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贵州省七年级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2024年贵州省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
七年级下册·历史
(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共 24 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面是某历史小组在进行主题研究时制作的知识卡。该小组正在研究的主题是( )
① 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② 文成公主入藏③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A.繁荣的经济发展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发达的海外贸易
2.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在即位时说∶“辽以镔铁为国号,取名之义是因为镔铁坚硬。镔铁虽然坚硬,但终会变易朽坏,只有金不会变易,不会朽坏,最为珍宝……因此建国号为金。”这位皇帝是
A.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耶律德光
3.《蒙古秘史》记载:“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这一社会局面结束于( )
A.蒙古族人民起义,反对贵族压迫
B.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C.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D.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4.《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请问这是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两宋时期
5.下列有关武则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改国号为武
C.创立科举制度 D.她的统治被称为“开元盛世”
6.从如下图中我们能得到的直接信息是( )

A.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B.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南方地区出现十个政权 D.宋灭后周和北汉实现全国统一
7.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世民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A.《汉武一统》 B.《贞观之治》 C.《三国鼎立》 D.《康乾盛世》
8.《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
C.南方是粮食主产区 D.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
9.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
A.女真族 B.契丹族 C.藏族 D.回族
10.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他统治时期的史实有( )

①设立锦衣卫 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③解除高级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④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宋代商业贸易非常繁荣。下列四个选项中能够体现宋代商业贸易发展突破时间限制的是
A.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了草市
B.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
C.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D.早市和夜市应运而生
1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二、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5 分)
1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唐朝时期统治者分别设置了 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这一地区。
14.南宋抗金: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 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15.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 。
16.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割据局面。
17.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 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三、辨析题(11分)
18.(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材料二: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这种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2)材料二中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创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3)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制度与材料一中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四、综合题(20分)
19.(10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松赞干布像 文成公主像
材料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2分)请你任意列举出两列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方式。(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分)
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邢窑生产的白瓷质量很高。“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2分)
(2)唐朝发达的手工业中制瓷业尤为突出,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两种瓷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开元盛世”有哪几个方面的表现。(2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当时唐朝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入藏和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均是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C项正确;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等,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发达;陶瓷业发达等,商业方面:商业繁荣,长安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排除A项;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尚武风气盛行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排除B项;唐代一开始,海外交通便十分频繁,已形成了国际局面。当时已有域外交通,这域外交通可分两方面来说,一是西北的陆路交通,一是东南的海上交通,材料不属于交通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解析】据“辽以镔铁为国号,取名之义是因为镔铁坚硬。镔铁虽然坚硬,但终会变易朽坏,只有金不会变易,不会朽坏,最为珍宝因此建国号为金。”可知,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阿骨打。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在会宁称帝,建立金,A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B排除;元昊建立西夏,C排除;耶律德光是辽太宗,D排除。故选择A。
3.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可知与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B项正确;蒙古族人民起义,反对贵族压迫,与题干内容“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不符,排除A项;忽必烈建立元朝,与铁木真结束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元灭南宋,统一全国,与铁木真结束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南唐”可知,题干内容反映的五代十国时期的情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故C符合题意;题干内容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5.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正确答案为A。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作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故B错误;隋朝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故C错误;唐玄宗的统治被称为“开元盛世”,故D错误。BCD均表述错误,故选A。
6.A
【解析】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称为五代,南方出现了九个小的割据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合称“十国”,A符合题意,A项正确;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无法直接从题干得出,排除B项;南方出现了九个小的割据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合称“十国”,排除C项;宋灭后周和北汉没有实现全国统一,只是统一了南方和中原,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世民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可知,此内容涉及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D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这说明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故D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经济状况,故AB均不符合题意;南方是粮食主产区只是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和所学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D项正确;女真族在汉代已经形成,排除A项;契丹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排除B项;藏族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解析】据图片和题干“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指历史人物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为监视官民,明朝建立者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故①设立锦衣卫与宋太祖无关,排除含①的ABC项。故选D项。
11.D
【解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突破了坊市界限。早市和夜市应运而生体现出商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故D符合题意;草市属于民间集市,不是突破时空限制。排除A;市舶司是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交子属于商品经济发展中货币,排除C。故选D。
12.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D。
13.安西都护府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先后在新疆地区设立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元朝时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14.郾城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怕抗金力量壮大,危机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故本题依次填写:岳飞、郾城、秦桧、莫须有。
15.安史之乱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6.先南后北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是解题的关键,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17.澎湖巡检司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81年,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于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主官为澎湖巡检,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18.(1)答案:门第(1分)。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3分)。
(2)科举制度(1分)。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分)。
(3)材料二中的科举制度更好(1分);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高低的读书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当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可知,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门第出身。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继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它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材料二中的科举制度更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低的读书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当官,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使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社会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19.(1)唐王朝;周边少数民族(2分);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2分)
(2)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2分);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2分)。列举:和亲、册封。(2分)
(3)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2分)
【解析】(1)“中华”、“夷狄”:依据所学唐朝的民族交往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唐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
民族政策:根据材料“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2)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中“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可知为文成公主入藏,结合文成公主入藏对传播中原文化和汉藏关系的影响可知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列举:结合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和唐朝册封渤海郡王可知方式有和亲、册封。
(3)原因:根据材料“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可知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20.(1)图(a)曲辕犁。图(b)筒车。(2分)
(2)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4分)
(3)人口众多,仓廪丰实,社会安定,经济发展。(4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农业得到了发展,农民发明了曲辕犁这种耕地的工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又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发达的手工业中制瓷业尤为突出,唐代陶瓷业,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形成“南青、北白、唐三彩”的繁荣局面。越窑青瓷如冰似玉,邢窑白瓷类银类雪,越窑青瓷中的秘色瓷和邢窑的精细白瓷,更是代表了唐代陶瓷的最高水平,一度成为大唐朝廷的贡瓷。邢窑白瓷分细白瓷、粗白瓷两种。细白瓷是专供皇室、贵族的上等白瓷,有些底部刻“盈”字款、“翰林”款;粗白瓷则行销市场,无贵贱通用之。西安、洛阳等唐代故都历年来出土了一些精细白瓷,其中不乏贡瓷。
(3)根据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2页,共5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贵州省七年级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