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一、思维导图
二、学习提示
1.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哪些探索与努力?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和实践?
2.如何认识这一时期社会各阶级救亡图存活动的特征和局限性?
三、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史事,能够体现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的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北伐、西征 D.颁布《资政新篇》
2. 1851年1月,洪秀全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下列事件标志着其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政权的是( )
A.洪秀全称天王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变乱
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A.攻占南京 B.西征 C.天京变乱 D.天京陷落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发生在19世纪中叶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下列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B.引起中央权力下移,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C.宣扬的反对清朝统治的思想,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活动的种子
D.迈出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
5.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面对民族危机,社会各阶级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下列选项中,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富国强兵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6.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民用企业的是( )
A.天津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开平矿务局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7.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为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D.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
8.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下诏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重新垂帘听政。戊戌变法措施中得以保留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保国会
9.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其目的是( )
A.号召变法图强 B.呼吁创立民国 C.倡导兴办实业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0.下列选项中,对“百日维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光绪帝先后颁布上百道变法诏令而得名
B.变法措施之一是废除了科举制
C.百日维新符合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D.维新派在当时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几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主张并简要评价。
(2)概括材料二的内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1896-1899年)
材料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临终语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谭嗣同这段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D 5.B 6.C 7.C 8.C 9.A 10.C
(二)材料解析题
11. (1)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评价: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但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2)内容:主张开设银行,鼓励私人投资,发行纸币。
积极意义: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2. (1)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变官制”,即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重新垂帘听政。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决心以死明志,从容就义。
(3)由于守旧势力过于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仅将希望寄托于并无实权的皇帝,导致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6课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同步练习(答案)--2023-2024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