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12页,答题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河西走廊四坝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数量不少的较大型石磨盘、石磨棒、石刀、石斧、石镰等,而且还发现了储藏有粟粒的大型陶罐和经过人为驯化的炭化小麦粒、大麦粒等,还有羊、猪、狗等家畜随葬。这反映出当时( )
A.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存在明显的贫富和阶级
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D.当地已有较稳定的定居
2.青铜尊是商周时期礼器中常见的形制种类,在长江流域的三星堆遗址中却出现了多件在纹饰上极具地方风格和古蜀地民族个性的青铜尊。这可以说明( )
A.商朝统治扩大到南方 B.中原地区与长江流域交流频繁
C.中华文明多元的特征 D.三星堆文化青铜制作水平高超
3.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有两个核心抓手,一手抓军事,能打胜仗,另一手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的方面。他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
A.实施的背景 B.遇到的阻力 C.成功的原因 D.深远的影响
4.下表是先秦诸子关于国家安危问题的讨论(部分)。材料认为,国家“安危”的关键是( )
材料 出处
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慎子》
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 《吕氏春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A.国君 B.民众 C.道义 D.宗庙
5.《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对当代以及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表明《黄帝内经》( )
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尊重生命规律 D.影响历久弥新
6.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兴修沟通湘水与漓水的运河——灵渠。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服务统一岭南的需要 B.推进中原农耕技术向南传播
C.贯通南北交通的驰道 D.振兴桂林和象郡的经济文化
7.汉文帝规定,自己陵墓建造“皆以瓦器”,不允许用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这说明汉文帝( )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倡导薄赋 D.重视生产
8.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大获全胜,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在此地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这些举措( )
A.表明中央政府正式管辖西域 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C.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条件 D.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9.“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瘟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A.恢复和稳定了社会局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10.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十分丰盛,包括大麦粥、炖鸽肉、小麦面包、水果等,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 )
A.法老至高无上 B.文化灿烂辉煌 C.阶级分化严重 D.农耕经济发展
11.“16世纪初,伦敦西部纽伯里一名叫约翰·温彻康布的纺织业商人,雇用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材料中“约翰·温彻康布”经营的是( )
A.小型的手工作坊 B.分散的手工工场
C.集中的手工工场 D.规模较大的工厂
12.某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选用了如下配图。该篇文章的标题是( )
中世纪印刷工场 《蒙娜丽莎》 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文艺复兴之花 C.人文主义的理性之光 D.大航海的时代
13.马克思:“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他在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多次因现实问题的变化暂缓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反映了马克思( )
A.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B.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
C.坚持人类社会演进的客观规律 D.形成完整严谨的思想体系
14.马克思在1862年10月发表的《北美事件》中说:“他向敌人迎面投掷过去的,永远也不会失去其历史意义的最严厉的法令……这份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上文中的这份文件(  )
A.消除了种族歧视现象 B.标志着美国的独立
C.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D.限制了总统的权利
15.1868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指出:“任何人,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任何州,如未经适当法律程序,均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这些法律规定( )
A.加速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 B.肯定了被解放奴隶人权
C.加强了州与联邦的相互钳制 D.消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
16.斯塔夫里 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材料所述的日本的两次改革都( )
A.解除了民族危机 B.实现了社会转型
C.引进了西方技术 D.学习中国文化
17.下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B.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
C.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 D.电器设备的推广应用
18.胡适说:“‘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影响了这一社会风气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达·芬奇 D.爱因斯坦
19.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美德经济迅速崛起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0.1921年在德国一家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如下图),该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作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这一漫画适合用来(  )

A.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揭示巴黎和会的实质
C.说明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
D.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21.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终止市场”,但“终止市场”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据此可以看出,这种变化给美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了贫苦人民的生活 B.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D.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22.毛泽东曾说:“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识,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慕尼黑会议
C.铁幕演说 D.马歇尔计划
23.高德步在《世界经济通史》中写道:“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作者认为战争的原因在于( )
A.文化差异 B.经济矛盾 C.种族矛盾 D.宗教矛盾
24.《全球通史》对下图有如下描述:“1943年2月,苏联人接受了12万德军的投降。此后苏联人全线反攻,迫使德国人反攻为守。”说明该战役(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粉碎了纳粹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C.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重新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其法理依据是( )
A.波茨坦会议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家宣言》
26.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读如图《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世纪50年代)》,可以看出英国社会保障(  )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图》
A.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家纳税 B.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C.覆盖面比较广而且日渐完备 D.标志国家对经济干预减少
27.20世纪 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仅 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84%。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B.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 D.非洲人民跟殖民者的斗争过程
28.表中的内容是从媒体中收集的部分新闻标题,从中可知当今媒体关注的是( )
2024世界环境日主题: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 全球暖化特征明显,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女性权益取得进步推动性别平等仍在路上
A.人类面临的问题 B.世界文明的差异 C.恶化的生态问题 D.动荡的世界格局
29.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投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竞争法》,批准1600亿美元用于量子、人工智能、纳米等前沿技术研究。韩国计划未来3年投资164亿美元于人工智能、数据及网络领域。这反映出( )
