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举行开国大典 B.实现祖国统— C.进行土地改革 D.建立新中国
2.这是1949年10月1日拍摄于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这张照片( )
A.是研究开国大典的第一手资料
B.记录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过程
C.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想象
D.再现了中国政协第一次会议的盛况
3.下面是我国某县统计的在战场上牺牲的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有同学根据名录信息判断这些烈士都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你认为做出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陈观松(1924—1952)赖监桥(1933—1953)李佛林(1929—1953) 刘宴群(1927—1950)徐承钦(1928—1951)邱慈荣(1923—1952) 廖武(1931—1953)蔡以仁(1918—1950)刘房添(1919—1951)
A.人物名字 B.牺牲时间 C.牺牲年龄 D.出生地点
4.侯永禄的《农民日记》中写道:“1952年春节,我花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1.4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增加,粮食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①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
②农民分到了土地
③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5.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6.如图《松江第一张土地证》,上有“苏南区松江县土地房屋所有证,一九五一年五月”字样,作为一手史料可以印证(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展开 B.农业合作化运动推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8.下图是杨之光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作为史料,该作品可以用来研究( )
A.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B.作者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态度
C.农民成了土地所有者 D.我国工业化落后面貌大大改变
9.某老师在家里翻出一个铝牌(如图),该铝牌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个历史事件中(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工业化建设 D.大跃进运动
10.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为国家建设找石油,当时大庆工人身上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坚持奉献、助人为乐 D.团结友爱、与人为善
1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其中从②到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B.八大制订方针的指引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外开放的影响
12.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 )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九大 D.十三届二中全会
13.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1978年后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改革的实行 B.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14.下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1980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1981年粮食产量 6.70亿千克
1982年粮食产量 7.15亿千克
A.城市体制改革的带动 B.对外开放引进资金的帮助
C.农民劳动积极性提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5.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票证时代结束。这些措施(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适应了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C.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属于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16.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B.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C.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17.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市场经济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
18.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 D.开放众多内陆城市
19.下表是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列出的学习探究提纲。你认为他们学习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提纲
1.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4.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B.中国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0.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盛典?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请你说出材料二事件中的两个英雄人物。并指出这些英雄人物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3)材料三是哪一个文件的内容?材料三措施主要在当时的什么区域实施?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漫画说的是1949年中国农村情况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漫画《家乡喜讯1952》
(1)请你说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三漫画中家乡的喜讯是指什么?
(3)你认为材料三作者对当时土地改革什么态度?你从漫画内容的哪些方面了解到作者态度的?
三、读图题
23.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根据图画信息回答问题。
(1)画一中“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措施有关?
(2)画二中所代表的重大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宣传画三、四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24.下面图片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建设形势,根据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建设情况?
(2)请你说出图1建设主要在东北地区的原因?图2中最早在哪两个省建立经济特区?
(3)请你指出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四、论述题
25.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示意图
请从上面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写一段文字。题目自拟,80—120字。(要紧扣题目,论述逻辑条理,说理透彻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因此这里的“工作”是指建立新中国,D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与题干内容“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上”,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实现祖国统—,与题干内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不符,因为新中国还没有建立,排除B项;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与题干内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因此,拍摄于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是研究开国大典的一手史料,A项正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于1954年,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题干是拍摄照片,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排除C项;中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在1949年9月召开,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据题干“我国某县统计的在战场上牺牲的部分革命烈士名录”可知,这些烈士牺牲的时间都在1950年至1953年期间,与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相符,因此,通过烈士牺牲的时间可以判断他们都牺牲于朝鲜战场,B项正确;人物名字没有明显的特征,排除A项;牺牲年龄无法判断历史事件,排除C项;出生地点,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2年春节”“第一次”“农民收入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到1952年底,我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依据以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与题干时间不符,①不符合题意;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③与题干时间不符,依据以上所述,排除ABD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新中国三大改造相关知识,从图片信息“农业实现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报喜队”“公私合营新生搪瓷厂”可以看出图片反映的是我国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改造措施,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制度,A项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可以恰当地反映图片的主题,B、C、D三项都在三大造之后,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6.答案:A
解析:从1950年到1952年,我国着手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由材料“苏南区松江县土地房屋所有证,一九五一年五月”,可知与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有关,A项正确;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组建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排除B项;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D
