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卷6】期中素养综合测试卷(一)(含解析)-2023-2024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测试
期中素养综合测试卷(一)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限时:6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第1至11课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广东中山期中,1,★★☆)隋朝开皇八年,晋王杨广统军南伐,试图一统全国,其檄文宣称“惟废伪主之身”,百官投降可以“身保言贵”。其讨伐对象是 ( )
A.北齐 B.陈 C.辽东 D.突厥
2.【新课标】[史料实证](2023山东东营中考,5,★★☆)杜佑在《通典》中对一位皇帝做了这样的描述:“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据此判断,这位皇帝是 ( )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3.(2023天津西青期中,4,★☆☆)汉文帝曾说:“夫农,天下之本也。”《旧唐书》亦有记载:“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汉唐多数统治者皆贯彻这一思想,出现了诸多“治世”。这一思想可以概括为 ( )
A.重用人才,整顿吏治 B.提倡节俭,辛勤劳动 C.以农为本,注重农桑 D.缓和矛盾,巩固边疆
4.【跨学科·语文】(2023浙江余杭期中,7,★☆☆)“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这首诗赞扬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
A.戒奢从简 B.整顿吏治 C.重视农业 D.变法图强
5.(2023山东东营中考,6,★☆☆)“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 )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6.[横向对比](2023福建泉港期中,10,★★★)李白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而杜甫是位“苦难诗人”,其很多诗作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材料中所述两人作品风格不同的重要原因是 ( )
A.所受教育不同 B.个人前途不同 C.时代背景不同 D.性格特点不同
7.(2023广东东莞期中,10,★★☆)唐招提寺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被誉为“海东无双的大伽蓝”“绝尘名刹”,寺院的金堂和讲堂是8世纪建立的古建筑物,都是日本国宝。该寺院的建造可用以说明 ( )
A.法显西行取经 B.玄奘前往天竺取经 C.空海来华求法 D.鉴真东渡传授佛法
8.【新中考】[传统文化·书法](2023福建鼓楼期中,13,★★☆)下图是现存放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序文中唐太宗高度评价玄奘法师取经和翻译佛经;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 ( )
①中国书法艺术发展 ②中印之间文化交流 ③唐朝文化影响日本 ④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以史为鉴](2023浙江富阳期中,2,★★★)阅读下表,据表格内容可得出 ( )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诸侯王发动叛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叛乱被平定,加强了统治 了中央集权,巩固 中央与地方权力对比失衡,国势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A.封建王朝社会矛盾尖锐 B.加强中央集权能稳定王朝
C.封建割据导致汉朝衰亡 D.割据分裂只出现于王朝末期
10.【新课标】[时空观念](2023河南西峡期中,9,★★☆)观察五代十国形势图,以下有关此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A.北方的政局比南方相对稳定 B.政权都分布在黄河流域
C.延续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D.开国君主都出身于农民起义领袖
11.(2023山东青岛市南期中,22,★☆☆)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王朝政治治理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削弱实权、经济控制、军事平叛、思想教化等,其中北宋分化知州权力的是 ( )
A.刺史 B.市舶司 C.通判 D.按察使司
12.(原创)“倘若北宋因袭唐末五代的重武轻文,不要说宋代整个国家得不到和平与安宁,老百姓不能够安居乐业,就连文化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将成为问题,说不定五代十国的历史还要继续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唐朝藩镇割据的影响 B.北宋重文轻武的原因 C.隋朝科举制度的确立 D.五代混乱割据的局面
13.[横向对比](2023北京通州期中,11,★☆☆)耶律阿保机和元昊改革的共同点包括 ( )
耶律阿保机改革 元昊改革
任用汉人为官,发展农业,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①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②都关注教育制度的改革 ③都促进了政权的发展 ④都加速了各民族的分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4.【新情境】[项目化学习](2023广东中山期中改编,17,★☆☆)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在进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项目化学习时,绘制出了如下四幅政权并立示意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 )
15.【跨学科·数学】(2023福建泉港期中,24,★☆☆)1115年,女真族首领仿照汉族制度称“皇帝”,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定都会宁。金政权建立的时间可以表述为 ( )
A.11世纪初期 B.11世纪后期 C.12世纪初期 D.12世纪后期
16.(2023山东青岛市南期中,20,★★☆)有学者估计,“南宋初年财政总收入不到一千万缗,而外贸收入约一百五十万缗,占总收入的15%左右。绍兴末年财政总收入达到四千五百万缗左右,而外贸收入约二百万缗,占总收入的4%左右”。这反映出 ( )
A.南宋时期国防实力强大 B.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
C.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南宋时期农业较为发达
17.【跨学科·数学】(2022山东菏泽中考,4,★★☆)下表中的数据主要说明了 ( )
时间 地域 比例
北方 南方
742年 3042万人 2036万人 3:2
1080年 956万人 2368万人 2:5
A.政治中心的转移 B.南北交通的发达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8.【新课标】[历史解释](2023天津南开二模,5,★★★)《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一书中写道:“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这一观点体现了 ( )
A.辽宋并立 B.宋与西夏并立 C.北宋与金并立 D.南宋与元并立
19.【新课标】[家国情怀]由于政令统一、交通便利,遍及全国的驿站将山水迢迢、素无往来的各民族联系到了一起。由此可见,元朝的统一 ( )
A.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B.推动了交通领域的发展 C.便利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维持了政权并立的局面
20.(2023安徽包河期中,14,★★☆)下表是元朝部分行省行政区划,据表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在于 ( )
名称 行政区划
