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题
分值:100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③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采用公元纪年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关于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保障
B.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前提
C.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完全统一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前提
3. 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清长之战》中说:“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他旨在强调抗美援朝战争( )
A. 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B.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C. 改变了我国落后的面貌 D.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 土地改革后,“河南省某地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 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物质保障 B. 改变了土地私有制
C.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5. 下列是创作于1952年的漫画《清除建设道路上的障碍》。漫画从左到右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推翻封建专制 B. 实现民族独立 C. 推进工业建设 D. 巩固新生政权
6.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 )
A. 大力发展农林水利事业 B.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D. 制定了社会主义宪法
7. 人民币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在1953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壹分钱上的图案是一辆车;贰分钱上的图案是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这些设计寓意我国( )
A. 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 B.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C. 农业发展水平的进步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8. 下列哪一项成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
C. 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 D.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9. 某同学在查阅某法律文献时,看到了这样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由此判断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主共和制
C. 政治协商制度 D. 生产资料公有制
10.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工作,有文件这样记载,“领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走互助合作、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就为将来集体化准备了条件。”材料认为“互助合作”有助于( )
A.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B.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 让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D. 实现农民共同致富
11.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12. 下图为我国1956年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大跃进运动开展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国民经济的调整
13. 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
A. 黄继光 B. 罗盛教 C. 邱少云 D. 杨根思
14. 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指导思想与下列哪一口号一致( )
A. 备战、备荒、为人民 B. 抓革命,促生产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15.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段话总结的是( )
A. 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影响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16. 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做了如下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京召开八大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 新中国工业化的艰难起步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 伟大的历史转折
17.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最大一起冤案的受害者是( )
A. 朱德 B. 彭德怀 C. 刘少奇 D. 贺龙
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如图中三位英雄人物的纪念馆相继建成,他们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 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 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19. 如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 )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 “一五计划”时期 B. 新中国建国初期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A. 农村 B. 城市 C. 工业 D. 商业
21. 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 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22.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 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集体主义精神的丧失
23.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A. 乡镇企业产值迅速提高 B.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4.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1952年底约3亿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25.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程是( )
A. 民族团结 B. 外交成就
C. 祖国统一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 50分)
26.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复兴之路》
材料二:
(1)材料一所述会议中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会议召开于哪一年?该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法律文献?由此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7. 农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
——民歌《土地还家》
材料二:下图《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农村放宽政策,把土地借给农民种粮种菜,生产度灾。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的歌谣反映了什么事件?
(2)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农村放宽政策有怎样的作用?这种政策后来演变成什么制度?
2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天不怕,地不怕,改造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献石油,祖国有石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节选)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
——摘编自李忠杰《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
材料五:美好生活是每个人能够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活状态。个体的人要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更丰富的物质生活。离开了辛勤劳动,个人的美好生活只能成为空想。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一个离不开道德水准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建构美好生活,也必须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新中国成立后,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位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谁?材料一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传唱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它讴歌的石油工人的典型代表是谁?这首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
(4)材料四邓小平讲话后,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改革目标在哪个会议上正式提出?
(5)根据材料五,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材料一中“我们的奋斗目标”?
