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卷
一、单选题
1.1990年,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在新加坡主办的“环球策略研讨会”开幕式上强调要保持和发扬亚洲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因为亚洲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精神、集体协作和职业道德”是使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成功的重要因素。李光耀的讲话( )
A.展现了新加坡摆脱殖民统治的诉求
B.意在排斥西方文化对亚洲的影响
C.探寻了东方文化对国家崛起的影响
D.凸显了新加坡移民文化的多元性
2.根据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这些史实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唐朝实行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③唐朝仅仅同日本、印度有来往④遣唐使回国促进了该国的进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世界近代史上,骇人听闻的黑奴贸易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A.非洲人口过剩 B.黑人体力强壮
C.非洲经济落后 D.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4.20世纪70年代之前,澳大利亚政府一直推行“文化同化”政策,即以英格兰文化代替其他民族文化,实现英格兰单一文化政策。事实证明,这个政策是不成功的。1979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效仿加拿大等国采纳“多元文化”政策。这一转变可以说明澳大利亚( )
A.文化同化政策促进民族意识的萌发 B.放松了对外来移民的控制
C.多元文化政策符合移民国家的国情 D.致力于摆脱英国殖民影响
5.据统计1851-1861年澳大利亚的全部黄金产量大约价值1.24亿英镑,相当于当时世界黄金产量的40%,在1854--1870年,有价值3531956英镑的886065盎司的黄金和价值560627英镑的黄金制品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输往中国;仅在1856年,就有116903盎司黄金和价值50万英镑的黄金制品流往广州。对于大量黄金流入中国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外国对中国进行的资本输出 B.反清势力用金钱支持太平天国
C.中国在对澳贸易的出超地位 D.在澳华工积累的财富汇往国内
6.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州)、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这些现象反映出( )
A.美利坚人的形成 B.美国文化的多源性
C.美式英语逐渐大众化 D.美国消除了种族歧视
7.二战期间,大批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避难。他们中多数人喜欢吃上海菜和中式点心,甚至还会说几句上海话,有的人喜欢中国戏剧,还会打太极拳。这反映了( )
A.战争阻断民族发展进程 B.上海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C.人口迁徙推动文化交流 D.中国文化影响范围扩大
8.据联合国人口署统计,国际移民在1970年只有8200万人,2000年增至1.75亿。1980—2000年,发达国家接纳移民从4800万增至1.1亿,发展中国家接纳移民从5200万增至6500万。与之相关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发达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B.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C.各国政府采取优待政策 D.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9.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时
A.日本正在进行大化改新 B.中国正处于大唐盛世
C.儒学在东南亚地区流行 D.利玛窦来华传播教义
10.波斯人能征善战,曾经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其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到爱琴海和色雷斯,北至亚美尼亚、南达尼罗河第一瀑布。历史上的波斯人主要源于
A.印欧人的早期迁徙的一支 B.蒙古人东征的一支
C.海上民族的一支 D.匈奴民族的一支
11.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把他们周边不甚开化的民族,统称为“野蛮人”和“蛮族”。早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就与蛮族直接交往。公元前1世纪起,罗马社会开始有了吸收蛮族的迹象。4世纪,罗马帝国的边境地带根本分不出纯粹的罗马人住区或纯粹的蛮族住区。上述材料表明( )
A.民族交融曾发生在古代欧洲社会 B.罗马帝国建立起一套吸收蛮族的制度
C.希腊人最终被蛮族一网打尽 D.东西文明的交流早在公元前就开始了
12.在英国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数以万计的清教徒、天主教徒、罪犯等被迫越过大西洋,移民北美地区。这些移民活动( )
A.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B.促成了印第安人对英国文化的认同
C.缓和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间的矛盾
D.引发了华工被运往美洲的苦力贸易
13.在当今的新加坡,人口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苏格兰人等东、西方各民族组成。在教育上,政府规定每个学校把英文作为第一语言,对于其他的华文、泰米尔文、马来文作为可以任选的一种第二语言,从而给予4种语言平等的地位,兼顾到了各族的感情。这种方式( )
A.说明对英国文化的推崇 B.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
C.说明语言文化的不平等 D.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
14.如图是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统计图,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改变了美国欧洲文化的主流地位 B.开始出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C.促进了美国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 D.移民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高
15.下表为西班牙统治时期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数变化情况。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时间 概况
1521年 印第安人约700万—900万,大约有147种语言。
16世纪末期 由于奴隶、饥荒等原因,印第安人数减少了200万。
17世纪末 印第安人仍占墨西哥450万居民的83%。
A.族群间融合发展缓慢 B.混血人种成最大族群
C.西班牙殖民进程停滞 D.欧洲文化影响力衰退
16.下图是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的示意图(部分),据此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
A.开启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融认同 D.征服了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材料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将近一个世纪后,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摘编自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排外主义形成的原因。
18.为纪念英国舰队驶达澳大利亚200周年,澳大利亚于1988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以高分子聚合物取代纸张为基材的纪念钞(俗称“塑料钞”)。
纪念钞正面主图为英国舰队旗舰“Supply”号,背景为英国驻澳大利亚当地的第二任总督所绘风景画。纪念钞中间呈现了早期殖民官员、囚犯、淘金者、羊毛工人、中国工人、岛上原始居民、参加英布战争的士兵、二战水手、移民家庭、亚洲女工等人物。
纪念钞背面主图是身上绘有彩绘的澳大利亚土著青年,其背后是用于土著重要仪式的权杖以及聋蛇谷的古代原住民人形壁画与手印岩画。
(1)塑料钞诞生前,纸币是世界上除金属货币外最主要的货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于( )
A.罗马帝国时期 B.西欧中古时期 C.中国秦代 D.中国宋代
(2)从驶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判断,“Supply”号的动力当是( )
