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含解析)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下图解读错误的是( )
A.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B.隋朝取代了北齐
C.隋朝灭掉了陈 D.隋朝实现了统一
2.隋唐时期打破门第背景的限制,为寒门学子提供进阶之梯的选拔机制是
A.分封制 B.刺史制度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3.唐太宗时期,大臣有着不同的出身,有的曾是农民起义领袖,有的是少数民族,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但唐太宗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
A.用人唯贤的政策 B.科举制度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D.开明的民族政策
4.“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局面,创立的制度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发达,中外交流活跃,在当时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材料描述的是(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5.“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权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材料说明( )
A.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B.进士是做官的必备条件
C.考取进士要耗费毕生精力 D.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6.“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留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了下图工具,其好处是( )
A.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排水泄洪
C.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便于开沟
7.清朝初年编修的《全唐诗库》中有99首与唐朝球类活动相关,有11首与唐朝龙舟竞渡活动相关,有47首与唐朝秋千活动相关。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B.崇尚武力的统治理念
C.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D.体育运动的科学认识
8.隋朝建立后,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满足中央政府的需要。为巩固政权,加强东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隋朝采取的措施是( )
A.开通大运河 B.厉行节俭 C.开科取士 D.三征辽东
9.《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A.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B.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10.如图为唐彩绘打马球女陶俑。据记载,唐代女子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当时宫廷和一般家庭的女性甚至是社会如图为唐彩绘打马球女陶俑。据记载,唐代女子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当时宫廷和一般家庭的女性甚至是社会底层妇女都会参加体育锻炼,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这反映出唐代( )
A.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竞技水平领先世界 D.文学创作繁荣多样
11.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据右图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
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 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
C.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 D.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12.对下图人物的评价,准确的是( )
A.出使西域,不忘使命 B.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13.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14.下列选项中,对女皇武则天的评价最为可取的是( )
A.废子自立,是为历史之贼也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应该肯定
C.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D.心胸狭窄,愧为人君
二、综合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玄宗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为相,反对酷吏政治,防止后宫外戚干政,对宗室成员给予优厚待遇,但不给予军政实权。同时肃清武则天和韦皇后余党,贬斥一批恃功要权的功臣,有效地遏制了内乱的萌发。唐玄宗还整顿吏治,裁汰冗官,严格地方官吏的选拔和考核。
——摘编自张岂之等《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写出唐玄宗前期的盛世名称。
(2)由此有人认为唐玄宗前期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是唐玄宗前期重用人才,整顿吏治,裁汰冗官,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四幅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分别体现了“盛唐气象”的什么内容?
材料二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主要史实?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8世纪中期),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疆域最大?它把中国的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传入了欧洲?
材料三 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域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与西域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
——摘编自《新唐书》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4)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洛阳唐墓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仿汉字而造的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
材料二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统编教材七下《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出“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3)综上所述,概括为何“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目 开皇九年(589年) 大业二年(606年)
人口 3 000多万人 4 600多万人
垦田 1 900多万顷 5 500多万顷
粮仓 大兴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二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凿隋朝大运河的利与弊。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①:
②: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材料二 见下图
(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图表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摘自杜甫《忆昔》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材料四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为918万户。
——摘自《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4)材料四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周灭北齐,隋朝取代了北周,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隋朝灭陈,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寒门学子提供了进阶之梯,故C符合题意;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分封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与选拔人才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与选拔人才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不过问大臣的出身,任用的标准是“唯才是与”,从而体现唐太宗用人唯贤的政策,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排除BC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与民族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创立的制度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可得出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度,通过学识选拔人才,C项正确;秦汉时期没有创立科举制,排除A项;魏晋时期是分裂时期,排除B项;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缙绅虽位权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意思是无论当到多大的官,如果不是科举选士出身的,始终是一种缺憾。说明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A项正确;B项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强调进士及第的意义,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项。
【点睛】
6.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改进了生产工具,广泛使用筒车,节省人力,利于灌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都江堰有利于排水泄洪,曲辕犁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便于开沟,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清朝初年编修的《全唐诗库》中有99首与唐朝球类活动相关,有11首与唐朝龙舟竞渡活动相关,有47首与唐朝秋千活动相关”可得出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多姿多彩,C项正确;“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主要是针对外来文化,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娱乐活动,与崇尚武力和对体育运动的科学认识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8.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将南方地区的赋税运往都城,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隋文帝厉行节俭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与科举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三征辽东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可知唐太宗是要轻徭薄赋发展农业,故D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反映了轻徭薄赋,没有体现制定法律、整顿吏治和勤于政事,排除ABC。
10.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代女子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当时宫廷和一般家庭的女性甚至是社会如图为唐彩绘打马球女陶俑。据记载,唐代女子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当时宫廷和一般家庭的女性甚至是社会底层妇女都会参加体育锻炼,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可得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B项正确;男女地位趋于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唐代竞技水平领先世界,排除C项;题干材料与文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考查点】大运河的开通【解题思路】根据“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南北交通,隋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位于运河枢纽的江都(今扬州),经济地位日益重要,C项正确;江都不是隋朝的都城,排除A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排除B项;经济重心在南宋最后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鉴真。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选项B符合题意;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不忘使命,A排除;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C排除;王昭君主动请缨,和亲塞外,D排除。故选B。
