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清末新政 小专题通关训练(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三历史小专题通关训练-----清末新政
一、单选题
1.1904年,清政府效仿日本进行国语改革,明确将汉语作为通行全国的官方语言,称为“官话”;而所谓“国语”依旧是满语。这一现象反映了清政府( )
A.主权意识的不断强化 B.政体改革的保守立场
C.官僚队伍的结构变动 D.文化革新的矛盾心态
2.如图所示的学科设置,反映了( )
A.新旧并存的时代特征 B.民主共和的社会潮流
C.近代学制的渐次完善 D.新式教育的初步兴起
3.1903年,盛宣怀在《开办高等商务学堂折》中奏请开设的课程有“商律、财政、商业、历史、舆地、物理、化学、算数、簿记、书札,又有机器学以究工艺,商品学以辨物产,游历考察以求实验,而广见闻”。其旨在( )
A.改革科举制度 B.推行西式教育 C.培养实用人才 D.提高国民素质
4.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大多把尚武作为其宗旨之一。比如创刊于1906年的《云南》杂志发刊词明确宣布:“执戈从戎,男子义务。为国为家,无海无陆。裹尸马革葬身鱼腹。光荣无限,愿望乃足。”清末尚武思想( )
A.是传统儒学发展的产物 B.表达了民族自强的诉求
C.受洋务运动开展的影响 D.体现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5.从1901年清政府着手改革考试制度,到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之前,清政府兴办学堂,并制定种种规定,如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被授予生员功名(秀才)等。这说明该时期( )
A.科举制的公平得到社会认可 B.中国教育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
C.改革满足了民众的利益要求 D.中国教育改革新旧杂陈的特点
6.1904年,清政府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各国言语,全国皆归一致,故同国之人,其情易洽,实由小学堂教字母拼音始……兹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将来各省学堂教员,凡授科学,均以官音讲解。此举意在( )
A.改革教育塑造国家意识 B.利用新式学堂统一思想
C.借助新政控制地方政权 D.改进教学方式发展科技
7.1905年户部银行正式成立,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户部(大清)银行拥有发行货币、监管市场、经理国库等职能,其纸币发行数额从1905年底的53万余两,增加到1911年的1789万余两,成为当时流通的主要纸币之一。这一举措( )
A.开启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B.有效应对清政府统治危机
C.符合世界货币发展的潮流 D.适应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
8.清末十年的改革不能说毫无成就,改革官制、编练新军、振兴实业、废除科举、兴办学堂等确有诸多进展。然而,在改革的速度和方向上,清政府和社会期待逐渐显现出巨大的落差。据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清末新政(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D.新政改革违背了政府初衷
9.1910年,原本由资政院决议的云南盐斤加价和广西学堂限制外籍学生事件,被上谕交由行政衙门核查,军机大臣副署通过。资政院代表据理力争,要求“定枢臣责任”“速设责任内阁”。摄政王载沣批示“毋庸议”,奏稿被搁置。这表明,当时( )
A.立宪派努力推进立宪运动 B.责任内阁的建立符合民意
C.清廷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 D.军机大臣控制了朝廷大权
10.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即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做了具体规定,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等内容定为教育宗旨。清政府这一举措( )
A.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 B.有利于培养更多的西式人才
C.以巩固君主专制为主要目的 D.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11.下图是1908年《神州日报》刊发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创作的主要背景是( )
A.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 B.立宪派开始支持革命
C.清廷权威的不断加强 D.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12.如表是严复和张之洞关于专利保护的主张。据此推知( )
此如创机著书诸事,各国例许专利,非不知专利之致不平也,然不专利则无以奖劝漱励。 1901年严复
现中国各省局厂仿用外洋断机,仿造专利机件不少,且正欲各处推广制造以挽权利。……若准保护美国专利牌照,是自塞其智慧。 1903年张之洞
A.两人均主张保护机器专利 B.严复借助于专利保护推行新法
C.两种主张激发了发展潜力 D.张之洞的主张基于新政的需要
13.1905年前社会舆论认为“今试向执政诸公语之,当改专制为立宪,鲜有不怒且叱者”,而1905年之后关于立宪政体“其倡者一二无赖,而和者乃遍中国,相与鼓吹张皇之,已深入于士民之心。”并有担忧中国的立宪有“专务虚名”而“藉以为应酬之用”的倾向了。这一现象( )
A.反映立宪实质是政治骗局 B.反映出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C.得益于清末新政直接推动 D.表明立宪成主流政治选择
14.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提倡民族工业、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等措施,其目的是为了( )
A.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B.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统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缓和统治者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5.侯宜杰先生认为“咨议局的成立,大大突破了封闭式的封建政权结构,削弱、限制了地方长官的专制权力,标志着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生活的正式开始,是政治制度民主化的实际起点”,侯宜杰先生将其誉为“中国最早的议会”。据此可知,咨议局最主要的作用在于( )
