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阶段评估(一)历史
下册第1—6课
注意事项:共两大题,24小题,满分80分,作答时间为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 上海 B. 北平 C. 重庆 D. 南京
2. 下图所示诗词赞颂的历史事件( )
一自五星旗帜扬, 神州无处不春光。 东方拂晓醒狮起, 谱出班斓盛世章。
A. 标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 B. 标志着我国封建制度彻底被废除
C. 使人民看到了和平民主希望 D. 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
3. “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于藏民而言,它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青藏公路通车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中共八大召开
4.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材料揭示了抗美援朝的( )
A. 原因 B. 特点 C. 经过 D. 影响
5.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30万名功臣和6000多个集体立功单位,上万中华儿女鲜血洒在了朝鲜大地上。这些志愿军战士们被誉为( )
A. “最可爱的人” B. “人民公仆”
C. “解放军好战士” D. “党的好干部”
6. “能有效对抗……强大美军并最终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营造了国内的稳定环境 B. 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
C. 推翻了美帝的霸权地位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7. 阅读下表,指出表格反映的农村问题是( )
项目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分布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不到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4%
A. 生产力水平低 B. 土地分配不均
C. 发展速度缓慢 D. 自然灾害频发
8. 下图所示漫画《家乡喜讯》形象地描述了1950年发生的场景。该漫画旨在说明( )
A.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结果 B. 推行土地改革的历史原因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影响 D. 实施土地改革带来的变化
9. 广大农民获得渴盼已久的土地并解除高额地租及其他非经济剥夺之后,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在政府的引导下兴修水利工程,增加对土地投入,争取增产增收。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A.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B. 彻底改变了农村贫穷局面
C.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0. 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别仅为美国的7.34%、0.05%、0.22%,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 )
A. 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B.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 开展土地改革 D.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1. 如表是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部分类别高校的设置情况。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 )
类别 数量 占比
工业院校 38所 21%
师范院校 31所 17%
农林院校 29所 16%
医药院校 29所 16%
A. 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B. 适应国家发展战略
C. 培养农业先进人才 D.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12.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该对联中的“一桥”指的是( )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八一大桥
C. 南京长江大桥 D. 鹰厦铁路
13. 在历史课上,小明同学展示了以下图片。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
《中华民国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三民主义的指导性实践 B. 中国民主法治探索历程
C.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D. 社会主义阶段的新成就
14. 针对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等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提高粮食商品化程度
C. 彻底消灭富农和中农 D. 推动国家民主化进程
15.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1956年,山西省清徐县政府联合“美和居”等21家制醋作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形式为( )
A. 全部购买 B. 互助合作 C. 自主经营 D. 公私合营
16. 通过年代尺进行主题探究,可以把握某一时期历史发展时代特征。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正确的是( )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6年 D. 1960年
17.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报告,论述了十个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这一“良好开端”指的是( )
A.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中共八大召开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8. 下图所示宣传画中的标语为“猪羊肥大赛黄牛”,这表明当时( )
A. 经济发展迅猛 B. 存在冒进思想
C. 产业比例协调 D. 强调安全生产
19.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首流传自人民公社时期的顺口溜反映了(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 农民生产的懒惰性
C 农民积极性降低 D. 公社哨子规律性强
20. 流行词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在我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如“阶级斗争”“红卫兵”“四人帮”等具有时代烙印的词汇。“某个时期”指的是( )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8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40分。)
21. 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阿沛·阿旺晋美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骨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图2黄继光 战争中,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图3邱少云 战争中,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图4焦裕禄 鞠躬尽瘁领头人,一片冰心交百姓。沧桑扔点查风口,兰考治沙斗赤贫。石破天惊君去也,丰碑闪闪是精神。 图5王进喜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以及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所示黄继光与图3所示邱少云参加这场战争主要是为了抵抗哪国的侵略?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3)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范人物”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材料中哪一人物?请说明理由。
22. 掌握历史事件间的联系是探究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现代历史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
(1)指出表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自强、国家兴旺发达的重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断中国成立时,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当时,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现代工业不到国民经济的10%,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且相关人才匮乏。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殚精竭虑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党史学习100天专题四十六》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体现国内人民以各种方式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爱国运动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 农民欢天喜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我们的了。”……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中到处是一派兴旺气象……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4%。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和哪一事件有关。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概括一个主题。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变化】
材料一 图1所示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图1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列举两例“一五”计划期间在工业方面的成就。
【制度变化】
材料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并指出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创新举措。
【农业变化】
材料三
图2 1949-197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单位;千克)
(3)根据材料三,指出面对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下降,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阶段评估(一)历史
下册第1—6课
注意事项:共两大题,24小题,满分80分,作答时间为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 上海 B. 北平 C. 重庆 D. 南京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更名为北京市,B项正确;上海和南京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和D项;重庆是1949年11月解放的,排除C项。故选B项。
2. 下图所示诗词赞颂的历史事件( )
一自五星旗帜扬, 神州无处不春光。 东方拂晓醒狮起, 谱出班斓盛世章。
A 标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 B. 标志着我国封建制度彻底被废除
C. 使人民看到了和平民主的希望 D. 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一自五星旗帜扬,神州无处不春光。东方拂晓醒狮起,谱出班斓盛世章”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A项正确;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完成,标志着我国封建制度彻底被废除,排除B项;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满足人民和平民主的愿望,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3. “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于藏民而言,它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青藏公路通车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祖国大陆的统一”,结合所学可知,西藏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从此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裂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排除A项;青藏公路通车是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排除B项;中共八大召开,与“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材料揭示了抗美援朝的( )
