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Ⅰ卷1-3页,为选择题,40分;第II卷4-6页,为非选择题,6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在答题卡上涂黑。每小题2分,共40分。
1.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英国机器棉纺织业发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最后一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是 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
2.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公告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香港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 甲午战争——台湾 D. 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可知与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之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在割占台湾岛后,当地民众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因此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选项C。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3. 《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
A. 英军攻陷南京 B.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 义和团攻占南京 D.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00年”“外国连衡而入京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犯中国,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D项正确;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到达南京城外,但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是在1860年,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主要在北方活动,并未攻占南京,排除C项。故选D项。
4.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居胜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中梁启超认为“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他提到生产发展需要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而当时的中国土地和劳动力丰富,但缺乏资本,因此梁启超主张引进外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C项符合题意;故选C。
5. 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26年的北伐战争的主力军是黄埔军校的师生。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1924年5月的两年后指的是1926年,ACD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发动秋收起义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和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共发动武装起义的结果是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此题选D。
7.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的认识。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所以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项正确;排除ABD。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百团大战 D. 重庆谈判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重庆谈判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D项正确;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发生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A项;1934年开始的红军长征发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项;开始于1940年的百团大战发生于全面抗战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9. 某学校网站“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以下两张图片,所拟标题最合适的是(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示意图
A. 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 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 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D. 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性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C项正确;综上所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性进攻的序幕,是战略反攻的开始,不是战略防御、重点进攻,AB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民谣最能够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C.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 国民政府的腐败失去民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解放战争期间流行于解放区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亲骨肉到战场上”可知,人民群众将布等送到战场上,体现了解放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态度,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排除A项;民谣内容强调人民群众将布等物资送到战场,支援前线,并没有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排除B项;没有涉及腐败,无法得出国民政府的腐败使其失去了民心的结论,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 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诗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④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②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中描述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的戴安澜将军;②描述的是红军的长征;③描述的是渡江战役,④描述的秋收起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④②①③,D项正确;ABC项排列错误,排除。故选D项。
12.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改革开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压迫中国的三座大山被推翻,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B。
13.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得出当时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因此要大力发展重工业,D项正确;材料中的并不都是与交能有关的,排除A项;手工业合作化属于手工业的改造,与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重工业,并不是要对工商业进行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该战略的奠基工程。( )
A. 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 B. 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C. 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D. 可持续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科教兴国”和九年义务教育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是九年义务教育。故选A。
15. 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
C.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D.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并逐渐发展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开辟出的正确道路,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重视群众路线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但这并非二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排除A项、B项;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不强调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排除C项。故选D项。
16.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伟大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富强。故此题选择答案B。
17. 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一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九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会议没有这样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 为了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两个一百年”目标是
A.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城乡居民的总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国梦
D.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习近平为实现“中国梦”提出“两个一百年”,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A符合题意;BCD 对“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这里的“MACAU”指的是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九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MACAU”指的是澳门。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经历了以下四件大事,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土地改革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②土地改革是1952年完成;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④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1956年完成。因此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2分,共6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一项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2)李鸿章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
材料三: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物有哪两位?
材料四: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
(2)观点:不全面、客观。正确评价: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改变清王朝腐朽的政治制度,没有完成自强求富的目标,从这点上看,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但是它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进步意义。
(3)事件:公车上书。主要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
(4)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解析】
【小问1详解】
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轮船招商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洋务运动有关。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建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以“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因此,洋务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小问2详解】
本题先亮明观点:不全面、客观,有失偏颇。然后要一分为二的,辩证的看待问题,首先,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改变清王朝腐朽的政治制度,没有完成自强求富的目标,从这点上看,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但是它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进步意义。
【小问3详解】
依据材料二的“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主要领导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小问4详解】
依据材料三的“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结合下列四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他们参与发起的是哪次运动?该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2)陈独秀在这次运动中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次运动属于什么领域的革新运动?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请判断这是哪个运动的文件?该运动首先从哪里爆发?
(4)6月3日后,运动的主力、中心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次运动的意义如何?
材料三: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一《吴玉章回忆录》
(5)请说出材料中“如今”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或阶段)?是哪个党派领导的?
