,铜石权刻有秦始皇颜发的诏书。该诏书说明秦始皇( )
诏书内容: 廿六年,皇师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A. 币制混乱状况得到扭转 B. 已经完成统一六国大计
C. 统一的度量衡得以推行 D. 陆上交通道路四通八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廿六年,皇师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可见,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制度,说明已经完成统一六国大计,B项正确;秦朝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强调诏书的内容,并非铜权本身,排除C项;秦始皇修建直道和驰道,说明陆上交通四通八达,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7. 对比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稀)……无积聚而多贫。”
材料二:《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A. 江南土地面积增加 B. 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C. 江南人口大量增加 D. 江南一直比较富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稀)……无积聚而多贫。’”,出自《史记》说明是西汉汉武帝之前江南发展状况,地广人稀(稀)”、“无积聚而多贫”可知此时江南地区贫穷落后。而材料二:“《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出自南朝《宋书》说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发展状况,此时“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说明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粮食产量增加,经济发展,B项正确;比较材料一“地广人稀”、材料二“地广野丰”看不出江南土地面积增加,排除A项;两则材料没有涉及江南人口增加,排除C项;材料一中《史记》记载,汉武帝以前的江南地区贫穷落后,排除D项。故选B项。
8. 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A 有利于隋唐时期海外贸易发展 B. 耗费隋朝大量人力物力
C. 有利于后世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D. 结束了南北方分裂局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此项工程”“隋炀帝”“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反映了“它”将南北经济联合起来。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正确;大运河是沟通了内河航行,与海外贸易无关,A排除;通过题干关联词“尽管……但是”,可知强调是“但是”的内容,即大运河对南北经济的影响,B排除;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D排除;故选C。
9. 如下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时期 政治措施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和兵制
A. 皇权的平稳更替 B. 选官制度的调整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制度的创新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改革税制和兵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军事力量,故表格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制度的创新发展,D项正确。唐朝初期发生过多次政变,皇权更替并不平稳,排除A项;选官制度的调整只能反映部分材料内容,比较片面,排除B项;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达官贵人的需要
C. 城市商业的繁荣
D. 海外贸易的兴盛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出现了瓦子,这是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是城市商业的繁荣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分裂割据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强化思想控制
D. 开发边疆地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代以“犬牙相入”为行省划界的依据,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控制,防止分裂割据,故A符合题意;实现国家统一、强化思想控制、开发边疆地区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主要目的”是解题的关键,元代以“犬牙相入”为行省划界的依据,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控制,防止分裂割据。
12.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君主权力的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图一到图三可见丞相的权利地位越来越小,而君主的权利越来越大,所以体现出来的是君主权利的加强,正确的是D项。故选D。
13. 下列机构,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西域都护 ②军机处 ③市舶司 ④锦衣卫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④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①西域都护建立于西汉时期;②军机处建立于清朝时期;③市舶司建立于宋朝; ④锦衣卫建立于明朝。故按照时间顺序为①③④②,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4. 以下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①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③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④人口快速增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表现有,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人口快速增长,故①③④符合题意;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故②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 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A. 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 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
C. 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 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戚继光抗倭维护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由此可知,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都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D项符合题意;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是郑和下西洋,A项不符合题意;清朝的闭关锁国是在明朝之后,B项说法不正确;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C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的内容都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需要掌握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史实的相关知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结合题干的限定词“共同之处”,分析两个事件的相同内容,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16.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下列有关它们的文明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代埃及文明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③古代中国文明④古代印度文明。
A. ①——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 ②——《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 ③——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 ④——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文明成就,不是古代印度文明,搭配不完全正确,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①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搭配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②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了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搭配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③古代中国文明,西周初期为稳定政治形式,巩固疆土,确立了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搭配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7. 13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
A.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D. 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市民享有财产权”“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表明城市里的人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正确;“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描述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内容是西欧城市,与西欧庄园、西欧大学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8. 科技发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斯蒂芬森——电灯 B. 瓦特——火车
C. 爱因斯坦——汽车 D. 莱特兄弟——飞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 在美国北卡莱纳州试飞成功。莱特兄弟首创了让固定翼飞机能受控飞行的飞行控制系统,从而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此项技术至今仍被应用在所有的固定翼航空器。莱特兄弟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 故选项D符合题意;乔治·斯蒂芬森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火车机车,被誉为"铁路机车之父",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瓦特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改良蒸汽机,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卡尔·本茨世界第一辆内燃机驱动三轮汽车的发明人,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被誉为“汽车之父”。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9. 下列数轴图呈现了17~18 世纪的若干重大事件。它们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A. 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B. 反抗外国殖民侵略
C.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的“英国议会重新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美国独立战争结合后,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人权宣言》。题干重大事件反映的时代潮流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故C符合题意;推翻本国封建统治与美国独立战争无关,排除A;反抗外国殖民侵略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故选C。
20. 以下内容的共同作用是( )
时间 1689年 1776年 1787年 1789年 1804年