A. 原因 B. 特点 C. 经过 D. 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题干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原因,A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局部战争,双方在狭小的战场投入大量兵力,中国以弱胜强,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与题干强调的原因不符,排除C项;抗美援朝战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30万名功臣和6000多个集体立功单位,上万中华儿女鲜血洒在了朝鲜大地上。这些志愿军战士们被誉为( )
A. “最可爱的人” B. “人民公仆”
C. “解放军好战士” D. “党的好干部”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30万名功臣和6000多个集体立功单位,上万中华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大地上。这些志愿军战士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A项正确;焦裕禄被誉为“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排除B项;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排除C项;焦裕禄被誉为“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排除D项。故选A项。
6. “能有效对抗……强大美军并最终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营造了国内的稳定环境 B. 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
C. 推翻了美帝的霸权地位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能有效对抗……强大美军并最终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强大美军并最终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没有强调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国内环境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新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影响,未涉及对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影响,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后美国仍然推行霸权主义,C项违背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7. 阅读下表,指出表格反映的农村问题是( )
项目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分布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不到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4%
A. 生产力水平低 B. 土地分配不均
C. 发展速度缓慢 D. 自然灾害频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 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 50% 以上,而占全国农户 57% 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 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土地分配不均,B项正确;图表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地占有情况,“生产力水平低”和“发展速度缓慢”与图表信息无关,排除AC项;从图表看不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8. 下图所示漫画《家乡喜讯》形象地描述了1950年发生的场景。该漫画旨在说明( )
A.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结果 B. 推行土地改革的历史原因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影响 D. 实施土地改革带来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发展,D项正确;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排除A项;推行土地改革的历史原因是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而题干图片强调的是实施土地改革带来的变化,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开始实施的,排除C项。故选D项。
9. 广大农民获得渴盼已久的土地并解除高额地租及其他非经济剥夺之后,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在政府的引导下兴修水利工程,增加对土地投入,争取增产增收。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A.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B. 彻底改变了农村贫穷局面
C.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广大农民获得渴盼已久的土地并解除高额地租及其他非经济剥夺之后,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土地改革是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但没有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排除A项;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彻底改变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别仅为美国的7.34%、0.05%、0.22%,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 )
A. 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B.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 开展土地改革 D.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改革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从1953年至 1957年,国家有计划地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项正确;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事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AC项均与“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无关,排除AC项;1956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11. 如表是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部分类别高校的设置情况。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 )
类别 数量 占比
工业院校 38所 21%
师范院校 31所 17%
农林院校 29所 16%
医药院校 29所 16%
A. 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B. 适应国家发展战略
C. 培养农业先进人才 D.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部分高校的设置情况”结合所学可知,经过1953年高等学校的调整,我国的工业院校在数量和比例上优于其它类别院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所涉及的是高等教育,不是基础教育,排除A项;材料中不仅有农业方面的人才,还有其他领域的人才,因此不仅仅是培养农业人才,排除C项;当时的战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协调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2.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该对联中的“一桥”指的是( )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八一大桥
C. 南京长江大桥 D. 鹰厦铁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和所学知识可知,对联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往西藏的三条公路修建通车,A项正确;八一大桥是1997年正式建成通车的,排除B项;南京长江大桥是文革期间修建的,排除C项;鹰厦铁路是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但不是桥梁,排除D项。故选A项。
13. 在历史课上,小明同学展示了以下图片。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
《中华民国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三民主义的指导性实践 B. 中国民主法治探索历程
C.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D. 社会主义阶段的新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中华民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宪法》是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行的,标志着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结束,宪政正式肇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所以这三幅图片体现了中国民主法治探索历程,B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纲领,与三部法律无关,排除A项;《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政府颁布的,与共产党无关,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三部法律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 针对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等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提高粮食商品化程度
C. 彻底消灭富农和中农 D. 推动国家民主化进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A项正确;“提高粮食商品化程度”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彻底消灭富农和中农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农业问题,与推进国家民主化进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1956年,山西省清徐县政府联合“美和居”等21家制醋作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形式为( )
A. 全部购买 B. 互助合作 C. 自主经营 D. 公私合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制醋作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D项正确;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排除A项;互助合作是对农业的改造方式,排除B项;自主经营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6. 通过年代尺进行主题探究,可以把握某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正确的是( )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6年 D. 1960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排除A项;1952年是土地改革完成时间,在我国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排除B项;1960年属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7.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报告,论述了十个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这一“良好开端”指的是( )
A.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中共八大召开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C项正确;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是1954年,排除A项;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排除B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下图所示宣传画中的标语为“猪羊肥大赛黄牛”,这表明当时( )
A. 经济发展迅猛 B. 存在冒进思想
C. 产业比例协调 D. 强调安全生产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猪羊肥大赛黄牛”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浮夸风”,这体现的是左倾冒进思想,B项正确;材料宣传语“猪羊肥大赛黄牛”,不能体现经济发展迅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产业比例协调,而是宣传标语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安全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
19.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首流传自人民公社时期的顺口溜反映了(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 农民生产的懒惰性
