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太白湖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Ⅰ卷(共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有些省份的简称与分封制有关。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湖南省简称“湘” B. 山东省简称“鲁” C. 西藏简称“藏” D. 上海市简称“沪”
2. 有学者认为周秦之变是古代影响最大的政权更替之一,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
A. 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 从军功授爵到考试录取
C. 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 从天子独尊到平民政治
3. 有学者认为:“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 统一思想 B. 以法治国 C. 顺应自然 D. 选贤任能
4. 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深厚的元勋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号,或给予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名号,使他们可以和宰相一起参与行政。唐太宗此项措施的目的在于
A. 保持官员队伍的活力 B. 增加决策阶层的经验
C. 保障行政决策的正确 D. 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
5. “宋代初年年平均铸币量为13万至31万贯,到了11世纪则高达183万贯,但仍是供不应求,这时出现了一种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反映出宋代( )
A. 商贸的繁荣 B. 手工业的兴盛
C. 农业的发展 D. 铸币业的发达
6. 据统计,明朝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约二千艘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很大。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 宝船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B. 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提升
C. 给明朝政府造成财政负担 D. 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
7. 在某学校历史社团“传承民族气节”为主题的演讲中,提到一位历史人物的名言是:“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邓世昌 D. 谭嗣同
8. “《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这表明《资政新篇》( )
A. 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 B. 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
C. 是近代中国唯一而又正确的救国纲领 D. 是先进中国人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
9.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在两地建省的共同意义是( )
A. 巩固了内地边防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加强了东南海防 D. 阻止了列强侵华
10.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宋教仁和章太炎为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决,将人选调整后,才最终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
A. 参议院居政治领导地位 B. 孙中山与参议院矛盾尖锐
C. 民主政治理念得以践行 D. 孙中山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11.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二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A. 提倡民主、科学 B. 号召变法图强 C. 主张实业救国 D. 提出自强、求富
12.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关于康有为这句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了自我反思 B. 描述了新文化运动过程
C. 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D. 指出了工人运动的不足
13. 下图漫画《敌人在我们手中打滚》创作于1938年。它反映了( )
A. 七七事变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
B. 第三次长沙会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侵略气焰
C.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D.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
14.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该评价认为朝鲜战争( )
A.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15. 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经济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闭关自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拜占庭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B. 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状况
C. 拜占庭帝国兴起的原因 D. 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16. 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的利润是航行总成本的60倍。现今很多学者通过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的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据此说明( )
A. 传统研究成果没有价值 B. 达·伽马因贪图名利谎报利润
C. 传统观念常常是错误 D. 史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
17. “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英国“光荣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俄国十月革命
18.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对南北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我们不应只盯住这个法律文件。186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反脱离联邦法》才真正体现了这场战争的终极目标和性质。”材料旨在说明( )
A.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
B. 美国南北战争最终废除黑人奴隶制
C. 《反脱离联邦法》应该写入新教材
D. 美国南北战争维护美国的国家统一
19. 英国史学家安德鲁在《世界史》中写道,当欧洲人庆贺全球普遍接受了从欧洲发明出来的政治模式时,他们却开始试图消除民族国家,消除了这个充满不同国旗、国界、宪法和总统的世界面貌。原因很简单:民族主义使欧洲变得四分五裂。对于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 “欧洲发明出来的政治模式”,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率先确立
B. “试图消除民族国家”,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试图武力统一欧洲
C. 欧共体的成立、欧盟的不断扩大,是“民族主义”的表现
D. 上述史实发生于一战之后,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20. 2023年3月5日,不少外媒记者把中国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的国情咨询相提并论。美国国情咨文演讲6次提及中国,不断强调中美对抗;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没提到美国,还强调我国将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这种反差反映了( )
A. 美国干涉他国内政 B. 逆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世界发展
C.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 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任重道远
第Ⅱ卷(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21. 茶叶发源于中国,后来传遍世界,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古至今,茶叶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之一。公元6世纪,茶叶就随着商人的驼队传到了中亚。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在17世纪,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大国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经销商。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年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加之清政府放松对茶叶的控制,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
材料三 在清代的对外贸易中,茶叶是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而对英国人来说,茶叶贸易就是白银贸易……茶叶使英国欲罢不能,鸦片使清朝不能自拔,金钱战胜了道义,这场“贸易争端”最后以一场战争结束。
