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安庆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木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 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参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 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
A. 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B. 社会经济取得长足进展
C. 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D. 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混战,战争频仍。经过不断的斗争和融合发展,内迁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这一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此时期,经过不断的斗争和融合发展,内迁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C项正确;百家争鸣文化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但是不能体现出题干中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取得长足进展,但是没有体现题干中“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时期,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加强说服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 下图形势出现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五代十国形势图 (后周时期)
A. 藩镇割据 B. 重文轻武 C. 黄巢起义 D. 宦官专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A项正确;重文轻武是宋代的政策,排除B项;唐末黄巢起义是对唐朝末年统治腐朽,藩镇割据局面的反抗,这不是造成五代十国局面的历史根源,排除C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在东汉,与唐朝、五代十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 “议以淮水为界,求割唐、邓二州及陕西余地,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仍许归梓宫(宋徽宗的棺椁)、太后,帝悉从其请, 定议和盟誓。“材料中”议和盟誓“后出现了以下哪种局面( )
A. 辽与北宋并立 B. 金灭辽及北宋 C. 宋金南北对峙 D. 元朝统一全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议以淮水为界,求割唐、邓二州及陕西余地,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仍许归梓宫(宋徽宗的棺椁)、太后,帝悉从其请,定议和盟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金间的“绍兴和议”,即以淮水为界,求割唐、邓二州及陕西余地,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宋金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C项正确;1005年《澶渊之盟》签订,辽与北宋并立,但与材料“以淮水为界”不符,排除A项;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朝灭亡;1126年,金军攻下北宋都城,1127年,金军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残余部队,统一全国,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 河南北舞渡在清代是商业名镇。乾隆年间,此处“秦晋吴楚商贸往来,陆行者易舟,水行者易车”。道光年间,“花、煤、粮各行户尚有本地人充当,余则全系西商(山西、陕西商人)。”这主要反映了清朝时期( )
A. 商帮垄断了商业贸易 B. 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陆路水路交通较发达 D. 出现成熟手工业工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河南北舞渡在清代是商业名镇。乾隆年间,此处“秦晋吴楚商贸往来,陆行者易舟,水行者易车”。道光年间,“花、煤、粮各行户尚有本地人充当,余则全系西商(山西、陕西商人)。”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江南的微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商帮垄断了商业贸易,没有体现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经济方面,陆路水路交通较发达是交通方面,排除C项;清朝出现成熟手工业工场,但是不能反映题干中商帮垄断了商业贸易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5. 1895 年张之洞上书朝廷:“倭约万分无理,意在吞噬中国, 非仅占数地而己。……一倭如此, 各国援例要挟,动以窥伺京城为词,更不能拘,后患不可胜言矣。”以下印证了张之洞断言的是( )
A.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 日本攫取山东权益 D. 阿古柏出兵侵占伊犁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1895年张之洞上书朝廷:倭约万分无理,意在吞噬中国,非仅占数地而己。……一倭如此,各国援例要挟,动以窥伺京城为词,更不能拘,后患不可胜言矣”可知,材料中的“1895年、倭约”,强调的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张之洞意在强调《马关条约》对我国的影响,该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项正确;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巴黎和会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阿古柏侵占新疆,俄国直接出兵侵占伊犁地区,阿古柏得到英、俄支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 1919年6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学生代表在上海大东旅社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这体现了( )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D. 爱国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19年6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学生代表在上海大东旅社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全国学生爱国救亡运动高涨,成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生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学生组织的成立”,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比如工人运动、无产阶级思想,排除A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近代新式教育发展,比如创办新式大学堂等,而是强调“学生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学生组织的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
7. 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木”,在广州亲手创办了( )
A. 中国同盟会 B. 京师大学堂 C. 黄埔军校 D. 南洋公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木”,在广州亲手创办”结合所学可知,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C项正确;中国革命同盟会是晚清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京师大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经光绪皇帝下诏,在北京创立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南洋公学是1896年末,由清光绪帝御批,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着手兴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8.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上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这直接有利于我国( )
A.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 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D. 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上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B项;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是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排除C项;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排除D项。故选A项。
9.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这体现了( )
A. 经济全球化体系的逐步形成 B. 中国加强了与欧美国家间的合作
C. 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D.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题干的“中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说明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D项正确;A题干反映的是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经济全球化体系的逐步形成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国加强了与欧美国家间的合作说法片面,我国实行的是全方位的外交,不分国别,排除B项;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与题干中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 罗马帝国时代,伴随着帝国领土的扩展,公民法变成了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当东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社会逐渐陷入危机时,为了维持和巩固统治,查士丁尼组织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罗马民法大全》。这表明罗马法( )
A. 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 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需求
C. 加速了罗马奴隶制的瓦解 D. 影响了近代西方的立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罗马帝国时代,伴随着帝国领土的扩展,公民法变成了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当东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社会逐渐陷入危机时,为了维持和巩固统治,查士丁尼组织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罗马民法大全》。”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完善,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需求,B项正确;题干中反映的是罗马法在不同时代的作用,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加速了罗马奴隶制的瓦解说法错误,罗马法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排除C项;罗马法影响了近代西方的立法,但是题干中未具体体现这一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1. 拜占庭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维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同时又吸收了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文化,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此处“独特”是指拜占庭文化( )
A. 承前启后 B. 独树一帜 C. 兼收并蓄 D. 不断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拜占庭文化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并吸收了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C项正确;材料说明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但并未说明其对后世的影响,排除A项;独树一帜更强调材料内容“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但并非其“独特”的表现,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B项;材料说明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并未涉及其文化创新的成果,无从体现其“不断创新”。排除D项。 故选C项。
