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年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位清朝大臣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他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此后,该大臣下令将鸦片在虎门销毁。该大臣禁烟的努力(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颠倒圣人名教,君臣伦常……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诗书典籍,一旦扫地荡尽”。这份文告中的“粤匪”指的是( )
A.英法联军 B.天平军 C.洋务派 D.义和团
3.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下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该战争使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为了应对近代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由此可以得出曾国藩的救国方案是( )
A.建立君主立宪制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建立民主共和制 D.主张教育救国
5.1898年,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出版了《天演论》。该书宣传“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理论,将进化论的范围扩展到社会演变。严复旨在( )
A.宣传民主科学 B.推动教育发展 C.号召救亡图存 D.传播传统文化
6.推动如图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
A.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展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7.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封建势力,因此,反对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极有意义的”。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8.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1918年,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传播马克思主义。据材料可知,李大钊宣传内容的变化是因为( )
A.个人的努力 B.他国的革命 C.理论的创新 D.社会的进步
9.它是一场文化运动和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它以彻底的批判精神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主义的统治。材料中的它(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铺垫
D.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0.如图所示目录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一书。目录中的“____”处应填入( )
A.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11.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一块浮雕。它描绘的是无数敌后根据地的一个战时普通场景。蹲在右下角的老人从树洞中掏出手榴弹装在平时用的担箕中,这一细节高度还原了游击战争中军民一体的状态。后方的战士们正在传递着枪支准备战斗,中间的指挥员身处后方淡定从容地指挥着战局,前方隐身在青纱帐中的战士已经进入了警备状态。浮雕中的故事发生于( )
A.1924—1927年 B.1933—1936年
C.1931—1945年 D.1948—1949年
12.20世纪40年代,纪实漫画《小克日记》在《南京晚报》连载。“小克”虽是虚构人物,但代表的是各种身份的真实人物。如图是《小克日记》的最后一幅,下列诗词与漫画能够相对应的是( )
第二版星期四南京晚报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B.“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3.1949年10月1日是开国大典的日子,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它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发展时期”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4.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材料表述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15.如图是一幅在某时期绘制的农民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壁画反映了( )
A.土地改革后农民翻身成主人 B.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得大成就
C.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愿望迫切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16.邓小平讲过一句话: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改革对专业团体利益格局冲击巨大,对传统观念冲击巨大,原有体制冲击巨大。能不能通过坚定的决心把改革推进下去,并且取得成果,这需要领导人的胆略。依材料,改革能够推进的关键因素是( )
A.利益集团的支持 B.迎合传统观念 C.改造原有的体制 D.领导人的引领
17.金一南在一次演讲中说,要完成国家统一、就必须具有跨越海峡的能力,由海军完成对陆军的输送,海军陆战队建设必须加强;要过海必须有空中的掩护,必须掌握制空权,空军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必须有信息压制,掌握信息权,战略支援部队提上日程……根据未来国家安全的需求、军事斗争主要方向的需求,各军种地位就不一样了。材料强调军队建设重点由什么决定( )
A.需求牵引决定 B.领导人的意志 C.各军种的强弱 D.国家实力大小
18.发现美洲后,西班牙人和其他欧洲人把印第安人驯化、培育、种植的作物(如玉米、烟草、棉花等)和美洲特产的植物(如金鸡纳树、曼陀罗)陆续传播到欧洲,继而传播全世界。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
C.使世界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D.使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19.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它反映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限制王权 B.普遍性 C.法制化 D.共和政体
20.唐晋在《大国崛起》中指出“(它)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的多……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它应纳入的主题是( )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21.《世界文明史》一书中写道:“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以上材料主要表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 )
A.发生的历史背景 B.开始的具体标志
C.发展的有利条件 D.带来的社会影响
22.1880年以前,明治政府主要采用国有企业主导和“示范”的工业化方针,国家投资兴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的科技成就与设备,从而供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仿效。为加速工业化进程,1880年以后,政府实行“官业下放”,将官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资本家,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材料体现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实行征兵制
23.如图是1889年巴黎世博会大清国中国馆,不远处是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张荫桓作为大清国出访代表在他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百货杂陈,目迷五色”的世博会。下列情形可能在博览会上出现的是( )
A.美国出现一架飞机模型 B.英国馆中彩电在播放新闻
C.福特展出流水线生产的T型车 D.一些游客乘坐汽车参加博览会
24.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逻辑关系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
B.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埃及华夫脱运动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国际——马克思主义诞生
25.西方大国为了各自利益的交往与合作、对立与冲突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共同参与到诺曼底登陆中来:英美最终决定在诺曼底登陆,早已不是从打败法西斯德国的军事角度考虑,更多的是为了达到占领地盘、抢占胜利果实、同苏联争夺欧洲的政治目的。材料表明( )
A.军事决定政治 B.战争从属政治 C.经济决定政治 D.政治决定经济
二、材料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课要进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项目式学习,你们小组承担了部分工作,请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收集资料】
材料一:
序号 资料名称 作者/来源
A 肯尼迪的《我是一个柏林人》演讲视频 https://www.