陕西行省 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湖广行省 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
江浙行省 从江南平原逶迤直至福建山地
河南江北行省 合淮水南北为一
A.壮大地方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民族交融 D.提高行政效率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8分,共60分)
21.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_______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南宋抗金将领_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南宋抗元大臣_______组织南宋余部顽强抵抗,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3)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_______(国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北宋前期,_______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兴起的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中,①处设置的管理机构是_______。《元朝形势图(1330年)》中,②处设置的管理机构是______________。
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元朝形势图(1330年)
22.(2023河北迁安期中改编,28,★★☆)(18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改善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局面。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宰相的权力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宋朝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材料三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材料四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畏兀儿(即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确立以什么为标志?(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什么?(6分)
(4)元朝时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这一地区设置了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4分)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新的民族”指什么民族?(2分)
23.(2023安徽贵池期中,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说明“民族血缘的交融”。(4分)
材料二 澶州之战后,北宋与辽议和,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宋辽和平,使边界贸易兴旺,交流频繁。
——摘编自李侃《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与辽议和”的结果,并概括其作用。(6分)
材料三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和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内,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4分)
24.【新情境】[项目化学习](2023山西潞州三校期中改编,19,★★★)(18分)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唐宋元时期的和谐之光”为主题开展了以下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任务一 【解读数据——见证经济和谐】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时间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 2080万 40% 3120万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 5500万 65.5% 2900万 34.5%
(1)上表数据反映了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这一变化趋势,说明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及具体表现。(6分)
任务二 【品读诗歌—体会社会和谐】
(2)品读下面两首诗歌,概括唐宋时期社会风气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变化的影响。(6分)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北宋]汪洙《神童诗》(节选)
任务三 【研读史料——认识民族和谐】
(3)【新中考】[思维开放·小论文]读下面材料,结合唐宋元时期的相关史实,以“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巩固与发展”为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6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交融,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
期中素养综合测试卷(一)
1-5 BCCBD 6-10 CDABC 11-15 CBDDC 16-20 BDDAB
1.B 根据“隋朝开皇八年,晋王杨广统军南伐,试图一统全国”和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故题干中讨伐对象是陈。
2.C 根据“登极之初,即建洛邑”“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和所学可知,隋炀帝征发大批的劳动力,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等,故C项正确。
3.C 根据“夫农,天下之本也”“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可知,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注重农桑。
4.B 根据“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可知,武则天注重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5.D 根据材料“如纺车”“车骨之末,缚以竹筒"可知,这描述的是筒车。
6.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歌体现了唐朝繁盛时期的时代特征,杜甫的诗体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特征,这说明时代背景的不同导致两人作品风格不同,故C项正确。
7.D 唐朝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后在日本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并在此讲经,最终卒于唐招提寺。因此,唐招提寺的建造可用以说明鉴真东渡传授佛法,D项正确。
8.A 根据材料“序文中唐太宗高度评价玄法师取经和翻译佛经”可知,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中印之间文化交流;根据材料“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可知,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故①②正确。
9.B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西汉初期分封诸侯,导致七国之乱;唐朝中叶节度使权力过重,导致安史之乱;唐朝末年内轻外重,导致藩镇割据,由此可知,必须削弱地方力量,强化中央集权才能稳定王朝,故B项正确。