史实 英国议会通过 《权利法案》 大陆会议通过 《独立宣言》 美国制定宪法 法国颁布 《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 颁布实施
A.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C.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 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发布的《独立宣言》肯定了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固有的权利,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法国大革命中,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布了《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称为很多国家民法的蓝本。综合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英法美等国颁布的法律文件,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A项正确;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与材料反映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无关,排除B项;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与材料反映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无关,排除C项;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与材料反映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1. 下图为某历史教科书的部分目录,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A. 社会主义革命的大胜利 B.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C.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表明社会主义理论从科学发展到科学;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表明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由此可知,该主题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C项正确;第一章第一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排除B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第三章的内容,无法概括目录的主题,排除D项。故选C项。
22.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
A. 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 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 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本国依据国情进行的改革和创新,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都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不是二者的相同点,排除;故选A。
23.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对社会保障制度形容为:“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来防止人跌入深渊。”下面是对这种制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B. 提高工人阶级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C. 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D. 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提高工人阶级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4. 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标识图案,其中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指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D项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D项正确;A项欧洲联盟和C项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与题干“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不符,排除AC项;B项是联合国的旗帜,联合国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与题干“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25. 1993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这意在强调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 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D. 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明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可知,“新秩序”是指多极化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中国崛起、欧盟成立等,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故B符合题意;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故A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经济区域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明显,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外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一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一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四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为了在思想上达到统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统治时期促进“胡汉交融”和“中外贯通”的史实各一例。
(3)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发明成果,概括其对现代世界的形成产生的影响(不得照抄材料)。
(4)材料四中“这场思想革命”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写出“新知识分子”们“唤醒国家及人民”的口号。
(5)综上所述,中华文化有哪些突出特点?(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26. 民本:儒家(或墨家);或孔子(或孟子、荀子等)。专制:法家;韩非子。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7. “胡汉交融”:文成公主入藏。“中外贯通”:玄奘西游。
28. 发明者:毕昇。影响: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等;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等。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任选一项发明成果概括即可)
29. 事件: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科学。
30. 特点:独特性、延续性、多元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民本:根据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的思想流派分别是儒家,儒家的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孟子提出“仁政”,都反对苛政和暴政,认为统治者应关注民生、以民为本。专制:根据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代表“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是法家,法家的韩非子则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的权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建议: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在思想上达到统一,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把儒家思想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小问2详解】
“胡汉交融”:根据材料二“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外贯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促进“胡汉交融”的例子有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中外贯通”:根据材料二“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外贯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外贯通”的例子有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小问3详解】
发明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影响:依据材料三“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任选一项发明成果,概括其对现代世界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如:造纸术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教育的普及火药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促使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统治;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将分散的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小问4详解】
事件:依据材料四“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可知,这场“思想革命”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民国初年,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猛烈抨击传统的儒家文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口号:根据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小问5详解】
特点:综上所述,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就涌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活跃局面,材料二“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外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材料三中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得出中华文化突出特点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收并蓄。
27. 三千多年前,“中国”被镌刻于方寸之间:三千多年后,“中国”成为中华儿女自信、自豪的源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中的“中国”】
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上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以此为中心,统治天下”,这是“中国”二字被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证据。
玉玺是历朝皇帝权力的象征。从玉玺中可以看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历史当中呈现的悠久文化。
(1)西周“宅兹中国”统治天下措施是什么?玉玺所体现的皇权至高无上源于秦朝开创的什么体制?
【文字中的“中国”】
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须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而埃及的历史成了木乃伊,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
(2)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是什么?根据材料,说出秦始皇的哪项措施让中国的历史活了下来?东汉时期,哪项发明为文字提供了更好的载体?
