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历史信息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有关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中,地理位置最北的是( )
A. 吴国 B. 晋国 C. 齐国 D. 燕国
2.托尔斯泰曾说:“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下列信息收集正确的是( )
A. 七世纪在麦地那创立伊斯兰教 B. 于622年在麦加建立穆斯林公社
C. 著有《医学集成》一书 D. 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3.2019年11月,习近平在希腊媒体撰文指出: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百家争鸣
②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
③儒略历的编制
④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亚里士多德说:“公民就是在城邦里具有充分的议政权和审判权并承担相应社会义务的人,城邦就是一定公民人数的集合体。”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认为( )
A. 公民与城邦密不可分 B. 城邦的公民权为所有人享有
C. 公民的地位高于城邦 D. 公民不能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5.当太平天国轰轰烈烈地占据了清朝的半壁江山时,整个西方世界则处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之中。下列太平天国的做法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 颁布《资政新篇》 B. 北伐、西征
C.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 定都天京
6.如图是同学们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A. 建筑艺术 B. 对外交往 C. 海外贸易 D. 民族关系
7.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来到绵阳,驻扎在飞龙山,打土豪、赶恶绅。如今飞龙山已经成为四川著名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下列标语最能体现飞龙山历史的是( )
A. 传承长征魂走好新长征实现中国梦 B. 南湖文明天天讲红船精神代代传
C. 自古华夏多英豪先烈灭倭志永传 D.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段表述强调了抗美援朝( )
A. 结束了朝鲜半岛的对峙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9.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
A. 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
10.开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外开放新征程的是( )
A. 开放上海 B. 开放浦东 C. 加入WTO D. 开放海南为特区
11.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称为“凿空”。对“凿空”的准确理解为( )
A. 开启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B. 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情况
C. 开通汉朝到西域的道路 D. 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交流
12.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 B. 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 D. 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3.他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他是( )
A. 法拉第 B. 莱特兄弟 C. 卡尔本茨 D. 爱迪生
1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曾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 )
A. 这是中国第一部宪法 B. 这部宪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中国是真正独立的国家 D.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15.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给他们工作。”这段话突出反映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 B. 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
C. 苏联模式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 D. 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较低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在河姆渡遗址中有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7.“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8.钱学森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9.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判断: ______ ;
改错: ______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如图)
(1)新中国成立对中国而言,有何意义?
材料二:如图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意义?
材料三: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会社生产力,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中共八大召开于哪一年?据材料三指出中共八大制定了什么经济方针?是否正确?在之后一段时间内,这个经济方针得到完全落实了吗?具体表现有哪些?
材料四: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假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后中国走上了一条什么建设道路?
(5)综上,谈一谈你的感想。
21.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礼物(部分)牛顿发明的天体望远镜;反映探险最新成果的地球仪;节省人力的新式机器;弹炮、毛瑟枪等新式武器;美国最大的军舰模型…… 1793年乾隆皇帝给英国使团的回礼(部分)珤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等丝织品;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和各色食品等。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英两国互赠的礼物的特点。
(2) 读材料二,请围绕材料中“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提炼一个观点,根据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论文。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时序清晰,字数不超出格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根据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时间 中国 外国
18世纪 1729年,清朝设立军机处。
1757年清朝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791年,《红楼梦》出版。 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 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1865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请回答:
(1)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与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相关的法律文件。
(2)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就只剩下战国七雄了,而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位于最北方的是燕.
故选D.
本题考查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中,地理位置最北的国家.
