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学期阶段性自主评估训练(一)八年级历史
(时间: 75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1. 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受到了民主滋味。”据此可知,材料中的“各路英豪济济一堂”是讨论( )
A. 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B. 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2.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他们参加的活动是庆祝( )
A. 抗战胜利 B. 北平解放 C. 大陆统一 D. 开国大典
3. “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 设置宣政院 B. 设置驻藏大臣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册封达赖喇嘛
4.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这些英雄功臣身上锻造的抗美援朝精神是( )
A.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 B. 自强不息、敢于创新
C 独立自主、勇攀高峰 D. 信念坚定、讲信修睦
5.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主席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评价反映该战争的胜利( )
A. 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下降 B.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主人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摧毁了旧有的封建土地制度
6. 面对当今世界的局势动荡,冲突频发。回首历史,对1950年毛主席曾说过的:“只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著名论断,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年( )
A. 改革的果断与创新 B. 探索的曲折与创举
C. 复兴的自信与蓬勃 D. 抉择的艰难与伟大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 背景 B. 内容 C. 性质 D. 影响
8. 1952年的一天,农民王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情景的出现得益于颁布( )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 1950年,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 )
A. 国家土地公有制 B. 人民土地所有制
C 集体土地公有制 D. 农民土地所有制
10. 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实现是在( )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2年 D. 1958年
11. 到1956年,中国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其中,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 190.3亿千瓦, 1.22亿吨的煤产量超额完成了8%。这些数据源于(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大跃进”运动
12.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13. 1954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规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全国人大 B. 中央人民政府 C. 国家主席 D. 军委主席
14. 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单干户好比牛车,互助组好比汽车,农业生产合作社好比火车”。据此判断,该报道( )
A. 赞扬了农村合作社的优势 B. 表达了粮食丰收的喜悦
C. 暴露了农村合作社的局限 D. 揭示了三大改造的实质
15.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贯彻国家政策,进行了改造。改造后该企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是( )
A. 所有制形式 B. 企业的规模 C. 经营的方式 D. 工厂的地址
16.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青藏公路
B.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 1956年,90%以上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7.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某次会议上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并提出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8. 制作年代尺有利于整理历史知识。下图与“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这一阶段特征相符历史阶段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 坚持创新 B. 忧国忧民 C. 无私奉献 D. 执政民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C. 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D. 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5分,共35分)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材料三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材料四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材料五
图一 黄继光 图二 焦裕禄 图三 王进喜
① “最佳创业奖” ② “最佳战斗奖” ③ “最佳公仆奖”
(1)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制度名称
(2)根据材料三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面两组建设成就各自来自哪一历史时期。并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共同原因。
(3)材料五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选出最合适他们的一项(在名字后面只写序号) 分别颁发给他们。谈谈“英雄楷模,榜样力量”对你的启迪。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七十五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3.42 1.3 0.66 1.35
1957年 195.05 1.64 1.31 5.31
材料三 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2)材料二中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建设的认识。2024年春季学期阶段性自主评估训练(一)八年级历史
(时间: 75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1. 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受到了民主的滋味。”据此可知,材料中的“各路英豪济济一堂”是讨论( )
A. 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B. 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可知,这是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B项正确;1949年4月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CD项均与题干“共商建国大计”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他们参加的活动是庆祝( )
A. 抗战胜利 B. 北平解放 C. 大陆统一 D. 开国大典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D项正确;1945年,抗战胜利,与1949年10月1日不符,排除A项;1949年1月平津战役,促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与1949年10月1日不符,排除B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与1949年10月1日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 “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 设置宣政院 B. 设置驻藏大臣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册封达赖喇嘛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对藏族群众而言”等可以知道,这次活动纪念的是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C项符合题意;元朝时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从此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A项不合题意;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B项不合题意;清入关后,顺治帝赐予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喇嘛”的封号,伺候西藏佛教首领都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4.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英雄史诗,这些英雄功臣身上锻造的抗美援朝精神是( )
A.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 B. 自强不息、敢于创新
C. 独立自主、勇攀高峰 D. 信念坚定、讲信修睦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这些英雄功臣身上锻造的抗美援朝精神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A项正确;材料“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抗美援朝精神主要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与“敢于创新”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抗美援朝精神”,与“独立自主、勇攀高峰”无关,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这些英雄功臣身上锻造的抗美援朝精神与“讲信修睦”无关,而是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5.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主席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评价反映该战争的胜利( )
A. 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下降 B.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主人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摧毁了旧有的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主席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体现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没有体现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下降,排除A项;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主人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B项;摧毁了旧有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是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6. 面对当今世界的局势动荡,冲突频发。回首历史,对1950年毛主席曾说过的:“只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著名论断,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年( )
A. 改革的果断与创新 B. 探索的曲折与创举
C. 复兴的自信与蓬勃 D. 抉择的艰难与伟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只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著名论断”,可知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全面估量国内外形势,既清醒地看到了面临的困难,又深入地分析了出兵作战的必要和可能,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因此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年抉择的艰难与伟大,D项正确;改革的果断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排除A项;探索曲折性体现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与题不符,排除B项;复兴的自信与蓬勃,与题干内容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的抉择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 背景 B. 内容 C. 性质 D. 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96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结合课本所学,这是土地改革之前,中国农村当时的现状,为解决种情况,党和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故题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正确;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
8. 1952年的一天,农民王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情景的出现得益于颁布( )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2年的一天,农民王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B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排除C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排除D项。故选B项。
9. 1950年,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 )
