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说明:1.全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两个大题,18个小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共30分)
1. 《左传》记载,受封的管、蔡、霍、卫等国是文王的后裔;蒋、邢、茅、祭等国是周公的后裔。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下表中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A 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仁”
B 道家 老子 “兼爱”“非攻”
C 墨家 墨子 “无为而治”
D 法家 孟子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A. A B. B C. C D. D
3. 英国有学者认为,作为东西方贸易通道,它从汉帝国的都城向西延伸直到欧洲。这条“通道”的出发地是( )
A. 镐京 B. 开封 C. 洛阳 D. 长安
4. 自古以来,如何处理文臣与武将的关系,一直是统治者们费尽心思所要解决的事。宋初在此方面的有效探索是( )
A. 重文轻武 B. 重武轻文 C. 削弱相权 D. 强干弱枝
5.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下列属于元曲代表作品的是( )
A. B.
C. D.
6.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图中信息,①②处应是( )
A. 西域都护驻藏大臣 B. 宣政院西域都护
C. 西域都护伊犁将军 D. 宣政院驻藏大臣
7. 某词写道:“人间万古,是英雄浩气,长存天地。沧海横流真本色,推倒千年帝制。立马山河,烽烟未熄,遗恨身先死。自由民主,后来伟业谁继?”该词歌颂的历史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孙中山
8.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选择自己的领导人。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 遵义会议的召开 B.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C. 全民族抗战开始 D.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9. 根据历史史实改编的电影《十八个手印》中台词写道:“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位村民,在分田单干责任书上郑重地按下十八个鲜红的手印,这开创了一条‘大包干’的农村变革之路。”这条“农村变革之路”是( )
A. 进行土地改革 B.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历史照片真实记录历史,具有极大的文献史料价值。下列历史照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 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并达到顶峰。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让奴隶和外邦人参与城邦管理
B. 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和参政机会
C.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 确保公民参政而建立津贴制度
12.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回忆录》中写道:“我的伟大不在于我曾经的胜利,滑铁卢一战已使它随风而去,我的伟大在于我的民法典。”下列表述与这一部“民法典”相契合的是( )
A. 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B. 被称“第一个人权宣言”
C. 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D.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3. 在工业方面,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000家,1903年已近9000家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1861年改革
C 新经济政策 D. 国家工业化
14. 根据图中信息,①处应是( )
A. 走向近代 B.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5.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萨拉热窝事件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B 1922年苏联成立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C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D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A. A B. B C. C 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从屈辱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民族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开端】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中英两个国家进行了一场以鸦片为名的战争,鸦片扮演了改变两个国家形象的非凡角色。之后的100多年时间,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一系列“国耻”。一次次的失败,使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自强、维新、反帝等爱国运动不断高涨。
——摘编自《鸦片战争:冲突与矛盾》
【英勇抗战】
材料二
【屹立东方】
材料三 也正是这群有信仰的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阴影,还在第二个甲午年到来之际,打胜了一场立国之战。这似乎是一个宿命,当年的甲午战争,因朝鲜而起。这一仗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且为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心理支撑。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1)指出材料一中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场“立国之战”的名称,并简述这场战争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从屈辱到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一坎坷历程的认识。
17. 科技革命和体制创新影响大国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机器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当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正是在这里开创了一个时代,美国的工业也正经历着革命性的飞跃。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新能源、新发明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我们正处于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工业模式。二战后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导致电子计算机等新科技发明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摘编自[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并持续到今,一场久违的中国工业革命正在震撼全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邓小平开启的这场革命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终于自洋务运动120年后找到了引爆工业革命的秘诀——国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这一秘诀不仅体现在200多年前爆发的英国革命中,而且贯串于所有成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机器”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新能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次“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
(4)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找到的“引爆工业革命的秘诀”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技革命、体制创新与大国兴衰的关系。
18. 国家实力和权力分配决定了国家之间的分化、组合与互动,从而形成了一定阶段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经过4年的血腥厮杀,终于在1918年尘埃落定,战胜国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经过斗争和妥协,通过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新秩序的国际关系体系。
——摘编自[英]肯·福莱特《世界的凛冬》
材料二 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为了应对威胁,1955年,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两强相争,进而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全面冷战对峙的新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1989年之后的30年,以美国为中心的体系不断扩张,而东方阵营体系瓦解直至被前者吸收,这个过程可以被称为“美式全球化”。二战后,无论是苏联、日本还是欧盟,其经济规模和竞争力都无法超越美国,原因即在于此。
——摘编自翟东升《平行与竞争》
材料四
时间 事件
199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2001年 “9·11”事件发生
2003年 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
(1)材料一中“国际关系体系”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的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方阵营体系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4)根据材料四,说明影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因素。就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你的建言。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说明:1.全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两个大题,18个小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共30分)
1. 《左传》记载,受封的管、蔡、霍、卫等国是文王的后裔;蒋、邢、茅、祭等国是周公的后裔。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受封的管、蔡、霍、卫等国是文王的后裔;蒋、邢、茅、祭等国是周公的后裔”可得出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王室安全的责任,B项正确;禅让制是夏商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汉时期实行的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下表中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A 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是“仁”
B 道家 老子 “兼爱”“非攻”
C 墨家 墨子 “无为而治”
