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3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临沂第十八中学2024级3月份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 在西亚地区,考古发现了约公元前2900年左右的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身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在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当时这一地区
A. 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 B. 拥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C. 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D. 宗教主导了人们的生活
2.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宣称,巴比伦王国是由苏美尔土地之神安努那克之王、天神安努、苏美尔最高之神恩利尔、苏美尔众水之神埃亚之长子、众神之王马都克等所有众神护佑的、万方最强大的、其根基与天地共始终的不朽王国。这一叙述旨在( )
A. 阐明人与自然的关系 B. 宣扬君权神授的理论
C. 强化法律至上的理念 D. 神化王国以巩固统治
3. 据古希腊神话传说,埃利斯国王受德尔菲神谕启示,联合其他希腊城邦在奥林匹亚举办竞技会。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奥运传统在古希腊延续。公元前416年的奥运会车马比赛项目中,雅典贵族亚西比德花重金训练御手,派出7辆赛车独揽3奖。赛后,他将胜利归于整个雅典。这说明( )
A. 奥运会的起源与王权和贵族之间斗争有关
B. 奥运会有利于增强城邦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C. 德尔菲神谕是希腊各邦处理大小事务的依据
D. 参加奥运会是希腊城邦赋予贵族的特权之一
4. 古代文明中,处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与地处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都实现了统一,并建立起君主专制政权;但位于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并没有实现政权的统一,而是发展出了小国寡民的城邦。这说明( )
A. 文明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B. 文明发展受生产力水平制约
C. 古代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D. 古希腊民主制度具有优越性
5. 大流士统治时期,“帝国境内各非波斯民族继续保有其多数地方性政策”。中央政府在行使主权时,“给现存的地方政权以行政自由”,在一些行省还“保存有地方的法律,地方的度量衡制度,行政区的划分,租税的不可侵犯性和神庙与祭司集团的各项特权”。这一举措( )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阻碍了古代文明交流
C. 尊重了各地发展的差异性 D. 完善了地方官僚体系
6. 亚历山大在征服广大地区期间,曾于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这些措施旨在( )
A 保护各地传统文化 B. 笼络征服地区人心
C. 宣扬统治的合法性 D. 扩大帝国统治疆域
7.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罗马( )
A. 是西方世界的中心 B. 疆域辽阔开明开放
C. 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D. 区域经济联系加强
8.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据此可知( )
A. 西亚是当时文明最发达之地 B. 古代希腊文明完全源自于西亚
C. 各地文明交流以技术传播为主 D. 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9. 中世纪早期,西欧领主的过度剥削招致农民诉讼。800年,法国对西部勒芒地区发布法令,明确规定劳役种类和数量,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一天,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再承担手工业劳役。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
A. 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 农奴政治权利扩大
C 庄园秩序得到维护 D. 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10. 1070年,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1086年威廉召集所有等级的领主和贵族成了“索尔兹伯里誓约”,规定所有封建领主不论等级都必须向国王效忠,且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拥有者。该誓约( )
A. 促使英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B. 强化了领主和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C. 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英国国力的提升
D. 导致英国陷入长期的割据和混战状态
11. 从11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为资产阶级 B. 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 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 D. 为西欧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10世纪,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市政法规定,猪肉经营者购买屠宰和出售猪肉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使用的度量工具必须经市政官检验合格,并“盖有市政官印章”;面包师也要“按照市政官所规定的制作面包的小麦的价格来决定所制作面包的重量”,他们的赢利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这反映了城市管理者( )
A. 积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C. 强化规范稳定社会秩序 D. 严格控制市民行为
13. 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领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 重视吸收和融合 B. 注重交流与合作
C. 侧重借鉴和超越 D. 崇尚传承与创新
14. 依据下列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卡片描述的是( )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信仰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是苏丹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A. 阿拉伯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 俄罗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15. 下图为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统治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大化改新”后( )
A. 政府机构更加精简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 豪族地主转化为官僚 D. 武士集团力量壮大
16. 中古时期,日本模仿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天皇远非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首脑;日本借用了汉字,但发展出自己的文字;日本人接受了佛教,但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对之做了修改。这反映了日本( )
A. 善于学习外来文明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D. 对外来文化进行模仿
17. 朝鲜王朝除每年定期的科举考试外,还有一些不定期的选官考试,称为“别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这反映出( )
A. 朝鲜王朝照搬唐朝制度 B. 朝鲜国王都亲自主持科举考试
C. 儒家思想对朝鲜影响深 D. 科举制推动朝鲜社会全面发展
18. 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下图所示是鼎盛时期的疆域图,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 )
A. ②③④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19.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很多学者认为,非洲人“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等观念与现代化文明背道而驰,只有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类观点( )
A. 认为古非洲文明具有独立封闭的特点 B. 对非洲历史文化的认识全面客观
C. 看待非洲文明的态度存在歧视与偏见 D. 为非洲国家走向现代化指明方向
20. 东非沿海地区出土了相当数量的中国瓷片。图1、图2所示为发现于肯尼亚曼布鲁伊村的一处伊斯兰教墓园内的瓷器碎片(推测出产于明万历、天启年间的景德镇民窑),它们被镶嵌在墓柱之上。这些发现可用于印证( )
A. 中非官方交往源远流长 B. 阿拉伯垄断印度洋贸易
