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1.20世纪初,上海市郊农民,放弃了播种棉稻豆麦的旧生活,十之六七,恃种蔬菜为生。1912年海关报告记载:“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已经兴起。”该现象的出现( )
A.反映了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 B.得益于粮食产量的迅速增加
C.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D.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城市多分布在经济最发达的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在英格兰的西部和西北部、南威尔士以及苏格兰,原来的小村小镇或荒凉不毛之地,奇迹般地出现了许多的城市。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
A.导致各地经济畸形发展 B.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
C.带来城市地理格局变化 D.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3.昌昌古城是位于南美洲古印第安文明的都城。城市里有上万座建筑,主体为土砖所造;其中有若干城堡,城堡内一般有复杂的水道系统、陵墓、宫室等建筑,规模宏伟,院墙施精美图案装饰;城堡外为普通居民区。该古城建设( )
A.蕴含了农耕文明的理念 B.凸显了阶级社会的等级观念
C.突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适应了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
4.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近现代英国乡村经历了兴旺发展、持续衰落、逐渐恢复的历史过程。其“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殖民扩张 D.政府强有力的政策
5.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
A.降低了人口平均寿命
B.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C.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严重破坏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6.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徽商,往往“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在山西平遥、安徽西递、宏村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建筑。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商帮文化 B.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C.使手工业缺乏国内市场 D.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7.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主要城市的空间结构出现奇特的现象:在伯明翰,居住于郊区艾吉巴斯顿的人口从1801年的1000人迅速增长至1841年的16500人,这些人大多是富裕的工厂主。在曼彻斯特,市中心有商业区,工人区则像一条带子把商业区围绕起来。工人区之外是乡村地区,商人和工厂主居住的独栋别墅坐落在乡间的花园和公园中。这种空间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无产阶级经过斗争后地位提高
B.自然主义影响富人的居住观念
C.城市化导致居住条件成本变化
D.英国政府推动城市分区专门化
8.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时间 法令 内容
1848年 《公共卫生法》 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等事宜。
1855年 《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 处理英国房屋的供水,排水系统建设管理。
1868年 《托伦斯法》 勒令房主拆除或修理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屋。
1882年 《工人阶级住房法》 拆除城市中贫民窟,建造工人住房等。
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城市化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C.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提高 D.工人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
9.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促使人们真正将文化遗产作为公共财富来看待。法国还鼓励历史古迹向公众开放,以便发挥其社会效益。这些做法
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 B.与民众生活密切结合
C.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 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
10.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英国总人口与城市总人口(万人)
年代 全国总人口 城市总人口 城市人口所占比例
1520年 240 12.5 5.25%
1600年 411 33.5(伦敦22万人) 8.25%(伦敦占有5%)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
A.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
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
C.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11.下表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分布统计情况。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
蚕桑与丝织市镇 唐栖、硖石、南浔、菱湖、双林、王江泾、濮院、盛泽、震泽等
棉花与棉纺织市镇 三林塘、朱家角、江湾、罗店、南翔、新泾、枫泾等
米粮市镇 枫桥、浒墅关、黎里等
以冶铁著称 嘉兴炉镇、吴江村等
以陶业著称 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
A.城乡经济联系密切 B.商业环境宽松
C.市镇经营方式多样 D.小农经济解体
12.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店铺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B.北宋时期城市功能的增加
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和经济发展 D.北宋城市是一级行政机构
13.下表是近代西方国家市政建设大事记。据下表可推知,近代西方国家
1842年 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
1848年 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赋予城市广泛权力建设现代卫生系统。
1853-1869年 法国政府实施巴黎城市规划,扩建林荫大道,建成下水道系统。
1890年 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了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了城市的空间。
A.工业革命成就巨大 B.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C.城市治理相对滞后 D.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4.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一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15.假设唐代早期一位洛阳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是( )
①在居住区开了一家绸缎店 ②他必须在政府规定的时间从事商业活动
③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④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变化情况(部分)。以下是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1950~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1978~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1985~2006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在工业发达地区,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远远超过老城镇,但城市街道曲折狭窄,城市建筑混乱无序,城市里普遍缺乏公共设施。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伦敦“250万人的肺和25万个火炉集中在三四平方英里的地面上,消耗着大量的氧气”。伦敦雾如“豌豆汤”般笼罩在伦敦上空,成为伦敦“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陆伟芳《先行者的探索:英国现代城市化》
