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北辛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业达标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业达标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2024.3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该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召开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56年召开的确定中国主要人物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排除D项。故选B项。
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这反映了( )
A.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推行
C. 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D. 《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表明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C项正确;题干给出的是第一届政协会议的介绍,没有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A项;B项的表述不符合第一届政协的意义,第一届政协是初步建立了政协制度,但是作为制度推行是在1954年的第二届政协会议上,排除B项;题目中没有涉及《共同纲领》,排除D项。故选C项。
3.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0月3日,周恩来请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这表明( )
A. 新中国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 B.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迅速提高
C. 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 D. 三大改造后新中国国力大大提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严厉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可知,这是说,中国谴责美国的侵略,并决心打败美国进行的挑衅,这表明,新中国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敢打必胜,A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工业水平迅速提高,排除B项;亚非会议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以保卫民族、国家独立,排除C项;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而材料说的195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4.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是( )
A. 董存瑞 B. 黄继光 C. 罗盛教 D. 邱少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抗美援朝战场”“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结合所学可知,与上甘岭战役同时,志愿军某团准备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为了缩短攻击距离,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邱少云排奉命潜伏在距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大火中纹丝不动,最后牺牲,D项正确;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排除A项;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排除B项;罗盛教在抗美援朝时期因救掉入冰窟的崔莹而牺牲,排除C项。故选D项。
5. “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段材料反映( )
A. 越南战争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B. 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C.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D. 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可知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抗美援朝对中国的影响,不是越南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抗美援朝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对世界的影响,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 土地改革 B. 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 抗美援朝 D. 西藏和平解放的实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0年”“残余的封建制度”“经济的政治的战争”“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正确;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与“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无关,排除B项;抗美援朝是对外战争,并未解决国内的封建残余问题,排除C项;西藏和平解放时间是195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7. 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
A.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 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建国初期的土改运动,使得土地转移到劳动力主体的农民阶级手中,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实现了有机结合,D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建立的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度,我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排除B项;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属于三大改造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8. 近日中国高校正在进行大文科改革。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 )
时间 1949 1953 1956
文科学生占比 33.10% 14.90% 9%
A. 土地改革的需要 B. 工业化起步的需要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 大跃进运动的需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题干表格内容可知,从1949年到1956年高校文科学生占比大幅减少,说明理科学生占比增多,这与我国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有关,B项正确;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基本完成,排除A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发生在1956年中共八大后,排除C项;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9. 据统计,1956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反映了“一五”计划( )
A. 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B. 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 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均衡发展 D.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由“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可知经济发展;由“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可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因此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A项正确;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与“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内容不符,排除B项;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均衡发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与“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内容不符,排除C项;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不符合史实,因为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会看到的情景是( )
A. 国家没收资本家的生产资料 B. 手工业者组织木器生产合作社
C. 帽子厂挂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D.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故BCD是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的,国家没有没收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而是实行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择A项,其余选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0年土地改革 土地公有制建立
B 1953年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农业
C 1953年三大改造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D 1956年中共八大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C项正确;1950年进行的土地改革属于私有制,排除A项;1953-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2.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记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契合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 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 遵循了客观严谨的自然规律 D. 标志着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和描述的现象反映上世纪50年代经济建设中了不合科学的成果,是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典型体现,所以这些“记载”契合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排除B项;材料中的记载没有符合自然规律,排除C项;因为材料中记载的都是不合科学的成果,所以不能够作为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
13.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该民谣与下列选项中的口号反映了同一历史事件的是( )
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 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 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首民谣过分夸大了玉米的产量,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党和政府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建设的规律,是“大跃进”时期话语,故A项符合题意;“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这一口号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这一口号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这一口号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均与题干民谣(“大跃进”运动)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 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B.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C. 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D. 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1958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导致了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所以毛泽东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讲话,B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间是1950年,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这是当时新中国成立的国际背景,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 时间轴(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④正确,D项正确;①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排除A项;②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排除B项;③时期我国主要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
16.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导思想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两个阶段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的,所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A项正确;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之后不断形成与发展的,排除B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17. 下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 )
A.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 B.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C. 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D.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1960年,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60年-1962年,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下降;1962-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A项正确;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C项;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曲折变化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8.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阶级斗争为纲 B.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体现的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敢于勇敢的尝试推进,反映的是核心理念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的核心是阶级斗争,A项排除;材料与共同富裕及合作共赢的说法无关,CD项排除。故选B。