C. 瓷器在东非多用于祭祀 D. 丝路贸易促进文化交流
21. 1350年,马里帝国达到鼎盛期,帝国疆域包括了整个塞内加尔河流域,长约1000英里(1600公里),有400多个城市,仅次于当时的蒙古帝国。据此可推知,马里帝国( )
A. 行政管理能力突出 B. 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
C. 基本统一非洲大陆 D. 阻遏了蒙古人的扩张
22. 太阳金字塔是玛雅文明的杰作,玛雅文明非常崇拜太阳,然而这不是玛雅的独有现象,很多古老的国家也都有太阳崇拜,如古埃及、印度等。这反映了世界各地早期文明( )
A. 具有同源性 B. 普遍宣扬宗教崇拜
C. 联系较密切 D. 具有独立性与相似性
23.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东汉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在今坦桑尼亚地区的陵墓中出土了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瓷器 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
印加帝国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15世纪开始,丝绸在西欧市场的价格迅速上涨了8到 10倍。西欧的商人和贵族急切希望能另辟蹊径到达东方。这反映出( )
A. 西欧社会生活严重依赖中国商品 B. 奥斯曼帝国威胁传统贸易路线
C. 欧洲资产阶级急需对外倾销商品 D. 阿拉伯人严格控制地中海商路
25. 马可·波罗、鄂多立克、伊本·白图泰和尼科洛·康蒂被称为“中世纪四大旅行家”,除了伊本·白图泰,都是意大利人;后来在航海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哥伦布、亚美利哥、乔瓦尼·达·韦拉扎诺和卡伯特父子也都是意大利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
A. 垄断了东西方商路 B.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 走在海上探险前列 D. 急欲对外侵略扩张
26. 下图为佛兰德尔地理学家格哈杜斯·墨卡托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的绘制时间应不早于( )
A. 10世纪 B. 12世纪 C. 14世纪 D. 16世纪
27. 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等地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到18世纪,北美已经有西西里岛、蛋壳、红、白等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 )
A. 改变了土著的饮食习惯 B. 便利了西方的殖民活动
C. 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手段 D. 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28. 下表是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建立的特许商业殖民公司的代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公司名称 目标
1555年 莫斯科公司 以俄国为目标,后扩展到中亚、波斯
1588年 几内亚公司 以劫运黑人、黄金为目标
1597年 勒几特公司 以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为目标
1600年 东印度公司 以印度、东南亚、中国为目标,拥有在东印度的政治统治权、贸易垄断权等
A. 确立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B. 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 形成了区域化国际贸易
29. 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请你为如表中三件文物选择一个展厅名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A. 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B. 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C. 血与火的年代 D. 现实与浪漫的碰撞
30. 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班牙在浩渺的太平洋经营了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马尼拉帆船贸易”。该贸易( )
A.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进行 B. 使西班牙率先实现了社会转型
C. 揭开了跨洲商业贸易序幕 D. 刺激了中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
31. 下图是英国理财法院收藏16、17世纪被投诉的市场违法行为统计表(单位:起)。
市场违法行类型 时间 1566年 1605年 1608年 1613年
囤积谷物 17 58 205 401
其他囤积 3 57 30 29
在市场和集市售卖 9 16 4 18
抢先批购 5 12 4 3
居中转售 0 0 1 3
总计 34 143 244 454
A. 价格革命加剧市场秩序紊乱 B. 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 商业革命扩大市场贸易范围 D. 国家立法化解了贸易纠纷
32. “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
A. 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 B. 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C. 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D. 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33. 下表所示为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市民的一些言论。这些言论( )
人物 言论
布鲁尼 城市里的财富来自人的血汗,是劳动的结晶
阿尔伯蒂 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
波弃奥 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本和根本
A. 表明重商主义思想已经形成 B. 背离了人文主义的要求
C. 突破了禁欲主义的思想束缚 D.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34. 英国在14到15世纪曾多次发布限奢法令,规定只有“王室成员、高阶神职人员、伯爵、男爵、骑士和上流社会人士才可穿戴毛皮、贵重丝绸衣物,但是收效甚微。很多富裕的中层阶级,甚至平民都违反禁令,穿戴贵重衣物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众审美发生重大变化 B.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
C. 教会的权威逐渐的减弱 D. 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
35. 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决定让马丁·路德出席在沃尔姆召开的帝国会议。在会议中,路德认为神授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其主张( )
A. 否认罗马教廷的合法性 B. 意欲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纷争
C. 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 体现了反对专制王权的要求
36. 天主教会声称,人生而有罪,欲获得上帝救免,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主张( )
A 否定了基督教基本教义 B. 确立了宗教自由原则
C. 挑战了罗马教廷的势力 D. 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
37. 牛顿的成就证明:《圣经》并非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也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规则下。这表明牛顿力学( )
A. 鼓励实验和理论探索 B. 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C. 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 D. 推翻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38.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批判了教会的腐败 B. 强调社会公平
C.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39.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B.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C.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D. 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主权在民
40. “这个时期的作家赞颂人是‘英雄般的’‘神圣的’,是理智的谨慎的,而非教会的神学家所告诫世人的那样:因犯下原罪,所以人类本质上毫无价值。”“这个时期的作家”( )
A. 强调人文主义 B. 主张宗教改革
C. 倡导理性主义 D. 追求自由主义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欧大陆以培育小麦为主的农耕中心,最先出现在西南亚的美索不达米亚……随着阶级社会生产的发展,……形成统一王国以及疆域更加辽阔的帝国。……也就是古代农耕地区闭塞状态突破面的逐步扩大。……各民族、各地区之间闭塞状态发生有世界意义的突破,始于资本主义在亚欧大陆西北角登上历史舞台之际,始于15、16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航路的开辟.