29. (11)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从材料二中,指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
(4)结合材料四中的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并说明理由。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5)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题
分值:100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③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采用公元纪年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有:①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采用公元纪年,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会议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②错误,排除ABD选项。故选C项。
2. 关于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保障
B.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前提
C.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完全统一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前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西藏解放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前提,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西藏解放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保障错误,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西藏解放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政治前提,排除B项;台湾尚未回归祖国,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的完全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
3. 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清长之战》中说:“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他旨在强调抗美援朝战争( )
A. 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B.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C. 改变了我国落后的面貌 D.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世界各国不再轻视中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项正确;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题干内容未涉及,排除A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D项。
4. 土地改革后,“河南省某地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 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物质保障 B. 改变了土地私有制
C.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说明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信息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变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了土地私有制,三大改造后才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B项;题干重在强调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与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下列是创作于1952年的漫画《清除建设道路上的障碍》。漫画从左到右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推翻封建专制 B. 实现民族独立 C. 推进工业建设 D. 巩固新生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漫画可知,从左到右三大运动分别是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根据所学可知,三大运动都是建国初期我国采取的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D项正确;三大运动都与推翻封建专制无关,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项;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与推进工业建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 )
A. 大力发展农林水利事业 B.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D. 制定了社会主义宪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至1957年底,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B项正确;一五计划时期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排除A项;一五计划时期没有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D项。故选B项。
7. 人民币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在1953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壹分钱上的图案是一辆车;贰分钱上的图案是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这些设计寓意我国( )
A. 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 B.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C. 农业发展水平的进步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1953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壹分钱上的图案是一辆车;贰分钱上的图案是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因此这些图案的设计寓意是开展“一五”计划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A项正确;当时我国还不属于工业强国,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工业成就,未涉及农业发展水平的进步,排除C项;三大改造完成是1956年,排除D项。故选A项。
8. 下列哪一项成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
C. 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 D.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A符合题意;B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排除;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不是在一五计划时期,C排除;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D排除。故选择A。
9. 某同学在查阅某法律文献时,看到了这样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由此判断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主共和制
C. 政治协商制度 D. 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这是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内容,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排除B项;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或劳动者集体所有的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工作,有文件这样记载,“领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走互助合作、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就为将来集体化准备了条件。”材料认为“互助合作”有助于( )
A.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B.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 让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D. 实现农民共同致富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领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走互助合作、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就为将来集体化准备了条件”可知,材料中的“互助合作过程”,就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材料强调走互助合作,是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因此有利于实现农民共同致富,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互助合作道路”,与生产自主权无关,排除A项;互助合作道路的前提是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互助合作的结果是废除农民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公有制,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下图为我国1956年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大跃进运动开展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国民经济的调整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1956年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成分的比例”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图表中,国民收入、商品已零售额、工业总产值的图表中公有经济占据了绝大部分,主要是因为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C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但没有实行公有制,排除A项;1958年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国民经济的调整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排除D项。故选C项。
13. 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
A 黄继光 B. 罗盛教 C. 邱少云 D. 杨根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看这,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焚烧,最后壮烈牺牲,C项正确;黄继光是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排除A项;罗盛教为救朝鲜落水儿童而牺牲,排除B项;杨根思抱起炸药冲向敌群而牺牲,排除D项。故选C项。
14. 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指导思想与下列哪一口号一致( )
A. 备战、备荒、为人民 B. 抓革命,促生产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不到十五年就要超过英国”可得出这是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项正确;备战、备荒、为人民是1966年,排除A项;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时期的口号之一,排除B项;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1956年提出的,“上山下乡”,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段话总结的是( )
A. 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影响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搞革命的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可知,邓小平总结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犯了“左”倾错误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没有进行闭关自守,排除A项;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都不是违法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事件,排除BC 项。故选D项。
16. 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做了如下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京召开八大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 新中国工业化的艰难起步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 伟大的历史转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笔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所以题干反映的学习主题应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C项正确;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是在1953-1957年进行的一五计划时期,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排除B项;伟大的历史转折反映的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D项。故选C项。
17.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最大一起冤案的受害者是( )
A. 朱德 B. 彭德怀 C. 刘少奇 D. 贺龙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其中国家副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C正确;朱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侮辱和打击,但受到毛泽东的保护,A错误;彭德怀和贺龙都在文革时期受到了迫害,不符合“最大冤案”要求,BD错误。综上故选C。
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如图中三位英雄人物的纪念馆相继建成,他们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 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 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B项正确;同仇敌忾、国际主义体现的是抗美援朝精神,排除A项;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排除C项;崇尚法治、健全民主也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
