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班中考适应性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卷面分评分标准:以“平、匀、净、齐、美”为标准,得1-5分)
一、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共20小题,20分)
1.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下面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
性别:男年龄:30岁 身份:公民A. 性别:女年龄:25岁 身份:公民 B. 性别:男年龄:55岁 身份:奴隶 C. 性别:男年龄:12岁 身份:外邦人 D.
A. A B. B C. C D. D
2. 如图是某学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BC指公元前,AD指公元)请你判断,图中②处的帝国名称应为(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西罗马帝国
3.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下列关于西欧封君与封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B. 封臣需要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
C. 封君无偿地赏赐土地给封臣
D. 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4. 佃户是西欧庄园里重要的群体,他们之间经常会因为土地、借贷和婚姻产生纠纷,有时也会违反庄园公共规则。当出现纠纷和违规行为时,佃户可以依靠的司法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元老院 C. 庄园法庭 D. 陪审法庭
5. 12世纪,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在教学内容、学生入学条件和招生标准以及教师的职责和权利等方面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权。这表明12世纪的大学( )
A. 背离社会发展趋势 B. 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C. 促进世俗文化发展 D. 完全不受教会影响
6.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A. 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 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 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7. 《查士丁尼法典》中“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把这匹马的价钱赔偿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这体现了该法典
A. 注重维护奴隶主利益 B. 具有缜密的法律体系 C. 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 D. 保护个人的财产所有权
8. “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
A. 大化改新 B. 伯里克利改革 C. 明治维新 D. 元首制的建立
9. 14世纪意大利的毛纺织行业中,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用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多道工序。这种生产方式是( )
A. 西欧庄园 B. 手工工场 C. 垦殖运动 D. 精耕细作
10. 大单元教学主题下要求我们掌握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下图是九年级历史上册某一单元的结构图,如果让你概括这一单元学习主题,那么“?”处应该填写。( )
A. 封建时代的欧洲 B.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 走向近代 D.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11. 你也许曾被《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旷古绝伦的情感所震撼,你也许会感慨于《哈姆雷特》的精彩对白和大气磅礴的剧情,这两部巨著反映的共同核心思想是
A. 资本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理性主义 D. 人文主义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资本论》 C. 国际歌 D. 《国富论》
13.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高额的赋税迫使农民纷纷试图以本地或外出务工、出卖牲畜和畜产品等方式,不断加入到商品货币关系中来缓解经济压力。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负担加重 B. 俄国农业面临用地不足问题
C. 农奴制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D. 农奴制改革推动了经济转型
14.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下列理解恰当的是( )
A. 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 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 十月革命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D. 俄国成为欧美国家竞相效仿的对象
15. 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 )
A. 沿袭西方的道路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照顾了农民利益 D. 协调了经济比例
16. 罗斯福就职后的国会特别会议持续了100天,国会通过的立法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相应的时期都要多得多,这就是新政的开始。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完善了美国民主政治 B. 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干预
C. 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D. 颁布法令实行计划经济
17. 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这一历史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 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 剖析冷战形成的原因
C. 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 D. 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
18. 二战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来自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而来自美国的政治控制也在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此,他们主张( )
A. 成立欧盟 B. 对抗苏联的威胁
C. 欧洲联合 D. 摆脱美国的控制
19. 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时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这说明了( )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 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
20.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合作,建设强劲的全球贸易体系,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顺应了( )
A. 政治多极化趋势 B. 农业专业化趋势 C. 区域一体化趋势 D. 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为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
材料二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殖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图中尼罗河流域①处文明古国一项代表性文明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强国之路》
材料二 拿破仑在动乱中,戏剧性地让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启蒙运动中所述的主权在民,法律平等、共和形式和行政改组传遍了欧洲……,法国没有选择渐进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三 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事,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各州代表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对联邦中央的权力作了列举,联邦(中央)政府享有补充立法权、军事权、外交权等。由于宪法赋予联邦政府上述权力,才使其成为真正的中央政府,使美国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统一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高速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建立起的政治体制和相关的法律文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激进方法”和采取该方法的“思想基础”。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中央政府权力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美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展厅之中,英国陈列几乎是清一色的工业品,其他国家陈列的绝大多数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这次博览会英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宣告了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经济中心。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主要科技成就
时间 国籍 领域 科学家 成就
1831年 英国 物理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7年 瑞典 化学 诺贝尔 发明现代炸药
1869年 美国 化学 海厄特 赛璐珞(人类合成的第一种塑料)的制造技术
1869年 俄国 化学 门捷列夫 发表元素周期表
1883年 德国 物理 戴姆勒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97年 俄国 生物学 巴甫洛夫 开拓了条件反射生物学新领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三 内容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小说
作品 内容
《艰难时世》 “这个小镇到处都是机械与高耸的烟囱,它们永不停 息地冒着黑烟,不断袅绕的烟雾犹如幽幽阴魂,永远 没有散去之日”
材料四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类活动。科学通过定量化使技术所具有的潜在力量增大,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看人类自身是否具备妥善运用科学的能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据材料一、博览会上英国的展品与其他国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世界科技成就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工业革命影响作出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妥善运用科学的能力”中“能力”的理解。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少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
