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 )
A.隋朝疆域辽阔 B.人口数量增加 C.经济快速发展 D.全国得到统一
2.“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漂涟”“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材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C.隋炀帝功劳最大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3.下列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兴盛的原因 B.由盛转衰 C.文化的繁荣 D.对外开放
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严惩贪官污吏 B.重视农业生产 C.创立科举 D.提倡节俭
5.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唐朝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他们搜集了一系列史料,你认为他们搜集的史料正确的是( )
①骨耜
②铁农具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
A.是由于科举制度的推动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说明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7.开元时期的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仅长安就有留居的“胡人”4000—5000家,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材料可以印证唐朝( )
A.科举考试创立 B.唐朝社会开放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关系融洽
8.据载,贞观元年,玄奘请求西行求法,未获唐太宗批准。“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玄奘所到的王舍新城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叛乱把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帝国搞成斗争不休、不安全和分裂的国家。历史学家认为它是唐朝史的一个大转折点。”这场叛乱发生时在位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玄宗
10.北宋时“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北宋政权内部没有出现威胁皇位的力量,宋朝内部没有出现推翻皇帝的政变。这里“重文轻武”的武是指( )
A.武器装备 B.军队 C.武术 D.武将
11.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这说明和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 )
A.增加了录取的人数 B.考试难度大的增加
C.人才选拔标准更加严格 D.考试腐败更严重
12.根据下面图片中的信息,A处的政权应该是( )
A.西夏 B.辽 C.金 D.匈奴
13.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匈奴”在当时指的是( )
A.党项族 B.蒙古族 C.匈奴族 D.女真族
14.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
A.泉州 B.开封 C.景德镇 D.广州
15.下表为唐朝至南宋南北方农户数目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农户数目变化这一历史现象可以解释下面哪一个结论( )
南方 北方
朝代(时间)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唐朝742年 405 45 495 55
南宋1187年 1238 64.6 679 35.4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商品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加强
16.金庸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虚构了主角郭靖大侠在南宋末年一直坚守襄阳(今湖北)抵御外族进攻。郭靖所抵抗的当时“外族”的最高领导人是( )
A.耶律阿保机 B.忽必烈 C.元昊 D.成吉思汗
17.元朝统一后,采取措施以加强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右图中,属于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下图示意的地方管理制度盛行于(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作为证据可以研究下面哪一个节日的发展历史(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春节 D.中秋节
20.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长期分裂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材料一中统一中国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重新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
(2)仔细观察材料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说明洛阳作为隋朝政治中心有哪些有利条件?
(3)对同一个大运河的开凿,有的说它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有的说它对后世有很大功劳。为什么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一样的评价?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大学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唐代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建立,不仅使隋朝丝绸之路的主线西移,又形成众多支线。唐太宗时,丝绸之路向西南延伸,从长安出发可经西藏再到印度。海上丝绸之路也有新发展。大运河的开通连接了南北地区,运河沿岸的扬州面对出海口,连接陆上丝绸之路,沟通南北往来,成为国际交往的门户。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
(1)材料一中这位“伟大僧人”西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遇到了很多妖怪,还有火焰山等,这是真的吗?小说中这些场景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三、读图题
23.下面是历史社团关于宋朝丝绸之路研究搜集的资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陶瓷是中国经海路外销的大宗商品,上面属于研究丝绸之路原始资料的有(填写字母)。
(2)请你根据当时的政治格局形势,说明宋朝时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宋朝政府是鼓励海外贸易的,请你举两例说明。
24.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几颗星。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一人物说:“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杀一人,自古无之”,他评价的图一中的人物是谁呢?他通过什么措施取得皇位的?
(2)图二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蒙古统一中国过程中,最后灭掉的是哪一个政权?
