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模拟卷(四)
一、选择题
1.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Street),又名“占领街”……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带来的影响有(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C.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C.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3.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宣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主张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但在其攻占浙江等地后因兵力扩张财政陷入困境,为保障税收仍允许地主向佃户收取田租。这种土地政策说明太平天国政权( )
A.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B.本质上代表着地主阶级利益
C.兼顾政治现实
D.是农民阶级空想的产物
4.英国学者安德葛评价说:“1839年,林则徐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预料,完全没有想到他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这句话中的“付诸行动”指( )
A.领导虎门销烟 B.编撰《海国图志》
C.发动金田起义 D.率军收复新疆
5.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进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随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B.湘军围困
C.内部矛盾 D.武器落后
6.202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同习近平主席举行会谈时表示,不久前我亲自去友谊关种植“友谊树”,也是希望以此彰显越中两国的特殊兄弟情谊。友谊关,旧称镇南关,回望中国近代史,于1885年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整个中法战争战局的老将是( )
A.刘铭传 B.冯子材 C.左宗棠 D.沈葆桢
7.如图中一系列历史事件主要反映的是( )
A.革命力量的汇集 B.民主共和的潮流
C.封建制度的终结 D.政治中心的转移
8.下列近代侵华战争的信息表中,战争与战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侵华战争 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A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C 甲午中日战争 《北京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A.A B.B C.C D.D
9.一首红歌讲述一段历史,一首红歌见证一段传奇。《国民革命歌》曾响彻中国大江南北,激发了民众革命的热情。歌词中的“工农学兵,大联合”指的是(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10.如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4年发行的5分铜币,该铜币的发行和流通反映了( )
A.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 B.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红军实现战略转移
11.某中学历史社团绘制了如图两张示意图。它们反映的是(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B.新航路开辟后的新现象
C.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2.《自然辩证法通讯》指出,哥伦布、麦哲伦的探险活动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重新绘制世界地图,确立了地理学理论体系的行星地理概念,触发了对地理现象的探源追踪。可见新航路开辟( )
A.验证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展现了人类个性解放和冒险精神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D.瓦解了天主教会的宗教神学理论
1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美洲的发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 )
A.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促进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
C.颠覆欧洲的生产、生活方式
D.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这场革命较为彻底地荡涤本国封建污泥浊水的同时,也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革命中推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成为指引历史前进的光辉旗帜。”该革命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拉美独立战争
15.17、18世纪英、美、法在政治上逐步向近代转型。以下法律文献的共同作用是( )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法律文献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颁布《人权宣言》
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 制定1787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C.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6.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如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改革 历史信息
彼得一世改革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A.都属于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B.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农奴制成为两次改革的焦点
D.都改变了俄国的生活方式
17.这场战争有许多别名:“州际大战”“叛乱”“手足之争”……惠特曼称其为“试图分裂的战争”。这场战争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克里木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凡尔登战役
18.语言的传播与发展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19世纪出现了“电灯”“电话”“电报”等新词,请你给这些“新词”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C.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D.殖民地人民奋起反抗
19.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20.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对材料中的两个“战争”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个战争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B.第一个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C.第二个战争造成了德国的分裂
D.第二个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1.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他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期间制定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这表明( )
A.整顿金融是新政的核心措施
B.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金融问题
C.金融整顿是经济恢复的前提
D.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的干预
22.美国在提出马歇尔计划后的第二年颁布了《外援法》,其中表述到:“考虑到美国享有没有内部贸易壁垒的巨大国内市场之便利,深信欧洲国家也会享有类似的便利。”据此推知,马歇尔计划旨在( )
A.推动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B.协调美欧间贸易政策
C.消除苏联意识形态影响
D.拓展美国的海外市场
23.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普遍出土了三角形石犁、破土器、耘田器、石镰等劳动生产工具 良渚先民还发明了砭针,它是刺激人体穴位,用于治病的一种原始工具。据此推测,良渚先民( )
A.已学会使用火
B.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C.主要以采集、渔猎为生
D.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24.北约轰炸南联盟、911恐怖袭击事件、俄乌冲突不断、巴以局势恶化如此种种表明( )
A.霸权主义弥漫世界 B.战争与动荡是主流
C.世界和平任重道远 D.恐怖主义日益泛滥
二、综合题
2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组织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怀仁国《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隋唐为例指出“群相”制度的名称并指出明朝相权“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的史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重要创新?
(3)材料三李世民的话是针对哪一制度而言的?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这一制度演变至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有何严重弊端?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规律。
26.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的劳动】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三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第一次,东汉、魏晋时期的五胡内迁;第二次,西晋“永嘉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第三次,金灭北宋“靖康之难”引发的人口迁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的角度阐述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 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人民的利益】
材料三 新中国大事记(部分)大事
时间 大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1978年 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人民的意义。
【人民的使命】
材料四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想要“为祖国做些什么”,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我们做好分内的工作,做到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尽的职责,那便已经是对祖国不小的帮助。我们为祖国所做的一切,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但十四亿个我们每天平平常常、勤勤恳恳地工作和生活,构筑出来的,将是一条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宽阔大道。十四亿人同一心,试看天下谁能敌。
——摘编自共青团中央《身处各个行业的普通人,目前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
(4)当今国际风云变幻,民族复兴面临重重阻力,值此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学生,谈谈你能为祖国发展做些什么。
27.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1)英国以哪部法律文献为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2)材料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3)结合以上几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后初期……一条香烟几乎等于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天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香烟。统治阶级忙于转嫁经济危机,人民群众更苦不堪言,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苏联正在采取拖延战术,以便利用西欧各国的困难策动共产主义革命……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
——摘编自杜正艾、陈思《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材料二:1960﹣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阿登纳指出的那样:“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摘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说明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的原因。为此,美国出台了哪项政策?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二中西欧社会相对于材料一出现了什么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欧关系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10 AACAA BBDAB
11-20 BCDCA CCCDC
21-24 DDDC
25.(1)名称:三省六部制;史实:明朝(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2)措施: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创新:实行行省制。
(3)制度:科举制度;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弊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社会落后。
(4)规律: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脆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26.(1)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2)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社会阶层迅速扩大,斗争方式多样。
(3)示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示例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理由: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示例三: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理由: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4)做法: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学生,我们要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
27.(1)文献:《权利法案》。意义: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新: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认识: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28.(1)二战后,西欧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苏联在西欧各国宣传共产主义。(任答两点即可)马歇尔计划。
(2)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成就巨大。西欧的联合。
(3)国家利益;世界局势(国际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模拟卷(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