——吴于廑《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前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世界文明扩展和交流的变化进行合理阐释。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东南亚胡椒出口到欧洲的数量(单位:吨)
年份 1630-1639 1641-1656 1660-1669 1670-1679 1680-1689
总数 2100 2243 3814 5705 3710
——据金祎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法国的烹饪类书籍主张饮食清淡、简单、平衡、完美,体现食材的原貌,保持其原汁原味,不再宣传香料的保健作用。人们不再相信香料的医疗效果。
在新大陆,欧洲人将亚洲的香料移植到了其殖民地并取得成功。
17世纪,印度棉布成为利润最丰厚的亚洲商品,因此,1650年以后,输往欧洲的布匹增加迅速。
——据田汝英《“贵如胡椒”:香料与14—16世纪的西欧社会生活》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东南亚胡椒出口欧洲数量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在意大利特别是在佛罗伦萨,我们不仅看到中世纪种种事物已经衰败,而且也看到一种崭新而又有建设性的世界观念出现了。“文艺复兴”是一个法语词,意为“再生”,首先采用这个名称的是那些把中世纪视为黑暗时代的人,他们主张摆脱这种时代,唤醒人类的精神。所谓“再生”,就是相信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中断时期以后,人们眼下该是继续和恢复那种类似希腊、罗马文明的时候了。
材料二 人们通常把18世纪或至少把1789年法国革命前的那些年月,称为欧洲史上的启蒙时代。启蒙时代在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维系着一种生机蓬勃的传统。自18世纪以来,思想争论总是或明或暗地反复出现,对启蒙时代的真理观念、知识观念、进步观念的正确性和传世影响提出种种疑问。然而,它的现代评论家满怀激情地确认启蒙时代思想在现代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上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是永恒持久的。18世纪,评论家在批评当时的政体和文化传统时,从启蒙时代思想中汲取越来越多的养分。但是,启蒙运动也遭遇过许多文化的谴责。不过,无论是其赞同者或是其批评者,都应有这样的共识:“启蒙时代”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总是代表一次有决定性作用的历史运动,或是一股有决定性作用的历史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唤醒人类精神”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这些“精神”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两个以上的关键词描述启蒙时代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临沂第十八中学2024级3月份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 在西亚地区,考古发现了约公元前2900年左右的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身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在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当时这一地区
A. 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 B. 拥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C. 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D. 宗教主导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考古发现西亚地区的石碑、印章和雕刻品等中有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主持宗教仪式者和“奉献产品的民众”,可以说明这一时期已经进入国家阶段,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之一,故A项正确;“拥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在题干中没有相关信息,BC项排除;材料中提到宗教仪式,但不能得出“宗教主导了人们的生活”的结论,D项排除。
【点睛】
2.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宣称,巴比伦王国是由苏美尔土地之神安努那克之王、天神安努、苏美尔最高之神恩利尔、苏美尔众水之神埃亚之长子、众神之王马都克等所有众神护佑的、万方最强大的、其根基与天地共始终的不朽王国。这一叙述旨在( )
A. 阐明人与自然的关系 B. 宣扬君权神授的理论
C. 强化法律至上的理念 D. 神化王国以巩固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宣称巴比伦王国受到众神的庇护,目的是通过神化王国以巩固统治,D项正确;材料宣称巴比伦王国受到众神的庇护,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宣称巴比伦王国受到众神的庇护,未体现君权神授,排除B项;这一叙述旨在神化王国以巩固统治,而不是强化法律至上的理念,排除C项。故选D项。
3. 据古希腊神话传说,埃利斯国王受德尔菲神谕启示,联合其他希腊城邦在奥林匹亚举办竞技会。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奥运传统在古希腊延续。公元前416年的奥运会车马比赛项目中,雅典贵族亚西比德花重金训练御手,派出7辆赛车独揽3奖。赛后,他将胜利归于整个雅典。这说明( )
A. 奥运会的起源与王权和贵族之间斗争有关
B. 奥运会有利于增强城邦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C. 德尔菲神谕是希腊各邦处理大小事务的依据
D. 参加奥运会是希腊城邦赋予贵族的特权之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为祭祀宙斯神举办的全民族体育盛会,是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体现和民族团结的纽带。依据材料“联合其他希腊城邦在奥林匹亚举办竞技会。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奥运传统在古希腊延续。公元前416年的奥运会车马比赛项目中,雅典贵族亚西比德花重金训练御手,派出7辆赛车独揽3奖。赛后,他将胜利归于整个雅典。”中“联合”、“延续”等词说明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古希腊民族凝聚在一起,“重金”、“归于”、“整个”说明希腊民族很重视这个活动,材料中虽是贵族个人花重金训练并获奖,但荣誉“归于整个雅典”,这是奥运会有利于增强城邦公民的集体荣誉感的重要体现,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古希腊民族依托奥运会增进团结和集体荣誉感,与王权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无关,排除A项;材料说埃利斯国王受德尔菲神谕启示,联合其他希腊城邦在奥林匹亚举办竞技会,这不代表德尔菲神谕是希腊各邦处理大小事务的依据,希腊“各邦”处理大小事务的说法过于绝对,夸大了德尔菲神谕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并没说只有贵族才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希腊公民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B项。
4. 古代文明中,处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与地处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都实现了统一,并建立起君主专制政权;但位于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并没有实现政权的统一,而是发展出了小国寡民的城邦。这说明( )
A. 文明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B. 文明发展受生产力水平制约
C. 古代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D. 古希腊民主制度具有优越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明产生时期(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大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都建立了君主专政,但海洋文明的古希腊地区并未实现政权统一,而是发展出了城邦,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文明的发展,A项正确;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与古希腊的城邦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相近,这不是文明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排除B项;古希腊地区的城邦兴起与海洋地区,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古希腊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5. 大流士统治时期,“帝国境内各非波斯民族继续保有其多数地方性政策”。中央政府在行使主权时,“给现存的地方政权以行政自由”,在一些行省还“保存有地方的法律,地方的度量衡制度,行政区的划分,租税的不可侵犯性和神庙与祭司集团的各项特权”。这一举措( )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阻碍了古代文明交流
C. 尊重了各地发展的差异性 D. 完善了地方官僚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大流士统治时期(波斯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大流士统治时期,因俗而治,保留帝国境内其他民族的地方政策,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尊重地方习俗和治理习惯,C项正确。这一举措利于调动地方治理的积极性,不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保留地方特色有利于文明的交流互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治理问题,没有涉及到地方官僚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6. 亚历山大在征服广大地区期间,曾于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这些措施旨在( )
