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下学期第四周周检测
八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 1949年9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中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
A 调节国共两党冲突 B. 开展军事斗争
C.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D. 进行工业化建设
2. “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文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 B. 国共重庆谈判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迈出对外开放步伐
3.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电影作品情景演绎 B. 开国大典现场照片
C. 有关历史新闻评论 D. 相关文学艺术作品
4. 流行语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的变化,是历史最好的见证。1949年,“人民”成为流行词汇。“人民解放军”“人民币”“人民广场”等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5. 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宣言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里程碑是(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6. 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业合作社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C. 改革开放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包干到户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7. 毛泽东曾经告诉美国记者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赢得农民”的主要举措是( )
A. 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B.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 推动农民参加人民公社 D. 鼓励农民创高产的大跃进
8. 下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下列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 D.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此宪法( )
A.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 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C.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D. 确定了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0.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 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改革开放的推进
11. 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国民收入(%) 商业零售(%) 工业产值(%)
公有制经济 92.9 95.8 100
私有制经济 7.1 4.2 0
A. 新中国成立 B. 抗美援朝胜利 C. 三大改造完成 D. 一五计划完成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其中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创举是( )
A. 赎买政策 B. 自负盈亏 C. 互助合作 D. 按劳分配
13.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1956年至1966年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建设起来的……”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
A.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
C.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14.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被誉为“铁人”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江青
15.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其中“大会”指的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共八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10分,17题12分,18题10分,19题8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的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历史事件。简单指出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这次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理由。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什么伟大精神?
(4)以上几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17.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53年起,新中国开始了各方面建设的探索。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图片体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其特点是什么?请写出①表示的成就?
(2)材料二出自于哪部法律文件?这部法律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由此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图片体现了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意义?
18.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见证着革命传统,记录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红色文化·事】
材料一 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法西斯对外侵略的第一场战火。它引发的不仅是中日间的战争,也是一场最终横跨太平洋、与欧洲战场遥相呼应的大灾难。
——摘自新华社《浴火重生的历史回响》
材料二 战役首先从攻打锦州、封闭国民党军于东北开始,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东北野战军)随后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解放。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影响。写出材料二中“战役”的名称。
【红色文化·歌】
歌曲名称 歌词节选 创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以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战斗事迹为原型、以其誓词和军歌为素材、以其体现的民族大义为精魂创作。
《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1963年3月,《人民日报》 刊登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了轰轰烈 烈的学雷锋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表格中★处歌曲的名称。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红色文化·图】
图1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图2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和鞍山大型轧钢厂
(3)从图1、图2中任选其一、介绍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要求:标注事件名称,并从目的、结果两个角度作答)
【红色文化·行】
(4)追忆家乡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弘扬辽宁红色文化?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锅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中共八大召开,距离1945年的七大召开,已经过去了11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短短13天会期传达出的信息,至今令人心潮澎湃——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国梦想,显示出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更为重要的是,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向。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光明日报》
(2)依据材料二,说说为什么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见下图)
(3)依据材料三,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023-2024下学期第四周周检测
八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 1949年9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中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
A. 调节国共两党冲突 B. 开展军事斗争
C.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D. 进行工业化建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49年9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中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及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因此,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C项正确;1949年9月时,国民党已经败退台湾,不用调节国共两党冲突 ,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没有涉及开展军事斗争,排除B项;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 “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文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 B. 国共重庆谈判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和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共重庆谈判是194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电影作品情景演绎 B. 开国大典现场照片
C. 有关历史新闻评论 D. 相关文学艺术作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开国大典现场照片是对开国盛况的真实纪录,是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B项正确;电影作品情景演绎、有关历史新闻评论、相关文学艺术作品都经过了人为加工,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
4. 流行语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的变化,是历史最好的见证。1949年,“人民”成为流行词汇。“人民解放军”“人民币”“人民广场”等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民解放军”“人民币”“人民广场”等,说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项正确;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是土地改革,排除A项;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1956年底,以三大改造完成为标志,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里程碑是(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D项正确;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北洋军阀统治,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排除A项;解放战争是国共内战,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排除B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是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业合作社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C. 改革开放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包干到户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0年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项正确;农业合作社开始于1953年,排除B项;改革开放、包干到户开始于1978年,排除CD项。故选A项。
7. 毛泽东曾经告诉美国记者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赢得农民”的主要举措是( )
A. 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B.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 推动农民参加人民公社 D. 鼓励农民创高产的大跃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赢得农民’”,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赢得农民”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是从1953年开始的,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赢得农民”的主要举措,排除A项;推动农民参加人民公社1958年开始,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赢得农民”的主要举措,排除C项;鼓励农民创高产的大跃进1958年开始,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赢得农民”的主要举措,排除D项。故选B项。
【分析】
【点睛】
8. 下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下列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 D.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3--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可知,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施,B项正确;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的失误,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1966 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此宪法( )
A.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 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C.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D. 确定了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制定时人民积极献言献策,同时制定者也充分考虑到了人民的诉求,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项正确;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宪法的类型,排除A项;参考人民建议不体现政治保障,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 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改革开放的推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7年,我国进行了一五计划,这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地主阶级,排除B项;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1. 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国民收入(%) 商业零售(%) 工业产值(%)
公有制经济 92.9 95.8 100
私有制经济 71 42 0
A. 新中国成立 B. 抗美援朝胜利 C. 三大改造完成 D. 一五计划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数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公有制经济中国民收入占比92.9%,私有制经济中国民收入占比7.1%,这和三大改造完成有关。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C项正确;我国20世纪50年代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变化和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胜利、一五计划完成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其中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创举是( )
A. 赎买政策 B. 自负盈亏 C. 互助合作 D. 按劳分配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A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排除B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实行互助合作,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改变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3.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1956年至1966年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建设起来的……”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
A.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
C.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1956年至1966年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建设起来的……。”可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项正确;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排除B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排除C项;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是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
14.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被誉为“铁人”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江青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石油工人王进喜发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铁人”,A项正确;焦裕禄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排除B项;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表,排除C项;江青是“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首要分子 ,与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勾结,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其中“大会”指的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共八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D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排除A项;中共七大上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进行了部署,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10分,17题12分,18题10分,19题8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的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历史事件。简单指出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这次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理由。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什么伟大精神?