A.国际数字规则博弈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加大科技领域的合作
C.各国加大新兴技术投资力度 D.新一轮军事科技革命迅猛推进
30.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历史小组就下列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争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
A.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
C.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三则材料均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4分,32小题12分,33小题14分,共40分。)
31.货币的流通及其地位的变化,折射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所属美洲殖民地白银相关数据表(单位:百万银元)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80 22 18-20 14.7
——摘编自后智钢《16-19世纪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
材料二
时期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1870—1914年间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45—1975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 欧元与人民币可能成为美元潜在竞争者,以往世界货币体系中无人可与美元争锋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向新的“一超两强”新体系嬗变。所谓“一超两强”,即美元一超,欧元、人民币两强的国际货币新体系。
——袁志刚、林燕芳《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拐点与中国战略选择》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属美洲白银的流动趋势,并分析流动产生的世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发生了哪一变化 并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际货币流通和地位演变的因素。
32.大事年表能够将时间和事件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脉络。研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522年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年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1825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1848年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1867年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83年 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84年 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1913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1917年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1920年 甘地首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90年 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标志事件。
(2)请从表格中选取至少3个事件,结合所学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围绕观点、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条理清楚)
33.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时期的宣传画
材料三
截止于2023年10月24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自 本轮巴以冲突发生以来,加 沙地带有2360名儿童死亡 “9·11”事件中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被撞 被北约导弹炸毁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保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两种选择代表着两个方向,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
——2023年11月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1)材料一呈现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指出数字①④分别对应的世界格局。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当前世界大变局中应如何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举例说明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贡献。
试卷第10页,共10页
1.D
【详解】根据题干中“河西走廊四坝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数量不少的较大型石磨盘、石磨棒、石刀、石斧、石镰等,而且还发现了储藏有粟粒的大型陶罐和经过人为驯化的炭化小麦粒、大麦粒等,还有羊、猪、狗等家畜随葬。”和所学知识,伴随农耕的出现,当地居民已经过上较稳定的定居生活,D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还有大麦,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定居生活,没有出现贫富和阶级的信息,排除B项;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青铜尊是商周时期礼器中常见的形制种类,在长江流域的三星堆遗址中却出现了多件在纹饰上极具地方风格和古蜀地民族个性的青铜尊。”可知,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的特征,C项正确;这一时期,商朝统治还没有扩大到南方,且题干信息不能说明商朝统治扩大到南方,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华文的多元,无法体现中原地区与长江流域交流频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对比,无法得出三星堆文化青铜制作水平高超,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些措施使“利出于地”,“ 名出于战”,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方面去。这样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题干意在说明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C项正确;题干强调商鞅变法的两个核心抓手,使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没有体现商鞅变法的背景、也没有提及商鞅变法遇到的阻力,排除AB项;题干强调商鞅变法的两个核心抓手,使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没有说明商鞅变法带来的深远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结合所学可知,《吕氏春秋》、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都体现出对于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体现出民本的思想,材料认为,国家“安危”的关键是民众,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众不是国君,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不是道义、宗庙,排除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对当代以及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所学可知,《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中医学发展史上出现的许多著名医家和众多医学流派,从其学术思想的继承性来说,基本上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项正确;“理论体系完善”说法太绝对,《黄帝内经》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排除A 项;《黄帝内经》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但是题干中未出现思想内容丰富的信息,排除B项;《黄帝内经》尊重生命规律,强调天人合一,五脏一体,但是题干中未出现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统一东南、岭南地区的时候,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A项正确;推进中原农耕技术向南传播对应江南地区的开发,与灵渠开凿联系不大,排除B项;灵渠的开凿是贯通南北水运交通,驰道是陆路,排除C项;灵渠的开凿旨在征服岭南地区,与振兴桂林和象郡的经济文化没有直接联系,而且桂林和象郡是在统一岭南后设立的郡,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不允许用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可知,反映了汉文帝时期,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A项正确;勤于政事是汉文帝的治国之策之一,但是题干中未出现相关信息,排除B项;汉文帝倡导薄赋,继续推行休养生息,但是题干中未出现相关信息,排除C项;重视生产是汉文帝的治国之策之一,但是题干中未出现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据题干“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大获全胜,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在此地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由张骞在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开辟,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条件,C项正确;中央政府正式管辖西域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体现了因俗而治是指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指导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地方割据,就是实际独立的地方政权,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与汉朝在西域的管理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据材料“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及“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瘟疫的时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佛教传入以及道教产生的原因。