A.风力 B.风力和蒸汽力 C.风力和电力 D.风力和内燃机动力
(3)纪念钞正面若干人物中,属于1788年到达澳大利亚主体人群的是( )
A.囚犯 B.淘金者 C.殖民官员 D.中国工人
(4)从纪念钞背面壁画图案可以管窥澳大利亚原住民的( )
A.农业生产情景 B.渔猎采集形象 C.原始艺术风格 D.社会组织形式
(5)纪念钞正面图案传达了设计者意在体现英国殖民以来澳大利亚的( )(五选三)
A.产业种类 B.人口结构 C.货币制度 D.历史变迁 E.政治制度
(6)纪念钞背面设计反映了设计者也关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 )(双选)
A.悠久的历史 B.众多的人口 C.独特的文化 D.文明的湮灭
(7)结合纪念钞的设计内容和所学知识,对纪念钞的设计作简要评价。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格尔说过:“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古希腊很多知名学者都曾深入过东方地区,如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长期游历的希罗多德就大量地介绍过东方波斯和埃及等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科学文化,对古希腊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作用。柏拉图漫游了埃及、北非等地区,对各种的政治制度和学派思想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希腊人不断地将定居范围扩大,这也加剧了与东方世界的接触。在此过程中,两河流域的天文仪器也为希腊人所引进,希腊人借用腓尼基文字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包含辅音和元音的字母表。
——据孙鹏辉《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世界上其它地区的文化,几乎都是由本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并最终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15世纪末以来,“大门敞开”的拉丁美洲,其文化不再只是印第安文化,而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殖民者的欧洲基督教文化以及被奴役的另一部分人的文化——非洲黑人文化。随着自身的发展,拉美开始主动接纳外来文化。如同亚洲国家的贸易和其它联系,使得拉美的城市建筑以至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某些东方文化的格调。但在拉美很难找到一个知识阶层作为拉美文化的代表。因而,在拉丁美洲的文化历史上,似乎从未出现过文化领域内的发展新浪潮。
——据赵虹《拉丁美洲混合文化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黑格尔认识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拉美文化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往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
——摘编自《拉丁美洲史稿》《澳大利亚史》等整理
材料三 表:公元1-1850年中国和西欧的人口增长比较
时间地区 公元元年 10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20 1850
中国 59600 59000 100000 72000 103000 160000 138000 381000 412000
西欧 24700 25413 58353 41500 57268 73778 81460 132888 164428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例举3-6世纪,欧、亚游牧民族向南迁徙的事件各一例,分析指出此时中国农耕民族迁徙的方向和原因。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近代以来中外历史的相关信息,围绕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的新加坡。依据材料可知:李光耀强调要保持和发扬亚洲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因为亚洲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精神、集体协作和职业道德”是使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成功的重要因素,可知其认为这种文化促进了企业发展,国家崛起,C项正确;此时新加坡已经独立,未体现新加坡摆脱殖民统治的诉求,排除A项;材料赞同亚洲文化,不意味着排斥西方文化对亚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亚洲文化,不能凸显新加坡移民文化的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日本派遣唐使来唐学习,得益于唐朝实行友好的对外开放政策,这种政策背景下,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大量遣唐使在学习中国文化之后,回国促进了日本的发展进步,①②④符合题 ,D正确;唐朝与诸多国家友好往来,③说法错误,A、B、C排除。
3.D
【详解】因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发现贩卖黑人奴隶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故选D项;排除ABC。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种群众多,文化多样,而它的“文化同化”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不得不效仿加拿大实行“多元文化”政策,这说明多元文化政策符合移民国家的国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澳大利亚的文化政策的变化,并没有体现澳大利亚的民族意识,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无关,排除B项;根据“以英格兰文化代替其他民族文化,实现英格兰单一文化政策”可知澳大利亚并没有致力于摆脱英国殖民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材料反映了1854--1870年,大量黄金从澳大利亚输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出国华工人数不断增多,他们多为殖民者欺骗、掠夺、贩卖而置身异国,在外国进行艰苦劳动工作,并将积累的财富汇往国内,故选D;鸦片战争后列强主要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主要集中在甲午战争后,而且材料并未体现出投资,故排除A;材料反映出1856年大量黄金流往广州,但当时广州并不属于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故排除B;材料只反映了澳洲的黄金输入中国,没有中国输出的情况,无法得出“出超”的结论,故排除C。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和非洲黑人语言,反映出美国文化的多源性,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美式英语吸收融合其他语言,不是美利坚人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大众化”,排除C项;“消除了种族歧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至今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来华的犹太人逐渐了解并喜欢上了上海菜、中式点心、中国戏剧和武术等,反映出人口迁徙推动文化交流,C项正确;战争并不能完全阻断民族发展进程,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上海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排除B项;材料的空间范围仅仅是上海,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移民人数迅速增加并呈现出继续增加的趋势,B项正确;ACD都是移民人数不断增加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于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唐朝全盛时期,B项正确;日本大化改新开始于646年,即七世纪中期,当时阿拉伯帝国还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A项错误;儒学在东南亚地区流行是在宋元以后,C项错误;利玛窦来华传播教义是在16世纪后期,当时处于中国的明朝时期,阿拉伯帝国已灭亡,D项错误。
10.A
