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陈仓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1)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小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严刑峻法 B. 休养生息 C. 盐铁官营 D. 重文轻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十分贫困,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是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措施有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提倡节俭,废除一些严刑峻法等,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文景之治”局面,B项正确;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排除A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2. 下图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图中②处出现的我国古代盛世局面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结合所学可知,②处的时间是754年,是我国的唐朝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到达鼎盛,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 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初年,排除B项;康乾盛世出现在清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3. 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历史直观、简明的反映。一位同学在自主历史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图片(图1-图4)。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1司母戊鼎是研究殷墟甲骨文的重要资料
B. 图2农业工具的发明有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
C. 图3高僧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D. 图4再现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图片4体现了这一点,D项正确;图1司母戊鼎是研究商朝青铜器重要资料,图2农业工具的发明有利于耕作农业的发展,图3高僧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4. 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故选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外国侵略势力尚未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此时外国侵略势力已经深入长江中下游,排除CD。
5.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救国的道路,下列事件和内容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序号 事件 内容/意义
A 中共二大 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三湾改编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C 南昌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 古田会议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2年,召开中共二大,提出最低纲领,这就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A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B项;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排除C项;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D项。故选A项。
6. 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红军长征的胜利 B. 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 D.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38年比1933年党员成分多了地主、中小商人”,结合所学可知,进入到全面抗战时期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加上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社会各阶级不同身份的人积极要求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此后党员数量迅速增加,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更加多样,C项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1936年,那时全民族抗战还没开始,党员成分还比较单纯,排除A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那时全民族抗战还没开始,党员成分还比较单纯,排除B项;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它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同时,实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合理负担政策,提高了贫苦农民的斗志,开始打破了农村基层政权由地主富农霸占的局面,D项与“主要原因”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 如图描绘了某宪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在田间地头热议的画面。随后出台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宪法草案公布了(版画)
A.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又名“袁记约法”,是指民国三年五月一日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此约法在民国五年袁世凯创立“中华帝国”时被废弃,后一直未再恢复,排除B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排除C项。故选D项。
8.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提到“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的是( )
A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方针 D. “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可知,题干中的“原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奠定了坚固基础。B项正确;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C项;“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9. 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下图),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产生于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在古两河流域,有古巴比伦王国,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项正确;A项文明是金字塔,C项文明是佛教,D项文明甲骨文,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 1829年,法国4万多市镇中有1.4万个没有学校、1833年,法国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353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法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B. 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C. 教育进步触发启蒙运动 D. 教育公平消除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353万”和所学可知,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从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由题干中的“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可知,法国并没有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而题干所述教育的发展是19世纪的,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并未提及教育公平和社会矛盾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下列史实能佐证此观点的有( )
①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②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③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为了减轻苏军的压力,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为了减轻美英盟军的压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可以得出,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合作的史实,B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苏军独立完成的,排除AC项;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B. 国防现代化进程加快
C. 政治民主化深入发展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可知,当今世界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全球化,D项正确;材料介绍的经济,没有提及文化、国防和政治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亚、西亚各国经常派人到长安进行访问、贸易,汉朝为了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往来与贸易,修筑道路,设置驿馆。汉朝丝绸……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流入汉朝。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秦统后,秦始皇派兵开凿图A中的①____(水利工程),统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②____(地名),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____(人物)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图B中的③____处设置(机构),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汉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分析开通丝绸之路有何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交往的认识。
【答案】(1) ①. 灵渠 ②. 临洮 ③. 张骞 ④. 西域都护府