A.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进程 B.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6.对于清末新政,有人认为是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的改革,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还有人认为是清政府领导的一次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全面改革运动。这些观点虽有不同,但均认为新政( )
A.维护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使清政府摆脱了内外困境 D.有助于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17.清末立宪运动中,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诞生,其立法理念、制定过程等多方面都深受日本《明治宪法》的影响。《钦定宪法大纲》模仿《明治宪法》主要基于( )
A.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B.西方民主和宪政思想被广泛接受
C.预备立宪推行并取得巨大成就 D.日本跃升成为东方帝国主义强国
18.1902年7月,刘坤一提议,“原议华洋合股之轮船一切办法,无须英国允许,如英商退股则权归华商公司,挂中国旗帜更无须英国允许。”9月,中英约定:“如现在或日后有行驶内地水道之英轮,而该船主允愿将轮船转卖与华人公司及挂号中国旗号,英国政府应许不加禁阻。”上述提议和规定( )
A.体现了实业救国要求 B.意在收回内河航运权
C.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 D.遏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19.1905年,江南船坞从江南制造局分离出来,仿照商务办法,由专门修建清政府的轮船军舰而转变为中外兵轮商船的制造和维修,实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务化方针,所得利润作为常年经费以资周转。这一转变( )
A.导致企业所有制性质变化 B.官督商办企业较为盛行
C.顺应了商品市场经济规律 D.彻底保障企业资金来源
20.1904年,《南洋官报》正式创刊。单独开辟“实业”“附”两个专栏,刊登与实业相关的新闻或译件等内容,言明“本南洋官报系奉特旨著照北洋官报办理,故其采撰述均以振兴实学,启发新知为附”。《南洋官报》的创立( )
①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想观念的传播 ②反映资严阶级革命派传播新思想
③表明了晚清政府意图振兴工商业 ④体现戊戌变法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黄中慧明确提出:今“无业游民生计日绌,苟不早为之所,则民不聊生,人心思变,更何堪设想?……兹谨拟工艺局章程若千条,防患未形,寓养于教”。在1902-1909年间,山东、浙江等22个省都创办了省级工艺局。农工商部之工艺局开业之时,就把游民中的少壮者作为主要的招收对象,到1907年时招收艺徒的规模已达500人,且“分隶各科,责成工师,认真指授,就所学之难易,分别二年一年毕业”。
1903年,袁世凯创办了北洋工艺局,作为“北洋官营实业之总机关”。该局“先后毕业生共计二千余人。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场毕业工徒”。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仅高阳一地的棉布生产在1909年就达95万匹,1910年上升到148万匹。四川工艺局成立后,到1910年已有近百家工艺局所和工场,生产有革制产品、肥皂、……其中不少“改良土产十分行销”。在晚清开办的工艺局所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但是,传统工艺的手工业技术培训仍是各地工艺局所中的大宗科目,如木工、竹工等,而且还有不少属于特种手工艺的科目等。
——摘编自张九洲《论晚清官办工艺局所的兴起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官办工艺局所”创办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官办工艺局所”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逐步形成的条约制度下的领事裁判权制度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产物,是中外不平等条约的司法表现。晚清司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企望通过修律新政以期挽救行将就终的晚清皇权统治,但其直接动因乃是肇始于收回因西方列强入侵而逐步形成的领事裁判权,从而维护固有的司法主权。1900年,刘坤一、张之洞鲜明地提出了“整顿中法”与“采用西法”并重的变法主张,由此揭开了清末司法改革的序幕。在司法改革方面,刘、张二人针对中国传统司法的弊端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在他们看来,“必事事皆有确实办法,庶可以仰裨圣朝尚德缓刑之治,而驱民入教之患可渐除矣”。至于“采用西法”,刘、张建议,“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其中包括定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并且特别强调制定这类法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摘编自公丕祥《司法主权与领事裁判权:晚清司法改革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的司法改革。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3年创办的北洋工艺局“为北洋官营实业之总机关”,下设高等工业学堂,“以培养工业人才为宗旨”;考工厂,“以启发工商智识为宗旨”,其下附设工商研究所、工商演说会、工业售品所(后改称天津劝工陈列所);教育品陈列馆,“以浚发学识,教育实验为宗旨”;实习工场,“提倡、制造、培养民生,储各项公司工匠之才,成本局学堂学生之艺”,培养工匠之才以兴实业,分设机械、劝工、彩印、染色、木工、窑业、刺绣、提花、图画、烛皂、制燧(即火柴)等科。“当时士大夫多重清谈,鲜有自办实业者。自有实业工厂之示范训练,故技术人手渐多,遂有噱资创办各种工厂,如天津造胰公司,丹凤火柴公司等,为一时士绅所筹办,皆间接受实习工场之启导”。
——根据周尔润《直隶工艺志初编》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工艺局创办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创办北洋工艺局的历史影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醇亲王裁泮根据慈禧授权主持军事改革。1901年,清政府决定在全国各地编练新军以取代旧式军队;1904年,练兵处制定了全国编练新军的规模,又给各省分配了具体的编练指标和完成期限,但由于各省财政困难,到1907年仅完成部分任务。1906年,以裁沣为首的皇族们又逼迫袁世凯交出部分北洋兵权,决心以德国为样本将全国分散的军事权力集中到皇族手中。鉴于军事留学生良莠不齐,1908年,载沣着手严格筛选派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学生资格,以确保军事改革的人才质量。1910年,载沣决定正式设立海军部和军港,发展近代海军,但海军军费的摊派却遭到了地方强烈抵制。晚清军事改革的成效不但未能达到改革者的初衷,反而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和社会民族矛盾。