材料四 1919年,英国为确保印度茶叶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使华茶雪上加霜,而当时中国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最终华茶外销急转而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队”将茶叶传到中亚的商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家。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茶叶在当时清代对外贸易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场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的中国政府并谈一谈“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带给你的启示。
22. 弘扬中国精神,创新中国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以后,意识到落后的中华民族求知若渴,四处寻找老师,学习美国、日本、苏联等不少国家,最后还是通过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二 以1949年为节点,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世界通过“北京时间”感受“中国奇迹”》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节选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材料四 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版本馆时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四处寻找老师”的一例史实及对应的学习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条“中国特色”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历史性转变”,写出“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及时间。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国家“老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
(4)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一谈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的现实意义。
23. 2024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9周年、列宁同志逝世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会议开幕。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莫斯科时间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因积劳成疾在莫斯科去世,享年53岁。孙中山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对于列宁的突然逝世十分悲痛。25号上午,孙中山赶到会场,向全体与会代表宣布列宁逝世的消息,并即席发表演说,高度评价列宁一生的丰功伟业,称他“是一个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个革命中之圣人,是一个革命中之最好的模范”。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会议的名称、召开地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杰出历史人物为何被人铭记”,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提示:观点正确,至少选取两位人物的史实各1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太白湖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Ⅰ卷(共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有些省份的简称与分封制有关。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湖南省简称“湘” B. 山东省简称“鲁” C. 西藏简称“藏” D. 上海市简称“沪”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有些省份的简称与分封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国是西周实行分封制时的诸侯国,据此可知,山东省的简称来自西周的分封制,B项正确;湖南省简称“湘”,是因为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排除A项;西藏自治区的简称“藏”来源于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与分封制无关,排除C项;上海的简称为“沪”的起因源于晋朝,在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与分封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 有学者认为周秦之变是古代影响最大的政权更替之一,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
A. 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 从军功授爵到考试录取
C. 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 从天子独尊到平民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周秦之变的根本原因,是周朝的奴隶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周秦之变”指的是秦朝与西周相比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而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恰恰能够体现这一变化。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郡县制,故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C项正确;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实行了禅让制,夏朝实行了世袭制,故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不能体现“周秦之变”,排除A项;从秦国的按军功授爵到隋唐时期的考试录取,不能体现“周秦之变”,排除B项;从我国古代的天子独尊到西方的平民政治,也不能体现“周秦之变”,排除D项。故选C项。
3. 有学者认为:“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 统一思想 B. 以法治国 C. 顺应自然 D. 选贤任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代的“禁”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汉代的“尊”指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皇权,因此“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统一思想,A项正确;以法治国属于法家思想,汉代不主张以法治国,排除B项;顺应自然属于道家思想,秦代没有实行,排除C项;选贤任能,反对攻伐属于墨家主张,秦代和汉代都没有实行,排除D项。故选A项。
4. 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深厚的元勋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号,或给予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名号,使他们可以和宰相一起参与行政。唐太宗此项措施的目的在于
A. 保持官员队伍的活力 B. 增加决策阶层的经验
C. 保障行政决策的正确 D. 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深厚的元勋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号,或给予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名号,使他们可以和宰相一起参与行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举是在提拔这些官员和宰相一起参与行政,分化宰相的行政权,从而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D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官员队伍的年轻化,无从得出唐太宗此举是在保持官员队伍的活力,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说明唐太宗提拔的这些官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材料反映的是和宰相一起参与行政而非决策,排除B项;“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过于绝对化,也并非唐太宗此举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5. “宋代初年年平均铸币量为13万至31万贯,到了11世纪则高达183万贯,但仍是供不应求,这时出现了一种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反映出宋代( )
A. 商贸的繁荣 B. 手工业的兴盛
C. 农业的发展 D. 铸币业的发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初年年平均铸币量为13万至31万贯,到了11世纪则高达183万贯,但仍是供不应求”表明北宋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纸币的出现,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北宋的手工业,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北宋的商业,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铸币业的发达从材料看不出,排除D项。故选A项。
