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25题)
一、选择题(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以下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 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农耕生活想象图 D. 曲辕犁模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 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谷遗存,反映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正确;北京使用的石器,采用的是打制方法制作而成的,当时原始还没有产生,排除A项;农耕生活想象图是后人根据相关记载想象而成的,不能作为证据,排除C项;曲辕犁反映的是唐朝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 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下列各学派的思想中蕴含和平理念的是( )
A. “无为而治” B. “仁者爱人”
C. “兼爱”“非攻” D. 提倡“法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纷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其思想中蕴含着和平的理念,C项正确;道家学说主张无而治、道法自然等观点,无法体现“和平理念”,排除A项;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没有体现“和平理念”,排除B项;韩非子的法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没有体现“和平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
3. 先秦至西汉前期,今山东东部地区得“渔盐之利”,是商业活跃的地方。汉武帝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 打击非关中地区经济 B. 强化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
C. 开通了丝绸之路贸易 D. 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等政策导致今山东东部地区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B项正确;非关中地区主要指:除陕西中部以外的地区,打击非关中地区经济未必会使今山东东部地区的商人活动步入低谷,排除A项;开通丝绸之路贸易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活跃,排除C项;儒家义利观强调重义轻利,对商业发展虽然有影响,但不是商人活动步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4. 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通过铸有“状元及第”的一枚圆形方孔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铜钱) 推测该钱币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
A. 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 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
C. 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 D. 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钱币的文字“状元及第”,结合所学可知,状元是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因此材料可作为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D项正确;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不是隋唐才开始的,排除A项;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不能证明这是隋唐时期的钱币,从秦朝开始就是圆形方孔制了,排除B项;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是汉朝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5. 目前考古发现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摆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 纺织业中心多位于南方 B. 海上丝绸贸易盛于陆路
C. 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 南方纺织技艺超过北方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江苏金坛周瑀墓”“江苏武进宋墓”“湖南南阳宋墓”“赣江兰溪南宋墓”“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摆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即纺织业中心多位于南方,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没有对比,无法得出“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纺织技艺,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超过北方”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6. 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 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 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D. 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对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和监督,是要保证御史规范行使权力并对地方进行有效监察,A项正确;材料中监察御史制度设计意在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而不是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通过对御史的考核监督是为防止御史滥用权力,而非限制其行使监察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列举其他对地方监察的渠道,“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7. 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 清政府推行垦荒政策,开发西南地区
C.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巩固西北边疆
D. 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涉及的内容,反映出元朝、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是中央政府管理台湾和彭州最早的行政机构。到台湾正式建省,说明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D项正确;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台湾地区的管理与垦荒政策无关,排除B项;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是对新疆的管辖,排除C项。故选D项。
8. 鸦片战争以来,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据此判断,下列属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迎头抗御这一挑战”的措施是( )
A. 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B. 允许广大官民上书言事
C. 建立起京师大学堂 D.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可知,该观点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正是洋务运动的目的,创办近代军事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A项正确;允许广大官民上书言事是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时期建立的,排除C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9. 近代一位著名人士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 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该人士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 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B.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C. 缺乏充分思想动员 D. 没有得到广泛社会支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近代一位著名人士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 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可知,该人士强调戊戌变法的各种措施缺乏社会基础,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D项正确;材料中“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强调了戊戌变法内容上还是不错的,只是缺乏实施的基础而已,认为缺陷是变法措施贪大求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社会支持,并不是强调其实施的方式,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缺乏充分思想动员,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0. 清帝溥仪退位时,仍保留皇帝尊号,每年坐收四百万元巨款,养尊处优于北京皇宫。这表明( )
A. 君主专制仍存在 B. 革命果实被窃取 C. 辛亥革命不彻底 D. 民主共和难实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清帝溥仪退位时,仍保留皇帝尊号,每年坐收四百万元巨款,养尊处优于北京皇宫。”可知,清帝退位,仍保留尊号和待遇,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妥协性,不彻底,C项正确;保留尊号和待遇并不能说明君主专制仍存在,排除A项;题干内容无法说明革命果实被窃取,排除B项;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A. 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 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C. 团结工农是革命当务之急 D. 新文化传播须与劳工运动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说明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深入到工商业者中宣传“追求知识”,“追求自由平等”的道理,反映出知识界已经初步认识到促进民众觉醒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B项正确;许德珩在谈话中没有明确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排除A项;团结工农是革命当务之急,与题干中促进民众觉醒不符,且材料并未体现“革命”和“团结工农”对革命的重要性的信息,排除C项;知识分子到工商业者中学宣传求知和平等,将“新文化传播”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是方法,不是其认识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12. 血战湘江中,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翻越雪山时,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借宿老乡家,红军战士把仅有的被子剪下半条留给老乡。这些感人故事体现了伟大的( )
A. 红船精神 B. 井冈山精神 C. 长征精神 D. 延安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血战湘江中,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翻越雪山时,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可知,1934年到1935年,中央红军进行了长征,经历了血战湘江、翻越雪山等重大事件,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这体现了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C项正确;红船精神是立党为民的精神,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延安精神是艰苦卓绝、自力更生的精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期是(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对立时期 C.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可知,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团结地主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项正确;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与题干“‘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无关,排除A项;国共对立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与题干“‘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不符,排除B项;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与题干“‘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如图所示,人民币上绘有钢铁工人、女拖拉机手、农民等劳动者形象。这一设计( )
A. 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B. 彰显社会主义建设风貌
C. 增强了货币防伪效果 D. 体现改革开放的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第三套人民币,其票面上绘有钢铁工人、女拖拉机手、农民等劳动者形象”的描述分析可知,体现了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B项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精神风貌,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货币防伪效果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改革开放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题干材料时间1962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