材料二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万人) 城市化率(%)
1949 54167 5765 10.64
1960 66207 13075 19.75
1963 69172 11648.56 16.84
1978 96259 17249.61 17.92
1992 11717.1 32374.35 27.63
2000 126743 45906.31 36.22
2011 134735 69078.63 51.27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说明1978年后城市化率增长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城市化道路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济贫法并非仅指某一部法律,而是由一系列不同时期的法律组成的一个体系。从17世纪上半叶《伊丽莎白济贫法》到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是英国济贫法制度上的旧济贫法时期,全社会都认为贫困是个人懒惰或者道德问题造成的,于是劳动救济成为英国济贫的主要内容,如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到济贫院进行强制劳动,济贫无异于惩贫。19世纪末,工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熟练工人,一些工业家意识到济贫乃至教育和卫生服务不是一种危险而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保护工人免受贫穷从经济上成为一种合理的行为”,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霍尔豪斯认为“国家行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手段”。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调查济贫法的执行情况以及其他应对有失业所导致的贫困问题,报告形成了明显的区分:多数派坚持济贫法应该继续存在,需要的只是改进,他们认为贫困主要是由于个人原因引起的,它的起源与特点更多的是道德方面,政府本身无法消除;少数派则认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因素造成的,贫困者本人也是受害者,他们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解决。多数派与少数派的观点实际上也代表当时社会上对于贫困的两种不同认识,这样的争论在以后仍在继续。
——《现代交际》2016年12月总第446期《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并予以合理的历史解释。
(2)英国“这样的争论在以后仍在继续”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举例说明。
19.社会生活变迁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缩影,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为繁盛的一个时代,商品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文化娱乐需求的提升也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宋代,农业生产的进步和手工业生产的发达,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长和城镇的繁荣昌盛,游风日盛,北宋开封和南宋杭州娱乐业之兴盛,便是实例。当时都市序列中其他城市享乐之习也甚为风行:西京洛阳是当时比较重要的政治城市及文化中心。
——摘编自刑颖《宋代市民演艺活动初探从城市变迁的视角》
材料二 租界西方娱乐方式的传入(部分)
项目 传入年代 活动方式 影响
西方戏剧 19世纪40年代 1860年成立ADC剧团 对上海戏曲的改变和舞台的改造产生深远影响
跳舞 19世纪40年代 1850年举行上海开埠以后第一次舞会 成为夜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娱乐活动形式之一
城市公园 1868年 黄埔公园是游憩的场所,也是上海地区侨民举办周末音乐会的地方 上海地区第一座城市公园,不同于传统的私园
马戏、魔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表演团体主要来自英国和美国 领略了不同于传统戏法的西方经典的魔术节目
电影 1896年 主要在茶馆、酒楼、溜冰场等场所放映 中国最早的放映记录,大众化娱乐活动形式之一
——摘编自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
材料三 1981—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娱乐活动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市民娱乐活动多元化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三、论述题
20.城市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请以《城市的浮沉与绽放》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从下列图示提及的城市中选取五座城市,写清城市名称,相关事件及事件的影响。逻辑清晰,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居住增加,需求量增长,郊区出现“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产量增加的信息,而是强调郊区农民种植蔬菜,排除B项;此时的产业结构仍属于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没有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排除C项;郊区农业种植蔬菜,并不能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在英格兰的西部和西北部、南威尔士以及苏格兰,原来的小村小镇或荒凉不毛之地,奇迹般地出现了许多的城市。”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英格兰西部和西北部等地区的城市崛起,对英国的城市地理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英国各地经济畸形发展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乡差距的信息,其次工业革命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印第安文明(南美洲)。据材料“有若干城堡,城堡内一般有复杂的水道系统、陵墓、宫室等建筑,规模宏伟,院墙施精美图案装饰;城堡外为普通居民区”,可以看出昌昌古城,城堡内是统治阶层的区域,而城堡外是普通居民区,凸显了阶级社会的等级观念,B项正确;从古城建设中,无法得出农耕信息,排除A项;城堡突出的军事和政治功能,并不是经济功能,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此地的气候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工业革命的推进带来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农村人口和比例下降,符合乡村“持续衰落”的过程,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对外开拓殖民地,与英国乡村发展不符,故A、C两项错误;政府政策是影响乡村兴衰的因素,但不是导致乡村“持续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5.B
【详解】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样城市化过程中问题众多,政府颁布并实行众多措施、比如颁布法律维持公共卫生,这说明城市化过程中管理城市的水平随之上升。故B正确;人口寿命提升没有体现,故A错误;材料明显有利于城市环境优化,故C错误;贫富分化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D错误。
6.D
【详解】注意限定信息“消极影响”,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商人通过商业赚钱之后,一般都是用来买官、购买土地,这就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故D项正确。A项是积极影响,排除。BC两项不是材料中现象的影响,排除。
7.C