(2)条件:西汉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丝织业发达,丝绸产量大;中华文明程度高,有强大的吸引力;西方对中国的丝绸有巨大的需求;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任答一点即可)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认识: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中原文明向边疆地区传播,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开展对外交往,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秀成分,同时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任答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材料“秦始皇、水利工程”和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后,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①是灵渠。
②:根据材料“秦、万里长城”和结合所学可知,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② 是临洮。
③:根据材料“通西域”和结合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③是张骞。
④:根据材料“西汉、管辖今新疆”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汉设西域都护,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小问2详解】
条件:根据材料“丝绸之路开通后……中亚、西亚各国经常派人到长安进行访问、贸易”可知,西汉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华文明程度高,有强大的吸引力;根据材料“ 汉朝丝绸……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夫人的珍贵服饰”可知,丝织业发达,丝绸产量大;西方对中国的丝绸有巨大的需求;和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作用:根据材料“汉朝为了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往来与贸易、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流入汉朝”和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小问3详解】
认识: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不同文明之间应该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中原文明向边疆地区传播,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开展对外交往,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秀成分,同时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情景
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美国的成功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
——汤姆斯·弗里德曼
(1)材料一所示图A文件签署有何意义?依据材料一并结合独立战争后的史实,说明“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
材料二
图B
内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重新整合。南方基本结束了对英国的依附,转而依赖于北方的金融资本。联邦政府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铁路网的兴建,缔造了真正全国性的国内市场。内战结束后的30年间,美国经历了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基本完成了工业化。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2)结合图B指出当时阻碍美国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写出林肯作为时任美国总统,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内战后美国“真正的全国性的国内市场”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年份 1929—1930 1930—1931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 和救济(Relief)。它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所示数据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政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的理解。
(4)综上所述,结合你的回答,谈谈你对美国发展进程的认识。
【答案】(1)意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文献,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凝聚了北美先进分子的思想,对独立战争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指导作用。其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说明:1787年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原则,奠定了美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2)因素:南方奴隶制度;
目标:维护联邦统一;
原因:南方依赖北方金融资本;对内自由贸易;全国铁路网的修建。
(3)原因:经济大危机;
理解: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4)认识:美国的变革都在不断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适合国情的改革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一中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并结合所学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知识可知《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文献,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凝聚了北美先进分子的思想,对独立战争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指导作用。同时其发表也标志着美国独立。
说明:根据材料“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并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原则,奠定了美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小问2详解】
因素:根据图B中“奴隶制的扩张”并结合所学南北战争的背景可知南方奴隶制度是当时阻碍美国发展的因素。
目标:结合所学美国南北战争相关知识可知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维护联邦统一。
原因:根据材料“南方基本结束了对英国的依附,转而依赖于北方的金融资本”可知南方依赖北方金融资本;根据材料“联邦政府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铁路网的兴建,缔造了真正全国性的国内市场”可知对内自由贸易;全国铁路网的修建。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三中“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数据变化的原因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理解: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小问4详解】
认识:根据材料中美国数次改革的影响可知美国的变革都在不断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适合国情的改革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15.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面临危机探索出路】
材料一
图A 邓世昌 在甲午战后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康有为不得不向传统低头……,但即使是这样,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维新派眼睛向上,始终没有找到切合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和方法,因此当“戊戌政变”发生时,维新派 要么引颈就戮,要么作鸟兽散。 ——摘编自雷颐《维新的挫顿》
(1)材料一图A英雄邓世昌牺牲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场战役?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变法运动遭到“挫顿”的原因。
【誓死力争捍卫主权】
材料二
《五四运动》(绘画)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一次集体行动,参与其中的不仅有起着先锋队作用的青年知识分子,而且有极大热情的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城市居民以及农民群众。如此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果缺少有序的组织引导是难以开展起来的。五四运动表现的爱国主义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体现中国人民“真正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艰苦创业奠定基础】
材料三
图B 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证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编自钱津《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3)图B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开拓创新屹立东方】
材料四
两弹历程馆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这40多年,中国同世界体系与秩序的关系,经历了由对立者,挑战者、革命者到跟进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重大变化。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为国与国交往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4)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这一成就的取得有何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四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答案】(1)战役:黄海海战。
原因:维新派具有软弱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其它阶级和广大群众等。
(2)表现: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
变化:运动的中心的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3)变化: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特点:在苏联帮助下展开;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核心;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4)意义: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主要成就: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等。
主题名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解析】
【小问1详解】
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A英雄邓世昌牺牲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
原因:根据材料一“康有为不得不向传统低头……,但即使是这样,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可得出维新派具有软弱性;根据材料一“维新派眼睛向上,始终没有找到切合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和方法,因此当‘戊戌政变’发生时,维新派要么引颈就戮,要么作鸟兽散”可得出原因是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其它阶级和广大群众等。
【小问2详解】