B 《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中文版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C 《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D 小说《西线无战事》 作者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1)你们小组负责对其他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如果要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可以选择上述资料中的(写出序号即可)。
【任务二辨析资料】
材料二:罗斯福:“让中国在战后成为大国”“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看待”。
丘吉尔:“称中国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乃是一个绝对的笑话”。
(2)材料二是小组同学收集到的罗斯福、丘吉尔对二战期间中国地位的看法,你赞同谁对中国的看法?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任务三撰写报告】
材料三: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此重要历史关头,我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共担维护和平责任,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向2022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致贺信
(3)面对21世纪,如何维护和平、避免战争,这个问题引发了小组同学的讨论,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建议。
27.阅读材料,综合探究问题。
分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第一编1840—1921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
第二编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
第三编1949—1978年
第四编1978—2012年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编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复兴文库》
(1)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其作为历史起点的依据。
(2)根据材料,写出第三编的主题。结合所学,举例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和问题,总结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政治遗嘱》(1925年)
材料二:国民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并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岳麓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指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为国民革命胜利作出的理论贡献并阐述具体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的方式有哪些。
(3)根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毛泽东、习近平毕生致力于完成的共同事业是什么。
29.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为什么会爆发呢?下表中的史料为不同时期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冷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 冷战的缘起 信息来源
一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 1944年10月21日,罗斯福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讲演中说
二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的演说中指出:“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斯大林的演说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 摘编自叶江《斯大林的战后世界体系观与冷战起源的关系》
三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两国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战争期间出现的矛盾,以及各自在国内政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双方在具体实施雅尔塔体系各项协定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产生重大的分歧与对抗。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实现史料一中的意图,在欧洲采取了哪些政策?
(2)根据三则史料,概括冷战爆发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该大臣下令将鸦片在虎门销毁”可知该大臣为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项正确;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排除AD项;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排除B项。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可知,“粤匪”指的天平军,“崇天主之教”指的是太平军的领导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发展起义力量。因此,“粤匪”是清政府对太平军的蔑称,B项正确;英法联军属于外敌,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他们不属于清政府眼中的“粤匪”,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因西方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而爆发,且义和团兴起于山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某画报”“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再根据图片中“贸易的钥匙”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条约使列强侵华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因而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项正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鸦片战争,排除A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以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材料说明引进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B项正确;建立君主立宪制,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方案,排除A项;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救国方案,排除C项;主张教育救国,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出版了《天演论》。该书宣传‘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理论,将进化论的范围扩展到社会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认为社会发展也是物竞天择,中国要救亡图存,C项正确;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1898年是戊戌变法时期,排除A项;推动教育发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翻译《进化与伦理》为西方文化,而不是传播传统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12—1914年杭州各厂每年共增织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实业发展的热潮,A项正确;官督商办企业发展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排除B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是外部原因,排除C项;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22年”“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封建势力”“反对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1927年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基本上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B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排除A项;“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C项;1915年底,蔡锷、李烈钩、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可知,前期李大钊投身新文化运动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但是到了“1918年,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传播马克思主义。”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李大钊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B项正确;个人努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与题干所示转变不符,排除A项;李大钊宣传思想的转变没有体现理论创新,排除C项;材料在于强调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体现的是受到他国革命的影响,无法体现社会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它是一场文化运动和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它以彻底的批判精神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主义的统治”可知,“它”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马克思的在中国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铺垫,C项正确;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的是辛亥革命,排除B项;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土地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内革命运动受到挫折,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1936年长征胜利。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而第十二章应该是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C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战争应该是1924年—1927年,应该在第十章红军三次反“围剿”之前,排除A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时间在1927年,不应该至于第十一章九一八事变之后,排除B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应该至于第十三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它描绘的是无数敌后根据地的一个战时普通场景。蹲在右下角的老人从树洞中掏出手榴弹装在平时用的担箕中,这一细节高度还原了游击战争中军民一体的状态。后方的战士们正在传递着枪支准备战斗,中间的指挥员身处后方淡定从容地指挥着战局,前方隐身在青纱帐中的战士已经进入了警备状态。”结合所学可知,浮雕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的情景,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开始创建敌后根据地,1931—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C项正确;1924—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A项;1933—1936年是国民党围剿红军和红军长征时期,排除B项;1948—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时间是1949年4月28日,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与漫画能够相对应,C项正确;“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赞颂的历史事件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排除A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与1934—1936年的长征中强渡金沙江、大渡河有关,排除B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武汉长江大桥,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49年10月1日是开国大典的日子,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它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五四运动开始,排除A项;改革开放时期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C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表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A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过程、结果、影响发生在大会召开之后,而题干反映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的情况,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画中诗文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出现的浮夸风问题。