6. 据统计,明朝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约二千艘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很大。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 宝船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B. 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提升
C. 给明朝政府造成财政负担 D. 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据统计,明朝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约二千艘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很大。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可知,郑和下西洋,花费了政府大量的钱财,给明朝政府造成财政负担,C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7. 在某学校历史社团“传承民族气节”为主题的演讲中,提到一位历史人物的名言是:“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邓世昌 D. 谭嗣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B项正确;关天培是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是甲午黄海战役牺牲的民族英雄,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关天培、邓世昌、谭嗣同,均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8. “《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这表明《资政新篇》( )
A. 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羁绊 B. 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
C. 是近代中国唯一而又正确的救国纲领 D. 是先进中国人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是先进中国人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D项正确;“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说明《资政新篇》只是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由于《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因而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资政新篇》是收到西方思想影响的洪仁玕写成的,不能说明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排除B项;近代中国正确的救国纲领并不只有《资政新篇》,如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等,排除C项。故选D项。
9.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在两地建省的共同意义是( )
A. 巩固了内地边防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加强了东南海防 D. 阻止了列强侵华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75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粉碎了沙俄侵占新疆的企图;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他率领台湾军民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维护了国家统一。由此可知,清政府在两地建省的共同意义是维护了国家统一,B项正确;台湾属于东南沿海的省份,不属于内地,排除A项;新疆属于内地,不属于东南沿海省份,排除C项;题干材料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没有阻止列强侵华,排除D项。故选B项。
10.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宋教仁和章太炎为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决,将人选调整后,才最终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
A. 参议院居政治领导地位 B. 孙中山与参议院矛盾尖锐
C. 民主政治理念得以践行 D. 孙中山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决,说明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体现了权力制衡的民主政治理念,C项正确;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临时政府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参议院的权力也受到制约,排除A项;参议院否决总统的部长提名,是符合权力制衡的原则和程序的,不能说明孙中山与参议院矛盾尖锐、孙中山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排除BD项。故选C项。
11.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二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A. 提倡民主、科学 B. 号召变法图强 C. 主张实业救国 D. 提出自强、求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二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A项正确;号召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主张实业救国是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主张,排除C项;提出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2.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关于康有为的这句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了自我反思 B. 描述了新文化运动过程
C. 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D. 指出了工人运动的不足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和所学知识,1912年民国成立,民国八年即1919年,这一年北京学生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康有为的这句话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C项正确;1898年戊戌变法宣告失败,而康有为评论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排除A项;1915年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康为这句话评论的是五四运动中学生运动的意义,并非评论工人运动的不足,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下图漫画《敌人在我们手中打滚》创作于1938年。它反映了( )
A. 七七事变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
B. 第三次长沙会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侵略气焰
C.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D.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漫画创作于1938年以及漫画上文字信息“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可知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国民党军队主要负责正面战场,进行阵地战,中共军队主要负责敌后战场,进行运动战、游击战等,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C项正确;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与漫画创作时间不符,排除A项;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 1941年12月~1942年初,与漫画创作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突出的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不是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该评价认为朝鲜战争( )
A.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我国的安宁,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因此材料内容认为朝鲜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朝鲜战争的胜利结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朝鲜战争对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方面的影响,排除A项;中华民族的觉醒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等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朝鲜战争没有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经济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闭关自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拜占庭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B. 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状况