——摘编自刘晨《载沣与晚清军事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军事改革的措施及阻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军事改革。
5.【晚清军事变革】
材料一 “兵必土著,取具保结”。 湘军规定应募者必须具有湖南户籍,且需取具保结。 湘军在招募之规中明确要求,“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其无保之人不予收录。 湘军采取了先选将,由统将亲手选兵,兵随将转的方法,即勇丁由什长挑选,什长由哨弁选取,哨弁由营官筛选,营官由统领遴选。为提升军队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军官技能和素质,曾国藩在拟定湘军饷章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士兵的经济待遇。 湘军是清政府出于镇压太平军的需要而组建,属于勇营性质,“临事招募,事罢遣散”。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失败,在天京被占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曾国藩便下令解散湘军。
——摘编自杨旭平《清末新军兵役制度研究》
材料二 湘淮军以前的清朝军队基本上是属于冷兵器时代,它们配备刀矛弓箭等传统的作战武器。新军引进和利用外国先进的技术,使装备发生质的变革,军队由冷兵器时代跨入热兵器时代。新军编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仿效日本军队的。其编制之法以一军统两镇,1个镇下设2个步兵协,1个马队标,1个炮兵标,1个工程营,1个辎重营以及1 支军乐队。 每个步兵协下设 2 标,每个标(步兵或炮兵)由 3 个营组成(骑兵标下设队),1镇兵力12 512人。 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旨在使它成为一个制定特殊军事规划的临时行政机构。练兵处分为三个司:军政司、军令司、军学司。后来将兵部改为陆军部,并合并了练兵处和太仆司。 陆军部管辖清朝所有的陆军、军事学堂、军械、军需贮藏和兵工厂等。 此外还设置管理水师事务的海军处,为以后成立独立的海军部做准备。
——摘编自李治涛《试论新军近代化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湘军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军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新军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明确将汉语作为通行全国的官方语言,称为‘官话’;而所谓‘国语’依旧是满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政府进行国语改革,既想要确立以“汉语”为主的官方语言,又想维持“满语”的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这体现清政府在文化革新的矛盾心态,D项正确;本题主旨“晚清国语改革”,属于文化领域的改革,而“主权意识的不断强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国语改革,没有涉及政体改革,排除B项;“官僚队伍的结构”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满清在文化革新的矛盾心态,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宣统三年(1911年)安徽官立皖江中学堂修业文凭(局部)”及所学可知,这张文凭上清晰地记录了“毕业试验各科分数”,包括传统的修身、经学、国文、历史和地理和西方的英文、算学、博物、理化等11门功课的毕业考试分数,体现了清末学堂教育具有新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没有对比材料,体现不出近代学制渐次完善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兴起了新式教育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盛宣怀在《开办高等商务学堂折》中奏请开设的课程有商律、财政、商业、历史、舆地、物理、化学、算数、簿记、书札,机器学、商品学、游历考察等。这些课程是适应当时清末新政培养专门实用人才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科举,排除A项;推广西式教育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接受教育者的素质,但当时教育并未普及,提高国民素质说法夸大了,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清末尚武思想比较浓厚,这与近代民族危机加深的社会环境相关,因此尚武表达了民族自强的诉求,B项正确;传统儒学发展与尚武思想关系不大,排除A项;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已经破产,排除C项;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且尚武与维新思想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依据材料“废除科举考试之前,清政府兴办学堂,并制定种种规定,如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被授予生员功名(秀才)等”可知,清政府兴办学堂,颁行“癸卯学制”,授予学堂学生各种功名,之前的科举制仍然存在,反映出中国新旧教育体制并存,教育改革新旧杂陈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授予学堂学生功名,无法得出科举制是否得到社会认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末教育改革的新旧杂陈,而不是已经实现了平稳过渡,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无法得知改革满足民众的利益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各国言语,全国皆归一致,故同国之人,其情易洽,实由小学堂教字母拼音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目的是改革教育塑造国家意识,A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塑造国家意识”,而“利用新式学堂统一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借助新政控制地方政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教学方式发展科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设立大清银行,拥有发行货币、监管市场、经理国库等职能,而且此后发行货币的数量不断增加。