材料二 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
——摘自思不群《二战全史》
材料三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者经济的。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 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2)材料二中的“二战”爆发的“种子”“外部条件”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宣言的意义。
(4)依据材料四、指出通过该内容的国际会议是什么?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945.10月 联合国建立
1946年3月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下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初中毕业班中考适应性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卷面分评分标准:以“平、匀、净、齐、美”为标准,得1-5分)
一、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共20小题,20分)
1.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下面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
性别:男年龄:30岁 身份:公民A. 性别:女年龄:25岁 身份:公民 B. 性别:男年龄:55岁 身份:奴隶 C. 性别:男年龄:12岁 身份:外邦人 D.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雅典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等一系列大事,所以性别男,年龄:30岁身份:公民A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A项正确;B项是女性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排除B项;C项是奴隶身份,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排除C项;D项是未成年的外邦人,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排除D项。故选A项。
2. 如图是某学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BC指公元前,AD指公元)请你判断,图中②处的帝国名称应为(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西罗马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据此判断,图中②处的帝国名称应为罗马帝国,B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从前336年到前323年,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时间是从395年到1453年,排除C项;西罗马帝国时间是从395年到47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3.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下列关于西欧封君与封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B. 封臣需要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
C 封君无偿地赏赐土地给封臣
D. 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4. 佃户是西欧庄园里重要的群体,他们之间经常会因为土地、借贷和婚姻产生纠纷,有时也会违反庄园公共规则。当出现纠纷和违规行为时,佃户可以依靠的司法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元老院 C. 庄园法庭 D. 陪审法庭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庄园具有司法权,庄园中设有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由庄园法庭处理,故选C;综上所述可知ABD与题意不符,排除。
5.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在教学内容、学生入学条件和招生标准以及教师的职责和权利等方面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权。这表明12世纪的大学( )
A. 背离社会发展趋势 B. 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C. 促进世俗文化发展 D. 完全不受教会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在教学内容、学生入学条件和招生标准以及教师的职责和权利等方面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权。”可知,材料表明中世纪大学具有自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B项正确;背离社会发展趋势说法错误,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因此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排除A项;促进世俗文化发展题干中未出现相关信息,排除C项;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6.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A. 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 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 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在中古西欧兴起的这些城市里面萌芽、发展和壮大的,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西欧城市兴起,冲击了等级制度,市民文化打破了教会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 《查士丁尼法典》中“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把这匹马的价钱赔偿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这体现了该法典
A. 注重维护奴隶主利益 B. 具有缜密的法律体系 C. 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 D. 保护个人的财产所有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意思是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主人之间建立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D项正确;材料没明确马的主人是奴隶主的身份,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涉及《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体系的介绍,排除B项;材料没提及《查士丁尼法典》重视证据的的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 “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
A. 大化改新 B. 伯里克利改革 C. 明治维新 D. 元首制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B项;明治维新是日本学习西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元首制的建立是屋大维首创,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排除D项。故选A项。
9. 14世纪意大利的毛纺织行业中,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用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多道工序。这种生产方式是( )
A. 西欧庄园 B. 手工工场 C. 垦殖运动 D. 精耕细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4世纪意大利的毛纺织行业”“雇用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多道工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手工工场兴起。手工工场之下,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生产工具,工人们在共同地点集中劳动、分工协作,所以材料所述生产方式属于手工工场,B项正确;西欧庄园是中世纪欧洲的农业生产方式;垦殖运动是中世纪欧洲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农业开荒运动;精耕细作指的是农业上一种细致的生产模式;三者均与毛纺织行业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 大单元教学主题下要求我们掌握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下图是九年级历史上册某一单元的结构图,如果让你概括这一单元学习主题,那么“?”处应该填写。( )
A. 封建时代的欧洲 B.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 走向近代 D.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早期的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这些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开始走向近代世界,C项正确;图中没有涉及封建制度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的兴起,排除A项;图中是欧洲国家,不是亚洲国家,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是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与图中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你也许曾被《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旷古绝伦的情感所震撼,你也许会感慨于《哈姆雷特》的精彩对白和大气磅礴的剧情,这两部巨著反映的共同核心思想是
A. 资本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理性主义 D. 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D项正确;资本主义、浪漫主义、理性主义不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资本论》 C. 国际歌 D. 《国富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A项正确;《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排除B项;国际歌是巴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于1871年作词,法国工人党党员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的著名国际颂歌,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国富论》是亚当·斯密于1768年著述的现代政治经济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高额的赋税迫使农民纷纷试图以本地或外出务工、出卖牲畜和畜产品等方式,不断加入到商品货币关系中来缓解经济压力。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负担加重 B. 俄国农业面临用地不足问题
