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一、二、三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国历史诸王朝各有特点,与图中①所代表的王朝特点相符的是( )
A.制礼作乐,封邦建国 B.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C.统一国家,科举取士 D.开辟丝路,沟通中外
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玄示继位初期,抑制土地兼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实行赈灾免赋。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唯才是举 B.以民为本 C.虚心纳谏 D.整顿吏治
3.某校的同学在课堂探究中研读了《步辇图》(如下图),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推断出来的历史现象应该是( )
A.阎立本凭此画成为“画圣” B.唐朝的画风由此传到西藏
C.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D.汉藏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4.《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 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北宋时,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北宋用人“大率以文词进”有利于( )
A.强化中央集权 B.加强边疆地区管辖
C.分割宰相权力 D.禁锢思想、监视官民
6.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南方( )
A.政局相对稳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经济实力较强 D.对外交往密切
7.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相互之间又一直进行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利于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游牧民族征服农业民族
8.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如下图),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9.对下列图片展现的主题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
A.为中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B.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C.为国家统一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D.为中国古代宗教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10.“活字印刷术排印迅速,可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古代书籍印刷后不能立刻热销。活字书版要随印随拆,没有雕版长期保存的优势,古代图书印刷仍以雕版为主,活字印刷则用于京报、邸报、年历等文本印制。”下列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市场的需求促使活字印刷术被发明 B.活字印刷术在特定文本印刷中占据优势
C.活字印刷术在发明出来后迅速没落 D.活字印刷术是古代图书业主流印刷技术
11.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2.《明清宫藏闽台天系桑汇细》中比我:生海八工(1753年),“拨运台湾米石接济漳、泉二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福州、泉州等府歉收,酌拨台湾仓谷接济”。这些史料可以印证当时( )
A.闽台民间贸易活跃 B.台湾隶属清廷管辖
C.闽省自然灾害频繁 D.政府赈灾体制完善
13.明朝后期,我国正式传授经商知识的出版物才出现,主要阐述商业规范、商业道德和商业技门等。消代周业中籍不仅种类增多,内容也更为手富。该现家说明( )
A.明清时期商业迅速发展 B.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明清时期出版不受限制 D.商人利益保障机制建立
14.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明太祖“废丞相,设三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以上帝王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王朝统治 B.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推进政治经济改革 D.杜绝官员贪污腐败
15.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文化遗产)。下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故宫 D.京剧
二、简答题(55分)
16.在古代,地方势力的强弱影响着中央政权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藩镇)屯兵自重,多次赋入自赡(充足)……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缺帅,稍命文臣权知……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摘编自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
(1)根据材料一,赵普“劝上革去其弊”中的“弊”指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统治者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3分)
材料二: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亲自降临到地方。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历史作用。(4分)
材料三:洪武九年(1376 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在地方管理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2分)
17.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朝代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②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 这一盛世局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分)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等
(2)根据材料二,归纳历代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共同态度,并指出其结果。(4分)
材料三: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1.7亿,至嘉庆十七年(1812年)增加到3.6 亿。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一:中医东传。
成书时间 作者 书名 内容出处
779年 和气广世 《药经太素》 大量引用唐朝《新修本草》
808年 安倍真直等 《大同类聚方》 大量引用《唐本草》的药方
859年 菅原岑嗣等 《金兰方》 在唐朝孙思邈《千金方》的基础上,增加70多个药方
918年 深江辅仁 《本草和名》 集引《唐本草》和唐代以前本草类医著30部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日本医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东传”的历史背景。(4分)
材料二:北宋初年,阿拉伯药物大量出口到中国,阿拉伯人的“吹鼻术”(将药末吹入鼻子)成为中原流行的一种治疗手段……元代秘书监收集了多种伊斯兰医学书籍,并设有专门机构研究和推广阿拉伯医学……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很推崇中国医学,他所著的《医典》广泛收录中国药物,还采用了针灸、泥疗、汗蒸法;在诊断方面,他很注意切脉,将脉搏区别为48种。在他的推动下,中国的医学深入了西方。
(2)根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医学交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分)
材料三:明清的医家多出自医学世家,或父子相继,或翁婿相传,这种依靠长期经验积累和专门化的世袭传承,推动了医学专门化,但也造成了极深的门户观念,阻断了区域间的医学交流……明清两代倡导儒学,大批科场失意士人由信入医,医家受到八股取士影响,多喜翻阅前代医案,墨守成规,少有创新……明清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中断,与他国的医学交流逐渐沉寂,医家多转而埋首旧籍,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两代医学发展的新变化。(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外医学交流的整体趋势。据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分)
19.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小翼老师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一份学习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13分)
材料一:我国的历史文献数量繁多,其中《史记》与《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时段长、内容丰富,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两部史书大致情况如下。
(1)如果你要查找关于唐朝长安城的史料,请选择一部史书(写序号),并说明选择这部史书的理由。(3分)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指的是哪一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时期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分)
材料三:
(3)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以“创新与发展”为题,写一篇小短文。(8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A 6.C 7.C 8.C 9.A 10.B 11.D 12.B 13.A 14.A 15.D
16.答:(1)问题:方镇(藩镇)屯兵自重。措施:派文臣任知州;设通判;设转运使。(任答两点)
(2)特点:打破自然疆界,犬牙交错;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任答一点)历史作用: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3)变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权力关系: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17.答:(1)盛世局面:开元盛世。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类似亦可)
(2)共同态度: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结果: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3)关系:高产农作物引进的品种越多,耕地面积就越大,人口数量就越多。(言之有理即可)
(4)因素:统治者的统治政策;人口数量的变化;耕地面积的变化;农作物品种和数量的变化;等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8.答:(1)特点:深受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历史背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中医博大精深;东方国家对中医的学习、推崇。(任答两点)
(2)影响因素:政策开放,对外交流频繁;政府对外来医学的态度;阿拉伯医学家的推动。(任答两点)
(3)新变化:医学专门化;医家受到八股取士影响,缺少创新;医学交流逐渐沉寂,医家多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任答两点)
(4)整体趋势:中外医学交流由频繁走向沉寂。启示:要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开放交流才能促进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9.答:(1)史书:②。(1分)理由:《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而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所以能够查到唐朝长安城的史料。(言之有理即可)
(2)机构:市舶司。改变:经济重心南移。
(3)【示例】题目:创新与发展。论述:隋朝时创立的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教育的发展;而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明代的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之后,长篇说史的小说大量涌现出来;京剧形成于清朝,吸收各种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逐渐成为主要剧种,流传四方。总之,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造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创新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