12.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英格兰又开创了君主立宪制,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开拓者。这说明了政治制度的形成( )
A. 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 B. 山统治者的意志决定
C. 吸收了外来先进思想 D. 旨在维护人民的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英格兰又开创了君主立宪制,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开拓者。”可知,《大宪章》和君主立宪制都是在限制国王的权利,说明“王在法下”是英国的历史传统,说明了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A项正确;由统治者的意志决定,说法错误,统治者受法律的限制,排除B项;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是制度的创新,吸收了外来先进思想未在题干中体现,排除C项;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旨在维护人民的利益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学的绝大多数重要原理也在1828年到1870年的约40年间基本确立,从而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
A. 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B. 科学与技术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是以化学学科的形成为主要标志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学的绝大多数重要原理也在1828年到1870年的约40年间基本确立,从而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说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以化学学科的形成为主要标志说法错误,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题干中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化学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4. 下图所示为美国1994年发行的纪念二战历史的一张邮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B. 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 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D. 结束了德国法西斯的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美国1994年发行纪念二战历史的一张邮票”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A项正确;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项;柏林战役结束了德国法西斯的统治,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 下表是“1946—1990年,亚非拉人民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据此表能推断出二战后( )
时间区域数量(个) 1946—1960年 1961—1975年 1976—1990年
亚洲 15 9 1
非洲 23 23 4
拉丁美洲 0 5 5
A. 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 B. 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崩溃
C. 世界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D. 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1946-1990年亚非拉人民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多,民族解放运动在不断发展,这表明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崩溃,B项正确;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是从北美独立战争开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世界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是美苏两国的冷战,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亚非拉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不代表所有国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不能反映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排除D项。故选B项。
二、辨析改错(8分)
16. 弘扬工匠精神,匠心造福人类。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并加以改正。
(1)北宋工匠毕昇发明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改正
(2)以焦裕禄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改正
(3)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车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改正
(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这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
改正
【答案】(1)错误,造纸术改为活字印刷术
(2)错误,焦裕禄改为王进喜
(3)错误,蒸汽机车改为蒸汽机 (4)正确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工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故原题错误,将造纸术改为活字印刷术。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故原题错误,将焦裕禄改为王进喜。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故原题错误,将蒸汽机车改为蒸汽机。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这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故原题正确。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浙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未,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摘编自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贡献。
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促使中国发展主轴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思想路线。并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如何对僵硬思潮进行致命一击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贡献:一方面是西方文化民主、科学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另一方面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2)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做法: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之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认识:思想文化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实事求是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贡献:据材料“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浙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文化民主、科学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未,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青年》创刊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未,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小问2详解】
思想路线:据材料“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做法:据材料“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之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问3详解】
认识:据材料可从思想文化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实事求是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世纪至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三角航程构筑起大西洋经济体系,形成了“大西洋世界”.在大西洋沿岸各国和地区间,欧洲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美洲提供原材料和农产品,而非洲提供劳动力。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到18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大西洋世界”的历史事件,并概括大西洋经济体系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述“大西洋世界”形成后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答案】(1)事件:三角贸易;
表现:欧洲,美洲、非洲在经济体系中分工不同;西欧起着主导作用;大西洋沿岸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商路中心从地中海沿岸特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2)影响: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崛起;导致非洲的衰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三角航程构筑起大西洋经济体系,形成了“大西洋世界””可知事件为三角贸易。
表现:根据材料“在大西洋沿岸各国和地区间,欧洲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美洲提供原材料和农产品,而非洲提供劳动力”可知欧洲、美洲、非洲在经济体系中分工不同;西欧起着主导作用;根据材料“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可知是大西洋沿岸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根据材料“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可知是商路中心从地中海沿岸特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欧洲、非洲、世界市场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通过三角贸易,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崛起;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导致非洲的衰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中国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朝代 陆路交通 水路交通 变化 特点 跨学科
秦朝 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以C为主变为以D为主,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更加广泛 (1)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多与战争、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 (2)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 (3)结构上具有辐射性,多已经成为中心向外辐射 【跨学科·地理】 交通路线的丰富和扩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跨学科·道 德与法治】 制度保障、综 合国力体现
A朝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隋朝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唐朝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两宋 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 海外贸易繁荣,在主要港口设立B加以管理: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元朝 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A、B、C、D处的内容。