C. 农民积极性降低 D. 公社哨子规律性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首流传自人民公社时期的顺口溜反映了农民积极性降低,C项正确;材料强调“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是体现农民生产不愿意出工,是生产没有积极性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而不是农民生产的懒惰性,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D项违背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0. 流行词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在我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如“阶级斗争”“红卫兵”“四人帮”等具有时代烙印的词汇。“某个时期”指的是( )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阶级斗争”“红卫兵”“四人帮”可知,材料中的“阶级斗争”“红卫兵”“四人帮”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时代烙印,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与“红卫兵”“四人帮”不符,排除A项;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出现了“浮夸风”,排除B项;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8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40分。)
21. 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阿沛·阿旺晋美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骨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图2黄继光 战争中,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图3邱少云 战争中,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图4焦裕禄 鞠躬尽瘁领头人,一片冰心交百姓。沧桑扔点查风口,兰考治沙斗赤贫。石破天惊君去也,丰碑闪闪是精神。 图5王进喜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以及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所示黄继光与图3所示邱少云参加这场战争主要是为了抵抗哪国的侵略?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3)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范人物”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材料中哪一人物?请说明理由。
【答案】(1)时间:1951年;意义: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国家:美国;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人物及理由:选择:焦裕禄;理由: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治理风沙、内涝和盐碱地等灾害,为兰考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关心人民疾苦,经常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帮助困难家庭解决问题。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党的好干部”。选择:王进喜;理由: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间、意义:根据图1“阿沛·阿旺晋美”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4月,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协商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小问2详解】
国家:根据图2和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继光和邱少云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因此,他们参加这场战争主要是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精神:结合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小问3详解】
人物及理由:选择:焦裕禄;理由:结合所学可知,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治理风沙、内涝和盐碱地等灾害,为兰考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关心人民疾苦,经常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帮助困难家庭解决问题。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党的好干部”。选择:王进喜;理由:结合所学可知,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
22. 掌握历史事件间的联系是探究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现代历史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
(1)指出表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示例一
事件: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筹备工作,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综上所述,一届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准备,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示例二:
事件:一五计划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观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要求,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可任选一个角度确定观点,观点必须积极、正确,论述时,史实准确,并揭示史实的意义,观点要运用提炼性语言,总结概括事件共性,如观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等。论述时必须贴合观点,分别论述两个及以上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每个历史事件,每个意义)。最后,综上所述(总之)是对观点和论述的总结和升华,结合两个历史事件回扣观点。如:观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筹备工作,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该制度;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综上所述,一届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准备,新中国的成立成为中国历史新纪元。观点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2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自强、国家兴旺发达的重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断中国成立时,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当时,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现代工业不到国民经济的10%,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且相关人才匮乏。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殚精竭虑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党史学习100天专题四十六》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体现国内人民以各种方式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爱国运动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 农民欢天喜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我们的了。”……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中到处是一派兴旺气象……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4%。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和哪一事件有关。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概括一个主题。
【答案】(1)形势:国内: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国民经济贫穷落后。
国际: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2)作用:鼓舞了志愿军将士的士气,提供了后勤保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事件:土地改革。
(4)主题: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解析】
【小问1详解】
形势:国内:据材料“当时,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现代工业不到国民经济的10%,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且相关人才匮乏……”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国民经济贫穷落后。
国际:据材料“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可知,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
小问2详解】
作用:据材料“图12青年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图13工人增产节约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爱国运动鼓舞了志愿军将士的士气,提供了后勤保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小问3详解】
事件:据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4%”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棉产量提高。
【小问4详解】
主题: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均是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斗争,故主题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变化】
材料一 图1所示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图1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列举两例“一五”计划期间在工业方面的成就。
【制度变化】
材料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并指出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创新举措。
【农业变化】
材料三
图2 1949-197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单位;千克)
(3)根据材料三,指出面对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下降,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等。
(2)原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本身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举措:赎买政策。
(3)措施:采取八字方针措施。
(4)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领域:根据材料一“图1所示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可知,“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在工业方面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等。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可得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据材料二“……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可得出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本身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小问3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下降,党和政府及时采取八字方针措施,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年7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时提出的,并在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上正式决定成为对国民经济的方针。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小问4详解】
启示: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