A. 保护各地传统文化 B. 笼络征服地区人心
C. 宣扬统治的合法性 D. 扩大帝国统治疆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帝国)。据本题材料“曾于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使被征服地区真心归顺,亚历山大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此举赢得了当地祭司的好感。这些做法的目的是笼络征服地区人心,B项正确;“保护各地传统文化”不是主要目的,“笼络征服地区人心”巩固统治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拜谒被征服地神庙无法达到宣扬统治合法性的目的,排除C项;拜谒神庙达不到扩大帝国统治疆域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7.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罗马( )
A. 是西方世界的中心 B. 疆域辽阔开明开放
C. 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D. 区域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2世纪(罗马)。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在当时的罗马城,有来自各地的商品,说明罗马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当时的罗马城有来自各地的商品,没有说明罗马的地位,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罗马疆域辽阔开明开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城有来自各地的商品,并没有说明这些商品全是古罗马生产的,排除C项。故选D项。
8.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据此可知( )
A. 西亚是当时文明最发达之地 B. 古代希腊文明完全源自于西亚
C. 各地文明交流以技术传播为主 D. 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上古时期的世界。依据材料“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可以看出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流和联系,D项正确;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西亚是当时文明最发达之地,排除A项;“完全源自”,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交流内容不仅仅是技术,还有神话等,排除C项。故选D项。
9. 中世纪早期,西欧领主的过度剥削招致农民诉讼。800年,法国对西部勒芒地区发布法令,明确规定劳役种类和数量,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一天,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再承担手工业劳役。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
A. 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 农奴政治权利扩大
C 庄园秩序得到维护 D. 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习惯是一种调整领主和农民关系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其中材料“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一天,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再承担手工业劳役”反映的是法国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D项正确;当时封君封臣制度正在形成之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奴的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与维护庄园秩序无关,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
10. 1070年,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1086年威廉召集所有等级的领主和贵族成了“索尔兹伯里誓约”,规定所有封建领主不论等级都必须向国王效忠,且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拥有者。该誓约( )
A. 促使英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B. 强化了领主和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C. 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英国国力的提升
D. 导致英国陷入长期的割据和混战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规定所有封建领主不论等级都必须向国王效忠,且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拥有者”可知,这一誓约规定封建领主都要向国王效忠,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英国国力的提升,C项正确;英国在476年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排除A项;这一誓约加强了国王与各级领主的关系,不是强化领主和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英国王权加强后,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从11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为资产阶级 B. 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 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 D. 为西欧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1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城市是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复兴和自治有利于工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促进了文化繁荣,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这些都为西欧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D项正确;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在14-15世纪,11世纪城市市民尚未转化为资产阶级,排除A项;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资本主义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等,11世纪西欧尚不具备建立统一市场的基础条件,排除B项;城市兴起对传统的庄园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农村封建经济大规模解体还要等到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0世纪,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市政法规定,猪肉经营者购买屠宰和出售猪肉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使用的度量工具必须经市政官检验合格,并“盖有市政官印章”;面包师也要“按照市政官所规定的制作面包的小麦的价格来决定所制作面包的重量”,他们的赢利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这反映了城市管理者( )
A. 积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C. 强化规范稳定社会秩序 D. 严格控制市民行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世纪(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根据材料“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市政法规定,猪肉经营者购买屠宰和出售猪肉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使用的度量工具必须经市政官检验合格”“按照市政官所规定的制作面包的小麦的价格来决定所制作面包的重量”可知,政府通过立法加强对商人经营的管理,属于强化规范稳定社会秩序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强化规范稳定社会秩序,与封建专制统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一系列规范商业活动的内容,未体现农本思想根深蒂固,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强化规范稳定社会秩序,主旨不是严格控制市民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领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 重视吸收和融合 B. 注重交流与合作
C. 侧重借鉴和超越 D. 崇尚传承与创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不分宗教领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充分吸收和融合了东西方文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其他文明文化的吸收,并非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合作,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对其他文化的超越,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