材料说明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瘟疫的时代,而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的作用,未涉及“社会局势稳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专制统治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佛教传入以及道教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中外交往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题干中祭品十分丰盛,包括大麦粥、炖鸽肉、小麦面包、水果等,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可知,埃及是一个重视农业和农业繁盛的国家,这些丧葬习俗反映出农耕经济发展,D项正确;题干信息体现不出死者具有至高无上地位,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农耕经济的发展,与文化无关,排除B项;农业的发展体现不出阶级的分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16世纪初,伦敦西部纽伯里一名叫约翰·温彻康布的纺织商人,雇用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约翰·温彻康布”经营的是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项正确;小型的手工作坊明显与题干信息,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集中的手工工场 ,而不是分散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规模较大的工厂出现在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4、15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化的生产方式,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可见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文化都在变化,预示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出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A项正确;文艺复兴之花与图片“《蒙娜丽莎》”有关,与其余图片不符,排除B项;人文主义的理性之光是文艺复兴,只有《蒙娜丽莎》有关,排除C项;大航海的时代与图片“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有关,与其余图片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着眼于实际,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古典政治经济学、人类社会演进以及关于思想体系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林肯领导了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上文中的这份文件应是指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法令调动了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有利于平定南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ABD和1862年10月无关,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任何人,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任何州,如未经适当法律程序,均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可以看出这一规定是规范合众国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限制州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和滥用,加强了州与联邦的相互钳制,C项正确;题干上强调的是法律规定加强了州与联邦的相互钳制,没有体现加速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排除A项;肯定了被解放奴隶人权与《解放黑奴宣言》有关,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解放黑奴人权的信息,排除B项;“消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说法绝对,美国仍然存在种族歧视,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据题干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这两次改革分别是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两次改革都使日本改变了社会性质,实现了社会转型,B项正确;“解除了民族危机”是明治维新的影响,与大化改新无关,排除A项;“引进了西方技术”是明治维新的特点,排除C项;“学习中国文化”是大化改新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故导致1870~1900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故C符合题意;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故A不符合题意;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不是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电器设备使用的动力是电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A
【详解】根据题干中“‘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结合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A项正确;牛顿是英国近代的自然科学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代表作《蒙娜丽莎》,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爱因斯坦提出的是相对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强国,德国实力居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英国、法国实力下降,但是所占殖民地面积即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仍然是处于世界第一、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德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D符合题意;ABC三项是经济实力变化的表现,但不是最终结果,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0.B
【详解】一战后为了处置战败德国,在英、法、美、意的操纵中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苛刻的制裁,故选B。
21.D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但‘终止市场’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可知,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材料就体现了这一点,D项正确;材料强调国家“控制”市场,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不是说改善了贫苦人民的生活,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排除B项;通过罗斯福新政,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维护了美国民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2.B
【详解】依据题干的“张伯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是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B
【详解】依据材料“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分析可知,作者认为战争的原因在于经济矛盾,都是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B项正确;文化的差异不是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原因,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且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种族矛盾不是经济政治矛盾,不是战争的原因,且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宗教矛盾不是经济政治矛盾,不是战争的原因,且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4.D
【详解】根据材料“1943年2月,苏联人接受了12万德军的投降。此后苏联人全线反攻,迫使德国人反攻为守”并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D项正确;1939年9月,德国突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排除A项;1941年--1942年的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纳粹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C项。故选D项。
2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即:开罗会议),三国首脑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B项正确;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的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与题干中法理依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的会议,与题干中法理依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的文献,宣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与题干中法理依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6.B
【详解】根据材料图中中英国社会保障投入部分来源于雇主缴费以及雇员的缴费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世纪50年代)》说明英国社会保障的实质是国民经济收入的再分配,B项正确;图中显示社会保障的投入主要是政府补贴,排除A项;图片说明的是社会福利费用的来源,并不能说明覆盖面比较广而且日渐完备,排除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英国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补贴占了百分之五十五的比例,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B项。