大清银行实际上是中央银行,这一机构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清政府金融机构的近代化特征,这符合世界货币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近代银行是中国金融业近代化的标志,而国人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的中国通商银行,排除A项;大清银行并未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排除B项;大清银行不是为了适应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而设立的,主要是为了缓和财政危机设立,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在改革的速度和方向上,清政府和社会期待逐渐显现出巨大的落差”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政只是打着改革的幌子,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违背了社会对政治民主化的潮流追求,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总体趋势,C项正确;清末新政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新政改革违背了政府初衷,说法与史实相反,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0年(中国)。资政院是清政府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设置的中央谘议机构,11910年10月,资政院正式成立。据材料“资政院代表据理力争”可知,资政院的人员组成以立宪派为主,说明立宪派民主斗争意识增强,A项正确;责任内阁制是1912年建立的,排除B项;清廷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据材料“军机大臣副署通过”,但据材料“摄政王载沣批示“毋庸议,”可见,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等内容定为教育宗旨,由此可知,清政府这一举措就是以巩固君主专制为主要目的,C项正确;科举制废除是在1905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相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到学习内容,只是材料中的教育宗旨,不能得出有利于培养更多的西式人才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等内容定为教育宗旨,无法奠定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08年的中国。根据漫画可知,众多的人在看着很远的空中月下的国会大楼群,由此可见,国会只是空中楼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08年正值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时期,A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排除B项;晚清时期,清廷权威不断下降,清政府企图借立宪之名,来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民族危机加深并非预备立宪的主要背景,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张之洞认为如果保护美国的专利牌照,则不利于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机器,所以他是基于学习西方技术、开展新政的需要,认为不应该保护西方国家的及其专利,D项正确,排除A项;严复主张专利保护,但无法说明他是要推行新法,排除B项;张之洞不主张进行专利保护,实际上不利于激发发展潜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年的中国。由材料“其倡者一二无赖,而和者乃遍中国,相与鼓吹张皇之,已深入于士民之心。”可知,日俄战争,日本取得胜利,受日本立宪政体打败俄国沙皇专制的影响,君主立宪成为政界的主流选择,D项正确;清政府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排除A项;立宪是由清政府主导的,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壮大,排除B项;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并不是直接推动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崛起,他们对于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对外妥协的政策感到不满,要求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清政府为了稳定国内局势,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以此来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巩固其统治基础,D项正确;清末新政的措施,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但非其主观目的,排除A项;清末新政未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措施,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非其主观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政治制度民主化的实际起点”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在地方成立咨议局,为实行立宪做准备,这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咨议局是清末新政的产物,与戊戌变法无关,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材料“有人认为是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的改革,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还有人认为是清政府领导的一次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全面改革运动”及所学可知,材料中三中观点都强调清末新政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清末新政加重了清王朝的危机,并未起到维护统治和摆脱内外困境的作用,排除A、C项;清末新政最终失败,并未挽救民族危亡,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清代预备立宪借鉴日本宪政改革的成功经验,A项正确;西方民主和宪政思想被广泛接受与日本没有关系,排除B项;预备立宪并未取得巨大成就,排除C项;日本跃升成为东方帝国主义强国属于客观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题干所示为晚清重臣刘坤一的提议和中英的约定,“船主允愿将轮船转卖与华人公司及挂号中国旗号,英国政府应许不加禁阻”,这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倡导“实业救国”,排除A项;意在收回内河航运权,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B项;这些提议和规定并不能遏制列强的经济侵略,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武帝(中国)。