14. 依据下列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卡片描述的是( )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信仰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是苏丹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A. 阿拉伯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 俄罗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6世纪后期,奥斯曼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在13世纪灭亡,排除A项;俄罗斯帝国信仰东正教,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信仰基督教,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下图为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统治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大化改新”后( )
A. 政府机构更加精简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 豪族地主转化为官僚 D. 武士集团力量壮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古时期日本。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日本大化改新后天皇权力和中央权力都得到加强。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因此材料体现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项正确;材料反映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没有提到机构的变化,排除A项;改革后天皇通过官僚来管理,但不能得出豪族转变为官僚,排除C项;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武士集团的力量日益壮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中古时期,日本模仿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天皇远非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首脑;日本借用了汉字,但发展出自己的文字;日本人接受了佛教,但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对之做了修改。这反映了日本( )
A. 善于学习外来文明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D. 对外来文化进行模仿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日本一方面学习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又根据本国需要对外来文化进行创新和修改,这反映了日本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日本文化的独立性,非善于学习外来文明,排除A项;C项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从材料可知,日本不是简单的对外来文化进行模仿,还进行了创新,如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
17. 朝鲜王朝除每年定期的科举考试外,还有一些不定期的选官考试,称为“别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这反映出( )
A. 朝鲜王朝照搬唐朝制度 B. 朝鲜国王都亲自主持科举考试
C. 儒家思想对朝鲜影响深 D. 科举制推动朝鲜社会全面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这反映出”,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据材料可知“每年定期的科举考试”“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可以得出儒家思想对朝鲜影响深,C项正确;“谒圣试”是朝鲜的创新之处,说明朝鲜王朝没有照搬唐朝制度,排除A项;据材料“‘谒圣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但是不代表朝鲜国王“都”亲自主持科举考试,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科举制的效果如何,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下图所示是鼎盛时期的疆域图,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 )
A. ②③④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从①中的巴格达可得出是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从②中的罗马可得出是罗马帝国,形成于公元前27年。从③中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可得出是亚历山大帝国,大概在公元前4世纪时期。从④中的内容可得出是拜占庭帝国,形成于4世纪。按时间顺序可得出③②①④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很多学者认为,非洲人“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等观念与现代化文明背道而驰,只有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类观点( )
A. 认为古非洲文明具有独立封闭的特点 B. 对非洲历史文化的认识全面客观
C. 看待非洲文明的态度存在歧视与偏见 D. 为非洲国家走向现代化指明方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可得出西方学者认为非洲没有自己的历史,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与现代文明相背,这明显是对非洲文明的误解与歧视,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歧视非洲文明,而不是非洲的封闭性,排除A项;从材料的观点看出对非洲评价片面,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没有为非洲国家走向现代化指明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
20. 东非沿海地区出土了相当数量的中国瓷片。图1、图2所示为发现于肯尼亚曼布鲁伊村的一处伊斯兰教墓园内的瓷器碎片(推测出产于明万历、天启年间的景德镇民窑),它们被镶嵌在墓柱之上。这些发现可用于印证( )
A. 中非官方交往源远流长 B. 阿拉伯垄断印度洋贸易
C. 瓷器在东非多用于祭祀 D. 丝路贸易促进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古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非沿海地区出土了来自明朝时期的瓷片,瓷片上的图案属于中国瓷器上的样式,可以印证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瓷器贸易促进了文化交流,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瓷器的交流,未涉及官方,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中国与东非地区的瓷器贸易,未涉及阿拉伯垄断印度洋贸易,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瓷器的贸易,未涉及瓷器用于祭祀,排除C项。故选D项。
21. 1350年,马里帝国达到鼎盛期,帝国疆域包括了整个塞内加尔河流域,长约1000英里(1600公里),有400多个城市,仅次于当时的蒙古帝国。据此可推知,马里帝国( )
A. 行政管理能力突出 B. 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
C. 基本统一非洲大陆 D. 阻遏了蒙古人的扩张
【答案】A
【解析】
【详解】马里帝国疆域广阔、治下城市众多,由此可推断其应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否则庞大政权难以维持,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商业的信息,排除B项;马里在西非,没有统一非洲,排除C项;蒙古并没有西征到西非,排除D项。故选A项。
22. 太阳金字塔是玛雅文明的杰作,玛雅文明非常崇拜太阳,然而这不是玛雅的独有现象,很多古老的国家也都有太阳崇拜,如古埃及、印度等。这反映了世界各地早期文明( )
A. 具有同源性 B. 普遍宣扬宗教崇拜
C. 联系较密切 D. 具有独立性与相似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美洲。太阳金字塔是玛雅文明独有的,但是太阳崇拜在很多早期文明中都存在过,这说明世界各地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和相似性,D项正确;世界各地早期文明在起源上并不具有同源性,排除A项;世界早期文明“普遍宣扬宗教崇拜”表述绝对,排除B项;“都有太阳崇拜”不等于各地联系密切,而且古代美洲文明和其它地区基本隔绝,排除C项。故选D项。
23.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东汉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在今坦桑尼亚地区的陵墓中出土了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瓷器 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
印加帝国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有利于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D项正确;东汉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但是甘英没有到达目的地大秦,汉朝与罗马没有建立直接联系,排除A项;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12世纪末,源赖朝在东京建立了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在今坦桑尼亚地区的陵墓中出土了中国瓷器,只能说明中非之间存在着往来,无法得知是否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