C. 农奴制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D. 农奴制改革推动了经济转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高额的赋税迫使农民纷纷试图以本地或外出务工、出卖牲畜和畜产品等方式,不断加入到商品货币关系来缓解经济压力。”和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纷纷试图以本地或外出务工等方式来缓解经济压力,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因此农奴制改革推动经济转型,D项正确;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负担加重仅为表象,不是实质反映,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用地不足问题,排除B项;农奴制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但材料没有体现,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4.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下列理解恰当的是( )
A. 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 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 十月革命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爆发
D. 俄国成为欧美国家竞相效仿的对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B项正确;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排除A项;十月革命不能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排除C项;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成为欧美国家竞相效仿的对象,排除D项。故选B项。
15. 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 )
A. 沿袭西方的道路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照顾了农民利益 D. 协调了经济比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可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重在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能反映苏联的工业化沿袭了西方的道路,排除A项;“照顾了农民利益”、“协调了经济比例”的说法与题干“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6. 罗斯福就职后的国会特别会议持续了100天,国会通过的立法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相应的时期都要多得多,这就是新政的开始。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完善了美国民主政治 B. 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干预
C. 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D. 颁布法令实行计划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罗斯福就职后的国会特别会议持续了100天,国会通过的立法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相应的时期都要多得多,这就是新政的开始”可知,罗斯福新政基于现实情况,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干预,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干预,无法说明完善了美国民主政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排除C项;颁布法令实行计划经济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 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这一历史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 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 剖析冷战形成的原因
C. 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 D. 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镰刀斧锤星旗的降落宣布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国旗升起体现出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变化。苏联解体对于研究历史的价值在于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冷战结束,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社会主义阵营的问题,排除C项;从两面国旗中无法反映苏联的发展演变,排除D项。故选A项。
18. 二战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来自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而来自美国的政治控制也在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此,他们主张( )
A. 成立欧盟 B. 对抗苏联的威胁
C. 欧洲联合 D. 摆脱美国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面对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欧洲(指西欧各国)逐步认识到必须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开始了欧洲联合的进程,以应对美苏的压力,C项正确;成立欧盟是欧洲联合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主张成立欧盟,排除A项;对抗苏联的威胁和摆脱美国的控制是欧洲同时要应对的,是他们主张联合的原因,BD项表述不正确,排除BD项。故选C项。
19. 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时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这说明了( )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 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可知,变革之风吹遍非洲,民族意识的增长从而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C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没有涉及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A项;1991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没有体现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20.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合作,建设强劲的全球贸易体系,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顺应了( )
A. 政治多极化趋势 B. 农业专业化趋势 C. 区域一体化趋势 D. 经济全球化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合作,建设强劲的全球贸易体系,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是政治多极化,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农业专业化和区域一体化,排除B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为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
材料二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殖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图中尼罗河流域①处文明古国一项代表性文明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答案】(1)文明成果:太阳历、象形文字、金字塔(写一项即可)
(2)共同特点: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世界的联系。
(3)变化:促进东西两半球间不同文化圈的融合;加速了人类社会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工业革命的产生;把世界连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图中①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因此,古埃及的文明成果有:太阳历、象形文字、金字塔等。
【小问2详解】
共同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二“(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 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可知,可以从地域、文化以及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有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世界的联系。
【小问3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三“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殖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概括出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促进东西两半球间不同文化圈的融合;加速了人类社会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工业革命的产生;把世界连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强国之路》
材料二 拿破仑在动乱中,戏剧性地让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启蒙运动中所述的主权在民,法律平等、共和形式和行政改组传遍了欧洲……,法国没有选择渐进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三 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事,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各州代表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对联邦中央的权力作了列举,联邦(中央)政府享有补充立法权、军事权、外交权等。由于宪法赋予联邦政府上述权力,才使其成为真正的中央政府,使美国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统一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高速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建立起政治体制和相关的法律文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激进方法”和采取该方法的“思想基础”。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中央政府权力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美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体制:君主立宪制;
文件:《权利法案》 (2)激进方法: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基础:启蒙运动 (3)变化:由政府权利不大到享有补充立法权、军事权、外交权
原因:1787年宪法的颁布