27.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 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仅 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8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的结束,体现了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A符合题意;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提及国际合作,主要是反映了非洲民族解放,所以C不符合题意;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年”,主要是反映了非洲逐步独立,而不是跟殖民者的斗争过程,所以D不符合题意。
28.A
【详解】根据材料“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全球暖化”“女性权益”可知,当今媒体关注的是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和妇女地位提高等共同问题,A项正确;世界文明的差异指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不同,材料未出现相关信息,排除B项;恶化的生态问题没有体现女性权益的进步,排除C项;动荡的世界格局指世界上地区冲突不断,材料中未出现地区冲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9.C
【详解】根据题干“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投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竞争法》,批准1600亿美元用于量子、人工智能、纳米等前沿技术研究。韩国计划未来3年投资164亿美元于人工智能、数据及网络领域。”可知,题干说明各国加大新兴技术投资力度,重视高新科技产业,C项正确;国际数字规则是为了确保数字的使用和表达具有一致性和可互操作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加大新兴技术投资力度,没有体现科技领域的互相合作,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兴技术,并非“军事科技”,排除D项。故选C项。
30.A
【详解】根据材料“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和所学可知,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是英国伦敦政府的原始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可信程度最高,A项正确;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是文学作品,有作者艺术加工成分,与史实不符,史料价值不大,排除B项;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是现代历史研究成果,有史料价值,排除C项;三则材料中只有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排除D项。故选A项。
31.(1)趋势:流向欧洲和东方的白银数量呈上升趋势。
影响:为欧洲带来大量财富,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对美洲白银的掠夺,加剧了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2)变化:以英镑为中心变为以美元为主导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3)因素:综合国力;货币价值;经济全球化;
【详解】(1)根据表格“西班牙所属美洲殖民地白银相关数据表”分析,从1600到1780年,流向欧洲和东方的白银数量呈上升趋势。世界影响:根据表格“西班牙所属美洲殖民地白银相关数据表”分析可知,运抵欧洲的白银数量越来越多,说明为欧洲带来大量财富,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西属美洲白银产量越来越多,说明对美洲白银的掠夺,加剧了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945—1975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可以得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发生的变化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由以英镑为中心变为以美元为主导
原因:根据材料二中“1945—1975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3)综合上述材料,不同时期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国家不同,西班牙、英国、美国、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综合实力强的国家,因而可以归纳出影响国际货币流通和地位演变的因素有:货币价值;经济全球化;国家实力(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综合国力);国际格局;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等。
32.(1)事件: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2)示例: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论证:约1500之前,世界各大洲还处于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返回欧洲,正是这些勇于开拓和冒险的航海家们,为人类开辟了新航路,使世界打破原有状态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也使得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将人们带入了“蒸汽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生产领域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和交通领域铁路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更是涌现出戴姆勒、夏尔多内、福特等众多优秀的发明家,他们的科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综上所述,正是这些航海家、发明家们的开拓进取、实践探索创造了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近代世界。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详解】(1)事件: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因此,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标志事件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2)观点:根据题干要求,选择表格中的3个事件,可以选择题干表格中新航路开辟中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改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等进行阐述,阐述时,围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的观点,说明各个事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突出人民群众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要求,论证充分、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论证:约1500之前,世界各大洲还处于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返回欧洲,正是这些勇于开拓和冒险的航海家们,为人类开辟了新航路,使世界打破原有状态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也使得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将人们带入了“蒸汽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生产领域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和交通领域铁路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他们的科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综上所述,正是这些航海家、发明家们的开拓进取、实践探索创造了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近代世界。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33.(1)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④: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2)变化:从反法西斯同盟转变为冷战对峙关系
主要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因素: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霸权主义。
(4)如何应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
举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贡献中国智慧;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1)格局: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9-1939年,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此,①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④是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2)变化:根据材料二宣传画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苏两国二战时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冷战战争,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因此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是:从反法西斯同盟转变为冷战对峙关系;
主要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的形成。因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因素:根据材料三中图片信息,“巴以冲突”是地区冲突、“9·11”事件是恐怖主义、北约导弹炸毁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可以归纳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霸权主义。
(4)如何应对:根据材料四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抱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两种选择代表着两个方向,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可以归纳出中国在当前世界大变局中应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措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
举例: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贡献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贡献中国智慧;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第10页,共11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