(3)图三人物是忽必烈,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他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他为了加强对西藏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
四、论述题
25.我们本学期已学习了隋唐宋元的历史,你最喜欢哪一个朝代,请你说出三个喜欢的理由。(要求有史实,有解释,史实准确,解释科学。理由不能重复,语言逻辑条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可知,隋文帝末年,各地粮仓都装满了粮食,说明隋朝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隋朝经济的发展,与隋朝疆域辽阔、人口数量增加、全国得到统一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漂涟”“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D项正确;题干重在强调大运河的作用,并非巩固了隋朝的统治无关,排除A项;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B项;题干信息无法得出隋炀帝功劳最大,排除C系那个。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可知,材料体现了唐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实施了正确的统治政策,使唐朝出现了盛世景象,A项正确;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但材料没有涉及唐朝的衰落,排除B项。材料中三位统治者的治国措施涉及政治和经济方面,没有关于文化和对外政策,体现不出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对外开放,排除C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可知,武则天重视农业的发展,把生产粮食的多少作为官吏升迁的依据,B项正确;严惩贪官污吏、提倡节俭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D项;创立科举在隋炀帝时期,排除C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有曲辕犁、筒车,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骨耜是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的工具,②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含①②的ABD项。故选C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C项正确;科举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排除A项;唐朝时期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但题干和民族关系无关;排除B项;重文轻武是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叛乱采取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开元时期的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仅长安就有留居的“胡人”4000—5000家,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十分频繁,体现了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B项正确;科举考试创立在隋朝,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不是民族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今印度半岛)。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题干中的王舍新城位于图中①处,A项正确;②在阿拉伯半岛,③在中国,④在欧洲,均与史实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叛乱把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帝国搞成斗争不休、不安全和分裂的国家。历史学家认为它是唐朝史的一个大转折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而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D项正确;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都是唐玄宗前的皇帝,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960年,北宋建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北宋政权内部没有出现威胁皇位的力量,宋朝内部没有出现推翻皇帝的政变,D项正确;宋朝防止武将政变,因此这里“重文轻武”的武不是指武器装备、军队、武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可知,宋朝的科举增加了录取人数,A项正确;录取人数的变化并不能说考试难度大的增加、人才选拔标准更加严格、考试腐败更严重,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故A处的政权应该是辽,B项正确;西夏在图中的B处,排除A项;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排除C项;A处是辽,不是匈奴,此时的匈奴已消失,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圆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故“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指女真族,D项正确;党项族建立了西夏政权,蒙古族建立元朝,均与岳飞抗金无关,排除AB项;宋朝时期,匈奴族已不复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C
解析:A、D项,泉州,广州是宋代著名的大商港。故A、D项错误。B项,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故B项错误。C项,依据所学知识,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故C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A
解析:据表格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内容反映出唐朝到南宋,大量北方人口迁往南方,造成我国南方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南北方的户口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重心的南移。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表格中人口的变化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侧重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未涉及政治统治开明、商品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加强等相关知识点,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南宋末年一直坚守襄阳(今湖北)抵御外族进攻”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末年抵抗的是元朝的进攻。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当时元朝的统治是忽必烈,B项正确;耶律阿保机是辽的建立者,排除A项;元昊是西夏的建立者,排除C项;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三国时叫夷州,隋朝时叫流求),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②④不在东南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以及图片上的关键文字“甘肃行省、辽阳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元朝的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项正确;秦朝、唐朝、宋朝都是元朝之前的朝代,并没有实行行省制,排除ABC项。故选:D。
1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从诗句“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元旦时的情景,即现在的春节,C项正确;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它节日没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做法,也未必会放爆竹,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C项正确;诗、词、小说属于文学体裁,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答案:(1)杨坚(隋文帝);灭掉了陈政权。
(2)是大运河的中心,水路交通方便;有洛口仓等大型粮仓,保障粮食供给等。
(3)评价的角度立场不一样。
解析:(1)人物:根据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长期分裂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标志:结合所学可知,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条件:根据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南北水路交通方便;同时,洛阳还有洛口仓等大型粮仓,保障粮食供给等。
(3)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有的说它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有的说它对后世有很大功劳。”主要是因为评价的角度立场不一样。
22.答案:(1)学习佛教经典;不是真的,说明了取经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2)国力强大,经济文化发展繁荣,政府支持,水路交通便利。
解析:(1)目的、真假、说明:根据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僧人是玄奘,他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学习佛教经典。根据所学可知,《西游记》是明朝中期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所以《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遇到了很多妖怪,还有火焰山等,不是真的;小说中出现这些场景,主要是说明了取经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2)条件:根据材料“唐代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建立,不仅使隋朝丝绸之路的主线西移,又形成众多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政府支持;根据材料“丝绸之路向西南延伸,从长安出发可经西藏再到印度。海上丝绸之路也有新发展”“运河沿岸的扬州面对出海口,连接陆上丝绸之路,沟通南北往来”“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可以得出水路交通便利;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出唐朝的国力强大、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23.答案:(1)AD。
(2)少数民族政权建立阻断了丝绸之路。
(3)设置市帕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设置蕃坊蕃学等为外商提供方便。
解析:(1)原始史料:结合所学可知,南海一号沉船上的瓷器、巴基斯坦班卜霍尔港遗址出土的中国瓷片属于出土文物,能够作为研究丝绸之路的原始资料,邮票、著作属于二手史料,不能作为原始史料。AD符合题意。
(2)原因:宋朝时期,北方和西北地区由少数民族政权占据,阻断了陆上的丝绸之路。
(3)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帕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设置蕃坊蕃学等为外商提供方便。
24.答案:(1)赵匡胤;陈桥兵变。
(2)铁木真;南宋。
(3)行省制度;宣政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解析:(1)人物:根据“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杀一人,自古无之”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人物是赵匡胤(宋太祖)。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采用“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措施: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人物:结合所学可知,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政权:结合所学可知,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消灭了南宋的残余抵抗力量,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3)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机构: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而有效地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5.答案:朝代:唐朝。理由:①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相处、平等往来,分别吸收民族文化的优秀特点。②唐朝政局统一稳定,经济发达,手工业技术高超,城市商业繁荣。③唐王朝和亚洲、欧洲甚至非洲一些国家往来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④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⑤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千古名篇。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隋唐宋元的朝代特征,解答本题要求语言简洁,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如喜欢唐朝。结合史实理由为:①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相处、平等往来,分别吸收民族文化的优秀特点。②唐朝政局统一稳定,经济发达,手工业技术高超,城市商业繁荣。③唐王朝和亚洲、欧洲甚至非洲一些国家往来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④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⑤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