D 法家 孟子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A项正确;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排除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墨子的主张是“兼爱”“非攻”,排除C项;“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是韩非的主张,而不是孟子,排除D项。故选A项。
3. 英国有学者认为,作为东西方贸易通道,它从汉帝国都城向西延伸直到欧洲。这条“通道”的出发地是( )
A. 镐京 B. 开封 C. 洛阳 D. 长安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张骞出西域后开辟丝绸之路,它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到达欧洲的大秦,这条“通道”的出发地是长安,D项正确;镐京是西周的都城,排除A项;北宋以开封为都城,排除B项;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辟,从都城长安出发,东汉定都洛阳,排除C项。故选D项。
4. 自古以来,如何处理文臣与武将的关系,一直是统治者们费尽心思所要解决的事。宋初在此方面的有效探索是( )
A. 重文轻武 B. 重武轻文 C. 削弱相权 D. 强干弱枝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自古以来,如何处理文臣与武将的关系,一直是统治者们费尽心思所要解决的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A项正确;“重武轻文”说法错误,宋太祖深知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因此“重武轻文”说法错误,排除B项;削弱相权与题干“文臣与武将”无关,排除C项;“强干弱枝”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文臣与武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下列属于元曲代表作品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窦娥冤》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C项正确;《行路难》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排除A项;《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排除B项;《红楼梦》是清朝时期曹雪芹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C项。
6.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图中信息,①②处应是( )
A. 西域都护驻藏大臣 B. 宣政院西域都护
C. 西域都护伊犁将军 D. 宣政院驻藏大臣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西汉?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朝,北庭都元帅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新疆的管辖,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设立①西域都护府,保护商旅往来,清朝②设伊犁将军,对新疆进行管理,C项正确;驻藏大臣是清朝在西藏设立,而不是在新疆地区,排除A项;元朝时期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而不是新疆;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立,而不是清朝时期,排除B项;元朝时期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而不是新疆;驻藏大臣是清朝在西藏设立,而不是在新疆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7. 某词写道:“人间万古,是英雄浩气,长存天地。沧海横流真本色,推倒千年帝制。立马山河,烽烟未熄,遗恨身先死。自由民主,后来伟业谁继?”该词歌颂的历史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孙中山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人间万古,是英雄浩气,长存天地。沧海横流真本色,推倒千年帝制。立马山河,烽烟未熄,遗恨身先死。自由民主,后来伟业谁继?”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项正确;林则徐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排除A项;左宗棠收复新疆,排除B项;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牺牲的民族英雄,排除C项。故选D项。
8.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选择自己的领导人。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 遵义会议的召开 B.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C. 全民族抗战开始 D.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选择自己的领导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项正确;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与题干“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不符,排除B项;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与题干“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不符,排除C项;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题干“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 根据历史史实改编的电影《十八个手印》中台词写道:“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位村民,在分田单干责任书上郑重地按下十八个鲜红的手印,这开创了一条‘大包干’的农村变革之路。”这条“农村变革之路”是( )
A. 进行土地改革 B.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位村民,在分田单干责任书上郑重地按下十八个鲜红的手印,这开创了一条‘大包干’的农村变革之路”和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信息,D项正确;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发生于1950年至1952年,排除A项;1953年至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历史照片真实记录历史,具有极大的文献史料价值。下列历史照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②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③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受到毛泽东的接见;④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其中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是③④,D项正确;①②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 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并达到顶峰。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让奴隶和外邦人参与城邦管理
B. 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和参政机会
C.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 确保公民参政而建立津贴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政治权利,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伯里克利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和参政机会,实行抽签选举,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具有立法、行政等多种职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回忆录》中写道:“我的伟大不在于我曾经的胜利,滑铁卢一战已使它随风而去,我的伟大在于我的民法典。”下列表述与这一部“民法典”相契合的是( )
A. 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B. 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C. 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D.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的伟大不在于我曾经的胜利,滑铁卢一战已使它随风而去,我的伟大在于我的民法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民法典”是指《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C项正确;英国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美国的《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在工业方面,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000家,1903年已近9000家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1861年改革
C. 新经济政策 D. 国家工业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000家,1903年已近9000家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B项正确;彼得一世在位期间(1682—1725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14. 根据图中信息,①处应是( )
A. 走向近代 B.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的成立、建立巴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3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因此题干反映的学习主题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走向近代包括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掠夺等,走向近代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通过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体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5.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萨拉热窝事件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B 1922年苏联成立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C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D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C项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史实与结论错误,排除A项;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史实与结论错误,排除B项;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史实与结论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从屈辱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民族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开端】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中英两个国家进行了一场以鸦片为名的战争,鸦片扮演了改变两个国家形象的非凡角色。之后的100多年时间,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一系列“国耻”。一次次的失败,使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自强、维新、反帝等爱国运动不断高涨。