【详解】本题考查波斯人的渊源。结合所学,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中,有一支崛起于伊朗高原,后来建立了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故A项正确;蒙古人东征的方向是日本,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海上民族 指青铜时代末期左右,特别是公元前13世纪入侵安纳托利亚东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和埃及的任何侵略性的航海者集团。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匈奴是汉族对古代生活于蒙古大草原一带的游牧民族的通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人同周边不甚开化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使得罗马帝国边境地带的罗马人住区和蛮族住区差别不大,表明民族交融曾发生在古代欧洲社会,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罗马帝国建立了一套吸收蛮族的制度,排除B项;希腊人最终被蛮族一网打尽的说法绝对,并且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东西文明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据材料“数以万计的清教徒、天主教徒、罪犯等被迫越过大西洋,移民北美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移民他们废除了北美土地共同经营的规则,每位新大陆的移民都可以领取50英亩的私人土地,随着英国人移民美洲,北美得到开发,原住民与殖民者的冲突也不断加深,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是被殖民者,B不符合史实,排除;缓和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间的矛盾是对英国的影响,而不是北美地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引发华工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新加坡在教育上兼顾多种语言,同时又把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这既尊重了语言的多样性,又有利于交流的顺畅一致,说明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D项正确;把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是因为英语在国际上运用的广泛性,而非推崇英国文化,排除A项;兼顾各种语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排除B项;C项与材料相悖,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60—1990年美国。据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统计图可知,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明显增大,与这一时期大量移民赴美有关,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促进了美国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C项正确;非欧洲移民只占赴美移民的小部分,不能改变欧洲文化的主流地位,排除A项;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认同问题早在1960年以前就存在,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移民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21年、16世纪末期、17世纪末(世界)。依据材料,经历近200年发展,印第安人仍占绝对多数,这说明当时族群间融合发展缓慢,A项正确;材料强调印第安人,并未涉及混血人种,排除B项;结合所学,当时西班牙在墨西哥加强控制,划分总督区,实行农奴制,故仅凭印第安人数不足于说明西班牙殖民进程停滞,排除C项;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欧洲文化影响力增长,只是因为欧洲移民及其后代人数较少的原因,所以印第安人仍在多数,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4至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结合所学可知,日耳曼人在由北向南的迁徙的过程中,各个区域间的文化相互碰撞,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融与认同,C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排除A项;欧洲民族国家是在中世纪后期逐渐出现的,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民族南下后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二者时间不符,排除B项;该迁徙并没有征服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而是吸收融合了罗马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7.原因:传统的种族主义思潮影响;19世纪末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文化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矛盾激化。
【详解】根据材料“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将近一个世纪后,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可得到19世纪末排外主义势力发展;根据材料“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可得到传统的种族主义思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到移民文化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矛盾激化。
18.(1)D
(2)B
(3)A
(4)D
(5)ABD
(6)AC
(7)设计的正面体现了英国在殖民统治时期对澳大利亚的统治,具有殖民色彩,背面反映了土著居民的文化,具有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体现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详解】(1)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出现纸币最早是在中国宋代四川,D项正确;罗马帝国是在公元前后,当时还未出现纸币,排除A项;元朝时,纸币传入欧洲,排除B项;秦朝时铜钱是主要货币,排除C项。故选D项。
(2)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澳大利亚。从时间来看,当时是1788年,工业革命刚开始,当时已经出现蒸汽动力,但是还未普及,因此还有风力,B项正确;风力是传统动力,当时已经出现蒸汽动力,排除A项;电力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排除C项;内燃机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3)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澳大利亚。当时澳大利亚是囚犯的流放地,A项正确;淘金者在当时也只是少数人,排除B项;殖民官员是当时的少数人,排除C项;中国工人是在工业革命后大量进入澳大利亚,排除D项。故选A项。
(4)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澳大利亚。背面是用于土著重要仪式的权杖和原住民形象,可以用来研究原住民的社会组织,D项正确;材料没显示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无关,排除A项;材料和渔猎采集无关,排除B项;艺术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
(5)本题是多选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澳大利亚。根据“殖民官员、囚犯、淘金者、二战水手”可以体现澳大利亚的人口结构和历史变迁,B项和D项正确;根据羊毛工人可得出产业结构,A项正确;材料没涉及货币制度,排除C项;英国并没有将整个政治制度移植到澳大利益,排除E项;故选ABD。
(6)本题是双选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澳大利亚。从背面土著重要仪式的权杖和原住民人形得出关注土著居民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A项和C项正确;材料中没体现人口的多少,排除B项;土著文明没有彻底毁灭,排除D项。故选AC项。
(7)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现代澳大利亚。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涉及的正面体现了英国在殖民统治时期对澳大利亚的统治,具有殖民色彩,背面反映了土著居民的文化,具有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体现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19.(1)观点:在希腊文化的进程当中,东方古代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或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