24. 15世纪开始,丝绸在西欧市场的价格迅速上涨了8到 10倍。西欧的商人和贵族急切希望能另辟蹊径到达东方。这反映出( )
A. 西欧社会生活严重依赖中国商品 B. 奥斯曼帝国威胁传统贸易路线
C. 欧洲资产阶级急需对外倾销商品 D. 阿拉伯人严格控制地中海商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西欧。材料反映出15世纪西欧商人因丝绸价格上涨希望绕开地中海另辟蹊径开辟新的到达东方的航线,由此可推知,丝绸价格上涨与传统贸易路线有关,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对经过地中海的商品征收重税,增加了商人的贸易成本,B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出西欧社会生活严重依赖中国商品,材料主要反映出奥斯曼帝国威胁传统贸易路线,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间虽然欧洲资产阶级已经产生,但是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欧洲资产阶级急需对外倾销商品,排除C项;题干涉及时间控制地中海商路的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奥斯曼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25. 马可·波罗、鄂多立克、伊本·白图泰和尼科洛·康蒂被称为“中世纪四大旅行家”,除了伊本·白图泰,都是意大利人;后来在航海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哥伦布、亚美利哥、乔瓦尼·达·韦拉扎诺和卡伯特父子也都是意大利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
A. 垄断了东西方商路 B.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 走在海上探险前列 D. 急欲对外侵略扩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意大利。材料反映在中世纪晚期,无论沿着传统商路前往东方,还是在探寻新航路方面,意大利人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意大利的市场越来越繁荣,人们对贵金属和东方商品充满了更多的渴望,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据所学可知中世纪先后垄断东西方商路的是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排除A项;走在海上探险前列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C项;马可·波罗等旅行家前往东方,或为个人行为,或为教会派遣,都与后来西方的侵略扩张无直接关系,且当时的意大利还处于分裂状态,也无强烈的对外侵略扩张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
26. 下图为佛兰德尔地理学家格哈杜斯·墨卡托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的绘制时间应不早于( )
A 10世纪 B. 12世纪 C. 14世纪 D. 16世纪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此图以欧洲为中心,并且出现了美洲,图形是圆的,应该是麦哲伦全球航行之后,而麦哲伦全球航行的时间是1519年到1522年,所以绘制时间不早于16世纪,D项正确;10世纪还没有发现美洲,排除A项;12世纪还没发现美洲,排除B项;14世纪也没有发现美洲排除C项。故选D项。
27. 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等地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到18世纪,北美已经有西西里岛、蛋壳、红、白等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 )
A. 改变了土著的饮食习惯 B. 便利了西方的殖民活动
C. 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手段 D. 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北美)。据材料“‘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到18世纪,北美已经有西西里岛、蛋壳、红、白等几种小麦”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物种的洲际传播尤其是粮食作物的传播与种植,为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B项正确;材料中的物种传播的服务对象是欧洲殖民者而非美洲土著居民,排除A项;殖民扩张的手段是暴力掠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材料没有明确具体的殖民手段,排除C项;近代化一般是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等,材料没有明确近代化的任何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28. 下表是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建立的特许商业殖民公司的代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公司名称 目标
1555年 莫斯科公司 以俄国为目标,后扩展到中亚、波斯
1588年 几内亚公司 以劫运黑人、黄金为目标
1597年 勒几特公司 以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为目标
1600年 东印度公司 以印度、东南亚、中国为目标,拥有在东印度的政治统治权、贸易垄断权等
A. 确立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B. 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 形成了区域化国际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英国)。据材料“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建立的特许商业殖民公司的代表”,结合表格信息可知英国通过特许商业殖民公司,来扩大海外殖民扩张,而这些公司背后都有英国政府的支持,B项正确;仅从建立的公司,无法得出英国的霸主地位,排除A项;英国政府推动下,成立的殖民公司,推动了英国海外殖民活动的发展,无法得出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排除C项;仅从英国的商业殖民公司,无法得出国际贸易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29. 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请你为如表中三件文物选择一个展厅名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A. 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B. 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C. 血与火的年代 D. 现实与浪漫的碰撞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1650—1700年,复式显微镜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体现的是各地区之间的文明交流碰撞,A正确;材料不光是新航路开辟,B排除;C指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30. 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班牙在浩渺的太平洋经营了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马尼拉帆船贸易”。该贸易( )
A.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进行 B. 使西班牙率先实现了社会转型
C. 揭开了跨洲商业贸易序幕 D. 刺激了中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墨西哥)。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尼拉帆船使得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D项正确;马尼拉帆船贸易连接墨西哥与菲律宾,并没有以澳门为中转站,排除A项;西班牙虽然通过马尼拉帆船贸易赚取了大量白银,但并没有在本国形成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实现社会转型,排除B项;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存在跨州的商业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31. 下图是英国理财法院收藏的16、17世纪被投诉的市场违法行为统计表(单位:起)。
市场违法行为类型 时间 1566年 1605年 1608年 1613年
囤积谷物 17 58 205 401
其他囤积 3 57 30 29
在市场和集市售卖 9 16 4 18
抢先批购 5 12 4 3
居中转售 0 0 1 3
总计 34 143 244 454
A. 价格革命加剧市场秩序紊乱 B. 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 商业革命扩大市场贸易范围 D. 国家立法化解了贸易纠纷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在欧洲造成了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英国商人投机倒把的行为较多,说明的是价格革命加剧市场秩序紊乱,A正确;重商主义的内容是奖出限入,金银至上,与材料无关,B排除;材料与扩大市场贸易范围无关,C排除;材料未涉及国家立法问题,D排除。故选A。
32. “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