C. 拜占庭帝国兴起的原因 D. 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经济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闭关自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拜占庭帝国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导致拜占庭帝国衰落,材料是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D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对许多西方国家、东欧和中欧以及俄罗斯的宗教、艺术、建筑和法律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没有涉及拜占庭帝国对世界的影响,排除A项;拜占庭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本社会,帝国的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材料没有涉及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状况,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始于罗马分裂,东罗马帝国就是日后的拜占庭帝国,材料没有涉及拜占庭帝国兴起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6. 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的利润是航行总成本的60倍。现今很多学者通过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的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据此说明( )
A. 传统研究成果没有价值 B. 达·伽马因贪图名利谎报利润
C. 传统观念常常是错误的 D. 史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现代学者通过史料查证认为达·伽马航行利润没有传统观点认为的那么多,说明史论会随着研究发展而产生一定的变化,D项正确;传统研究成果有其存在的价值,排除 A项;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的利润是航行总成本的60倍,不是达·伽马因贪图名利谎报利润,排除B项;现代学者通过史料查证认为达·伽马航行的利润没有传统观点认为的那么多,说明史论会随着研究发展而产生一定的变化,不能说明传统观念常常是错误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7. “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英国“光荣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所学知识,英国的“光荣革命”是议会和王权的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旧贵族之妥协的结果,不仅避免了流血冲突,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A项正确;法国大革命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8.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对南北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我们不应只盯住这个法律文件。186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反脱离联邦法》才真正体现了这场战争的终极目标和性质。”材料旨在说明( )
A.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
B. 美国南北战争最终废除黑人奴隶制
C. 《反脱离联邦法》应该写入新教材
D. 美国南北战争维护美国的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862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对南北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巨大影响”,“186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反脱离联邦法》才真正体现了这场战争的终极目标和性质。”可知,美国政府的首要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统一,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首要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符合事实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非强调美国南北战争最终废除黑人奴隶制,排除B项;《反脱离联邦法》应该写入新教材,在题干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
19. 英国史学家安德鲁在《世界史》中写道,当欧洲人庆贺全球普遍接受了从欧洲发明出来的政治模式时,他们却开始试图消除民族国家,消除了这个充满不同国旗、国界、宪法和总统的世界面貌。原因很简单:民族主义使欧洲变得四分五裂。对于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 “欧洲发明出来的政治模式”,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率先确立
B. “试图消除民族国家”,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试图武力统一欧洲
C. 欧共体的成立、欧盟的不断扩大,是“民族主义”的表现
D. 上述史实发生于一战之后,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当欧洲人庆贺全球普遍接受了从欧洲发明出来的政治模式时……民族主义使欧洲变得四分五裂”,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发明出来的政治模式”指的是欧洲的联合,使不同国旗、国界、宪法和总统的国家联合在一起,这是资本主义率先确立的制度,A项正确;材料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联合,B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根据“他们却开始试图消除民族国家,消除了这个充满不同国旗、国界、宪法和总统的世界面貌。原因很简单:民族主义使欧洲变得四分五裂”可知,欧共体的成立、欧盟的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民族主义”,排除C项。故选A项。
20. 2023年3月5日,不少外媒记者把中国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的国情咨询相提并论。美国国情咨文演讲6次提及中国,不断强调中美对抗;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没提到美国,还强调我国将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这种反差反映了( )
A. 美国干涉他国内政 B. 逆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世界发展
C.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 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任重道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美国国情咨文演讲6次提及中国,不断强调中美对抗;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没提到美国,还强调我国将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可知,美国释放的是对抗世界的信号,中国释放的是拥抱世界的信号。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不断挑衅,不利于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因此这种反差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任重道远,D项正确;题干材料“美国国情咨文演讲6次提及中国,不断强调中美对抗;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没提到美国”,强调的是中美外交态度的不同,并没有涉及到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虽符合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但并没有涉及到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也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B项;题干材料“美国国情咨文演讲6次提及中国,不断强调中美对抗;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没提到美国,还强调我国将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对比的是中美对外政策的不同,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21. 茶叶发源于中国,后来传遍世界,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古至今,茶叶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之一。公元6世纪,茶叶就随着商人的驼队传到了中亚。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在17世纪,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大国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经销商。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年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加之清政府放松对茶叶的控制,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
材料三 在清代的对外贸易中,茶叶是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而对英国人来说,茶叶贸易就是白银贸易……茶叶使英国欲罢不能,鸦片使清朝不能自拔,金钱战胜了道义,这场“贸易争端”最后以一场战争结束。
材料四 1919年,英国为确保印度茶叶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使华茶雪上加霜,而当时中国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最终华茶外销急转而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队”将茶叶传到中亚的商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最大茶叶贩运国家。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茶叶在当时清代对外贸易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场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的中国政府并谈一谈“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21. 商路:丝绸之路。