A. 中国人民 侵略 朝鲜美帝国主义
B.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 开放 发展 绿色 共享
D. 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等信息可知,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次会议上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所以这一阶段的高频词汇应该是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D项正确;中国人民、侵略、朝鲜美帝国主义,这些词汇应该出现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排除A项;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是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B项;开放、发展、绿色、共享是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排除C项。故选D项。
16. 下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变化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迅速下降,说明同一时期我国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广,所以材料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材料主旨是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下降,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而不是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 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 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 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交往”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主要以和平交往为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这些外交方针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为了推动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和平交往和深化合作,C项正确;国际关系中的分歧无法消除,排除A项;均衡发展格局指的是国内经济发展,排除B项;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不仅仅针对邻国,且并非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8. 西欧中世纪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庄园里。有人说,那时的老百姓可能对国界毫无概念,但对村界一清二楚。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
A. 等级制度森严 B.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 封建制度解体 D.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欧中世纪、老百姓可能对国界毫无概念,但对村界一清二楚”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反映了封君封臣制的从属关系: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这种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以封君封臣制为基础,西欧经济上盛行庄园制度,大多数的人都住在庄园,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因此百姓没有国家的概念,D项正确;等级制度森严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西欧庄园主要是封建社会时期,排除B项;西欧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材料未体现封建制度的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9.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 )
A. 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 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 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 完全肢解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A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人文主义者是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没有反映出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人文主义者是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没有完全肢解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20. 英国国王原来有权以国家的名义借债。“光荣革命”后,由议会取代国王掌握了此项权力。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王权受到限制 B. 君主制度废除
C. 推崇“君权神授” D. 实行联邦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英国国王原来有权以国家的名义借债。“光荣革命”后,由议会取代国王掌握了此项权力。”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A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排除C项;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
A. 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 凡尔赛体系化解了欧洲各国矛盾
C. 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 国联建立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材料反映的是一战以后,欧洲一些思想家开始倡导欧洲的联合,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一战削弱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A项正确;凡尔赛体系是一个分赃的体系,并不能最终化解欧洲各国矛盾,排除B项;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与题干中反映倡导欧洲联合不符,排除C项;国际联盟是为了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它不可能成为欧洲合作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22. “新政不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是要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转动。”材料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 )
A. 彻底清除经济危机 B. 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C. 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D.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克服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结合材料“不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连根掘起,只是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能再转动”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用意在于挽救资本主义制度,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的状况,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体现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23. 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 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 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 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可知,材料说明随着电视的发展,电视使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等,但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反映了电视对人们生活的双重影响,D项正确;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出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战争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4. 欧洲各国政府对欧洲钢铁制造商的补贴,会造成美国的钢铁工人失业,而美国的高利率政策也可能会限制他国的经济活动。这体现了( )
A. 经济全球化 B. 文化多样化 C. 区域一体化 D. 社会信息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欧洲各国政府对欧洲钢铁制造商的补贴,会造成美国的钢铁工人失业,而美国的高利率政策也可能会限制他国的经济活动”可知,各国家间的经济政策,会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带来影响,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A项正确;“文化多样性”的说法,与题干中的“补贴”、“工人失业”、“高利率政策”、“经济活动”等不符,排除B项;区域一体化,通常指在一定范围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这与题干“美国的高利率政策也可能会限制他国的经济活动”不符,排除C项;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这与题干“欧洲各国政府对欧洲钢铁制造商的补贴,会造成美国的钢铁工人失业”、“美国的高利率政策也可能会限制他国的经济活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5. 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演进的大背景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发展。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中国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背景
① 丝绸之路开通 16世纪“三角贸易”开站
②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世纪荷兰进行殖民侵略
③ 李大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④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巴黎和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三角贸易”是16世纪,①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②正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最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③正确;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④正确,由此可知②③④说法无误,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题).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 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演绎出统一多民族发展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像 汉武帝像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所学阐述材料一中两位人物建立和拓展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国。(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唐民族政策及有关史实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清中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并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1)论点: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
阐述:他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综上可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
论点: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政治上,重用人才,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治理黄河,免除水害;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解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民族关系或对外交往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综上可知,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2)民族政策及史实: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这种兼容并包的胸怀为中华民族输入新鲜的血液,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3)论点:清朝是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阐述:清朝入关后,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为巩固统治,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在西南地区,清朝先后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西北地区,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综上可知,清朝是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一中涉及的人物:秦始皇和汉武帝,从他们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提炼出观点,进行解读,史实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例如论点: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阐述:他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综上可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论点: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政治上,重用人才,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治理黄河,免除水害;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解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民族关系或对外交往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综上可知,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小问2详解】