材料中只是江南制造总局的一个部门由军工转向民用性生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活力,C项正确;企业并没有私有化,只是经营方式有所改变,排除A项;经营方式只是部分改变,所以“官督商办企业较为盛行”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这一转变只能减轻企业的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1904年(中国)。据材料可知,该报纸的宗旨是“振兴实学,启发新知”,有利于传播实业救国的思想,①正确;该报纸是官报,表明了晚清政府要振兴工商业的意图,③正确。①③正确,C项正确;材料反映振兴实业的思想,未涉及革命派的思想,②错误;1904年是清末新政改革时期,不是戊戌变法时期,④错误。②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二、
1.(1)列强侵华,内忧外患;游民众多,失业现象严重;清末新政的推行;近代西方技术与文化的输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逐渐盛行。
(2)工艺局所寓养于教,使游民得到就业安置,有利于社会稳定:工艺局所引进现代西方先进工艺技术,促进了近代西方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工艺局所重视传统工艺培训,保存了传统手工业技艺,有助于近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工艺局所毕业的学生增多,体现了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近代化;工艺局所的数量不断增多,带动的手工工场也在增多,体现出工场手工业及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壮大;工艺局所的货物比较畅销,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背景:联系所学,可得出列强侵华,内忧外患;根据材料“无业游民生计日绌,苟不早为之所”“把游民中的少壮者作为主要的招收对象”,可知游民众多,失业现象严重:根据材料“1901年”“1903年”等,联系所学,可知清末新政的推行;根据材料“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可知近代西方技术与文化的输入;根据材料时间以及“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实业救国思潮逐渐盛行。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作用:根据材料“无业游民生计日绌,……寓养于教”联系所学,可知工艺局所寓养于教,使游民得到就业安置,有利于社会稳定:根据材料“在晚清开办的工艺局所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但是,传统工艺的手工业技术培训仍是各地工艺局所中的大宗科目”等,联系所学,可知工艺局所引进现代西方先进工艺技术,促进了近代西方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工艺局所重视传统工艺培训,保存了传统手工业技艺,有助于近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根据材料“分隶各科,责成工师,认真指授,就所学之难易,分别二年一年毕业”“先后毕业生共计二千余人。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场毕业工徒”,可知工艺局所毕业的学生增多,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仅高阳一地的棉布生产在1909年就达95万匹,1910年上升到148万匹”,可知工艺局所的数量不断增多,带动的手工工场也在增多,体现出工场手工业及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壮大;根据材料“改良土产十分行销”联系所学,可知工艺局所的货物比较畅销,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1)主要特点:以挽救清朝统治为出发点;整顿中法与采用西法并重;司法改革涉及面较为广泛。
(2)司法改革维护了国家的司法主权;促进了中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晚清司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企望通过修律新政以期挽救行将就终的晚清皇权统治”可知以挽救清朝统治为出发点;根据材料“提出了‘整顿中法’与‘采用西法’并重的变法主张”可知整顿中法与采用西法并重;根据材料“包括定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可知司法改革涉及面较为广泛。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其直接动因乃是肇始于收回因西方列强入侵而逐步形成的领事裁判权,从而维护固有的司法主权”可知司法改革维护了国家的司法主权;根据材料“针对中国传统司法的弊端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在他们看来,‘必事事皆有确实办法,庶可以仰裨圣朝尚德缓刑之治,而驱民入教之患可渐除矣’”可知促进了中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结合司法改革涉及的范围可知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1)背景:清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政府推行新政,奖励实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北洋官营实业经济实力强。
(2)影响: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冲击了旧观念,为各地兴办实业作了示范;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增强了北洋派系的实力,影响了20世纪初的中国政局;(任答3点即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其发展和影响有限。