22. 国家:荷兰;原因:西方来华人员的认识和宣传;茶叶市场的扩大;巨大的贸易利润的刺激;清政府放松对茶叶贸易的控制。
23. 作用: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4. 政府:北洋政府;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商路:根据材料一“由古至今,茶叶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之一。公元6世纪茶叶就随着商人的驼队传到了中亚。”结合所学可知,“驼队”将茶叶传到中亚的商路是古代丝绸之路。
【小问2详解】
国家:根据材料二“在17世纪,素有‘海上马车夫’的大国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经销商。”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欧洲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家荷兰。
原因:根据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可知,“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原因是西方来华人员的认识和宣传;根据材料二“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年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可知,“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原因是茶叶市场的扩大;巨大的贸易利润的刺激;根据材料二“加之清政府放松对茶叶的控制,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可知,“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原因是清政府放松对茶叶贸易的控制。
【小问3详解】
作用:根据材料三“在清代的对外贸易中,茶叶是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可知,茶叶在当时清代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是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
影响:根据材料三“茶叶使英国欲罢不能,鸦片使清朝不能自拔,金钱战胜了道义,这场“贸易争端”最后以一场战争结束。”可知,材料描述的战争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小问4详解】
政府: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统治中国的是北洋政府。
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22. 弘扬中国精神,创新中国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以后,意识到落后的中华民族求知若渴,四处寻找老师,学习美国、日本、苏联等不少国家,最后还是通过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二 以1949年为节点,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世界通过“北京时间”感受“中国奇迹”》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节选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材料四 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版本馆时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四处寻找老师”的一例史实及对应的学习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条“中国特色”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历史性转变”,写出“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及时间。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国家的“老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
(4)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一谈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的现实意义。
【答案】22. 史实及层次: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任举一例)特色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3. 事件及时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中共十四大,1992年;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任举一例即可)
24. 影响:“老路”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5. 意义:收集、保护古代典籍,传承中华文明。
【解析】
【小问1详解】
史实及层次:根据材料一“1840年以后,意识到落后的中华民族求知若渴,四处寻找老师,学习美国、日本、苏联等不少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旧民主主义时期,积极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任举一例)
特色道路: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军队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小问2详解】
事件及时间:根据材料二“以1949年为节点,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根据材料二“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材料二“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根据材料二“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材料二“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积极对外开放。(任举一例即可)
【小问3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可知,西方国家的“老路”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根据材料三“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可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小问4详解】
现实意义:根据材料四“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可知,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有利于收集、保护古代典籍,传承中华文明。
23. 2024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9周年、列宁同志逝世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会议开幕。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莫斯科时间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因积劳成疾在莫斯科去世,享年53岁。孙中山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对于列宁的突然逝世十分悲痛。25号上午,孙中山赶到会场,向全体与会代表宣布列宁逝世的消息,并即席发表演说,高度评价列宁一生的丰功伟业,称他“是一个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个革命中之圣人,是一个革命中之最好的模范”。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会议的名称、召开地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杰出历史人物为何被人铭记”,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提示:观点正确,至少选取两位人物的史实各1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23. 国民党一大;广州
24. 题目: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
论述:孙中山组建了兴中会、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创办了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列宁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列宁主张推行新经济政策,缓解了经济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因此,杰出的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解析】
【小问1详解】
会议:根据材料“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会议开幕。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小问2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者,根据二人的贡献拟定观点为: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两人的事迹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言之有理即可。如:孙中山组建了兴中会、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创办了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列宁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列宁主张推行新经济政策,缓解了经济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因此,杰出的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