1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A符合题意;BD项是大运河开通的作用,不是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地,不符合题意;C不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并把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符合题意;废子自立,是为历史之贼也,是封建时代对她的歧视性评价,故A不符合题意;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她的历史最大影响,没有直接联系,故C不符合题意;武则天心胸狭窄,与史实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1)开元盛世。
(2)【示例1】判断:同意。
理由:唐玄宗前期重用人才,反对酷吏政治,防止后宫外戚干政;整顿吏治,裁汰冗官,严格地方官吏的选拔和考核。这使唐玄宗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所以唐玄宗前期政治上励精图治,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示例2】判断:不同意。
理由:唐玄宗前期开创开元盛世除了重用人才,整顿吏治外,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同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所以盛世局面的开创除政治措施外,还有经济和文化等措施。
【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唐玄宗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为相,反对酷吏政治,防止后宫外戚干政,对宗室成员给予优厚待遇,但不给予军政实权。同时肃清武则天和韦皇后余党,贬斥一批恃功要权的功臣,有效地遏制了内乱的萌发。唐玄宗还整顿吏治,裁汰冗官,严格地方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可知,唐玄宗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可以选择任一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说明理由。如果选择同意可以从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用,选用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唐玄宗也重用贤能,任用姚崇、宋璟为朝廷重臣。所以,在大批有德有才的能臣辅佐下,唐王朝出现了鼎盛局面说明。如果选择不同意,可以从政治、经济、人民等方面思考回答;比如唐朝走向兴盛的原因除了统治者重用人才,知人善任之外,唐朝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也为唐朝的再次统一和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从而迎来了唐前期兴盛繁荣的局面。所以,统治者重用人才是唐朝兴盛发展诸多原因之一。
16.(1)图一: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图二:民族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图三: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图四: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成就斐然。
(2)史实: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国家:阿拉伯帝国。科技成就: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3)史实:安史之乱。特征:唐朝前期呈现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逐渐灭亡。
(4)启示: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繁荣的前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外开放交流有助于增强国力;要具有忧患意识,学会居安思危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
【详解】(1)图一:依据材料一图一“筒车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人们发明了农业灌溉用的筒车,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图二:依据材料一图二“唐蕃会盟碑”,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图三:依据材料一图三“唐女子骑马俑”,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图四:依据材料一图四“颜真卿作品”,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成就斐然。
(2)史实:依据材料二“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称中国人为‘唐人’”可知,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国家: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8世纪中期),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当时疆域最大。
科技成就: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传入了欧洲。
(3)史实:依据材料三“756年”“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助国讨贼”,结合所学可知,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63年被镇压下去。
特征: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前期呈现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逐渐灭亡。
(4)启示:综上所述,结合所学所思,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繁荣的前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外开放交流有助于增强国力;要具有忧患意识,学会居安思危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
17.(1)历史信息:①唐朝时与东罗马和日本开展交流;②交流内容不仅有经济交流也有文化交流;③唐朝对外交流频繁;④唐朝对外交往范围大。
(2)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如果学生写的唐代其他史实也能反映题意,也可给分)
(3)①唐朝对外交往十分广泛;②唐朝科技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制度优越、先进;③唐朝经济十分繁盛;④唐朝国际地位非常高。⑤唐朝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深得世界各国向往。
【详解】(1)历史信息:从出土的东罗马货币可得出唐朝时与东罗马和日本开展交流;从图二中的日本文字第二单元内容可得出交流内容不仅有经济交流也有文化交流;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得出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唐朝对外交往范围大。
(2)史实:根据所学可列举得出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根据“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可得出唐朝的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的兴盛、制度的先进等方面进行概括,可得出①唐朝对外交往十分广泛;②唐朝科技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制度优越、先进;③唐朝经济十分繁盛;④唐朝国际地位非常高。⑤唐朝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深得世界各国向往。
18.(1)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粮仓丰实。
(2)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安定繁荣,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利: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泽被后世;等。
弊:劳民伤财,激化社会矛盾。
【详解】(1)表现:据材料一表格“人口由3 000多万人到4600多万人 ,垦田由1 900多万顷到5 500多万顷粮仓由大兴太仓到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可知,这一时期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隋朝经济繁荣,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二者之间的联系是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安定繁荣,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为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利弊:据材料二“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世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是大运河开通后“公家运漕,私行商旅”“后代实受其利”。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大运河开通后“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大运河的开通耗费大量劳动力,隋炀帝不恤民力、残暴统治是人民反隋的重要原因。
19.(1)魏;隋
(2)汉化原因: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
(3)关系: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4)民族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所以与①对应的政权名称是魏;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因此与②对应的政权名称是隋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等方面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图1“东汉至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图2“两汉时期,建康只是一个偏远小城。这时(东晋南朝时期)成长为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曾达百万之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是: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或写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因果关系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民族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或由分裂走向统一)。
20.(1)实质性问题:君与民的关系就如同舟和水的关系,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要必须让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
(2)
(3)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
(4)趋势:连续增长(或上升、提高)。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发展,提倡以民为本等。
【详解】(1)实质性问题:根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得出唐太宗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就如同舟和水的关系,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要必须让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
(2)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尚书省下辖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如图所示:
(3)社会现实:根据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开元盛世”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
(4)趋势:根据材料四“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为918万户”可得出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连续增长(或上升、提高)趋势。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唐朝户数连续增长的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发展,提倡以民为本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