(6)这个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1)运动:新文化运动。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民主、科学。领域:思想文化领域。
(3)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地:北京。
(4)变化:主力由学生变成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5)时期(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派:中国共产党
(6)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或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析】
【小问1详解】
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参与发起的是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形象地把民主称为“德先生”,把科学称为“赛先生”。新文化运动运动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小问3详解】
依据材料二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因此是五四运动的文件。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因此,该运动首先从北京爆发。
【小问4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小问5详解】
依据材料“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材料中“如今”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小问6详解】
依据所学回答即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或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材料二:“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么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1)为了避免国共继续自相残杀,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事件发生后,共产党派谁参加调停 此事件解决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历经浴血奋战,1945 年 8 月 15 日,14 年艰难曲折的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 写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一例并写出指挥者。
(3)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至少写出一点)
【答案】(1)行动:西安事变。
人物:周恩来。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相同反应:抵抗日军的侵略或共同抗战。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彭德怀。
(3)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行动:结合所学可知,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因此该行动是西安事变。
人物: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小问2详解】
相同反应:根据材料三“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可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抵抗日军的侵略或共同抗战。
事例:结合所学可知,正面战场有台儿庄战役,其指挥者是李宗仁;敌后战场上有百团大战,其指挥者是彭德怀。
【小问3详解】
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国内和国际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4. 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团结篇】
【材料一】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1)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回顾党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的基本方略,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这就是始终不渝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始终不渝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祖国统一篇】
【材料三】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3)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台湾回归后和港澳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里?
【国际合作篇】
【材料四】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从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回忆录《领导者》
(4)与周恩来握手的来访者是谁?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
(5)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
【材料五】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6)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1)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4)尼克松 《中美联合公报》
(5)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6)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美两国对环太平洋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有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加强合作与交流。
【解析】
【分析】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同时,也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受到西藏政府和市民的热烈欢迎。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依据材料三信息“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回归后和港澳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4)依据材料四信息“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访华的总统。所以,与周恩来握手的来访者是尼克松;并且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规定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所述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指的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它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6)依据材料五信息“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两国对环太平洋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有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交往与合作;当出现问题时,多沟通、多交流,应该合作共赢;希望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中美两国应该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等。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Ⅰ卷1-3页,为选择题,40分;第II卷4-6页,为非选择题,6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在答题卡上涂黑。每小题2分,共40分。
1.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英国机器棉纺织业发达
2.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公告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香港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 甲午战争——台湾 D. 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3. 《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
A. 英军攻陷南京 B.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 义和团攻占南京 D.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4.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居胜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5. 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6.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发动秋收起义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7.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 )
A. B. C. D.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百团大战 D. 重庆谈判
9. 某学校网站“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以下两张图片,所拟标题最合适的是(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示意图
A. 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 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 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D. 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10.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民谣最能够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C.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 国民政府的腐败失去民心
11. 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诗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④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②①③
12.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改革开放
13.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该战略的奠基工程。( )
A. 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 B. 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C. 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D. 可持续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
15. 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
C.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D.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16.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17. 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一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九大
18. 为了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两个一百年”目标是
A.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城乡居民的总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国梦
D.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19.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这里的“MACAU”指的是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九龙
20.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经历了以下四件大事,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土地改革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第II卷 非选择题(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2分,共6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一项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2)李鸿章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
材料三: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物有哪两位?
材料四: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结合下列四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他们参与发起的是哪次运动?该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2)陈独秀在这次运动中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次运动属于什么领域的革新运动?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请判断这是哪个运动的文件?该运动首先从哪里爆发?
(4)6月3日后,运动的主力、中心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次运动的意义如何?
材料三: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一《吴玉章回忆录》
(5)请说出材料中“如今”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或阶段)?是哪个党派领导的?
(6)这个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成立的历史意义?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材料二:“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么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1)为了避免国共继续自相残杀,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事件发生后,共产党派谁参加调停 此事件解决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历经浴血奋战,1945 年 8 月 15 日,14 年艰难曲折的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 写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一例并写出指挥者。
(3)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至少写出一点)
24. 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团结篇】
【材料一】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1)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回顾党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的基本方略,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这就是始终不渝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始终不渝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祖国统一篇】
【材料三】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3)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台湾回归后和港澳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里?
【国际合作篇】
【材料四】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从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回忆录《领导者》
(4)与周恩来握手的来访者是谁?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
(5)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
【材料五】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6)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