——摘编自《鸦片战争:冲突与矛盾》
【英勇抗战】
材料二
【屹立东方】
材料三 也正是这群有信仰的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阴影,还在第二个甲午年到来之际,打胜了一场立国之战。这似乎是一个宿命,当年的甲午战争,因朝鲜而起。这一仗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且为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心理支撑。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1)指出材料一中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场“立国之战”的名称,并简述这场战争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从屈辱到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一坎坷历程的认识。
【答案】(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进行全民族抗战。
(3)名称:抗美援朝战争。
意义: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为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心理支撑。(任答一点即可)
(4)外国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自强、维新、反帝等爱国运动不断高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顽强斗争,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等等。(任答一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社会性质:据材料“19世纪40年代初,中英两个国家进行了一场以鸦片为名的战争,鸦片扮演了改变两个国家形象的非凡角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问2详解】
原因:据材料“图一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图二彭德怀在前线(百团大战);图三活跃于冀中平原的回民抗日武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正面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及人民的自发抗日武装,体现的是全民族抗战。
小问3详解】
名称:据材料“也正是这群有信仰的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阴影,还在第二个甲午年到来之际,打胜了一场立国之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意义:据材料“这一仗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且为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心理支撑”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为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心理支撑。(任答一点即可)
【小问4详解】
认识:据材料可从外国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自强、维新、反帝等爱国运动不断高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顽强斗争,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等方面回答。
17. 科技革命和体制创新影响大国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机器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当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正是在这里开创了一个时代,美国的工业也正经历着革命性的飞跃。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新能源、新发明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我们正处于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工业模式。二战后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导致电子计算机等新科技发明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摘编自[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并持续到今,一场久违的中国工业革命正在震撼全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邓小平开启的这场革命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终于自洋务运动120年后找到了引爆工业革命的秘诀——国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这一秘诀不仅体现在200多年前爆发的英国革命中,而且贯串于所有成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机器”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新能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次“新技术革命”主要标志。
(4)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找到“引爆工业革命的秘诀”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技革命、体制创新与大国兴衰的关系。
【答案】(1)蒸汽机。
(2)电力、石油。 (3)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
(4)国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
(5)一个国家率先进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进行成功的体制创新,国力就会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就会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解析】
【小问1详解】
名称:据材料“这一机器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当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改良蒸汽机。
【小问2详解】
新能源:据材料“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新能源、新发明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同时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小问3详解】
主要标志:据材料“二战后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导致电子计算机等新科技发明出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
【小问4详解】
“引爆工业革命的秘诀”:据材料“中国终于自洋务运动120年后找到了引爆工业革命的秘诀——国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可知,材料反映的中国找到的“引爆工业革命的秘诀”是国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
【小问5详解】
关系:据材料可从一个国家率先进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进行成功的体制创新,国力就会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就会随之提高,反之亦然等方面回答。
18. 国家实力和权力分配决定了国家之间的分化、组合与互动,从而形成了一定阶段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经过4年的血腥厮杀,终于在1918年尘埃落定,战胜国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经过斗争和妥协,通过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新秩序的国际关系体系。
——摘编自[英]肯·福莱特《世界的凛冬》
材料二 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为了应对威胁,1955年,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两强相争,进而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全面冷战对峙的新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1989年之后的30年,以美国为中心的体系不断扩张,而东方阵营体系瓦解直至被前者吸收,这个过程可以被称为“美式全球化”。二战后,无论是苏联、日本还是欧盟,其经济规模和竞争力都无法超越美国,原因即在于此。
——摘编自翟东升《平行与竞争》
材料四
时间 事件
199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2001年 “9·11”事件发生
2003年 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
(1)材料一中“国际关系体系”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的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方阵营体系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4)根据材料四,说明影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因素。就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你的建言。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两大阵营全面冷战对峙。
(3)苏联解体。 (4)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活动。
建言: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活动;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等等。(任答一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国际关系体系”:据材料“一战经过4年的血腥厮杀,终于在1918年尘埃落定,……通过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新秩序的国际关系体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小问2详解】
主要特征:据材料“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大阵营全面冷战对峙局面。
【小问3详解】
事件:据材料“1989年之后的30年,以美国为中心的体系不断扩张,而东方阵营体系瓦解直至被前者吸收,这个过程可以被称为‘美式全球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末苏联解体,标志着“东方阵营体系瓦解”。
【小问4详解】
因素:据材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据材料“‘9·11’事件发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恐怖活动。
建言:据所学可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活动;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等方面回答。(任答一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