【时间轴中的“中国”】
(3)通过时间轴可以看出中国朝代更替频繁,但统一是历史的趋势,图片中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AB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请写出C朝促进民族交融的改革。
【地图中的“中国”】
(4)历朝历代疆域不断变化,根据地图回答,西汉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有何创新?2021年是西藏解放70周年,西藏什么时候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由哪一中央机构进行管辖?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我们的中国】
(5)我们的中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她的发展历程是一首各民族交融汇聚成的“多元一体”的史诗。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一谈促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甲骨文;统一文字;蔡伦改进造纸术
(3)西晋;隋;北魏孝文帝改革
(4)设置西域都护府;元朝宣政院;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5)制度的革新、文化的传承、科技进步、民族交融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周王室将土地和人口以分封形式分配给王臣、功臣和先代贵族,使其建立诸侯国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因此西周“宅兹中国”统治天下的措施是分封制。体制,根据材料“玉玺是历朝皇帝权力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该体制下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等,皇帝具有独尊地位,因此玉玺所体现的皇权至高无上源于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
【小问2详解】
文字,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等,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措施,根据材料“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统一文字的措施,以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该项措施使中国的历史活下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发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这为文字提供了更好的载体。
【小问3详解】
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存在于265年—317年 ,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因此A处应是西晋;隋朝存在于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因此B处应是隋朝。改革,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期,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等。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因此题干中C处应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小问4详解】
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在西域,即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以管辖当地,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也是西汉对我国西北地区统治的主要创新之处。时间和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立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主题,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内容分别反映了秦朝至清朝的疆域图,体现了秦朝到清朝的疆域不断扩大,因此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小问5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多元一体格局的国家,“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多元”是指在中华民族的整体格局之下,存在着五十六个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交融,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统治阶级不断革新制度,调整政策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这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从制度、文化、科技等角度分析回答。
28. “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先行者】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
——杨亮《海上新“思路”》
【近代的推动者】
材料二
——据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三 19 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 1848年为200 万吨, 1870 年时已增长到600 万吨, 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摘编自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当代的践行者】
材料四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 才是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
——中国网
材料五 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 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和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5月1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端和征5%关税。
——新华网
(1)说一说材料一中海上丝绸之路“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技术原因。上图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写出它的名称。
(2)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哪项科技的发明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3)请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哪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促进了英国这一地位的形成?
(4)当今,图1与图2两大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是什么?
(5)以上材料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答案】(1)原因:指南针的使用;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技术的发展等。名称:阿拉伯数字。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或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原因: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只回答“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即可得分)。发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或互联网)。
(3)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方式:蒸汽机车(或火车)的使用;铁路时代的到来。
(4)名称:图1:联合国;图2:世界贸易组织(或世贸组织,或WTO)。趋势:经济全球化。地位:倡议国、主导者。
(5)思考:我们要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应加强友好交流、合作共赢;面对美国的挑衅,我们应做有力的反击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依据材料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可知,材料反映了因为海上贸易的发展,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宋代科技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宋代人民发明指南的工具,后来制成了指南针,使用在海船上解决了航向问题;宋朝的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等。
名称:依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阿拉伯数字。
【小问2详解】
事件:依据材料二“全球化1.0版本”“从1492年开始”,可知,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启航海时代,开辟了新航路。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所以说开启了“全球化”。
发明:由图片“全球化3.0版本”“1950年”,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小问3详解】
原因:依据材料三“ 19世纪中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用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劳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大量商品生产出来,满足英国海外市场、殖民地的需要,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方式:根据所学可知,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就要把商品运输到国外。为解决运输问题,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设计出蒸汽机车。1825年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小问4详解】
名称:依据材料四图1、图2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1图2分别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趋势:依据材料四“‘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可知“一带一路”实施的目的,促使周边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
地位:由材料四“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由此得出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是倡议国、主导者。
【小问5详解】
思考:依据以上材料从新航路开辟全球化趋势初步形成、到工业革命完成世界间贸易往来更频繁、再到“信息时代”到来,各国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可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应该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由材料五美国提高关税,影响与各国经济往来,可知,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应加强友好交流、合作共赢;面对美国的挑衅,我们应做对它有力反击;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