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答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二轮复习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 选择题
1. (2022·常州高三期末)下图所示是画家张仃1946年创作的时政漫画《自卫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这幅漫画反映出(  )
A. 民众配合战略进攻 B. 蒋介石准备挑起内战
C. 内战政策不得人心 D. 学生成为反战的关键
2. (2023·南通二模)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均望发令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破坏。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破路指示。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这一变化(  )
A. 意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B. 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
C. 表明中共意识到决战时机成熟
D. 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3. (2022·南通四模)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某时期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 展现军人昂扬斗志
B. 号召群众保卫苏区
C. 倡导军民共赴国难
D. 动员民众支援前线
4. (2023·南通5月调研)1945年8月,《中央日报》刊登一则电文:“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这表明(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B. 国共两党开启第二次合作
C.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
D. 国民党试图谋求政治主动
5. (2022·连云港二模)下图所示是1947年春夏之际国、共双方的战场态势图。该战场态势(  )
A. 导致了全面内战突然爆发
B. 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提供契机
C. 让双方在陇海路陷入对峙
D. 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6. (2022·南通一模)1948年8月到12月,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响应中共中央的“五一口号”,分批从香港北上,奔赴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筹备。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等55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这说明(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D. 民主人士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7. (2023·盐城高三期中)《初小国语》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使用的教科书,下表所示的内容为第2册课文主题内容分布情况。据此可知,该教科书的编撰(  )
主题 家庭 和学 校生 活知识 人体 及卫 生知识 家畜 鸟兽 知识 生产 劳动 知识 度量 衡和 四季 四方 知识 英雄 事迹
数量 (篇) 25 5 5 6 5 4
占比 50% 10% 10% 12% 10% 8%
A. 揭开了近代新式教育改革序幕
B.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
C. 适应了战争与培养人才的需要
D. 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8. (2023·如皋模拟)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据此推断,这次会议(  )
A.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C. 确立了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9. (2023·扬州中学模拟)面对当时国民党行军计划及实际路线的规划,中原解放军在给中央电报中汇报“困难颇多”。毛泽东给陈毅、邓小平、粟裕等人的电报中则提出“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对敌人各个就地歼灭。据此可知,该战役是(  )
A. 徐州会战
B. 挺进大别山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0. (2023·南通三模)194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告诫各根据地“为了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要加紧减租和生产”,务使整个解放区在冬春两季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强调“目前我党方针,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这一指示意在(  )
A.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 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发动群众保卫解放区
D.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11. (2023·海安高三期初)下图所示的漫画的创作背景是(   )
打到关里去,活捉蒋介石!(朱丹作)
A. 抗战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
B. 国民党消极抗战倾向增长
C. 国共军队数量发生了逆转
D.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12. (2023·苏州三模)20世纪30年代,周谷城完成《中国通史》,书中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和反抗运动;关注不同阶级阶层的对立转化;关注民族关系,力图说明各民族的历史贡献。到1948年,此书共重印12次,但书也屡屡被禁,有人攻击作者有“马克思主义嫌疑”。这反映了(  )
A. 唯物史观在中国不太被认可
B. 政治环境影响着史学的发展
C. 军阀割据引起社会剧烈动荡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 非选择题
13. (2023·河北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注重对于国家管理者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重视通过道德教化,培育官员的家国情怀,激发官员的浩然正气;通过法律规范,规制机构的职责程序,约束官吏的行为举止,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历代王朝所实施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模式中,道德始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德治”成为历代统治者所弘扬、追求的政治理想。在官吏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道德规范所涉及社会关系比重,道德治理的社会覆盖面以及实施效果,都充分展示了“德治”的生命力和有效性。
——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各解放区也开始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民众通过人民代表会议的选举,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革命根据地的政权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阶级基础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要建构的新的政权结构模式。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
——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影响。
(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
1. C 解析:据材料漫画《自卫战争的第二条战线》中的“内战、粮食、蒋管区学生、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国统区经济逐渐陷入崩溃境地,民不聊生,引发了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示威大游行,这反映出内战政策不得人心,C项正确;材料与战略进攻无关,排除A项;此时内战已经爆发,排除B项;学生反战只是当时国统区人民的第二条战线斗争的表现之一,不能体现漫画反映的实质问题,实质体现的是蒋介石内战政策不得人心,排除D项。
2. B 解析:据材料“1946年4月16日”可知,此时内战尚未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了和平建国纲领,内战一触即发,因此中共破坏“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是为了防备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但是“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停止破路,“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这是因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解放战争进入进攻阶段,保留这些设施及人员对解放战争的进行及以后的建设有利,所以,这一变化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B项正确。
3. D 解析:据材料“中华民国卅七年”及宣传画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宣传画创作于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该作品旨在动员民众支援前线,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民众支援前线,并不是军人,排除A项;苏区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
4. D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电文。据材料“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可知,从表面上看,蒋介石迫切期待毛泽东的到来,但这恰恰反映了国民党试图谋求政治主动,为其接下来发动内战作好充分准备,D项正确;A项发生在1949年,B项发生在1937年,均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的态度,无法体现中共的态度,排除C项。
5. B 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1947年春夏之际,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中共先后取得孟良崮和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迫使国民党军队改用重点防御,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提供契机,B项正确;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内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中原大战主要在陇海、平汉、津浦、粤汉四条铁路线为中心的地区展开,排除C项;辽沈、准海、平津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D项。
6. C 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支持,促进了人民民主革命的成功,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即1949年9月召开的新政协会议上,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不是民主人士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排除D项。
7. C 解析:据材料“《初小国语》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使用的教科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小国语》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编撰的教科书,它也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科书,这见证了一个坎坷时代的同时也深刻影响战争结束后的中国的教育和社会,有利于提升边区人民的文化素养,为战争提供优秀人才,故C项正确。
8. B 解析: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说明土地改革已经开始,但并未全部完成;材料“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说明三大改造还未开始;综合上述内容可知,该会议是召开于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故B项正确。
9. C 解析:据材料“‘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对敌人各个就地歼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淮海战役上,针对敌人以徐州为中心的“一点两线”,企图以此来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而且万不得已时撤到淮南,与南线敌人汇合,以确保南京、上海的并立部署,毛泽东提出“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就地歼灭,故选C项。
10. C 解析:据材料“告诫各根据地‘为了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要加紧减租和生产’”可知,当时中共中央提出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同时,它特别强调“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这说明其目的就是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站在自卫立场上,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故C项正确。
11. C 解析:据漫画中的“全东北解放”可知,它反映的是辽沈战役,而经此一役,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故C项正确。
12. B 解析: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20世纪30年代至解放战争胜利前,国民政府坚持独裁统治,厉行文化镇压,而周谷城《中国通史》中的“三个关注”是国民党当局不能接受的,因此“屡屡被禁”,攻击其有“马克思主义嫌疑”,由此可知,政治环境影响着史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
13. (1) 历史影响: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治统治;一定范围内推动了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等。(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2) 进步之处:在人民代表会议基础上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言之成理即可)
主要原因: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答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二轮复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