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下期)第1次教情调研九年级历史作业单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答题卡内。)
1. 18世纪60年代,英国生产领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变化”首先开始于
A. 交通运输业 B. 采矿冶金业 C. 棉纺织业 D. 制呢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因此“变化”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选项C正确;选项ABD都是在棉纺织业之后,可排除。故选C。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其内容不包括
A. 空想社会主义 B. 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来源,不是其主要内容,故A符合题意;B、C和D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排除。故选A。
3. 综观世界近代历史,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日本明治维新 C.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 十月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出钱赎买一份土地。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没有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A项;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的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十月革命是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而不是改革,也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排除D项。故选C项。
4.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林肯领导北方取得美国内战的胜利
B. 1864年,北方军队围攻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
C.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D.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可知,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属于历史评价,D项正确;林肯领导北方取得美国内战的胜利、1864年,北方军队围攻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5. 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相应是( )
A. 提倡“文明开化” B. 实行征兵制 C. 废除全国所有藩国 D. 允许土地买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教育而已”可知,与教育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A项正确;实行征兵制,与军事相关,与题干信息“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教育而已”不符,排除B项;废除全国所有藩国,与政治内容相关,与题干信息“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教育而已”不符,排除C项;允许土地买卖,与经济政策相关,与政治内容相关,与题干信息“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教育而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 历史学家刘宗绪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改革( )
A. 使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C.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B项正确;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就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不是此时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A项;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C项;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且题干强调的是三国革命或改革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确立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 19世纪的最后30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发明创造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 B. 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
C. 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D. 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电力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时代,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符合题意,选择D项;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 、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排除ABC项。故选D项。
8. 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75%,几乎每个工业部门都可以看到女工的身影,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不少女老师、女医生,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这表明工业化
A. 转变了妇女社会角色 B. 增强了男女平等意识
C. 改变了女性的价值观 D. 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出现了不少女老师、女医生,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可得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妇女已经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实现了社会角色的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男女平等,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社会角色,并没有体现价值观的问题,排除C项;D项属于工业化的客观影响,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
9. “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了故事般的讲述。”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指的是( )
A. 达尔文的进化论 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马克思主义理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 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A项正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力学经典发现,排除B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范畴,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10. 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帮助欧洲各国重振经济 B. 借此对欧洲进行资本输出
C. 扶持东欧各国摆脱苏联 D. 借此控制西欧并遏制苏联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对欧洲国家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经济受到很大破坏,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来达到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故D项正确,帮助欧洲各国重振经济是直接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借此对欧洲进行资本输出是重要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和教育等方面,其特点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A. 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B. 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是西方社会高速发展的根源 D. 消除了长期以来的贫富差距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工人阶级的斗争争取来的,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A项正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占有直接的矛盾,社会保障无法消除,排除B项;社会保障可以缓和矛盾,但是也会带来惰性,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源,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不是靠社会保障制度能解决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盟宣告成立。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
A. 欧洲国际影响达到顶峰 B. 世界政治格局彻底改变
C. 欧洲实力已经超过美国 D. 欧洲经济政治合作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欧洲经济政治合作加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D项正确;材料是说,欧洲一体化的阶段性成果,是史实,不是欧洲国际影响达到顶峰、 世界政治格局彻底改变、 欧洲实力已经超过美国等史论,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3.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 苏联在社会生活等领域落后于美国 B.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 文化渗透成为“和平演变”的手段 D. 苏联难以抵挡美国的渗透已经解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冷战不仅表现为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对抗,还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材料中“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是指文化领域的渗透,C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苏联在社会生活等方面落后于美国,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的是冷战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抗,不是说明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排除B项;苏联解体是199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万隆会议所体现的“万隆精神”是指( )
