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三中学(五四学制)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初三历史自主训练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遭遇的极大困难”准确的说法是( )
A.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B.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
C.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2.为拓展学生思维,某中学开展了“思维导图主题命名”活动。如图最恰当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沦为殖民地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
3.某同学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 B.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
C.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D.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4.某学校围绕辛亥革命制定研学旅行计划时,选取了广州、南京、武昌、北京为目的地。你认为武昌一地的研学主题应该是( )
A.缔造共和 B.浴血共和 C.共和梦碎 D.维护共和
5.解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6.1926年9月20日,中央局报告中指出:“(此役)能迅速的荡平吴军,得力于两湖农民援助之力非常之多,尤其是湖南农会的参战更勇烈。”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长沙会战
7.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D.进行战略转移
8.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访问南京,在与南京市政府代表团会谈时,公然怀疑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真实性,我方予以驳斥。如果由你提供证据,下列选项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
A.近代学者相关研究成果 B.“南京大屠杀”相关影视资料
C.一位中国守军的回忆录 D.档案馆中保存的相关照片资料
9.下图是1949年4月27日民盟苏州支部印发的《光明报·号外》(部分)据此可知( )
A.解放区完成土改农民踊跃参军
B.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苏州
C.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
D.江南地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10.中国近代的工商业者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动荡的年代里百折不挠,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奋斗。下列有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C.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D.地区分布比较均衡
11.观察下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 4222 92169
1909 52348 1560270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双百”方针的提出
12.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3.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14.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的部分分币的样币。你认为该图的主题体现了( )
A.“一五”计划已经取得成就巨大
B.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
C.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
D.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
15.1954年,毛泽东主席说:“我们这次会议(注: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
A.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10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840—1919年中国在技术、制度方面探索的史实。(2分)总结这一时期现代化探索中的历史教训。(1分)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第四阶段
1919—1949年 1949—1978年 1978—2012年 2012年以来
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政策或措施。(2分)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历程的特点。(1分)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角度一 发展道路:走殖民扩张的道路相关史实: ① 发展道路: ② 相关史实: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角度二 西方现代化追求财富积累,使大量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财富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2分)比较角度二体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2分)
17.(10分)船的诞生推动着海洋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南海1号”船胞“南海一号”是宋代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船载瓷器等大量文物。 图2 郑和宝船(模型)最大的郑和宝船长约136米,宽约56米,排水量超过8000吨。 图3 “耆英号”版画“耆英号”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最大的水帆船,长近50米,宽约10米,满载排水量达800吨。
图4 定远号铁甲舰“定远号”是清政府委托德国建造的7000吨级铁甲舰,1885年加入北洋舰队成为旗舰。 图5 山东舰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国产航空母舰,2019年12月17日正式加入中国人民海军战斗序列。
(1)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南海一号”的史料类型。(1分)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宋朝历史的哪些内容(2个即可)?(2分)
(2)根据材料,指出图2所示郑和宝船与图3所示“耆英号”的不同之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者不同的政策因素。(2分)
(3)以“中国近现代海防”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材料中哪艘舰船?(1分)请说明理由。(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三中学(五四学制)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