A. 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 B. 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C. 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D. 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文化推动文艺复兴的到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设立智慧宫,招揽人才,翻译书籍,大量的希腊、波斯、罗马的典籍被翻译成阿拉伯文,为西方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存,为文艺复兴的开展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多个领域的成就,排除A项;古希腊罗马是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阿拉伯文化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33. 下表所示为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市民的一些言论。这些言论( )
人物 言论
布鲁尼 城市里的财富来自人的血汗,是劳动的结晶
阿尔伯蒂 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
波弃奥 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本和根本
A. 表明重商主义思想已经形成 B. 背离了人文主义的要求
C. 突破了禁欲主义的思想束缚 D.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选项的引导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言论从不同的角度(城市、神学、国家)强调发财致富的正当性,结合所学知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会推动拜金逐利思想的形成,D项正确。重商主义思想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的源泉除开采金银矿以外是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材料没有体现上述内容,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人的血汗”、“神也和人一样”可知这些言论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排除B项;禁欲主义是要求人们严酷节制肉体欲望的一种道德理论,这些言论没有针对禁欲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34. 英国在14到15世纪曾多次发布限奢法令,规定只有“王室成员、高阶神职人员、伯爵、男爵、骑士和上流社会人士才可穿戴毛皮、贵重丝绸衣物,但是收效甚微。很多富裕的中层阶级,甚至平民都违反禁令,穿戴贵重衣物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众审美发生重大变化 B.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
C. 教会的权威逐渐的减弱 D. 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到15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世纪后期,英国中下层民众不断冲破政府禁令,穿戴贵重衣物以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主要是因为文艺复兴宣传了人文精神,推动了思想解放,D项正确;民众审美发生重大变化与各阶层都穿戴中世纪的贵重衣物不符,排除A项;直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才开始了工业革命,排除B项;据所学,欧洲教会权威减弱始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35. 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决定让马丁·路德出席在沃尔姆召开的帝国会议。在会议中,路德认为神授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其主张( )
A. 否认罗马教廷的合法性 B. 意欲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纷争
C. 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 体现了反对专制王权的要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21年(欧洲)。根据材料“在会议中,路德认为神授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可知,马丁·路德认为,君主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其表达的是君权要高于教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君主的权力高于教权,没有体现否认罗马教廷的合法性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各教派之间的纷争,且这也不是马丁·路德的目的所在,排除B项;马丁·路德的主张,是要加强专制王权,而非反对,排除D项。故选C项。
36. 天主教会声称,人生而有罪,欲获得上帝救免,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主张( )
A. 否定了基督教基本教义 B. 确立了宗教自由原则
C. 挑战了罗马教廷的势力 D. 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6世纪的德意志。根据材料“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及所学可知,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认为人们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不需要天主教会代替他们向上帝祈祷,这有利于提高人的地位,从而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C项正确;马丁·路德并未否定基督教基本教义,排除A项;马丁·路德的主张仍然属于信仰基督教的范畴,并不是确立宗教信仰自由原则,排除B项;马丁·路德的主张冲击了罗马教皇的神权统治,并不是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7. 牛顿的成就证明:《圣经》并非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也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规则下。这表明牛顿力学( )
A. 鼓励实验和理论探索 B. 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C. 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 D. 推翻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是: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否定了《圣经》权威,为人们获得知识提供了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等,表明牛顿力学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牛顿力学鼓励实验和理论探索的信息,排除A项;据所学,牛顿生活的17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已结束,其研究成果并非宗教改革的条件,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牛顿力学推翻了欧洲的传统文化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8.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批判了教会的腐败 B. 强调社会公平
C.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封建斗争的基础上,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表现为把统治者关进“笼子”即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C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批判了教会的腐败,促进思想解放,不符合“进一步发展”的题意要求,排除AD项;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提出民主制度构想,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故选C项。
39.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B.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C.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D. 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主权在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主张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B正确;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A错误;文艺复兴时期未提出三权分立的主张,C错误;倡导主权在民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D错误。故选B。
40. “这个时期的作家赞颂人是‘英雄般的’‘神圣的’,是理智的谨慎的,而非教会的神学家所告诫世人的那样:因犯下原罪,所以人类本质上毫无价值。”“这个时期的作家”( )
A. 强调人文主义 B. 主张宗教改革
C. 倡导理性主义 D. 追求自由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这个时期的作家赞颂人是‘英雄般的’‘神圣的’,是理智的谨慎的,而非教会的神学家所告诫世人的那样:因犯下原罪,所以人类本质上毫无价值。”可知,材料反映了对人的赞美和歌颂,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无法体现宗教改革,排除B项;理性主义属于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人文主义,未涉及自由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欧大陆以培育小麦为主的农耕中心,最先出现在西南亚的美索不达米亚……随着阶级社会生产的发展,……形成统一王国以及疆域更加辽阔的帝国。……也就是古代农耕地区闭塞状态突破面的逐步扩大。……各民族、各地区之间闭塞状态发生有世界意义的突破,始于资本主义在亚欧大陆西北角登上历史舞台之际,始于15、16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航路的开辟.