(4)以上几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答案】(1)事件:开国大典。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理由:美军对我国东北边境轰炸,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朝鲜政府的请求等(或保家卫国)。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4)主题: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理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小问2详解】
法律:由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材料描述的内容是1950-1952年开展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由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小问3详解】
理由:由材料“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理由是保家卫国;精神: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小问4详解】
主题:上述材料分别探究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所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7.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53年起,新中国开始了各方面建设的探索。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图片体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其特点是什么?请写出①表示的成就?
(2)材料二出自于哪部法律文件?这部法律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由此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图片体现了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1)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武汉长江大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件:根据题意1953年结合图片上的沈阳机床厂、第一汽车厂可知,这一事件是一五计划;
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根据图片①位于武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武汉长江大桥。
【小问2详解】
文件: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权利归属;
会议: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
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问3详解】
事件:根据题意图片中的关键字农业实现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可知,这一事件是三大改造;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见证着革命传统,记录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红色文化·事】
材料一 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法西斯对外侵略的第一场战火。它引发的不仅是中日间的战争,也是一场最终横跨太平洋、与欧洲战场遥相呼应的大灾难。
——摘自新华社《浴火重生的历史回响》
材料二 战役首先从攻打锦州、封闭国民党军于东北开始,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东北野战军)随后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解放。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影响。写出材料二中“战役”的名称。
【红色文化·歌】
歌曲名称 歌词节选 创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以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战斗事迹为原型、以其誓词和军歌为素材、以其体现的民族大义为精魂创作。
《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1963年3月,《人民日报》 刊登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了轰轰烈 烈的学雷锋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表格中★处歌曲的名称。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红色文化·图】
图1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图2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和鞍山大型轧钢厂
(3)从图1、图2中任选其一、介绍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要求:标注事件名称,并从目的、结果两个角度作答)
【红色文化·行】
(4)追忆家乡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弘扬辽宁红色文化?
【答案】(1)影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名称:辽沈战役
(2)名称:义勇军进行曲 品质: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3)图一: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建设取得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图二:1953—1957年实行的一五计划,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任选其一即可)
(4)实际行动: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文化,多开展红色文化宣传,付诸于行动;好好学习,发挥青少年的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法西斯对外侵略的第一场战火。”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名称:根据材料“战役首先从攻打锦州、封闭国民党军于东北开始”“东北全境解放。”可知,1948年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
【小问2详解】
名称:根据所学知识,《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优秀品质: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学习雷锋的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小问3详解】
图一:根据图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经过艰难的抗战,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建设取得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图二:根据图二“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和鞍山大型轧钢厂”可知,这是一五计划的成就,1953—1957年实行的一五计划,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任选其一即可)
【小问4详解】
实际行动:本题开放性题目,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价值观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文化,多开展红色文化宣传,付诸于行动;好好学习,发挥青少年的力量。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锅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中共八大召开,距离1945年的七大召开,已经过去了11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短短13天会期传达出的信息,至今令人心潮澎湃——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国梦想,显示出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更为重要的是,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向。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光明日报》
(2)依据材料二,说说为什么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见下图)
(3)依据材料三,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1)措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原因: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变化:粮食人均产量在下降。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认识: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
【小问1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一表格可知,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甚至不如印度,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党和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可知,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根据材料二“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可知,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根据材料二“更为重要的是,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向”可知,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是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小问3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三中的变化图可知,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为263千克,1962年人均产量下降到238千克,所以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在下降。
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所以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小问4详解】
认识: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角度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