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滚动练习(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骨耜及装有木柄的复原图
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
2.《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3.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5.“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
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
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6.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 )
A.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B.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D.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
7.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8.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9.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
10.学者李治安评价道:“它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他评价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节度使 D.行省制
11.如图,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图中写有“正店”等字样处,为当时的灯箱广告。
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 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
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 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
12.清代统治者明确宣布,皇权的行使和皇位的继承,诸如亲王摄政、立嫡、立长还是立贤等纯属皇家事务,朝中大臣不能以是否合乎礼法而置喙。这主要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皇位继承制的终结 C.丞相权力的削弱 D.思想控制的加强
13.某同学自主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8课后,在地图上填充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发现缺少一个恰当的主题,他可能提炼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清朝前期的边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清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4.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B.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15.下侧《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出现图中时局的国内外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日本明治维新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美国内战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16.某同学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 B.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
C.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D.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17.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专制走向民主
二、综合题
18.一片中国茶,半部文明史。
材料一:
时期 概况
先秦 人们已经发现茶叶具有药用、食用、饮用的功能
秦汉 “大一统”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种茶和饮茶从此广泛传播开来
魏晋 茶因其清淡、虚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佛、道教徒的广泛使用;文人墨客创作了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
唐朝 仅湖州造茶一年就是“一万八千四百八斤”;在边疆地区,唐朝政府还开设茶马古道、茶马交易市场;随着唐朝与日本、印度、波斯、非洲国家的交流,茶叶也被带到了这些国家,并通过这些国家转移交流到了世界各地
宋元 在茶中添加马奶、红枣、枸杞、油酥等物,带着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
明清 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形成了一条海上茶叶之路
——整理自彭星霖《基于历史角度分析茶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兴衰变化》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二:茶从中国出发传播到日本,最终抵达全球各个角落。171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建立贸易站,定期从广州装运茶叶,英国的茶叶消费激增,对茶的狂热席卷全国。1728年,荷兰人在广州设立贸易站,每年茶叶贸易给荷兰东印度公司带来了25万到50多万荷兰盾的净利润。茶叶贸易膨胀,成为世界贸易和全球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摘编自[荷]乔治·范·德瑞姆著《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茶叶贸易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当英国人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力图撕开中国市场时,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中国不需要外国的物资,但英国人却要中国的茶叶……鸦片、银子与茶叶三者的关系,即魏源所谓:“中国以茶叶、湖丝驭(驭:驾驶马车,如驾驭;还有统率、控制之意)外夷,而外夷以鸦片耗中国,此皆自古未有,而本朝独有之。”……茶、银、鸦片的循环,最终引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
——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中国不需要外国的物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中“茶、银、鸦片的循环,最终引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
材料四: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进口茶叶的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的2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
——摘编自英国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茶叶贸易现状。综合以上所有材料,思考如何使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再度复兴?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的形象 古代 春秋战国 矮化:被嘲笑为“若丧家之犬”
汉唐 正统化及神化:司马迁誉孔子为“素王”;唐代被封为“文宣王”
宋至明清 僵化:成为一位只知维护天理、极力遏止人欲的政治说教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近代 维新运动 维新化: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被后人称为“穿西装的孔子”
太平天国、新文化运动 丑化或妖魔化:太平天国将儒家经典称为“妖书”,对孔子“焚书毁像”;新文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吴虞痛骂孔子为“盗丘”
袁世凯、蒋介石时期 圣化:袁世凯和蒋介石曾复兴孔子“圣人”地位,复兴“尊孔”和儒家伦理道德
世界历史上的形象 近代 启蒙运动时期 完人: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