①团结合作 ②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 ③保卫世界和平 ④不结盟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项;④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正式成立,与“万隆精神”无关,排除含有④的BD项。故选C项。
15. 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照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纪录片:《巴拿马运河》 传记:《曼德拉传》
A.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 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二战后,非洲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曼德拉作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他在就任总统之前为推翻当时南非不公平的种族隔离制度曾服刑长达27年,因而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C项正确;以上史实都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以上史实不是都体现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6.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思维导图。图中的①处应为( )
政治支柱:联合国 共同推动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经济支柱:①______
A. 欧洲共同体 B. 欧盟 C. 北约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联合国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与和平为首要宗旨,世界贸易组织是以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为职能,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和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项正确;欧洲共同体是包括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是影响欧洲的经济组织,排除A项;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欧洲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排除B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条约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17. “当前大国力量对比的差距正在缩小,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在下降,欧洲的自主自强意识在增强,俄罗斯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这表明(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B.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阻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当前大国力量对比的差距正在缩小,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在下降,欧洲的自主自强意识在增强,俄罗斯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可知,当前世界,美国、欧洲、俄罗斯、中国在国家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在下降,欧洲、俄罗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在提高,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排除C项;新的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中,排除D项。故选A项。
18. 20世纪以来,世界工业生产一般经历了从“吨重型”产品(如造船、机械、化工)为主到“公斤型”产品(如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为主,再到“克重型”产品(如微电子、新材料)为主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 )
A. 重工业始终作为先导型产业 B. 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 国家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世界工业生产向高精尖发展,这反映了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B项正确;重工业始终作为先导型产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国家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发展经济的政策,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9.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林肯在1858年的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材料一中“伟大的发明家”是谁,写出他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并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该成就的使用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共产党宣言》发表于哪一年,它标志着哪一理论的诞生?结合所学,说明工业革命与材料二所反映的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并指出林肯颁布的哪两部文件为联邦政府赢得战争起到了巨大作用?
(4)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位人物,谈谈你从中学到了哪些高贵品质。
【答案】(1)发明家:瓦特;成就:改良蒸汽机;积极影响:提高了生产力,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消极影响: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年份:1848年理论:马克思主义;内在联系:工业革命虽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却也加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加深了阶级矛盾,引发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贡献:维护美国统一;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4)高贵品质:瓦特: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坚持不懈;马克思:拥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的抱负、坚定信仰、注重学习、坚持不懈等;林肯:热爱国家、敢于斗争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发明家:根据材料“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可知,这一伟大的发明家是瓦特。
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来源。
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带来了新的动力来源,提高了生产力,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消极影响:蒸汽机的改进,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燃烧煤炭等能源,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小问2详解】
年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是1848年。
理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从此无产阶级革命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内在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虽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却也加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加深了阶级矛盾,引发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小问3详解】
贡献:根据材料“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战胜了南方的种植业主,防止了美国分裂,维护美国统一。
文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肯南北战争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这两部法律吸引了大量黑人奴隶参与到北方,迅速扭转了战局,最终以北方胜利告终。
【小问4详解】
高贵品质:本小题相对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马克思和林肯是世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从他们的行为和贡献中蕴含着值得学习的高贵品质。瓦特: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坚持不懈马克思:拥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的抱负、坚定信仰、注重学习、坚持不懈等林肯:热爱国家、敢于斗争等。
20. 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只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扶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ZO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神坛上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反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
(1)“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成为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
(2)图中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对世界将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指什么?
(4)当今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观大国风范的?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干不败之地?
