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教学测评
八年级历史
(1-5课)满分:50分
一、选择题
1.“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下列能体现材料中“协商建国”史实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土地改革法》
3.“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伴随扩音器传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广场上万众齐唱,歌声如狂涛巨澜,震撼着北京城。”该材料描述的情景是( )
A.中共诞生 B.抗战胜利 C.解放北平 D.开国大典
4.理清发展线索,提炼关键词,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以下“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年代标尺”方框③对应的关键词是
A.井冈烽火
B.当家作主
C.开天辟地
D.社会主义
5.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其中一句“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一届政协召开 B.抗美援朝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
6.“危难时刻,他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该句中的“他”是(  )
A.林彪 B.贺龙 C.彭德怀 D.朱德
7.“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这里的“年轻的人们”指的是( )
A.红军战士 B.八路军战士
C.新四军战士 D.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8.从1952年12月到1953年7月,蒋道平驾驶米格–15歼击机升空参战七次,八次开炮,先后击落F–86飞机5架、击伤2架。蒋道平作为新中国人民空军战士,他参加的是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对越自卫反击战
9.1953年4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专门接见了一位来自四川农村的老母亲邓芳芝,因为她和毛泽东一样,儿子也牺牲在了朝鲜。她的儿子,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敌人机枪口的(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彭德怀 D.邓稼先
10.“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11.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的目的是(  )
A.打击盘踞台湾的日军 B.掩护国民党军队撤退
C.迫使志愿军从朝撤军 D.干涉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12.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美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C.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D.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3.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为解决这一状况,新中国颁布了(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4.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
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5.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A.在少数民族地区展开 B.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16.追溯历史,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新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建成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7.2017年是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一桥二铁三公四厂”是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A.手工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
18.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19.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成立合作社 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 D.政企分开
20.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张元济重游中南海勤政殿,不胜感慨地说:“与这个勤政殿一别已52年了,上次来是光绪帝召见。新政行了不久,发生了政变。 康、梁远去,而他(指光绪帝)被禁天牢。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材料二: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1)材料一中,张元济所说的“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的全称是什么?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2)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0年中美经济、军事实力对比表
国家项目 美国 中国
经济状况 钢产量8860吨,国内生产总值3700亿美元。 钢产量58吨,国内生产总值60亿人民币。
军事装备 一个军拥有汽车7000多辆,坦克430辆,一个师拥有火炮432门、电台1600多部,通讯指挥到班。朝鲜战争初期即投入作战飞机1100余架次。 志愿军全军共有6000多辆汽车,一个师拥有火炮12门,电台40部,通讯指挥到营,无飞机,防空武器有一挺高射机枪。
(1)比较表中数据分析,中美实力总体而言有什么特点?
(2)抗美援朝战争的实际结局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私合营,对于当时很多资本家来说,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从材料一叙述的现象到材料二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三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写出两个即可)
25.下面是在1954年发生的一个历史事件,请你阅读并感悟。结合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60—10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试卷第4页,共5页
1.C
【详解】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所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能体现材料中“协商建国”史实,C项正确;中共一大1921年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A项;中共七大1945年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排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的“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由此可知,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共同纲领》。故B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颁布的,故A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颁布的。故C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法》与“全国人民的大宪章”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中共诞生于1921年,排除;B项抗战胜利于1945年,排除;C项北平解放是1949年1月,排除。故选D。
4.B
【详解】根据“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年代标尺”、“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B符合题意;A项对应的是②;C项对应的是①;D项对应的是④。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C项正确;一届政协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但与西藏解放无关,排除A项;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西藏解放无关,排除B项;土地改革完成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与西藏解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C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威胁新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正确,ABD排除。故选C。
7.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朝鲜战争的准确识记,题干中“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拿起枪奔赴战场”是解题的关键,得出引文指的是朝鲜战争,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是建国初期三大运动之一,D符合题意,而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均与鸭绿江无关,排除ABC。故选D。
8.C
【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1952年12月到1953年7月”可知,这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因而蒋道平作为新中国人民空军战士,他参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C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是在1931-1945年发生,A排除;解放战争是在1949年结束,B排除;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择C。
9.B
【详解】根据所学,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B项正确;ACD项与“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敌人机枪口”无关,排除。
10.C
【详解】“三农”指的是农村、农民和农业。和平解放西藏和重视“三农”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进行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故B不符合题意;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行土地改革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三农”,故C符合题意;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信息“三农”,紧扣“三农”进行分析,认识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1.D
【详解】据材料“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可知,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的目的是干涉中国解决台湾问题,D项正确;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结束了对台湾的统治,排除A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蒋介石败退台湾,排除B项;1950年10月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D项正确;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均是我方不断胜利、美国不断失败的表现,不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决农村土地占有不均衡问题,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D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颁布,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颁布,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不是针对土地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选项A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而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选项BCD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因此不属于这次会议的内容只有选项A,故选A。
15.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得到了农民的拥护,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在新解放区进行的,排除A项;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土地改革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C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与长春一汽无关,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部分,与长春一汽无关,排除B项;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与长春一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1957年,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是集中力量发展的种类。故选C。
18.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是1953年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符合题意。互助组是指中国劳动农民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组成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劳动组织,土改以后得到广泛发展,在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中,发展成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不符合题意。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组织,故B不符合题意。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政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性地开创了赎买政策,最终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结果,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因此,和平赎买是方式和手段,公私合营是最终目的和结果。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伟大创举。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0.C
【详解】根据题干“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属于我国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21.(1)全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2)事件:开国大典。含义: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百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为国家的主人。
(3)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
【详解】(1)全称: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张元济所说的“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的全称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2)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百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为国家的主人。
(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
22.(1)特点:美国实力总体上远远领先中国。
(2)结局: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意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详解】(1)特点:根据表格,在经济状况上,美国的钢产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都要远远高于中国,在军事装备上美国也远远好于中国,所以中美实力总体而言的特点是美国实力总体上远远领先中国。
(2)实际结局: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3.(1)消极作用: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填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变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详解】(1)消极作用:根据材料一“……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可知“原来的土地制度”的消极作用是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由此可知,“□”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目的:根据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可知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根据材料二“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可知土地改革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4.(1)说明:民族资本家的心态经历了恐慌、疑虑、担忧、心存不安到积极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2)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详解】(1)说明:根据材料一公私合营时,很多资本家心里“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说明公私合营时期,很多资本家心存不安,抱有恐慌、疑虑、担忧的心态。而到了材料二“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可以得出此时的资本家已经积极主动进行公私合营,说明了民族资本家的心态经历了恐慌、疑虑、担忧、心存不安到积极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2)实质:结合所学知识,“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庄、手工业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是进行公私合营,其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缺点:结合所学知识,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5.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影响深远
论述: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巩固了人民政权,同时也为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影响深远。
【详解】本题为小短文撰写题型,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叙述,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可参考以下示例:
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影响深远
论述: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巩固了人民政权,同时也为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影响深远。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