19.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行业公私合营”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多快好省”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全行业公私合营”是1956年底完成的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③“多快好省”是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 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体现的是1978年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内容,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②④,C项正确;ABD排序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0. 习近平总书记说:“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以上述表述相符合的是
A. 开天辟地 B. 生死攸关 C. 走向成熟 D. 伟大转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D项正确;中国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大事,排除A项;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BC项。故选D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说历史】
材料一
图1 图二 跨过鸭绿江
【文献研史】
材料二 1954年9月的北京,秋风送爽、景色宜人。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中南海,激情满怀地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对新中国未来作了美好的憧憬:“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1951年国家着手编制“一五计划”,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
——摘自新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从1956年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这一时期,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通了火车。此外,核武器和导弹也试验成功。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勇于从困难中奋起的能力。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1)图一所示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事件意味着中国国家地位与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图二,判断这支军队的名称及总指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反应历史事件与图一反应事件的关系。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得了哪些成就?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的原因及“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5)根据材料四,概括1956年至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这一时期“精神面貌”的内涵。
【答案】(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中国人民志愿军; 彭德坏
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或抗美援朝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3)成就:会议通过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原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制定经济计划;苏联的援助支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成就: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以火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核科技取得重大成就。内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所示为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古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所以,此事件意味着中国国家地位与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地位发生的变化为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小问2详解】
军队名称:根据图二所示可知,图片体现的是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总指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因此总指挥是彭德坏。
关系:图二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图一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小问3详解】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问4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1951年国家着手编制“一五计划”,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的原因主要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制定经济计划;苏联的援助支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意义:根据材料“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大幅度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小问5详解】
成就:巨大成就:根据材料“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通了火车。此外,核武器和导弹也试验成功”可知,1956年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有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以火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核科技取得重大成就。
内涵:根据材料“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勇于从困难中奋起的能力。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结合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面貌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业达标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2024.3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该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这反映了( )
A.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推行
C. 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D. 《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3.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0月3日,周恩来请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这表明( )
A. 新中国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 B.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迅速提高
C. 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 D. 三大改造后新中国国力大大提升
4.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是( )
A. 董存瑞 B. 黄继光 C. 罗盛教 D. 邱少云
5. “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段材料反映( )
A. 越南战争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B. 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C.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D. 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6. 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 土地改革 B. 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 抗美援朝 D. 西藏和平解放的实现
7. 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
A.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 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8. 近日中国高校正在进行大文科改革。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 )
时间 1949 1953 1956
文科学生占比 33.10% 14.90% 9%
A. 土地改革的需要 B. 工业化起步的需要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 大跃进运动的需要
9. 据统计,1956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反映了“一五”计划( )
A. 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B. 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 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均衡发展 D.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0.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会看到的情景是( )
A. 国家没收资本家的生产资料 B. 手工业者组织木器生产合作社
C. 帽子厂挂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D.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1.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0年土地改革 土地公有制建立
B 1953年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农业
C 1953年三大改造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D 1956年中共八大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A B. B C. C D. D
12.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记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契合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 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 遵循了客观严谨的自然规律 D. 标志着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
13.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该民谣与下列选项中的口号反映了同一历史事件的是( )
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 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 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14. 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B.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C. 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D. 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15. 时间轴(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导思想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7. 下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 )
A.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 B.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C. 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D.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18.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阶级斗争为纲 B.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19.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行业公私合营”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多快好省”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20. 习近平总书记说:“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以上述表述相符合的是
A. 开天辟地 B. 生死攸关 C. 走向成熟 D. 伟大转折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说历史】
材料一
图1 图二 跨过鸭绿江
【文献研史】
材料二 1954年9月的北京,秋风送爽、景色宜人。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中南海,激情满怀地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对新中国未来作了美好的憧憬:“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1951年国家着手编制“一五计划”,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
——摘自新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从1956年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这一时期,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通了火车。此外,核武器和导弹也试验成功。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勇于从困难中奋起的能力。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1)图一所示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事件意味着中国国家地位与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图二,判断这支军队的名称及总指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反应历史事件与图一反应事件的关系。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得了哪些成就?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的原因及“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5)根据材料四,概括1956年至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这一时期“精神面貌”的内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北辛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业达标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