1958年中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导致浮夸风盛行,体现了农民提高粮食产量迫切愿望,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翻身成为主人,解放农村生产力,与题干中浮夸风不符,排除A项;农业合作社运动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大跃进”图片不符,排除B项;改革开放时期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能不能通过坚定的决心把改革推进下去,并且取得成果,这需要领导人的胆略”可知,材料强调领导人胆略对改革成功的重要性,D项正确;根据材料,改革对专业团体利益格局冲击巨大,对传统观念冲击巨大,因此并不会得到利益集团的支持,也不迎合传统观念,排除AB项;改造原有的体制属于改革的内容,不属于关键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必须有信息压制,掌握信息权,战略支援部队提上日程……根据未来国家安全的需求、军事斗争主要方向的需求,各军种地位就不一样了。”,可知金一南演讲体现的是军队建设的重点是有需求来决定的,A项正确;领导人的意志不是决定军队建设重点的决定性因素,而是满足国家强军和战略的需要,排除B项;军队建设重点从国家需求角度出发,而不是各军种的强弱,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国际实力大小是影响军队建设的因素之一,但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发现美洲后,西班牙人和其他欧洲人把印第安人驯化、培育、种植的作物(如玉米、烟草、棉花等)和美洲特产的植物(如金鸡纳树、曼陀罗)陆续传播到欧洲,继而传播全世界”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因此没有体现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排除A项;新航路使世界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真正完全连成一个整体是在20世纪初19世纪末,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观念等相关信息,无法得出使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权利法案》《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人权宣言》均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用它们来规范民主,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是法制化,C项正确;限制王权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英、美、法三国,无法说明具有普遍性,排除B项;共和政体是美国和法国,排除D项。故选C项。
2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得多……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较为彻底并且群众性的法国大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不属于群众性的社会革命,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俄国和日本主要通过改革的方式进行,美国内战与群众性社会革命不符,排除C项;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发展主题,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可知,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为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影响,D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英国具备劳动者、技术、科技和市场等有利条件,排除A项;珍妮机的发明与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B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有利条件有资产阶级建立统治、海外市场广阔、原始资本积累较多、自由劳动力丰富等,材料主要表述的不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有利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
2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国家投资兴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的科技成就与设备”“将官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资本家,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等信息可知,明治政府大力兴办公私企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殖产兴业的内容,B项正确;废藩置县是政治措施,与题干反映的经济措施无关,排除A项;文明开化属于社会生活方面的改革,与题干反映的经济措施无关,排除C项;实行征兵制属于军事措施,与题干反映的经济措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为1889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由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10月研制成功的,因此可能出现在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D项正确;1903年,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俩制成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双翼飞机,排除A项;1925年世界上首台电视才诞生,排除B项;福特1908年展出流水线生产的T型车,排除C项。故选D项。
2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重新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符合题干逻辑关系,C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中,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同属于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内容,两者是并列关系,排除A项;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埃及华夫脱运动中,印度民族大起义和埃及华夫脱运动都属于民族解放运动,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不符,排除B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国际——马克思主义诞生中,第一国际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立的,因此逻辑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英美最终决定在诺曼底登陆,早已不是从打败法西斯德国的军事角度考虑,更多的是为了达到占领地盘、抢占胜利果实、同苏联争夺欧洲的政治目的”可知,英美军决定诺曼底登陆是出于国家政治目的出发的,因而战争从属于政治,B项正确;题干所示为以政治目的为出发点开展军事行动,军事决定政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经济决定政治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经济方面的信息,与题干强调的政治目的开展的军事行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6.答案:(1)B。
(2)罗斯福;理由;二战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丘吉尔;理由;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尚未实现民族独立;英国占据中国香港,中国的力量较为弱小。
(3)建议:各国应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基本关系准则;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解析:(1)选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是对德国的惩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德国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在德国人心里埋下复仇的种子,希特勒运用这种心理促进了二战的爆发。因而可以作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的是B《协约国即参展过对德和约》中文版,选择B。
(2)赞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因而赞同罗斯福“让中国在战后成为大国”“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看待”的观点。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赞同:根据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可知丘吉尔“称中国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乃是一个绝对的笑话”的观点也有一定道理。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尚未实现民族独立;英国占据中国香港,中国的力量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强国而言还较为弱小。
(3)建议:根据材料“我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共担维护和平责任,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世界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各国应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基本关系准则;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有各国合作共赢、共商共建,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更好地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7.答案:(1)事件:鸦片战争。依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题:中国共产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举例说明: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超前完成“一五计划”,工业化起步;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等。
(3)关系: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1)事件:根据材料“1840—1921年”,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1840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是鸦片战争。依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主题:根据材料1949—1978年",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先后完成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所以这一时期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举例说明: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超前完成“一五计划”,工业化起步;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等。
(3)关系: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知,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8.答案:(1)理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2)方式: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根据地;提出思想建设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3)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1)理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为国民革命胜利作出的理论贡献为三民主义。阐述具体内容为民族、民权、民生。
(2)方式:根据材料“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知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材料“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并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可知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根据地;提出思想建设道路;根据材料“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可知农村包围城市。
(3)事业: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并结合所学孙中山、毛泽东、习近平的贡献可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9.答案:(1)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分裂德国;成立北约。
(2)原因:美国的全球战略(霸权政策)苏联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互不信任。
解析:(1)政策:根据“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可得出,美国为了遏制对抗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行动,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分裂德国;成立北约。
(2)原因:根据“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得出美国的全球战略(霸权政策);根据“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得出苏联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据“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两国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得出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互不信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年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答案)