民族政策及史实:根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这种兼容并包的胸怀为中华民族输入新鲜的血液,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可提炼论点:清朝是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然后围绕观点,结合清朝统治措施进行解读。阐述:清朝入关后,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为巩固统治,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在西南地区,清朝先后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西北地区,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综上可知,清朝是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黄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则希望找到获得东方商品的新渠道。文艺复兴把好奇心视为美德,鼓励人们尽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包括欧洲以外的世界。指南针和观象仪能帮助船员绘制更为精准的地图和海围。15世纪,葡萄牙人学习阿拉伯造船技术,造出了航速更快、操作更简便的超级大帆船。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材料二 下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工厂。与传统的手工工场相比,它在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形式上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材料三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6年3月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1949年10月 新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1953年12月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4月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5月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背景。用一句话写出开辟新航路过程中一位航海家及事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英国生产领域出现的革命性变化。简要说明这些变化对英国发展造成的影响。
(3)请阅读并选择材料三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答案】(1)背景: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来自东方的商品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社会出现关注东方的热潮;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迫使欧洲人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文艺复兴倡导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指南针运用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家及事迹: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线;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等。
(2)变化:采用机器生产,出现了现代工厂(工厂制度)等。
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实现工业化(成为第一个工业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等。
(3)【示例一】
观点: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论述: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随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1949年,美国联合西欧国家成立了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之,二战后初期,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冷战政策,试图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示例二】
观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
论述: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重大贡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总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为外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背景:根据设问要求“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根据材料一信息“欧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黄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则希望找到获得东方商品的新渠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来自东方的商品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社会出现关注东方的热潮;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迫使欧洲人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根据“文艺复兴把好奇心视为美德,鼓励人们尽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包括欧洲以外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文艺复兴倡导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根据“指南针和观象仪能帮助船员绘制更为精准的地图和海围。15世纪,葡萄牙人学习阿拉伯造船技术,造出了航速更快、操作更简便的超级大帆船”,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指南针运用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家及事迹:解答本问应注意题干要求“用一句话”,只要答出航海家的姓名及贡献即可,切勿多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线;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等。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信息“传统的手工工场”及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采用机器生产,出现了现代工厂(工厂制度)等。
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资本主义、工业化、世界工厂、殖民扩张、原料和市场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实现工业化(成为第一个工业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等。
【小问3详解】
观点及论述: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只要从材料三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即可。如可以选取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四个事件,以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为观点,从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是军事方面的表现展开论述;也可以选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及《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为观点,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等方面展开论述。
【示例一】
观点: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论述: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随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1949年,美国联合西欧国家成立了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之,二战后初期,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冷战政策,试图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示例二】
观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
论述: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重大贡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总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为外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8.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反思的党,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摘自江泽民2000年2月25日广东省考察讲话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合理阐释。(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请根据材料二“党的足迹”图示,简要阐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的奋斗历程。(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结合历史或现实,参照示例,释写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认识。
示例:“坚持党的领导”: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进行改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答案】(1)能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的相关史实加以正确阐述,并简要总结出失败的历史教训。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学习西方制度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变法失败。进而由资产阶级改良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因此它们都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2)能结合图示地点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英勇奋斗的历程作正确的述写并作简要说明。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第五次“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在红军长征的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内战,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各个解放区的军队,遵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与作战方针,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最终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3)认识:“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让农民真正获得土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论述:根据材料一“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结合所学,论述时能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的相关史实加以正确阐述,并简要总结出失败的历史教训。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结合所学,学习西方技术的是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学习西方制度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变法失败。进而由资产阶级改良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因此它们都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小问2详解】
论述:根据材料二“党的足迹”,能结合图示地点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英勇奋斗的历程作正确的述写并作简要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第五次“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在红军长征的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内战,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各个解放区的军队,遵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与作战方针,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最终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小问3详解】