【答案】(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3)最终的结局:1991年苏联解体
(4)①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②坚持改革开放、提高国家综合力、重视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捍卫祖国领土完整、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一“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美苏成为战时的盟友。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美苏关系破裂,他们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美苏关系由同盟变成敌对。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的建立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小问3详解】
最终结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指1991年苏联解体。
【小问4详解】
大国风范:根据材料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可知,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展现出大国风范。
如何做: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坚持改革开放、重视教育、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提高综合国力、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用灵活的外交政策、追求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等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21. 根据下图所示的大事年表,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正确,事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00-150字。
时间 事件
18世纪6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50年代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 美国内战爆发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71年3月 巴黎公社成立
1946年3月 丘吉尔“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答案】(2)【示例一】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论述:1861年,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示例二】观点: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论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阶级斗争走向联合。1871年,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在其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示例三】观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论述: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实行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综上所述,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
【解析】
【详解】观点及论述:本题为开放性问题,首先,在大事年表中选择相似或相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观点,例如选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两个事件,可拟定观点为: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符合观点的历史事件顺应潮流的表现及意义等,对观点进行论证。最后,末尾再附上总结性、点评性语言,以升华所提炼出的观点,只要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如: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论述:1861年,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如选择《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巴黎公社的成立,可以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确定观点: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论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阶级斗争走向联合。1871年,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在其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如选择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爆发,或者日本明治维新,则可得出观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论述: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实行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综上所述,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2023—2024学年度(下期)第1次教情调研九年级历史作业单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答题卡内。)
1. 18世纪60年代,英国生产领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变化”首先开始于
A. 交通运输业 B. 采矿冶金业 C. 棉纺织业 D. 制呢业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其内容不包括
A. 空想社会主义 B. 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3. 综观世界近代历史,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日本明治维新 C.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 十月革命
4.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林肯领导北方取得美国内战的胜利
B 1864年,北方军队围攻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
C.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D.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 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相应的是( )
A. 提倡“文明开化” B. 实行征兵制 C. 废除全国所有藩国 D. 允许土地买卖
6. 历史学家刘宗绪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改革( )
A. 使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C.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7. 19世纪的最后30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发明创造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 B. 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
C. 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D. 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8. 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75%,几乎每个工业部门都可以看到女工的身影,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不少女老师、女医生,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这表明工业化
A. 转变了妇女社会角色 B. 增强了男女平等意识
C. 改变了女性的价值观 D. 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
9. “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了故事般的讲述。”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指的是( )
A. 达尔文的进化论 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马克思主义理论
10. 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帮助欧洲各国重振经济 B. 借此对欧洲进行资本输出
C. 扶持东欧各国摆脱苏联 D. 借此控制西欧并遏制苏联
11.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和教育等方面,其特点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A. 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B. 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是西方社会高速发展的根源 D. 消除了长期以来的贫富差距
12.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盟宣告成立。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
A. 欧洲国际影响达到顶峰 B. 世界政治格局彻底改变
C. 欧洲实力已经超过美国 D. 欧洲经济政治合作加强
13.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 苏联在社会生活等领域落后于美国 B.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 文化渗透成为“和平演变”的手段 D. 苏联难以抵挡美国的渗透已经解体
14. 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万隆会议所体现的“万隆精神”是指( )
①团结合作 ②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 ③保卫世界和平 ④不结盟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15. 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照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纪录片:《巴拿马运河》 传记:《曼德拉传》
A.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 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6.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思维导图。图中的①处应为( )
政治支柱:联合国 共同推动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经济支柱:①______
A. 欧洲共同体 B. 欧盟 C. 北约 D. 世界贸易组织
17. “当前大国力量对比的差距正在缩小,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在下降,欧洲的自主自强意识在增强,俄罗斯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这表明(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B.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阻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新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18. 20世纪以来,世界工业生产一般经历了从“吨重型”产品(如造船、机械、化工)为主到“公斤型”产品(如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为主,再到“克重型”产品(如微电子、新材料)为主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 )
A. 重工业始终作为先导型产业 B. 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 国家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9.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林肯在1858年的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材料一中“伟大的发明家”是谁,写出他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并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该成就的使用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共产党宣言》发表于哪一年,它标志着哪一理论的诞生?结合所学,说明工业革命与材料二所反映的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并指出林肯颁布的哪两部文件为联邦政府赢得战争起到了巨大作用?
(4)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位人物,谈谈你从中学到了哪些高贵品质。
20. 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只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扶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ZO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神坛上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反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
(1)“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成为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
(2)图中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对世界将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指什么?
(4)当今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观大国风范的?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干不败之地?
21. 根据下图所示的大事年表,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正确,事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00-150字。
时间 事件
18世纪6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50年代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 美国内战爆发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71年3月 巴黎公社成立
1946年3月 丘吉尔“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