解析: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对“一五”计划完成的作用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D正确;A、B、C都是对“一五”计划相关史实的客观叙述。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1954年”“《一辈子第一回》”“选民证”可知,该作品体现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选举代表的史实,说明人民有了选举权,能够运用研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情况,A项正确;题干未反映作者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态度,排除B项;农民成了土地所有者是在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完成后,排除C项;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工业化落后面貌大大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图片中的“生产合作社”字样,可以看出这是三大改造时期的铝牌,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加入生产合作社,B项正确;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A项;工业化建设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合作社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排除C项;大跃进运动时期全国大炼钢铁,创办人民公社,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处于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依据材料“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可以看出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三年时间就拿下大庆油田,王进喜是石油工人的代表,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功勋,他是铁人精神的代表,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A项正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助人为乐、团结友爱、与人为善与题意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C项正确;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排除A项;中国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矛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排除B项;对外开放开始于197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故B正确;A是1945年,排除;C是1955年,排除;D是1988年,排除。故选:B。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和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D项正确;农村改革和国企改革属于改革开放的结果,不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排除AB项;经济特区的建立属于对外开放,属于改革开放的结果,不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号角,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行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项正确;城市体制改革与农村无关,排除A项;对外开放引进资金的帮助与农村改革无关,排除B项;农民劳动积极性提高属于主观因素,不是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票证”是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的专用购买凭证。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产品的丰富与居民收入的增加。1992年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人们在生活消费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票证退出历史舞台,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票证”针对的是全国人民,并不仅仅是农村,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A
解析: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B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选项A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观点。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7.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20世纪80年代末9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干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针对这一情况,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选项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
1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因此,①是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A项正确。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排除B项;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是在1992年排除C项;开放众多内陆城市是在 1992年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渐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理论成果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项正确;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排除A项;中国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
20.答案:A
解析:A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等重大成果,体现的正是创新。故A项正确;B项,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C项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D项,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1.答案:(1)盛典:开国大典;感情:喜悦(激动、兴奋)。
(2)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精神:爱国主义、革命忠诚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地区:新解放区。
解析:(1)盛典:据材料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门广场举行,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感情:据材料一“洪亮的声音”“胜利的旗帜”“扬起了头颅”等可知,作者对新中国的成立充满了喜悦、激动、兴奋的情感。
(2)人物:据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精神: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忠诚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文件:据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有序进行土地改革。地区: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主要针对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解放区。
22.答案:(1)关系:因果关系。
(2)喜讯: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态度:支持;理由:漫画的名称;漫画中人物的表情和语言。
解析:(1)关系:据材料一“地主:坐享其成;农民:劳而无获”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据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由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故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管辖是因果关系。
(2)喜讯:据材料三“漫画《家乡喜讯1952》”“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态度:漫画作者对土地改的态度是支持。理由:从漫画的名称《家乡喜讯1952》及漫画中人物高兴的表情及语言“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可以看出,漫画作者对土地改的态度是支持。
23.答案:(1)措施:土地改革。
(2)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标志:中共八大;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1)措施:据“画一斗地主分田地大会”结合所学可知,该“大会”与土地改革有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2)目的:据“画二农业合作化生产步步高”结合所学可知,画二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标志: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失误:据“画三猪羊肥大晒黄牛”“画四人民公社天天向上”结合所学可知,画三、画四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24.答案:(1)建设时期:图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图2:改革开放时期。
(2)原因: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为邻,便于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东北地区重工业比较发达,工业基础较好。省份:广东、福建两省。
(3)措施:“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1)建设时期:根据图1,可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表明经济建设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7月13日,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因此图1反映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情况。建设时期:根据图2,可知为闽东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可知经济建设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因此图2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建设情况。
(2)原因: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主要在东北地区,其原因是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为邻,便于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东北地区重工业比较发达,工业基础较好。
省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图2中最早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3)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采取“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25.答案:题目:中国共产党带领新中国走向富强。论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益繁荣昌盛。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题干示意图可知,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事件,结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从这些事件的作用可确定主题:中国共产党带领新中国走向富强。结合史实论述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益繁荣昌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