——吴于廑《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前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世界文明扩展和交流的变化进行合理阐释。
【答案】论题:世界文明扩展和交流的变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古代,亚欧大陆以培育小麦为主的农耕中心最早出现在西南亚的美索不达米亚,随后用于文明的交流,农业社会向东西扩展,远及欧洲、北非、中亚以及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这一过程伴随着阶级社会生产的发展,亚洲各地区形成了统一王国以及疆域更加辽阔的帝国。各个亚洲文明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在近代,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在亚欧大陆西北角的兴起和新旧大陆之间的海洋航路开辟,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闭塞状态发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突破。这一时期,商品和技术的流通加强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得到了推动,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启。
在现代,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文明的扩展和交流。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进行跨国、跨地区的交流,使得各种文化和思想能够迅速传播和扩散,从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提升。
综合以上,世界文明的扩展和交流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农耕社会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崛起以及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始于15、16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拟定论题为世界文明扩展和交流的变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历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古代,近代与现代等角度进行说明。在古代角度看,根据材料“亚欧大陆以培育小麦为主的农耕中心,最先出现在西南亚的美索不达米亚……随着阶级社会生产的发展,……形成统一王国以及疆域更加辽阔的帝国。……也就是古代农耕地区闭塞状态突破面的逐步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亚欧大陆以培育小麦为主的农耕中心最早出现在西南亚的美索不达米亚,随后用于文明的交流,农业社会向东西扩展,远及欧洲、北非、中亚以及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这一过程伴随着阶级社会生产的发展,亚洲各地区形成了统一王国以及疆域更加辽阔的帝国。各个亚洲文明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在近代角度看,根据材料“始于15、16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在亚欧大陆西北角的兴起和新旧大陆之间的海洋航路开辟,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闭塞状态发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突破。这一时期,商品和技术的流通加强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得到了推动,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启;在现代角度看,根据题干“世界文明扩展和交流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现代,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文明的扩展和交流。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进行跨国、跨地区的交流,使得各种文化和思想能够迅速传播和扩散,从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提升。
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综合以上,世界文明扩展和交流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农耕社会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崛起以及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东南亚胡椒出口到欧洲的数量(单位:吨)
年份 1630-1639 1641-1656 1660-1669 1670-1679 1680-1689
总数 2100 2243 3814 5705 3710
——据金祎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法国的烹饪类书籍主张饮食清淡、简单、平衡、完美,体现食材的原貌,保持其原汁原味,不再宣传香料的保健作用。人们不再相信香料的医疗效果。
在新大陆,欧洲人将亚洲的香料移植到了其殖民地并取得成功。
17世纪,印度棉布成为利润最丰厚的亚洲商品,因此,1650年以后,输往欧洲的布匹增加迅速。
——据田汝英《“贵如胡椒”:香料与14—16世纪的西欧社会生活》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东南亚胡椒出口欧洲数量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变化:17世纪三十到七十年代呈上升趋势,八十年代以后呈下降趋势。
原因:上升:新航路的开辟后,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胡椒在欧洲销量不断增加。
下降:欧洲饮食风格变化;香料用途减少;香料在美洲殖民地的移植成功;棉布利润超过香料。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东南亚。变化:根据材料一数据可知,东南亚胡椒出口欧洲数量17世纪三十到七十年代呈上升趋势,八十年代以后呈下降趋势。原因:上升: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后,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胡椒在欧洲销量不断增加。下降:据材料“17世纪中期,法国的烹饪类书籍主张饮食清淡、简单……保持其原汁原味”得出欧洲饮食风格变化;据材料“不再宣传香料的保健作用。人们不再相信香料的医疗效果”得出香料用途减少;据材料“在新大陆,欧洲人将亚洲的香料移植到了其殖民地并取得成功”得出香料在美洲殖民地的移植成功;据材料“17世纪,印度棉布成为利润最丰厚的亚洲商品”得出棉布利润超过香料。
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在意大利特别是在佛罗伦萨,我们不仅看到中世纪种种事物已经衰败,而且也看到一种崭新而又有建设性的世界观念出现了。“文艺复兴”是一个法语词,意为“再生”,首先采用这个名称的是那些把中世纪视为黑暗时代的人,他们主张摆脱这种时代,唤醒人类的精神。所谓“再生”,就是相信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中断时期以后,人们眼下该是继续和恢复那种类似希腊、罗马文明的时候了。
材料二 人们通常把18世纪或至少把1789年法国革命前的那些年月,称为欧洲史上的启蒙时代。启蒙时代在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维系着一种生机蓬勃的传统。自18世纪以来,思想争论总是或明或暗地反复出现,对启蒙时代的真理观念、知识观念、进步观念的正确性和传世影响提出种种疑问。然而,它的现代评论家满怀激情地确认启蒙时代思想在现代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上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是永恒持久的。18世纪,评论家在批评当时的政体和文化传统时,从启蒙时代思想中汲取越来越多的养分。但是,启蒙运动也遭遇过许多文化的谴责。不过,无论是其赞同者或是其批评者,都应有这样的共识:“启蒙时代”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总是代表一次有决定性作用的历史运动,或是一股有决定性作用的历史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唤醒人类精神”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这些“精神”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两个以上的关键词描述启蒙时代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1)表现: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诉求。
(2)主要特征:理性,科学,进步。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与舆论宣传;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本质类材料分析题。主要表现: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重视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由材料“我们不仅看到中世纪种种事物已经衰败”和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由材料“他们主张摆脱这种时代,唤醒人类的精神”,可得出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实质: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诉求。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本质类材料分析题。主要特征:由材料“启蒙时代的真理观念、知识观念、进步观念的正确性和传世影响”,可得出理性,科学,进步。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武器,猛烈批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神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就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关系而言,可得出推动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对自然科学而言,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而言,启蒙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对西方社会变革而言,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与舆论宣传;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言,启蒙运动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3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