【解析】【小题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03年(中国)。背景:根据材料“1903年”“北洋官营实业之总机关”“培养工匠之才以兴实业”并联系清末新政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从清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而推行新政,鼓励各地发展实业,民族危机严重背景下实业救国潮流的兴起等角度作答。
【小题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03年(中国)。设问要求为“说明创办北洋工艺局的历史影响”,作答时要注意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积极方面,可从培养人才、示范作用、中国政局演变等方面作答,如: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冲击了旧观念,为各地兴办实业作了示范;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增强了北洋派系的实力,影响了20世纪初的中国政局;消极方面,可从企业的封建性、所处时代背景和阶级局限性等角度分析,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其发展和影响有限。
4.(1)措施:编练新军;剥夺袁世凯的部分兵权集中到皇族手中;派遣留学生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设立海军部和军港,发展近代海军。阻力: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和袁世凯的抵制;列强的侵略和阻挠。
(2)评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培养了一批军事改革人才;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和社会民族矛盾,加速了清朝灭亡。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1901年,清政府决定在全国各地编练新军以取代旧式军队”可知,编练新军;根据材料“以裁沣为首的皇族们又逼迫袁世凯交出部分北洋兵权,决心以德国为样本将全国分散的军事权力集中到皇族手中”可知,剥夺袁世凯的部分兵权集中到皇族手中;根据材料“载沣着手严格筛选派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学生资格,以确保军事改革的人才质量”可知,派遣留学生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根据材料“1910年,载沣决定正式设立海军部和军港,发展近代海军”可知,设立海军部和军港,发展近代海军。第二小问阻力:根据材料“但由于各省财政困难,到1907年仅完成部分任务”可知,财政困难;根据材料“1910年,载沣决定正式设立海军部和军港,发展近代海军,但海军军费的摊派却遭到了地方强烈抵制”可知,地方政府和袁世凯的抵制结合所学知识,列强的侵略和阻挠也是阻碍晚清军事改革的因素。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评析:晚清军事改革编练新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根据材料“1908年,载沣着手严格筛选派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学生资格,以确保军事改革的人才质量”可知,培养了一批军事改革人才;根据材料“晚清军事改革的成效不但未能达到改革者的初衷,反而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和社会民族矛盾。”可知,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和社会民族矛盾,加速了清朝灭亡。
5.(1)基本特征:注重士兵招募的条件;实行层层募选的办法;具有较高的经济待遇;属于“临时招募,事罢遣散”的勇营性质;本质上仍属于旧式传统军队。(任答三点)
(2)变化:武器装备由刀矛弓箭冷兵器向火枪大炮热兵器转变;军队编制由封建传统编制向近代西方编制之法转变;军事管理机构由简单化、单一化向专业化、独立化转变。 (任答两点)
作用:加速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镇压国内人民反抗,对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对抵御外侮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倾覆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对推翻清王朝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期随着政治军事化、军阀化,新军成为军阀统治的工具。 (任答三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特征:依据材料“湘军规定应募者必须具有湖南户籍,且需取具保结。湘军在招募之规中明确要求”可知湘军对招募条件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可得出注重其招募条件;依据材料“湘军采取了先选将,由统将亲手选兵,兵随将转的方法,即勇丁由什长挑选,什长由哨弁选取,哨弁由营官筛选,营官由统领遴选”可知,募选有层层选取的特点;依据材料“曾国藩在拟定湘军饷章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士兵的经济待遇”可知,湘军经济待遇较高;依据材料“湘军是清政府出于镇压太平军的需要而组建,属于勇营性质,‘临事招募,事罢遣散’”可知,湘军具有“临事招募,事罢遣散”勇营性质的特征。综合以上分析,湘军仍然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军队的范畴,本质上属于旧式传统军队。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变化,依据材料“军队由冷兵器时代跨入热兵器时代”“其编制之法以一军统两镇”“练兵处分为三个司:军政司、军令司、军学司。后来将兵部改为陆军部,并合并了练兵处和太仆司”可知,晚清军队在武器装备、军队编制、军事管理机构都有重大变化。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练新军是清末晚清政府为挽救趋于崩溃的统治而被迫进行的变革举措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军队的近代化、对抵御外来侵略有一定的作用;也对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王朝统治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后来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对推翻清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又演变为袁世凯等进行军阀统治的工具,一定程度阻碍了历史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清末新政 小专题通关训练(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