要注意观察战国七雄示意图,找出七国的地理位置,特别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
2.【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排除A;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排除B;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医学集成》与穆罕默德无关,排除C;穆罕默德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杠杆原理与浮力定律的发现者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在古代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公民就是在城邦里具有充分的议政权和审判权并承担相应社会义务的人,城邦就是一定公民人数的集合体”可知,公民借助城邦生活,强调公民与城邦密不可分,故A项正确。
B.城邦的公民不包括奴隶、妇女、外邦人、未成年男子,因此城邦的公民权为所有人享有说法错误,排除B项。
C.公民的地位高于城邦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D.材料没有体现公民不能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城邦与公民关系的内容。
本题以材料为依托,考查公民与城邦的关系。
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西方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就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A正确;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包括定都定都天京,没有体现出发展资本主义的特点,BD排除;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体现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C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A.“建筑艺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
B.结合所学可知,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由中国唐朝鉴真和尚主持修建,于公元759年开始建造,公元770年建成。郑和宝船反映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信息。戚继光抗倭遗址反映了明代抗击倭寇侵略的信息。广州十三行反映了清朝时期中外贸易往来的相关信息。由此可见,题干的主旨是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故B正确。
C.“海外贸易”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
D.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的相关信息,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长征期间的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来到绵阳,驻扎在飞龙山,在此打土豪、赶恶绅、建立苏维埃政权,广泛发动群众开展革命,传播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所以最能体现飞龙山历史的是传承长征魂走好新长征实现中国梦,符合题意。
B.南湖文明天天讲红船精神代代传与中共成立有关,与题意不符,排除。
C.自古华夏多英豪先烈灭倭志永传与抗日战争有关,与题意不符,排除。
D.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新时代改革开放有关,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属理解层面的要求,记忆基础知识并正确解读题干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红军长征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8.【答案】B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阐述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材料强调了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是正确的选项;抗美援朝的胜利,没有结束朝鲜半岛的对峙状态,排除A;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通过乒乓外交,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抗美援朝,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9.【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了农村合作社,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三者共同的特点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正确;A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内容,A片面;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与题意无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D片面。
故选:B。
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巩固的相关史实及影响。
10.【答案】B
【解析】开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外开放新征程的是开放浦东。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浦东是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龙头。B项符合题意;上海开放是在1984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加入WTO是在2001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开放海南为特区在1988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等知识。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称为‘凿空’”可知,“凿空”意为开通道路,即张骞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故C项正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启汉朝在西域的统治,排除A项;B项属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排除B项;D项属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A
【解析】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都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共同作用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解析】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碳丝电灯泡,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他的一生围绕着电的发明有一千多项,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他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他是爱迪生。
故选:D。
本题考查爱迪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曾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利益需求,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使中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排除C项;材料不是强调制定宪法的机构,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受到伤害,他们开始消极怠工。在斯大林时代,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手中。苏维埃变成了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与家长制盛行。经济上,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伤害了群众积极性。AB材料与材料时间不符;D表述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集中全国的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注意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特点、危害、评价。
16.【答案】×,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改为干栏式房屋
【解析】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题干说法错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改为干栏式房屋。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改为干栏式房屋。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本题以河姆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答案】√,√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推动了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张謇兴办实业,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张謇兴办实业,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8.【答案】×,把“钱学森”改为“袁隆平”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并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钱学森”改为“袁隆平”。
本题考查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袁隆平在农业方面的成就。
19.【答案】√,√
【解析】据所学知,从1953年开始,我国相继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关键是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0.【答案】(1)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族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据材料二图片“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可知,共同反映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顺利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正确分析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据材料三看出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种经济方针是不正确的,在之后一段时间内,这个经济方针没有得到完全落实.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内容是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稳步增长,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5)本题开放性题,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即可.如: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故答案为: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三大改造运动(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时间:1956年;经济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正确;没有.“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三大改造.
(3)本题考查中共八大.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5)本题开放性题.
本题掌握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21.【答案】【小题1】英国:主要是工业产品和科技产品。中国:主要是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
【小题2】观点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论述:1840-1842年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1856-1860年的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双半社会。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使历史的必然,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双半社会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的苦难史,我们应该增强综合国力,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观点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反封建的反抗史。
论述: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将领关天培、在虎门战役中,抗击英军壮烈殉国,广州三元里人民掀起了抗击英军斗争;鸦片战争后,洪男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沉厦打击了消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太平军抗击洋抢队,沉重打击洋人和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均,壮烈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义和团和渭朝爱国官兵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辛亥革命推随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近代史就是一部抗争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传统。我们应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利益。
【解析】1.
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18世纪末中英两国互赠的礼物的特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8世纪末中英两国互赠的礼物的特点等知识。
2.
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18世纪末中英两国互赠的礼物的特点、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8世纪末中英两国互赠的礼物的特点、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等知识。
22.【答案】【小题1】《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等。
【小题2】论题:工业革命促使英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述: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1787年美国宪法、《人权宣言》、俄国1861年改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1787年美国宪法、《人权宣言》、俄国1861年改革等相关史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历史信息试卷(一)(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