认识: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党史,阐述“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认识,立足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发动人民群众的史实进行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让农民真正获得土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等。2024年初中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25题)
一、选择题(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以下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 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农耕生活想象图 D. 曲辕犁模型
2. 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下列各学派的思想中蕴含和平理念的是( )
A. “无为而治” B. “仁者爱人”
C. “兼爱”“非攻” D. 提倡“法治”
3. 先秦至西汉前期,今山东东部地区得“渔盐之利”,是商业活跃的地方。汉武帝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 打击非关中地区经济 B. 强化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
C. 开通了丝绸之路贸易 D. 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4. 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通过铸有“状元及第”的一枚圆形方孔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铜钱) 推测该钱币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
A. 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 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
C. 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 D. 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5. 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摆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 纺织业中心多位于南方 B. 海上丝绸贸易盛于陆路
C. 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 南方纺织技艺超过北方
6. 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 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 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D. 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7. 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是( )
A.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 清政府推行垦荒政策,开发西南地区
C.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巩固西北边疆
D. 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8. 鸦片战争以来,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据此判断,下列属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迎头抗御这一挑战”的措施是( )
A. 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B. 允许广大官民上书言事
C. 建立起京师大学堂 D.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9. 近代一位著名人士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 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该人士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 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B.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C 缺乏充分思想动员 D. 没有得到广泛社会支持
10. 清帝溥仪退位时,仍保留皇帝尊号,每年坐收四百万元巨款,养尊处优于北京皇宫。这表明( )
A. 君主专制仍存在 B. 革命果实被窃取 C. 辛亥革命不彻底 D. 民主共和难实现
11.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A. 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 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C. 团结工农是革命当务之急 D. 新文化传播须与劳工运动结合
12. 血战湘江中,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翻越雪山时,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借宿老乡家,红军战士把仅有的被子剪下半条留给老乡。这些感人故事体现了伟大的( )
A. 红船精神 B. 井冈山精神 C. 长征精神 D. 延安精神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期是(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对立时期 C.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4. 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如图所示,人民币上绘有钢铁工人、女拖拉机手、农民等劳动者形象。这一设计( )
A. 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B. 彰显社会主义建设风貌
C. 增强了货币防伪效果 D. 体现改革开放的成就
15.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
A. 中国人民 侵略 朝鲜美帝国主义
B.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 开放 发展 绿色 共享
D. 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16. 下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 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 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 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18. 西欧中世纪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庄园里。有人说,那时的老百姓可能对国界毫无概念,但对村界一清二楚。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
A. 等级制度森严 B.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 封建制度解体 D.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9.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 )
A. 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 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 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 完全肢解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20. 英国国王原来有权以国家的名义借债。“光荣革命”后,由议会取代国王掌握了此项权力。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王权受到限制 B. 君主制度废除
C 推崇“君权神授” D. 实行联邦制度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
A. 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 凡尔赛体系化解了欧洲各国矛盾
C. 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 国联建立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22. “新政不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是要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转动。”材料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 )
A. 彻底清除经济危机 B. 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C. 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D.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3. 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 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 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 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24. 欧洲各国政府对欧洲钢铁制造商的补贴,会造成美国的钢铁工人失业,而美国的高利率政策也可能会限制他国的经济活动。这体现了( )
A. 经济全球化 B. 文化多样化 C. 区域一体化 D. 社会信息化
25. 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演进的大背景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发展。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中国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背景
① 丝绸之路开通 16世纪“三角贸易”开站
②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世纪荷兰进行殖民侵略
③ 李大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④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巴黎和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题).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 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演绎出统一多民族发展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像 汉武帝像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所学阐述材料一中两位人物建立和拓展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国。(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唐民族政策及有关史实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清中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并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黄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则希望找到获得东方商品的新渠道。文艺复兴把好奇心视为美德,鼓励人们尽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包括欧洲以外的世界。指南针和观象仪能帮助船员绘制更为精准的地图和海围。15世纪,葡萄牙人学习阿拉伯造船技术,造出了航速更快、操作更简便的超级大帆船。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材料二 下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工厂。与传统的手工工场相比,它在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形式上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材料三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6年3月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1949年10月 新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1953年12月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4月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5月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背景。用一句话写出开辟新航路过程中一位航海家及事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英国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简要说明这些变化对英国发展造成的影响。
(3)请阅读并选择材料三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28.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反思的党,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摘自江泽民2000年2月25日广东省考察讲话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合理阐释。(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请根据材料二“党的足迹”图示,简要阐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的奋斗历程。(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结合历史或现实,参照示例,释写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认识。
示例:“坚持党的领导”: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进行改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