——摘编自张荣明《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任意提取两个时期的孔子形象,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影响孔子形象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 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 ”可知,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用骨耜耕作,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涉及取火,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体现纺织,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阐述制陶,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A项正确;BCD项内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表明农具促进农业生产,材料“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表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新兴阶级的出现,根据材料“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A项正确;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工具改进的原因,排除C项;水利工程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事物都有对立的双方,且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A项正确;《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排除B项;《孟子》《韩非子》分别反映了孟子、韩非子的思想,排除CD项。故选A项。
5.D
【详解】从“‘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巩固统治,秦始皇进行了焚书,汉武帝“尊崇儒术”,他们的动机都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以巩固自己的统治,D项正确;焚书与尊儒,并无法直接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排除A项;“弘扬传统思想文化”的说法与秦始皇的焚书不符,排除B项;汉武帝在尊崇儒术的同时,并没有禁止其他学说在社会上的存在,因此,汉武帝尊儒的动机并非为了消灭种种异端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可知,材料讲述了司马迁按史实真实生动地撰写《史记》,体现出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司马迁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司马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司马迁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题文中的“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平民性指的是 政治制度体现了平民可以参加国家管理,而平民是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取得功名,参与国家管理的,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907年唐朝灭亡,②阶段指的是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我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放、对外交往频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D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B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从金属货币到非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业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都市生活的繁华不一定是货币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造纸技术的成熟和冶铸技术的进步不能是货币由重到轻便的原因,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它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和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D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排除A项;郡县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排除B项;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而且不仅控制一镇,还出现一人兼领数镇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A项正确;《清明上河图》是当时人对北宋都城的描绘,体现的是都城的繁荣,排除B项;宋代时期城市的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夜市比较活跃,排除C项;《清明上河图》是文献史料,无需与考古材料印证就有史料价值,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据题干“清代统治者明确宣布,皇权的行使和皇位的继承,诸如亲王摄政、立嫡、立长还是立贤等纯属皇家事务,朝中大臣不能以是否合乎礼法而置喙。”可知,皇权的行使和皇位的继承成为皇家事务,与朝臣无关。体现了皇帝的绝对权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A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说明皇位继承制的终结,排除B项;清朝时期丞相制度已被废除,排除C项;思想控制的加强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新疆和西藏的管辖,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成,雅克萨之战击退了沙俄入侵,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由此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为主题最恰当,A项正确;图片中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反映了中央对边疆的维护和管辖,没有涉及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B项;清朝君主的强化与军机处的设立、大兴文字狱等历史有关,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C项;图片中不仅有中央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还涉及了西南、东南、东北等地区,D项表述过于片面,不适合做主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以土布为主……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战败后,随着五口通商和关税协定,外国的洋布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挤占中国土布的市场,冲击了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A项正确;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列强攫取在华设厂特权是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之后,《辛丑条约》中清政府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作担保,使得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材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由此可知,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题干的漫画《时局图》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约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情景,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是在19世纪末,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就是在这个时期,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某同学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和所学可知,材料依次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各个阶层面对民族危机进行抗争以图生存,D项正确;材料依次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不能完全包含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依次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不能完全包含材料内容,排除B项;材料依次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不能完全包含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详解】根据题干“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因此,反映了中国近代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出走向统一,排除A项;此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我国已被迫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