(2)根据以上表格中古代交通的特点或跨学科内容,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1)补充:A:汉朝;B:市舶司;C:商品;D:政治经济文化
(2)观点: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述: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是中华文明进步的象征,更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唐朝时期,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发达海外贸易繁荣,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对外贸易促进了宋代经济的发展,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加强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因此,中国古代交通强烈的政治色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
【解析】
小问1详解】
补充: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因此,A填:汉朝;宋朝时期,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因此,B填:市舶司;根据秦朝到元朝交通的发展情况,可以总结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以为商品主变为政治经济文化以为主,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更加广泛,因此C填:商品;D填:政治经济文化。
【小问2详解】
观点:根据表格中,中国陆路和水路交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提炼出观点: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围绕不同时期,交通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论述时做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是中华文明进步的象征,更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唐朝时期,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发达海外贸易繁荣,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对外贸易促进了宋代经济的发展,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加强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因此,中国古代交通强烈的政治色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2024年安庆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木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 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参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 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
A. 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B. 社会经济取得长足进展
C. 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D. 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加强
2. 下图形势出现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五代十国形势图 (后周时期)
A. 藩镇割据 B. 重文轻武 C. 黄巢起义 D. 宦官专权
3. “议以淮水为界,求割唐、邓二州及陕西余地,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仍许归梓宫(宋徽宗的棺椁)、太后,帝悉从其请, 定议和盟誓。“材料中”议和盟誓“后出现了以下哪种局面( )
A. 辽与北宋并立 B. 金灭辽及北宋 C. 宋金南北对峙 D. 元朝统一全国
4. 河南北舞渡在清代是商业名镇。乾隆年间,此处“秦晋吴楚商贸往来,陆行者易舟,水行者易车”。道光年间,“花、煤、粮各行户尚有本地人充当,余则全系西商(山西、陕西商人)。”这主要反映了清朝时期( )
A. 商帮垄断了商业贸易 B. 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陆路水路交通较发达 D. 出现成熟手工业工场
5. 1895 年张之洞上书朝廷:“倭约万分无理,意在吞噬中国, 非仅占数地而己。……一倭如此, 各国援例要挟,动以窥伺京城为词,更不能拘,后患不可胜言矣。”以下印证了张之洞断言的是( )
A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 日本攫取山东权益 D. 阿古柏出兵侵占伊犁地区
6. 1919年6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学生代表在上海大东旅社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这体现了( )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D. 爱国救亡运动高涨
7. 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木”,在广州亲手创办了( )
A. 中国同盟会 B. 京师大学堂 C. 黄埔军校 D. 南洋公学
8.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上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这直接有利于我国( )
A.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 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D. 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9.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这体现了( )
A. 经济全球化体系的逐步形成 B. 中国加强了与欧美国家间的合作
C. 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D.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10. 罗马帝国时代,伴随着帝国领土的扩展,公民法变成了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当东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社会逐渐陷入危机时,为了维持和巩固统治,查士丁尼组织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罗马民法大全》。这表明罗马法( )
A. 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 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需求
C. 加速了罗马奴隶制瓦解 D. 影响了近代西方的立法
11. 拜占庭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维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同时又吸收了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文化,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此处“独特”是指拜占庭文化( )
A. 承前启后 B. 独树一帜 C. 兼收并蓄 D. 不断创新
12.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英格兰又开创了君主立宪制,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开拓者。这说明了政治制度的形成( )
A. 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 B. 山统治者的意志决定
C. 吸收了外来先进思想 D. 旨在维护人民的利益
13.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学的绝大多数重要原理也在1828年到1870年的约40年间基本确立,从而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
A. 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B. 科学与技术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是以化学学科的形成为主要标志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14. 下图所示为美国1994年发行的纪念二战历史的一张邮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B. 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 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D. 结束了德国法西斯统治
15. 下表是“1946—1990年,亚非拉人民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据此表能推断出二战后( )
时间区域数量(个) 1946—1960年 1961—1975年 1976—1990年
亚洲 15 9 1
非洲 23 23 4
拉丁美洲 0 5 5
A. 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 B. 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崩溃
C. 世界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D. 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
二、辨析改错(8分)
16. 弘扬工匠精神,匠心造福人类。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并加以改正。
(1)北宋工匠毕昇发明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改正
(2)以焦裕禄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改正
(3)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车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改正
(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这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浙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未,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摘编自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贡献。
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促使中国发展主轴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思想路线。并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如何对僵硬思潮进行致命一击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世纪至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三角航程构筑起大西洋经济体系,形成了“大西洋世界”.在大西洋沿岸各国和地区间,欧洲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美洲提供原材料和农产品,而非洲提供劳动力。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到18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大西洋世界”的历史事件,并概括大西洋经济体系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述“大西洋世界”形成后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中国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朝代 陆路交通 水路交通 变化 特点 跨学科
秦朝 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以C为主变为以D为主,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更加广泛 (1)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多与战争、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 (2)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 (3)结构上具有辐射性,多已经成为中心向外辐射 【跨学科·地理】 交通路线的丰富和扩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跨学科·道 德与法治】 制度保障、综 合国力体现
A朝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隋朝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唐朝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两宋 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 海外贸易繁荣,在主要港口设立B加以管理: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元朝 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A、B、C、D处的内容。
(2)根据以上表格中古代交通的特点或跨学科内容,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