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G5教研联盟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蚌埠G5教研联盟3月份调研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70分,道法与历史合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古埃及文字在书写上没有模式限制,书写( )的方向、句子的长短、布局的排列,一切都没有定 式,其目的是充分利用空间。这表明古埃及文字
A. 出现最早 B. 形式多样 C. 讲求实用 D. 内涵丰富
2. 某同学所画的思维导图中,出现了“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奴隶制城邦”“德谟克利特”等关键词。据此推断,该思维导图的主题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古罗马文明
3. 马克思曾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史实能证明或反映这条规律的是( )
A.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建立种姓制度
B.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希腊式城市
C. 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D. 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4. 中世纪的许多大学是由教会许可建立的,大学的教学和管理都由教会控制。但随着大学在不断地斗争中逐渐获得一些特权,教学内容逐渐由神学扩展到自然科学等学科,教师逐渐由牧师、主教转为学者。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  )
A.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B. 发展脱离教会束缚
C. 享有免赋税特权 D. 拥有教育自主权
5. 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
A. 基督教兴起 B. 文艺复兴 C. “发现”美洲 D. 启蒙运动
6. 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任何政府部门都有扩张权力的野心,而“野心必须要用野心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权力,保障民主。基于这一理念,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A. 总统和议员均由选民选举产生 B. 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C. 黑人和白人不能享有平等权利 D. 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
7. 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他意在说明法国革命( )
A. 确立了议会在国家的最高地位 B. 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利益
C.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 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
8. 1900年以后,机器带来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科学技术不再举足轻重 B. 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 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 人口比例发生变化
9.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体现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 )
A 夺取国家政权 B. 夺取生产资料
C. 无产阶级掌权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10. “民族语言往往也会烙上历史的印记”,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巴西著名的球星罗纳尔多不用翻译就可以和下列著名的球星进行交流的是( )
A. 葡萄牙的菲戈 B. 英国的贝克汉姆 C. 西班牙的劳尔 D. 法国的齐达内
11. 下边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A. 内燃机 B. 蒸汽机 C. 发电机 D. 计算机
12. 在与斯大林的辩论中,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这一观点( )
A 反对实施新经济政策 B. 反对推进农业集体化
C. 鼓励政府实施粮食税 D. 反对急于农业集体化
13. 《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进行有害友邦完全之举动。”此内容反映的实质是( )
A. 反对一国独霸中国,列强要共同侵华
B. 在制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列强联手
C. 打着“友邦”的名义侵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D. 形成列强侵华的军事同盟
14.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科技革命→经济实力→政治格局 B. 政治格局→科技革命→经济实力
C 经济实力→科技革命→政治格局 D. 科技革命→政治格局→经济实力
15. 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据此可知( )
A.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 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安全
C. 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 D. 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二、辨析改错(8分)
16.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同文馆,准备设立农学、工学、商学等科,广育人才。
【 】改正:
(2)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强化了农奴制,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 】改正:
(3)1868年,孝德天皇开始实行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改正:
(4)1933年,罗斯福施行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7.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产业技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有两个阶段。14和15世纪是第一阶段。这时,西欧的封建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二 煤的许多衍生物的开发是工业研究实验的实际应用的一个最惊人的例子。煤不仅能生产焦炭和谋气,还能产生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们发现,在煤焦油中藏着真正的宝贝:数百种染料、阿司匹林、糖精、消毒剂、香水、烈性炸药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当代观察家将我们这一时代贴上了“存取时代”的标签。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耳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
——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所全球史》
(1)材料一中西欧的“最初形态”在农业方面的显著表现是什么?有何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煤的大量开采与哪一动力机器的使用有关?它的衍生物“染料”等的出现反映出哪一新型工业的产生?