18.(1)特点:源远流长,价值和功能不断丰富,文化属性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世俗化、普及化/影响范围不断拓展;成为中外交往与民族交融的载体。
原因:国家政策的推动;茶自身价值和功能受人们欢迎;文化、对外交流的促进。
(2)影响:丰富了人们的消费品;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密切了世界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欧洲借此加快在亚洲的殖民扩张。
(3)根本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
阐释:①英国大量进口茶叶导致白银大量流失;②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③中国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开展禁烟运动;④英国以禁烟损害了英国利益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或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
(4)特点: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茶叶贸易和高端红茶市场份额不高。
重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企业管理与经营水平;大力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族企业品牌;政府应大力支持。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先秦”、“人们已经发现茶叶具有药用、食用、饮用的功能”、“茶园其清淡、虚静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佛、道教徒的广泛使用;文人墨 客创作了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可知特点是源远流长,价值和功能不断丰富,文化属性不断增强;根据材料一“‘大一统’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种茶和饮茶从此广泛传播开来”可知特点是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材料一“在茶中添加马奶、红枣、枸杞、油酥等物,带着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可知特点是逐渐世俗化、普及化;根据材料一“在边疆地区,唐朝政府还开设茶马古道、茶马交易市场”“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形成了一条海上茶叶之路”可知特点是影响范围不断拓展;根据材料一“在边疆地区,唐朝政府还开设茶马古道、茶马交 易市场;随着唐朝与日本、印度、波斯、非洲国家 的交流,茶叶也被带到了这些国家,并通过这些国 家转移交流到了世界各地”可知特点是成为中外交往与民族交融的载体。
原因:根据材料一“大一统’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在边疆地区,唐朝政府还开设茶马古道、茶马交易市场”可知原因是 国家政策的推动;根据材料一“茶园其清淡、虚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佛、道教徒的广泛使用”可知原因是茶自身价值和功能受人们欢迎;根据材料一“文人墨 客创作了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随着唐朝与日本、印度、波斯、非洲国家的交流,茶叶也被带到了这些国家,并通过这些国家转移交流 到了世界各地”可知原因是文化、对外交流的促进等。
(2)影响:根据材料“英国的茶叶消费激增,对茶的狂热席卷全国”可以得出茶叶贸易对世界的影响有丰富了人们的消费品;根据材料“每年茶叶贸易给荷兰东印度公司带来了25万到50多万荷兰盾的净利润”可以得出茶叶贸易对世界的影响有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根据材料“茶从中国出发传播到日本,最终抵达全球各个角落”、“茶叶贸易膨胀,成为世界贸易和全球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得出茶叶贸易对世界的影响有密切了世界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欧洲借此加快在亚洲的殖民扩张。
(3)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
理解:根据材料“中国不需要外国的物资,但英国人却要中国的茶叶”“外夷以鸦片耗中国,此皆自古未有,而本朝独有之”可以得出①英国大量进口茶叶导致白银大量流失;②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③中国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开展禁烟运动;④英国以禁烟损害了英国利益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或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
(4)特点:根据材料“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可以得出中国茶叶贸易现状是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茶叶贸易和高端红茶市场份额不高。
做法: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使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再度复兴,我们要重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企业管理与经营水平;大力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族企业品牌;政府应大力支持。
19.(1)汉唐时期:儒学被奉为官学,儒家价值观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孔子形象随着儒家价值观主流地位的确立和巩固而被正统化和神化;
宋代到明清: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价值观不仅没有进一步走向开放,反而更加趋于保守,从而使孔子形象走向“僵化”;
近代: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封建统治思想与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冲击激烈,儒家价值观与社会新价值观也处于激烈冲突中,孔子形象就出现了“丑化”“妖魔化”与“圣化”交错并存现象。(任答2个时期)
(2)因素:评价的立场和角度、时代变迁、评价者的意图、史料考证与发现。
(3)观点:孔子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仍,孔子的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形式,所以被矮化。到了汉代,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提高孔子的地位,最终正统化及神化。到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日益僵化,孔子形象也随之僵化。到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出于解放人民思想,宣传新思想的目的,开始将孔子形象丑化或妖魔化。
结论:所以说孔子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详解】(1)原因:根据表格选择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汉唐时期儒学被奉为官学,儒家价值观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孔子形象随着儒家价值观主流地位的确立和巩固而被正统化和神化;宋至明清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价值观不仅没有进一步走向开放,反而更加趋于保守,从而使孔子形象走向“僵化”;近代社会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封建统治思想与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冲击激烈,儒家价值观与社会新价值观也处于激烈冲突中,孔子形象就出现了“丑化”“妖魔化”与“圣化”交错并存现象。而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强调平等等思想,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所以孔子的形象是完人。
(2)因素:根据上述材料,不同的朝代出于不同的目的,对孔子的评价不同的,到了近代社会,处于宣传新思想的影响,对孔子的思想加以贬低,体现出影响孔子形象变化的因素有评价的立场和角度、时代变迁、评价者的意图、史料考证与发现。
(3)观点:根据表格可以得出,孔子的形象在不同的朝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说孔子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仍,孔子的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形式,所以被矮化。到了汉代,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提高孔子的地位,最终正统化及神化。到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日益僵化,孔子形象也随之僵化。到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出于解放人民思想,宣传新思想的目的,开始将孔子形象丑化或妖魔化。所以说孔子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北校区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滚动练习(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