表现: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表现的爱国主义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可得出四运动体现中国人民“真正觉醒”的表现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
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运动中心的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小问3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三“图B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证”可知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特点:根据材料三“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可得出特点是在苏联帮助下展开;根据材料三“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可得出特点是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核心;根据材料三“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得出特点是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小问4详解】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主要成就:根据材料四“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可得出主要成就是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等。
主题名称: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五四运动、土地改革和一五计划等信息可确定主题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2024年陈仓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1)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小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严刑峻法 B. 休养生息 C. 盐铁官营 D. 重文轻武
2. 下图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图中②处出现的我国古代盛世局面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3. 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历史直观、简明的反映。一位同学在自主历史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图片(图1-图4)。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1司母戊鼎是研究殷墟甲骨文的重要资料
B. 图2农业工具的发明有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
C. 图3高僧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D. 图4再现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
4. 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救国的道路,下列事件和内容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序号 事件 内容/意义
A 中共二大 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三湾改编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C 南昌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 古田会议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著名论断
A. A B. B C. C D. D
6. 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红军长征胜利 B. 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 D.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7. 如图描绘了某宪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在田间地头热议的画面。随后出台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宪法草案公布了(版画)
A.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提到“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的是( )
A.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方针 D. “一个中国”原则
9. 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下图),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产生于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10. 1829年,法国4万多市镇中有1.4万个没有学校、1833年,法国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353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法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B. 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C. 教育进步触发启蒙运动 D. 教育公平消除社会矛盾
11.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下列史实能佐证此观点的有( )
①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②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③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B. 国防现代化进程加快
C. 政治民主化深入发展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亚、西亚各国经常派人到长安进行访问、贸易,汉朝为了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往来与贸易,修筑道路,设置驿馆。汉朝丝绸……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流入汉朝。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秦统后,秦始皇派兵开凿图A中的①____(水利工程),统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②____(地名),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____(人物)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图B中的③____处设置(机构),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汉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分析开通丝绸之路有何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交往的认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情景
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美国的成功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
——汤姆斯·弗里德曼
(1)材料一所示图A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依据材料一并结合独立战争后的史实,说明“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
材料二
图B
内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重新整合。南方基本结束了对英国的依附,转而依赖于北方的金融资本。联邦政府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全国铁路网的兴建,缔造了真正全国性的国内市场。内战结束后的30年间,美国经历了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基本完成了工业化。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2)结合图B指出当时阻碍美国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写出林肯作为时任美国总统,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内战后美国“真正的全国性的国内市场”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年份 1929—1930 1930—1931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 和救济(Relief)。它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所示数据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政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的理解。
(4)综上所述,结合你的回答,谈谈你对美国发展进程的认识。
15.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面临危机探索出路】
材料一
图A 邓世昌 在甲午战后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康有为不得不向传统低头……,但即使是这样,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维新派眼睛向上,始终没有找到切合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和方法,因此当“戊戌政变”发生时,维新派 要么引颈就戮,要么作鸟兽散。 ——摘编自雷颐《维新的挫顿》
(1)材料一图A英雄邓世昌牺牲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场战役?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变法运动遭到“挫顿”的原因。
【誓死力争捍卫主权】
材料二
《五四运动》(绘画)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一次集体行动,参与其中的不仅有起着先锋队作用的青年知识分子,而且有极大热情的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城市居民以及农民群众。如此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果缺少有序的组织引导是难以开展起来的。五四运动表现的爱国主义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体现中国人民“真正觉醒”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艰苦创业奠定基础】
材料三
图B 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土地证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编自钱津《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3)图B反映历史事件使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开拓创新屹立东方】
材料四
两弹历程馆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这40多年,中国同世界体系与秩序的关系,经历了由对立者,挑战者、革命者到跟进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重大变化。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为国与国交往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4)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这一成就的取得有何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四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