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模拟卷(三)(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的成立,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鼓舞了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反殖反霸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这段材料旨在强调(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C.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压迫
D.中国大陆基本获得解放
2.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837件遗物回到了祖国怀抱,国家隆重迎接烈士“回家”,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体现了国家对烈士的无上尊崇。70多年前,无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冒着生命的危险依旧奔赴朝鲜的目的是(  )
A.抗击国民党 B.收复西藏
C.保家卫国 D.抵御日本侵略
3.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应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5.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下列人物中,属于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的是(  )
A.华国锋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叶剑英
6.小明和同学搜集了下列图片,他们研究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工业建设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C.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8.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C.绝大部分指标都超额完成
D.我国交通运输业领先世界
9.随着1957年我国一些工厂、农村出现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国际上,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这些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巨大鼓舞。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10.济南的“中华老字号”宏济堂,创始于1907年,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誉为中国三大名店。1955年,经理乐芝田把宏济堂交给了国家,从此改名为宏济堂药厂,销售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大量销售到海外。当时的时代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是在(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漫画反映出(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13.“到1956年底,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胜利无疑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一块最坚实的基石。”材料中“这一胜利”指(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4.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词汇可能出现在(  )
A.195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2年
15.改革开放中,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  )
A.农业互助组的成立
B.公私合营的开展
C.“大跃进”的开展
D.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6.下列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内涵的一项是(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7.被誉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9.71岁的张克辉老人曾感慨满怀:“作为一个台湾人,我更加盼望两岸早日统一。‘一国两制’已在香港、澳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相信祖国完全统一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可见,港澳回归的影响是(  )
A.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B.保障了特区经济繁荣
C.促进了对外开放历程 D.打破了两岸隔绝状态
20.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小军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下面的年代尺。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  )
A.“一国两制”政策出台背景
B.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C.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国产电影《一个美国飞行员》首次表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来华助战洋人”爱普斯坦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面的美国人形象。该电影诞生的时代背景是(  )
A.抗美援朝战争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两国建交
23.如图是20世纪50﹣70年代中、美、苏三国关系示意图。“﹣”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据所学知识判断,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
图1 20世纪50年代 图2 20世纪60年代 图3 20世纪70年代
A.中国、美国、苏联 B.美国、中国、苏联
C.苏联、美国、中国 D.美国、苏联、中国
24.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开始正视新中国的存在。“任何重大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都是无法解决的”这一观念,日渐成为国际共识;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逐步成为主持正义国家的共同斗争。这表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中国外交家的努力
C.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D.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25.2025年4月26日是第16个“全国疟疾日”。疟疾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疾病之一,从谈“疟”色变到实现无疟疾,中国的消除疟疾之路,离不开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者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屠呦呦
二、综合题
2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同命运、与人民心连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二大制定的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立该目标的现实国情。
材料二 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又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事变”,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后,国民党于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刘秀忠、杨瑞《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的目的。根据材料三归纳抗美援朝的意义。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材料二: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共同教训?
(3)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都是李鸿章!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材料三:30年前两岸中国人选择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沟通化解分歧、以协商促进合作,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其核心要义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一过程和内容均有明确的文件和文字记录,任何人、任何势力都否定不了、歪曲不了。汪洋表示,“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
——汪洋在“九二共识”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在时机成熟了”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一天的报纸。并简述两张报纸报道的事件共同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海峡两岸“九二共识”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你认为阻碍两岸关系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青少年应当如何维护国家统一?
参考答案
1-10 BCAAB DCAAB
11-20 AADDD DDCAD
21-25 CDBAD
26.1)奋斗目标:打倒军阀和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现实国情: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
(2)原因:日本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的推动。过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目的:保家卫国。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粉碎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7.(1)行业:重工业;作用:发展重工业,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基础
(2)事件:“大跃进”运动。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答出一点即可得分,言之有理即可)。
(3)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只可答出自材料四的这句话)。启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正确认识分析国情(答出一点即可得分,言之有理即可)。
28.(1)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认同等。
(2)图1报纸为1997年7月1日,图2报纸为1999年12月20日;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台独分裂势力等。
(4)不发表分裂祖国的言论;敢于同分裂祖国行为做斗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模拟卷(三)(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