古希腊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古希腊海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各种接连不断的海外殖民,再加上古希腊人热爱冒险和旅游的天性以及频繁发生的战争,最终使得古希腊广泛的与东方文化相互接触。
东方文化从政治理念、科学技术、语言文字、哲学宗教以及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答出2点即可),通过旅游(或游历冒险)、贸易、战争和殖民等途径(答出2点即可),在不同程度上对古希腊文化带来了影响。
(2)特点:混合性(或多元化);欧洲文化为主体(或居于主导地位);非土著居民创造;由被动开放到主动吸收;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落后性等。(答出3点即可)
原因: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与亚洲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土著印第安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殖民地时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等。(答出3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可知,在希腊文化的进程当中,东方古代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理解可从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希腊人的素质、对外战争及文化之间的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拉美。特点:根据材料“其文化不再只是印第安文化,而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殖民者的欧洲基督教文化以及被奴役的另一部分人的文化”可知,混合性(或多元化)、欧洲文化为主体(或居于主导地位)及非土著居民创造;根据材料“随着自身的发展,拉美开始主动接纳外来文化”可知,由被动开放到主动吸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落后性等。原因:根据材料“15世纪末以来,‘大门敞开’的拉丁美洲,其文化不再只是印第安文化”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与亚洲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土著印第安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及殖民地时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20.(1)事例:中国北方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到中原地区;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建立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
方向:中原农耕民族(汉人)迁往江南地区。
原因:少数民族内迁的冲击;北方陷入长期战乱之中,南方相对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政策的支持(如东晋政府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
(2)观点一: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论述:人口增长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屠杀、奴役以及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作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促进美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失去1亿的非洲,人口结构改变,严重影响了非洲社会的发展。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华工成为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为美国西部发展作出了贡献。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综上,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反过来,经济的增长也促使人口增长。
观点二:1500年前后人口的大增长有助于西欧社会转型。
论述: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和发展。14世纪的黑死病造成欧洲人口的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欧洲的发展。到16世纪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在人口总数与农业总产量方面都达到较以往更高的水平,增加了欧洲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促使欧洲对新大陆殖民的愿望更加强烈,也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劳动力,有利于促进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劳动力,在16世纪的欧洲,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力量之一。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3-6世纪的欧洲和中国。第一问事件,由材料一“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及所学可知,中国北方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到中原地区;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建立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第二问方向和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农耕民族迁徙的方向是中原农耕民族(汉人)迁往江南地区。原因分别从少数民族内迁的冲击;北方陷入长期战乱之中,南方相对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政策的支持等方面分析说明。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欧洲、非洲及亚洲。设问是运用近代以来中外历史的相关信息,围绕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根据材料“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往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一: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人口增长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屠杀、奴役以及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作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促进美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失去1亿的非洲,人口结构改变,严重影响了非洲社会的发展。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华工成为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为美国西部发展作出了贡献。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根据材料“公元1-1850年中国和西欧的人口增长比较”及所学可得出观点二:1500年前后人口的大增长有助于西欧社会转型。结合所学可知,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和发展。14世纪的黑死病造成欧洲人口的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欧洲的发展。到16世纪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在人口总数与农业总产量方面都达到较以往更高的水平,增加了欧洲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促使欧洲对新大陆殖民的愿望更加强烈,也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劳动力,有利于促进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劳动力,在16世纪的欧洲,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力量之一。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