19. 如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 )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 “一五计划”时期 B. 新中国建国初期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至1976年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材料中的三项科技成就,分别发生在1967年、1970年和1973年,均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正确;“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完成,期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与材料中的三项成就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建国初期是1949—1956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1956—1966年是中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A. 农村 B. 城市 C. 工业 D. 商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改革最先开始的行业,排除。故选A项。
21. 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 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其中的“改革开放”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故D符合题意;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其中的“庆新生”,是指新中国成立,故A不符合题意; B是一五计划的进行,故B符合题意;C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 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集体主义精神的丧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从题干中“合作化”“拔合在一起"可知,此处是指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多年后”“又散伙了”是指1978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次改革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包产到户,但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的土地所有制一直是公有制,所以B项正确,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是在1958年,排除C项;集体主义精神的丧失,题干材料没有提及,排除D项。故选B项。
23.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A. 乡镇企业产值迅速提高 B.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1984年造纸厂实行承包制后,企业的利润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不是乡镇企业,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没涉及到多种所有制经济,故排除C;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
24.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1952年底约3亿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基本判断和观点,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表达了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观点,属于历史结论,D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事件,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1952年底约3亿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土地的事实,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指中共八大召开的事件,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5.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程是( )
A. 民族团结 B. 外交成就
C. 祖国统一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启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兴建经济特区,进行国企改革,这些都体现了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项正确;民族团结属于民族问题,与题干中经济特区、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外交成就主要体现在与外国交往交流方面,题干中所示为国内史实,排除B项;祖国统一主要从香港和澳门等回顾和特别行政区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 50分)
26.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复兴之路》
材料二:
(1)材料一所述会议中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会议召开于哪一年?该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法律文献?由此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案】(1)临时宪法;新中国成立或开国大典。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第一届全人大部分代表合影”“第一届全国人大纪念邮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7. 农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
——民歌《土地还家》
材料二:下图《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农村放宽政策,把土地借给农民种粮种菜,生产度灾。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的歌谣反映了什么事件?
(2)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农村放宽政策有怎样的作用?这种政策后来演变成什么制度?
【答案】(1)土地改革;
(2)由农民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
(3)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可知,歌谣体现了农民分到了土地,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体现的是土地改革;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时期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中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从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土地所有权由农民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
【小问3详解】
作用:根据材料“把土地借给农民种粮种菜,生产度灾。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知,对农村放宽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从安徽凤阳小岗村最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后来逐步推广到全国。
2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天不怕,地不怕,改造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献石油,祖国有石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节选)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
——摘编自李忠杰《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
材料五:美好生活是每个人能够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活状态。个体的人要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更丰富的物质生活。离开了辛勤劳动,个人的美好生活只能成为空想。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一个离不开道德水准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建构美好生活,也必须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新中国成立后,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位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谁?材料一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传唱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它讴歌的石油工人典型代表是谁?这首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
(4)材料四邓小平讲话后,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改革目标在哪个会议上正式提出?
(5)根据材料五,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材料一中“我们的奋斗目标”?
【答案】(1)毛泽东;经济建设。
(2)王进喜。热爱祖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3)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富裕,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
(5)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
【小问1详解】
主席: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并结合所学可知,首位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毛泽东;
工作重心:根据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小问2详解】
石油工人:根据材料“我为祖国献石油,祖国有石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艰苦奋斗,被誉为“铁人”。
时代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很多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人物。如焦裕禄、王进喜和雷锋,邓稼先等。这些人体现的时代精神主要有热爱祖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小问3详解】
根本目的:根据材料“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富裕,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
【小问4详解】
改革目标:根据材料“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问5详解】
途径:根据材料“要建构美好生活,也必须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知要加强人的素质锤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29. (11)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从材料二中,指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
(4)结合材料四中的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并说明理由。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5)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答案】(1)经济状况: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2)行业:重工业。
措施:一五计划 (3)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不真实;理由:因为当时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泛滥。“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5)教训: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小问1详解】
经济状况:根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小问2详解】
行业:根据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的数据可以看出重工业发展最快。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1953年到195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因此,重工业发展迅速。
【小问3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三中“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消灭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因此,我国所有制发了的变化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所以这一变化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小问4详解】
真实性:根据材料中“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严重脱离实际,因此,报道是不真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种脱离实际的报道是这是大跃进中“浮夸风”的表现。所以报道不真实。
理由:根据1966年—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表可以看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连年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当时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泛滥。“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入混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小问5详解】
教训: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了一次严重失误,由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文革期间,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形成了一场内乱,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从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的教训是: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安头乡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