(3)依据材料,使“地球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一例说明信息革命给你的学习带来的便利。
18. 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友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 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11月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签署RCEP……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202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世界政治格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前后的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分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签署RCEP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该如何应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四、活动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目录(部分)
第三章 摆脱专制:英国、美国与法国 1.经济起飞的条件,专制王权的束缚作用 2.摆脱专制的首次尝试:英国革命和光荣革命 3.美洲的特殊性:美国独立与美国宪法 4.法国强大的专制制度,推翻专制的革命大风暴 第四章 摆脱专制:德国、日本和俄国 1.德意志滞后;统一与专制的悖论:1848年德国革命 2.沙皇专制:“各民族的监狱”;推翻沙皇制度:1917年革命 3.日本幕府制;1868年明治维新;建立统一的日本 …… 第六章 自由主义的工业化模式 1.英国的工业化 2.法国的工业化 3.美国的工业化 …… 第八章 计划指令型工业化 1.苏联模式
【回顾史事】
(1)英国摆脱封建专制统治的标志是________,美国独立的标志是_______;俄国通过________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苏联模式确立的标志__________。
【观点论述】
(2)围绕目录主题,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蚌埠G5教研联盟3月份调研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70分,道法与历史合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古埃及文字在书写上没有模式限制,书写( )的方向、句子的长短、布局的排列,一切都没有定 式,其目的是充分利用空间。这表明古埃及文字
A. 出现最早 B. 形式多样 C. 讲求实用 D. 内涵丰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古埃及文字在书写上没有模式限制,书写的方向、句子的长短、布局的排列,一切都没有定 式,其目的是充分利用空间,讲究实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埃及文字在书写上的要求”,未涉及时间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古埃及文字在书写上没有模式限制”,未涉及形式多样,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书写的内容及内涵,排除D项。故选C项。
2. 某同学所画的思维导图中,出现了“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奴隶制城邦”“德谟克利特”等关键词。据此推断,该思维导图的主题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古罗马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文明成就杰出,雅典奴隶制城邦的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朴素唯物论者,因此,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C项正确;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东方文明,古罗马文明吸收了古希腊文明,排除ABD项。故选C项。
3. 马克思曾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史实能证明或反映这条规律的是( )
A.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建立种姓制度
B.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希腊式城市
C. 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D. 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利用基督教维护其统治,体现了题干的内容,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能体现“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中世纪的许多大学是由教会许可建立的,大学的教学和管理都由教会控制。但随着大学在不断地斗争中逐渐获得一些特权,教学内容逐渐由神学扩展到自然科学等学科,教师逐渐由牧师、主教转为学者。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  )
A.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B. 发展脱离教会束缚
C. 享有免赋税特权 D. 拥有教育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许多大学是由教会许可建立的”“都由教会控制”可知,中世纪大学最初是受到教会管控的;据材料“教学内容逐渐由神学扩展到自然科学等学科,教师逐渐由牧师、主教转为学者”可知,中世纪的大学在发展中逐渐脱离教会的控制,B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中世纪大学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中世纪大学享有免赋税特权、拥有教育自权,排除CD项。故选B项
5. 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
A. 基督教兴起 B. 文艺复兴 C. “发现”美洲 D. 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打着复兴古罗马古希腊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出现,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基督教的特殊地位,排除A项;“发现”美洲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排除C项;启蒙运动指的是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 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任何政府部门都有扩张权力的野心,而“野心必须要用野心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权力,保障民主。基于这一理念,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A. 总统和议员均由选民选举产生 B. 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C. 黑人和白人不能享有平等权利 D. 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只有权力才能制约权力,所以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实行了权力的制衡,故选B;ACD都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但与题意中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主旨不符,排除。
7. 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他意在说明法国革命( )
A. 确立了议会在国家的最高地位 B. 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利益
C.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 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据题干“统治人民更困难”可知,自由民主思想深入民心,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的最高地位,排除A项;材料意在说明法国大革命客观上促进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思想解放,排除BD项。故选C项。
8. 1900年以后,机器带来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科学技术不再举足轻重 B. 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 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 人口比例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提取题干关键信息“1900年以后”,“机器带来的力量革命”“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至20世纪初科技进步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开始与男性平等地在机器面前工作,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可见,题干信息可以说明科技进步引起了社会变化,C项正确;题干所述“机器带来的力量革命”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所致,反映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了“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并不能说明男女平等基本实现,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具体涉及“人口比例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9.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体现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 )
A. 夺取国家政权 B. 夺取生产资料
C. 无产阶级掌权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据“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体现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 “民族语言往往也会烙上历史的印记”,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巴西著名的球星罗纳尔多不用翻译就可以和下列著名的球星进行交流的是( )
A. 葡萄牙的菲戈 B. 英国的贝克汉姆 C. 西班牙的劳尔 D. 法国的齐达内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率先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其中巴西称为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其他地方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因为巴西长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因而使用葡萄牙语,故巴西著名的球星罗纳尔多不用翻译就可以和葡萄牙的菲戈进行交流,故A符合题意;英国的贝克汉姆、西班牙的劳尔、法国的齐达内与题干无关,故BCD排除。故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巴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殖民扩张。
11. 下边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A. 内燃机 B. 蒸汽机 C. 发电机 D. 计算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内燃机的主要动力是石油,从此时开始,石油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故A符合题意;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2. 在与斯大林辩论中,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这一观点( )
A. 反对实施新经济政策 B. 反对推进农业集体化
C. 鼓励政府实施粮食税 D. 反对急于农业集体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可知,材料反映出布哈林反对急于农业集体化,应该逐步进行,D项正确;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与农业集体化无关,排除A项;反对推进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鼓励政府实施粮食税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3. 《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进行有害友邦完全之举动。”此内容反映实质是( )
A. 反对一国独霸中国,列强要共同侵华
B. 在制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列强联手
C. 打着“友邦”的名义侵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D. 形成列强侵华的军事同盟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署的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实际上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A正确;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列强联手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排除;题干内容不仅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也反对一国独霸中国,C排除;题干并没有反映形成列强侵华的军事同盟,D排除。故选A。
14.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科技革命→经济实力→政治格局 B. 政治格局→科技革命→经济实力