A. 国家土地公有制 B. 人民土地所有制
C. 集体土地公有制 D. 农民土地所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样就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它实际上还是私有制,排除AC项;没有“人民土地所有制”的说法,排除B项。故选D项。
10. 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实现是在( )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2年 D. 1958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真正的‘耕者有其田’实现”,可知与农民获得土地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排除B项;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真正的“耕者有其田”实现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到1956年,中国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其中,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 190.3亿千瓦, 1.22亿吨的煤产量超额完成了8%。这些数据源于(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大跃进”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到1956年,中国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重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1956年,中国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无关,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2.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显示的数字可知,这表明当时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B。
13. 1954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规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
A. 全国人大 B. 中央人民政府 C. 国家主席 D. 军委主席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正确;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的政府,但不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项。国家主席是职位,不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项;军委主席是军事委员会最高领导职务,不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 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单干户好比牛车,互助组好比汽车,农业生产合作社好比火车”。据此判断,该报道( )
A. 赞扬了农村合作社的优势 B. 表达了粮食丰收的喜悦
C. 暴露了农村合作社的局限 D. 揭示了三大改造的实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题干的“单干户好比牛车,互助组好比汽车,农业生产合作社好比火车”赞扬了农村合作社的优势,故A符合题意;粮食丰收的喜悦、农村合作社的局、三大改造的实质在报道中不能体现,排除BCD。故选A。
15.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贯彻国家政策,进行了改造。改造后该企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是( )
A. 所有制形式 B. 企业的规模 C. 经营的方式 D. 工厂的地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A项正确;企业规模在公私合营情况下没有改变,排除B项;经营的方式与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无关,排除C项;工厂的地址还是原来的地址,排除D项。故选A项。
16.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青藏公路
B.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 1956年,90%以上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史实分析或判断。材料“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强调了三大改造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基于三大改造史实的分析或判断,D项正确;材料“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青藏公路”,记述的青藏公路修建的时间,是历史事实,排除A项;材料“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记述的是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时间,是历史事实,排除B项;材料“1956年,90%以上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记述的是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7.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某次会议上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并提出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会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中共八大,D项正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
18. 制作年代尺有利于整理历史知识。下图与“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这一阶段特征相符的历史阶段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②所处的时间段是1956年至1978年,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段时期的阶段特征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项正确;①是过渡时期,从1949年至1956年,是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阶段,排除A项;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的,排除C项;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9.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 坚持创新 B. 忧国忧民 C. 无私奉献 D. 执政为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C项正确;坚持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科研工作者敢于探索,雷锋精神重点是助人为乐和全心全意奉献,排除A项;雷锋所处时代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雷锋身上学习的主要是助人为乐、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忧国忧民精神,排除B项;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体现了其助人为乐的精神,他没有执政,排除D项。故选C项。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C. 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D. 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综合起来,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活发展。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5分,共35分)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材料三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材料四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材料五
图一 黄继光 图二 焦裕禄 图三 王进喜
① “最佳创业奖” ② “最佳战斗奖” ③ “最佳公仆奖”
(1)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制度名称
(2)根据材料三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面两组建设成就各自来自哪一历史时期。并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共同原因。
(3)材料五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选出最合适他们的一项(在名字后面只写序号) 分别颁发给他们。谈谈“英雄楷模,榜样力量”对你的启迪。
【答案】(1)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历史时期:一五计划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颁发选项:黄继光:②。焦裕禄:③。王进喜:①。启迪: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度:根据材料“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的是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项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小问2详解】
历史时期:根据材料“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可知这些都是一五计划时期重工业的发展成就,因而体现的是一五计划时期;材料四“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可知,这些事件属于1966-1976年间,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科研成就,因而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原因:综合一五计划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可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成就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建设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科研人员和广大民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
【小问3详解】
颁发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继光是体现了抗美援朝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因而选择最佳战斗奖,即②;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无私奉献,是人民的好公仆,选择“最佳公仆奖”,即③;王进喜是大庆石油工人,代表了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选择最佳创业奖,即①。
启迪:从黄继光、焦裕禄和王进喜等人英勇战斗,无私奉献和艰苦创业等精神,我们要学习英雄楷模的精神,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等。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七十五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3.42 1.3 0.66 1.35
1957年 195.05 1.64 1.31 5.31
材料三 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2)材料二中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建设的认识。
【答案】(1)意义: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变化:大幅增加。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
(3)失误:图一:“大跃进”运动。图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三:“文化大革命”。
(4)国家建设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关注民生;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出u,从1952年到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棉花产量和煤、钢产量都在上升和发展,特别是煤和钢产量增幅较大,因此主要工农产品产量从1952年到1957年大幅增加。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到1957年间对于工农产品发展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有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事实。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改造,促进工农业发展。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时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工农业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
【小问3详解】
失误:根据材料三“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肥猪赛大象体现了“大跃进”的失误,图二“人民公社大食堂”则体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图三狂热的红卫兵则体现的是文化大革命,这些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带来重要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因此,图一:“大跃进”运动。图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三:“文化大革命”。
【小问4详解】
认识: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都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则忽视经济发展规律,急于求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给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灾难,从而得出启示:国家建设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关注民生;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一中学区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