积极影响:使美国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统一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高速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体制:根据材料一中“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宫廷政变后,为了限制王权,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保留了国王,限制了王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文件: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限制王权,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保留了国王,限制了王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因此法律文件是:《权利法案》。
【小问2详解】
激进方法:根据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象征专制王权的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法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此,法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激进方法”是: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基础:根据所学可知,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实施的加重税收等措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启蒙运动。
【小问3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三中“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事,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1787年,各州代表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对联邦中央的权力作了列举,联邦(中央)政府享有补充立法权、军事权、外交权等。由于宪法赋予联邦政府上述权力,才使其成为真正的中央政府,使美国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统一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高速发展。”可以概括出,美国中央政府权力的变化是:由政府权利不大到享有补充立法权、军事权、外交权。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美国中央政府权力的原因是:1787年宪法的颁布。
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三中“由于宪法赋予联邦政府上述权力,才使其成为真正的中央政府,使美国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统一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高速发展。”可以概括出这一变化对美国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使美国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统一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高速发展。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展厅之中,英国陈列几乎是清一色的工业品,其他国家陈列的绝大多数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这次博览会英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宣告了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经济中心。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主要科技成就
时间 国籍 领域 科学家 成就
1831年 英国 物理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7年 瑞典 化学 诺贝尔 发明现代炸药
1869年 美国 化学 海厄特 赛璐珞(人类合成的第一种塑料)的制造技术
1869年 俄国 化学 门捷列夫 发表元素周期表
1883年 德国 物理 戴姆勒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97年 俄国 生物学 巴甫洛夫 开拓了条件反射生物学新领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三 内容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小说
作品 内容
《艰难时世》 “这个小镇到处都是机械与高耸的烟囱,它们永不停 息地冒着黑烟,不断袅绕的烟雾犹如幽幽阴魂,永远 没有散去之日”
材料四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类活动。科学通过定量化使技术所具有的潜在力量增大,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看人类自身是否具备妥善运用科学的能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据材料一、博览会上英国的展品与其他国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世界科技成就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妥善运用科学的能力”中“能力”的理解。
【答案】(1)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2)特点:成就主要集中于19世纪中后期;涉及国家比较多;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任意两点)。
(3)评价:工业革命极大提高社会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工业革命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4)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们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和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因此,英国的展品与其他国家不同。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二表格中19世纪世界主要科技成就涉及的国家、领域、科学家、成就,可以概括出这一时期世界科技成就的特点是:成就主要集中于19世纪中后期;涉及国家比较多;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任意两点)。
【小问3详解】
评价:根据材料三中“这个小镇到处都是机械与高耸的烟囱,它们永不停息地冒着黑烟,不断袅绕的烟雾犹如幽幽阴魂,永远没有散去之日”结合所学可知,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评价是:工业革命极大提高社会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工业革命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小问4详解】
理解:根据材料中“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类活动。科学通过定量化使技术所具有的潜在力量增大,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看人类自身是否具备妥善运用科学的能力。”可以概括出对材料四中“妥善运用科学的能力”中“能力”的理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们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和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少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
材料二 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
——摘自思不群《二战全史》
材料三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者经济的。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 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2)材料二中的“二战”爆发的“种子”“外部条件”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宣言的意义。
(4)依据材料四、指出通过该内容的国际会议是什么?
【答案】(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一战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传统强国,这些国家的领土被重新划分,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一战后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等。
(2)种子:《凡尔赛条约》。
外部条件: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3)意义:《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加速了二战的胜利结束。 (4)会议:开罗会议。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本原因:据材料“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原因:据材料“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一战的影响进行分析,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一战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传统强国,这些国家的领土被重新划分,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一战后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等。
【小问2详解】
种子:据材料“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凡尔赛宫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的处罚,激发了战败国不满情绪;而且分赃不均,引发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成为二战爆发的“种子”。
外部条件:据所学可知,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为二战的爆发提供了外部条件。
【小问3详解】
意义:据材料“(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加速了二战的胜利结束
【小问4详解】
国际会议:据材料“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开罗宣言》的内容,签订该宣言的国际会议是开罗会议。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945.10月 联合国建立
1946年3月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下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答案】观点: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的形成。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总之,二战后初期,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冷战政策,试图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的联系,结合它们的史实和影响可以提炼出观点: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的形成。论述时做到,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总之,二战后初期,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冷战政策,试图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