C. 经济实力→科技革命→政治格局 D. 科技革命→政治格局→经济实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由此得出: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决定着政治格局。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现在A。
15. 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据此可知( )
A.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 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安全
C. 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 D. 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分析可知,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行为违背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是逆全球化的行为,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说明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安全”,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二、辨析改错(8分)
16.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同文馆,准备设立农学、工学、商学等科,广育人才。
【 】改正:
(2)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强化了农奴制,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 】改正:
(3)1868年,孝德天皇开始实行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改正:
(4)1933年,罗斯福施行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 】改正:
【答案】(1)【错误】将“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
(2)【错误】将“亚历山大二世”改为“彼得一世”。
(3)【错误】将“孝德天皇”改为“明治天皇”。
(4)【正确】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它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准备设立天学、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故答案为错误,将“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推行改革,强化农奴制,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故答案为错误,将“亚历山大二世”改为“彼得一世”。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天皇开始实行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史称“明治维新”。故答案为错误,将“孝德天皇”改为“明治天皇”。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故答案为正确。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7.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产业技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有两个阶段。14和15世纪是第一阶段。这时,西欧的封建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二 煤的许多衍生物的开发是工业研究实验的实际应用的一个最惊人的例子。煤不仅能生产焦炭和谋气,还能产生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们发现,在煤焦油中藏着真正的宝贝:数百种染料、阿司匹林、糖精、消毒剂、香水、烈性炸药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当代观察家将我们这一时代贴上了“存取时代”的标签。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耳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
——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所全球史》
(1)材料一中西欧的“最初形态”在农业方面的显著表现是什么?有何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煤的大量开采与哪一动力机器的使用有关?它的衍生物“染料”等的出现反映出哪一新型工业的产生?
(3)依据材料,使“地球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一例说明信息革命给你的学习带来的便利。
【答案】(1)①租地农场出现。②推动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
(2)①蒸汽机。②化学工业。
(3)①网络计算机的应用(或:互联网的普及)。②网上查阅学习资料;上网课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表现:由材料“这时,西欧的封建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可知,“最初形态”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农业方面的显著表现是租地农场的产生。租地农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雇佣关系;作用:结合所学可知,租地农场推动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面貌。
【小问2详解】
机器:结合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使煤炭的大量开采;新型工业:它的衍生物“染料”等的出现反映出化学工业的产生。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小问3详解】
原因:由材料“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耳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并结合所学可知,使“地球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网络计算机的应用,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举例说明:网课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网上查阅学习资料。
18. 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友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 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11月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签署RCEP……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202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世界政治格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前后的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分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签署RCEP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该如何应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答案】(1)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变化:由“冷战”结束前的两极格局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美国的力量受到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制约;多极世界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政治主张等。(或答: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3)意义: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
方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反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政治格局: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前者通过了关于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严重削弱了德国,引发了德国民众的复仇主义情绪,为德国挑起二战埋下了隐患;后者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和会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等地的秩序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秩序华盛顿体系,两者共同构成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和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前世界呈现出美苏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美国的力量受到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制约;多极世界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政治主张等(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小问3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三“签署RCEP,……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可知,签署RCEP的意义是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
方法: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对内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对外应加强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反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四、活动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目录(部分)
第三章 摆脱专制:英国、美国与法国 1.经济起飞的条件,专制王权的束缚作用 2.摆脱专制的首次尝试:英国革命和光荣革命 3.美洲的特殊性:美国独立与美国宪法 4.法国强大的专制制度,推翻专制的革命大风暴 第四章 摆脱专制:德国、日本和俄国 1.德意志滞后;统一与专制的悖论:1848年德国革命 2.沙皇专制:“各民族的监狱”;推翻沙皇制度:1917年革命 3.日本幕府制;1868年明治维新;建立统一的日本 …… 第六章 自由主义的工业化模式 1.英国的工业化 2.法国的工业化 3.美国的工业化 …… 第八章 计划指令型工业化 1.苏联模式
【回顾史事】
(1)英国摆脱封建专制统治的标志是________,美国独立的标志是_______;俄国通过________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苏联模式确立的标志__________。
【观点论述】
(2)围绕目录主题,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答案】(1) ①. 光荣革命爆发 ②. 发表《独立宣言》 ③. 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④. 苏联新宪法颁布
(2)示例1:
观点:摆脱专制是走向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论述: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实行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综上所述,摆脱专制是各国实现近代化的必然选择。
示例2:
观点:政治民主化为经济工业化提供了前提
论述: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俄国社会各个方面出现新的气象,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总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解析】
【小问1详解】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英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 离英国而独立。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第四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被确立下来。
【小问2详解】
根据目录内容“摆脱专制的首次尝试:英国革命和光荣革命”、“法国强大的专制制度,推翻专制的革命大风暴”以及“摆脱专制: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并结合《世界现代化进程》这一书名,提取出观点:摆脱专制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然后结合材料所示内容,陈述英法美三国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德日俄三国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都推翻或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进现代化进程。
第三四章讲述了资本主义强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然后为本国开展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由此概括出观点:政治民主化为经济工业化提供了前提。然后结合英法美日俄德的具体史实进行分别阐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G5教研联盟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