【详解】由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持续发展,使得城市中心污染严重,资产阶级更倾向于在优美的郊区生活,加上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和道路条件的改善,使得资产阶级在城郊之间往返便利,因此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C项正确;无产阶级大多居住在工人区,与逆城市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然主义,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B项;居住条件成本的变化是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断立法以解决工业化污染、城市排水建设、工人居住环境等城市化带来的问题,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19世纪中后期英国应对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不能体现当时英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英国为这些问题立法,没有提到实际结果,不能看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提高,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为工人居住环境立法,没有体现工人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材料中“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促使人们真正将文化遗产作为公共财富来看待”的主旨意思是强化对文物的保护,旨在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C项正确;材料做法没有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与民众生活密切结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表格中1600年英国早期城市化城市总人口33.5万人中伦敦占22万,城市人口所占比例8.25%中伦敦占有5%,可知伦敦作为英国政治中心,无论在城市总人口还是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中,都体现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故A选项正确;B项,从表格中的城市总人口看,1520—1600年城市人口增长了将近两倍,并非缓慢增长,排除。C项.伦敦作为政治中心明显城市化速度要快一些但是并没有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排除。D项.自由主义的思想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的,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排除。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市镇是沟通城乡经济的纽带,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专业化市镇的兴起,反映了当地城乡经济联系的密切,A项正确;市镇经济兴起不等于商业经营宽松,且当时明清政府都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市镇经营方式多样,排除C项;小农经济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北宋城市的发展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政府政策,A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北宋城市的居住和经济功能,未涉及与前代城市功能的比较,排除B项;海外贸易的繁荣与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否分开无关,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
13.C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西方国家的城市建设都是随着问题的出现而进行变革完善,这说明城市治理相对滞后,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建设成就,而非工业革命的成就和政府职能的变化,排除AB;城市建设成就无法体现贫富差距的变化,排除D。
1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材料中的时间可得出,19世纪60年代开始,城市化进程明显开始加快,而此时也正是民族工业兴起的时期,之后不断发展,因此与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是1840年,对后面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不能解释1900年以来的发展,排除B项;一五计划是1953年才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他必须在政府规定的时间从事商业活动,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在这一制度之下他不可能在居住区开了一家绸缎店,①错误;②③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与1978~1984年城市化率增长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1950~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促进城市化,A不符合题意,排除;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重工业得到发展,促进城市化,B不符合题意,排除;1985~2006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商品经济繁荣,促进城市化,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17.(1)表现:新兴工业城市崛起;交通网络的发展;城市缺乏合理规划;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存压力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任意4点)
(2)趋势:总体上升,中间有波动。
原因: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任意4点)
(3)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科学规划;科技创新;城市化建设应符合国情;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等。(任意4点)
【详解】(1)表现:据材料“……在工业发达地区,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远远超过老城镇,但城市街道曲折狭窄,城市建筑混乱无序,城市里普遍缺乏公共设施”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兴工业城市崛起;城市缺乏合理规划;据材料“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网络的发展;据材料“250万人的肺和25万个火炉集中在三四平方英里的地面上,消耗着大量的氧气”并结合所学可知,生存压力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任意4点)
(2)趋势:据材料“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1960年间城市化增长,而1963年出现下降趋势,而后期持续增长,即总体上升,中间有波动。
原因:据所学可从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角度回答。(任意4点)
(3)认识:据所学可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科学规划;科技创新;城市化建设应符合国情;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等角度回答。(任意4点)
18.(1)观点一: 多数派认为贫困是由于个人原因引起的,政府本身无法消除。
历史解释: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鼓励工人勤奋劳动,救济丧失劳动力的人,对于那些因懒惰而致贫的人群予以严惩;加之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多数派的观点与旧济贫法两者相辅相成,支配着工业革命早期的济贫思想,造成了阶级矛盾激化。
观点二: 少数派认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历史解释: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熟练工人,济贫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新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少数派则代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萌芽,认为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起到了缓和矛盾的作用。
(2)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英国建立起了福利国家。