10.C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政权更选与分立,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11.C 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为了分化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12.B 材料出如果北宋实行重武轻文政策的话,宋代这个国家得不到和平与安宁,老百姓不能够安居乐业,文化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将成为问题,因此这说明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有利于社会得到和平与发展,故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重文轻武的原因。
13.D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两者改革都未体现出“关注教育制度的改革”,排除②。两者改革都体现了向汉文化学习,有利于民族交融,排除④。D项符合题意。
14.D 从方位上看,辽位于北宋北方偏东北位置,西夏位于北宋西北方向,综上所述,D项正确。
15.C 金政权建立的时间为1115年,即12世纪初期。
16.B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初年到兴末年外贸收入增加,说明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
17.D 依据表格信息“742年”北方人口和南方人口比例为3:2;“1080年”北方人口和南方人口比例为2:5;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及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使北民大量南迁,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故D项正确。
18.D 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根据“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可知,这一观点体现了南宋与元并立。
19.A 根据“遍及全国的驿站将山水迢、素无往来的各民族联系到了一起”可知,元朝的统一使各民族加强了联系,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20.B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元朝的行省以犬牙交错原则划界,目的是防止地方凭借山、河等险势形成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1.【答案】:
(1)618;907。
(2)岳飞;文天祥。
(3)遣唐使;新罗。
(4)四川;景德镇。
(5)安西都护府;澎湖巡检司。
【解析】:本题各问均为基础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2.【答案】:
(1)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
(2)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行省制。中书省。御史台。
(4)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使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5)回族。
【解析】:
(1)根据材料中“隋大业年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所提到的考试制度是指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根据材料“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仅负责行政职能”“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回答。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元世祖建立了行省制度以巩固统治;第二、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5)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新的民族”指回族。
23.【答案】:
(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文成公主人藏、金城公主人藏等。(言之有理即可)
(2)结果:签订了澶渊之盟。作用:辽宋之间保持着长久的和平局面;使边界贸易兴旺,交流频繁;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使边地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任答两点即可)
(3)认识:有和有战,以和为主;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澶州之战后,北宋与辽议和”可知,“北宋与辽议和”的结果是签订了澶渊之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概括回答。
(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有和有战,以和为主;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24.【答案】:
(1)变化趋势:南方人口增多,北方人口减少,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变化:经济重心南移。表现:农业上,“苏湖熟,天下足”;手工业上,制瓷中心、丝织业中心、造船业中心都在南方;商业上,南方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港口多在南方;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任答两点即可)
(2)唐朝尚武轻文(崇尚武力)。宋朝重文轻武(重视文治)。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长期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事力量薄弱,官员办事效率低下,朝廷财政支出增加;等。(正反两面各答一点即可)
(3)示例:
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巩固与发展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碰撞交融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人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先后出现了多次民族间的战与和,如北宋与辽在多年征战后签订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订立宋夏和约、南宋与金之间达成和议,订立和约使政权之间保持相对和平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元朝时期,民族交往活跃,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和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西域、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唐朝到北宋,南方人口增长,北方人口下降,且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第二小问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其表现结合所学,可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回答。
(2)第一小问通过诗歌,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
(3)本问是小论文题,答案不唯一,注意要做到观点明确、清楚,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卷6】期中素养综合测试卷(一)(含解析)-2023-2024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测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