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题(答案)

明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④明太祖废除丞相。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
A. 提高行政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君主权力 D. 避免藩王割据
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明太祖
下列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唐-秦汉-宋元-明清 B.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C. 宋元-隋唐-秦汉-明清 D. 明清-宋元-秦汉-隋唐
6.有一个故事,说是明朝时国子监祭酒宋讷某日独坐生气,面有怒容,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天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实说了。明太祖叫人把检校偷着给他画的像拿来看,宋讷才大吃一惊。根据故事回答22-23题。
故事中检校的身份是什么?(  )
A. 厂卫特务 B. 宦官 C. 锦衣卫 D. 东厂
7.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办事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专制统治 D. 增强六部权力
8.从封建政治制度层面来考察封建集权主义的演变.如图反映明朝皇权空前强化的是(  )
A. B.
C. D.
9.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火”偏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朝
B. “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明成祖朱棣
C. “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汉初的历史
D. “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史
10.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中榜的考生,你不可能(  )
A. 熟读四书五经
B. 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C. 会写作规范
D. 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11.文物是历史派往今天的使者,它承载着古代的信息向我们走来。下列文物(模型)中最能反映明清专制集权内容的是(  )
A.三彩骆驼俑 B.筒车模型
C.锦衣卫印 D.郑和钟
12.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
13.《明史 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14.下列有关“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苏州是明代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 B.南京是明清著名的冶铁中心
C.松江是明清著名的农业中心 D.景德镇是明清著名的制瓷中心
15.下图中的作物哪个不是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  )
A. B.
C. D.
16. 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君权的加强的有()
①废除丞相②分封藩王③设锦衣卫④廷杖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 李世民和朱元璋相同之处是()
A.曾生活在社会下层 B.参加过农民起义 C.是开国君主
D.在位时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18. 下图中所体现的历史信息是( )
A.明朝皇帝的玉玺 B.书画家的印章
C.明朝特务机构的印章 D.封建时代的调兵令章
19. 我国古代丞相制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相权威胁皇权 B.国家统一的需要
C.经济发展的需要 D.封建统治的需要
20. 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是元末红巾军的一位领袖 B.他大杀建国功臣
C.他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D.他于1421年建立明朝
21.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A.唐太宗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
22.“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文中的“内授”是指(  )
A.宰相的意见 B.皇帝的命令
C.内阁首辅的主张 D.翰林大学士的批答
23.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这种转变始于( )
A.设置进士科 B.八股取士
C.开创殿试和武举 D.设置明经科
24.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明初统治者废丞相、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一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
(2)元朝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的名称。
(3)材料二反映了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该朝的统治者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7、材料一: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他另设四辅官,以备顾问。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成阳之郊……--顾炎武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太祖全面改革官制的措施。
(2)明太祖对官制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的叙述与明朝实行的什么考试制度有关?命题范围有什么规定?
(4)结合材料二分析,这种考试制度有什么突出弊端?
28、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_____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
(3)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分别是怎样强化皇权的?
(4)为了监视臣民,他设立了什么机构?明成祖时期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29、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2)造成材料所说的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效……”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评价。
答案
1-5DCCDB 6-10CCCBB 11-15CBADD 16-20DDCDD 21-25DBBBA
26、(1)行省制度.
(2)澎湖巡检司
(3)明朝;明太祖;八股取士制度.
27、(1)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设五军都督府。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2)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皇权。
(3)八股取士,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4)培养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扼杀创造性,禁锢思想,严重阻碍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28、(1)明 明太祖
(2)吏户礼兵刑工 皇帝
(3)在中央 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4)锦衣卫 东厂
29、(1)说明了明朝以后很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2)明政府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3)提示:科举制的实行,为读书人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统治基础,繁荣了文化,而明代科举制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内,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