【详解】(1)观点一和解释:根据材料中“(多数派)认为贫困主要是由于个人原因引起的,它的起源与特点更多的是道德方面,政府本身无法消除” 可知,多数派的观点是,贫困是由于个人原因引起的,政府本身无法消除。历史解释:根据材料中“全社会都认为贫困是个人懒惰或者道德问题造成的”,“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到济贫院进行强制劳动,济贫无异于惩贫”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前期多数派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阶级本质、理论基础、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及其实践结果等方面,对多数派的观点进行解释。观点二和解释:根据材料中“少数派则认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因素造成的,贫困者本人也是受害者,他们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解决”等信息可知,少数派观点是,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历史解释:根据材料中“19世纪末,工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熟练工人,一些工业家意识到济贫乃至教育和卫生服务不是一种危险而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保护工人免受贫穷从经济上成为一种合理的行为”,“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霍尔豪斯认为‘国家行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手段’”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少数派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对政府政策和实践结果等方面,对少数派观点进行历史解释。
(2)结果:根据材料中列举的英国社会对于贫困的两种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争论的最终结果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如二战后,英国建立起了福利国家。
19.(1)原因:①农业生产的进步和手工业生产的发达;②商品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③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长和市民阶层扩大;④两宋政治中心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表现:①宋代话本和词曲的世俗化;②勾栏瓦肆娱乐场所的出现;③统治者对社会生活的相对宽松政策。
(2)原因:①上海是最早开埠通商的口岸城市;②西方近代娱乐生活方式传入中国;③上海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特点:①中国传统娱乐文化和西方娱乐文化相结合;②西方娱乐生活方式冲击了中国传统娱乐方式;③丰富了近代上海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3)趋势:①总的趋势是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降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增加;②无论是衣着消费支出还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城镇始终要高于农村。原因: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发展速度快于农村;②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③人们消费需求从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转变。
【详解】(1)本题是背景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时期。
原因:由材料“宋代,农业生产的进步和手工业生产的发达”可得出农业生产的进步和手工业生产的发达;由材料“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为繁盛的一个时代,商品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可得出商品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由材料“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长和城镇的繁荣昌盛”及所学可得出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长和市民阶层扩大;由材料“北宋开封和南宋杭州娱乐业之兴盛,便是实例。”及所学可得出两宋政治中心和商业市镇的繁荣。
表现:由材料“北宋开封和南宋杭州娱乐业之兴盛,便是实例”及所学可得出勾栏瓦肆娱乐场所的出现;结合所学可知,宋代话本和词曲的世俗化;统治者对社会生活的相对宽松政策。
(2)本题是背景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上海。
原因:由材料“1850年举行上海开埠以后第一次舞会”及所学可得出上海是最早开埠通商的口岸城市;由材料“租界西方娱乐方式的传入(部分)”可得出西方近代娱乐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特点:由材料“西方戏剧、跳舞、城市公园、马戏、魔术、电影”可得出中国传统娱乐文化和西方娱乐文化相结合;由材料“西方戏剧对上海戏曲的改变和舞台的改造产生深远影响”可得出西方娱乐生活方式冲击了中国传统娱乐方式;由材料“马戏、魔术领略了不同于传统戏法的西方经典的魔术节目”“中国最早的放映记录,大众化娱乐活动形式之一”可得出丰富了近代上海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81至2009年的中国。
趋势:由材料“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图”“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图”可得出总的趋势是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降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增加;无论是衣着消费支出还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城镇始终要高于农村。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开放的影响、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等方面说明,例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发展速度快于农村;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人们消费需求从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转变。
20.题目:城市的浮沉与绽放;论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秦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中国战败,清政府投降。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国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设置,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些城市都有过辉煌的过去或者屈辱的历史,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地理位置、政府的政策、社会环境等,为了让这些新时代形势下的历史名城有等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环境保护等,让这些城市更加徇烂夺目。
【详解】以《城市的浮沉与绽放》为题。再进行论述:
(1)依据图示中“公元前221年帝国建立”和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秦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依据图示中“1842年国殇之启”和所学知识,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中国战败,清政府投降。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依据图示中“1921年开天辟地”和所学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国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依据图示中“1949年开启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5)依据图示中“1980年一夜崛起“,1980年我国设置深圳等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设置,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最后进行小结,这些城市都有过辉煌的过去或者屈辱的历史,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地理位置、政府的政策、社会环境等,为了让这些新时代形势下的历史名城有等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环境保护等,让这些城市更加徇烂夺目。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